林奇:市场是否已经走出底部区域?参考5个指标表现,第1个最简单实用

《一本书看透价值投资》 林奇 何天峰  

2020年08月10日 21:28  

本文1504字,约2分钟

做资产管理这行,经常会和卖方分析师打交道。每次路演的时候,不少分析师都有这样的套路:首先对过去一段时期的行情进行描述性总结,然后寻找一些理由来解释这些行情,并给出这样或那样的逻辑。

这个行业有个误区:如果在路演推荐时,不出现10次“逻辑”这两个字,那不算是一个完美的路演。卖方分析师讲逻辑,更能显示出他们对于市场的思考,比如他们会讲昨天股市上涨是什么逻辑、下跌是什么逻辑、板块间有什么逻辑、宏观经济是什么逻辑……然后遵循这种逻辑,去推测今后的走势。

但是,这样的推演很少具有参考价值。因为对于买方而言,我们深知,每时每刻对于股市的影响因素实在太多太多。在这个市场上待的时间越久,越是敬畏市场,越是对于“归因”和“预测”谨小慎微。

比如,当同时面对股市的100条利好消息与100条利空消息时,我们其实很难区分其中哪些会对未来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有时候重要的影响因素甚至根本不在这200条消息中,而是隐藏在无数你所不知道的信息中。

如果说投资能力代表你从市场中挖掘、分析、运用了多少信息,那么投资运气则代表了那些没有被你发现和关注的信息的影响。在极度复杂的市场面前,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决策越多,错误越多,损失越多。所以,我认为好的策略是减少交易,但是要多观察市场,感受市场的变化。

一般来说,市场运行处于底部区域的时候,成交量极度萎靡,此时可看到以下五个指标。

(1)低价股的占比。这里的低价股指的是绝对股价低于2元的股票。牛市会把低价股全部消灭,但是熊市会产生一批低价股。低价股的占比是市场牛熊转换的领先指标,熊市的时候,低价股的占比会越来越大。不过,当这个比例开始下降时,市场就基本到了拐头。

(2)跌破净资产的股票数量。在熊市的时候,跌破净资产的股票数量会迅速上升。这个原理与低价股是一样的。熊市的时候,市场认为上市公司的账面净资产会遭到很大的破坏,这些破坏要么来自利润表上的大幅亏损,要么来自资产负债表上的巨额减值。上一轮熊市的时候,我看到过港股的中国龙工的PB跌到了0.2倍,股价不到1港元。之前我们提到过的中国建筑也曾出现一样的情况。虽然我们知道,对于这类公司而言,跌破净资产只是暂时现象,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市场会修正。

(3)全市场的流动性。判断大底的一个标志是,全市场的成交量是高点全市成交量的10%。还记得,2015年指数为5178点的时候,证券公司面对汹涌的交易,只能增加服务器来应对。那个时候全市场每天轻轻松松成交1万多亿元,后来到熊市只有区区1000多亿元。不过,虽然我们知道市场已经冷淡,但是我们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走出来。

(4)次新股的破发率。大底的时候,次新股的估值和全市场的估值一样低,如果有兴趣你可以看看2008年上市的水晶光电和东方雨虹的表现。如果2008年太远,不妨看看2019年的工业富联和华大基因。火焰的中心和外围温度几乎一模一样,次新股通杀。

(5)最大跌幅。一个经验数据是,在熊市的时候,跌幅较大的15只股票平均跌幅是高点的对折再对折,即要跌去75%。

有人问我如何熬过熊市。我的回答是:现金为王,然后在市场恐慌的时候买一些优质资产,之后一直拿着不动。我们或许能看到一个底部区域,但是底部会持续多久,没有办法判断。

找到好公司不容易,找到好价格更难。研究一个公司已经花费数月时间,等待一个好企业的股价跌至“合理”水平可能需要等待长达数年的时间;当一个好公司出现了好价格后,从买入到建仓完毕,中间又会历时很久。

 

(来源:本文节选自《一本书看透价值投资》机械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