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发地市场重启:告别零售,批发新模式防疫

文|《财经》记者 焦建 编辑|苏琦  

2020年08月14日 18:53  

本文3695字,约5分钟

大型批发市场批零不分开,周转效率难以提升,为维持销量只能继续通过对外零售,如有疫病,亦很难彻底防控

时隔60多天后,完成终末消毒并进行一系列改造后的北京新发地市场,将于8月15日迎来交易重启。

作为北京市最大的“菜篮子”,因新冠病毒传播临时关闭前的新发地市场每天上市蔬菜、水果近4万吨,还供应大量肉类、海鲜和水产,南北客商与附近前来采购的居民络绎不绝。而北京新冠肺炎疫情在6月时出现反弹,也让业界再次重提大型农贸批发市场亟待进行革新的老话题,如建设时间早,规划和定位上存在一定缺陷;信息化管理水平落后;监管主体衔接不畅,可能存在食品安全漏洞等。

出于防控疫情等原因,经各项升级后新发地市场在复市后,将采用“批零分开、干湿分开、生熟分开”的模式,不再接待个人消费者,不再24小时不间断开放,尝试休市制度等。据《财经》记者获悉:新发地市场修改完善的场内管理制度有接近70项。前述安排只是其未来经营的部分新方向,其还将继续对市场防疫生态、健康生态和产业生态进行优化升级。

以此为起点,作为“首善之都”的北京如何完善生鲜入户的各个环节,更好、更快、更安全地让老百姓吃上放心菜,亦有望为全国其他城市完善“菜篮子”体系提供样板。

“这是一个值得推广的进步:一是实行买卖双方会员制,便于追责追溯;二是便于推动交易的数字平台化;三是减少人员及交通聚集等。”北京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董事长、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黄德钧对《财经》记者解析称,“进一步的改进方向则是:引入国际国内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原料及制成品实施监控监测;初级加工应与成品展示分隔区域,加工区域应按国家食品安全标准逐步工业化、标准化。”

环环相扣的新模式

8月13日下午,在北京市召开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64场新闻发布会上,丰台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周新春透露了新发地市场复市的具体安排:8月15日,主市场铁路以南区域对外开放营业;9月10日前,铁路以北区域对外开放营业。

根据新发地市场复市改造升级工作方案:7月31日在新发地市场原苹果、梨交易区设立了新发地市场周转新区,对升级改造措施进行了试运行,并于8月3日扩展至新发地市场周转一区,对升级改造措施和交易流程进行全方位测试,查找问题、修补漏洞。所有升级改造措施将在主市场内全面落实。

周转新区位于新发地主市场西南方向、京良路以南,占地146亩,有亲农门、爱农门及兴农门三个出入口,原来是新发地市场苹果、梨交易区。

根据复市安排:主市场铁路以南区域——占地651亩,加上周转新区146亩、周转一区81亩,共878亩——复市后,将恢复市场正常时期果蔬交易量的60%,标志着新发地市场正式复市;主市场铁路以北区域开放营业意味着新发地市场全面复市,届时果蔬供应能力将达到历史同期水平。

自此开始,新发地市场将严格批零分开,坚持批发属性。为此,该市场一位负责人也介绍称,未来买卖双方从进场、交易到离场要经过“五道关”:

第一关是注册,采取“卖方注册制、买方会员制”;第二关是预约,进场交易前一天报备个人信息、车牌号、货物品类、产地、食用农产品合格证、货物照片等,并明确具体进场时间;第三关是进场,买卖双方进场时均须通过人脸识别系统核实人车信息,货物过磅称重并检测,人员体温正常及信息无误方可入场。进场后卖方要穿红色马甲、买方穿黄色马甲;第四关是交易,实现电子交易;第五关是交易完毕离场,买家需展示会员码,工作人员扫码确认交易信息和货物情况后放行。

为强化货品溯源能力,在第四关的交易过程中将试行电子交易,买方需出示交易码,卖方识别后填写货品、金额、数量、产地等信息,买卖双方确定提交后再进行货物交易。通过将信息收集交易信息上传到智能管理系统,做到货品来源信息可追溯,货品去向可清查。

从加强管理角度看:新发地市场将设立新发地市场监督管理所,加强对市场的日常监督管理,重点加大对食品安全、冷库冷链设施设备的监管力度。目前该管理所派驻工作人员14名,对食品安全、市场秩序进行监管。同时协同新发地市场加强农产品产地证明的查验工作。

为消除病毒传播隐患,新发地市场将全面取消地下空间交易,禁止在地下、半地下空间从事交易;建立“四个一”防疫机制;安排第三方检测机构入驻,定期对市场内环境、物品、包装材料、公共用具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抽检。丰台区疾控中心副主任张建军在介绍相关情况时也指出:随着秋冬季来临,市场将加大人员核酸检测频次,并加大对进口水产品、水果等的检测力度。

据了解:丰台区指导新发地市场修改完善的场内管理制度有接近70项。而“批零分开”只是新发地市场未来经营所确定新方向,便民菜市场是前期试点,新发地市场还将继续对市场的防疫生态、健康生态和产业生态进行优化升级。

批零分离的意义

“如果你第一次去新发地没有迷路,那你肯定是去了假的新发地。”很多北京居民记忆中仍有这一印象。这一集聚了来自全国各地农副产品、规模堪称亚洲数一数二的市场,是典型的“中央型”市场代表。

就蔬果流通体系和方式而言,全球大致可分为欧洲的“上游电子型”(通过电子商务市场进行预销售),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杠铃型”(通过物流将生产和销售相联系);东亚地区大多属于“中央型”(通过大规模交易市场连接生产和销售)。

后则在中国国内的流通体系建设过程中,进一步演化为产地批发市场和销地批发市场。新发地市场即为后一类。随着其在全国农产品供应链的地位不断提升,亦出现了河北A地土豆直接运到B地零售,比运到新发地后再批给B地价格还要高的业内故事。

在此次改革之前,新发地市场和全国其他同类型的批零混合市场一样,虽受制于无法进一步提高效率,但往往囿于需承担菜篮子任务、需每日经营等原因,难以彻底革新。

而以同为“中央型”的日韩等国为例,其批发市场普遍实行批发与零售分离,多数农产品从生产进入流通的步骤是:生产者(或农协、贩运商等)把商品运到批发市场,经过交易将农产品出售给零售商,零售商再将农产品分散到销售网点出售给消费者。

在这种模式下,批发市场只承担集散的流通环节职能,其收益高低与流通速度有关。而业内此前多次有人指出:大型批发市场不采用批零分开模式,周转效率难以提升,为维持销量只能继续通过对外零售,人员往来过多导致效率提升进一步受限。此外,如有疫病出现,亦很难彻底防控。

中国各地虽情况不同,但就此方面的改革原则并无太大差异:制定现代化整体规划改造方案、贯彻物流商流分离、批发零售分离、垂直物理空间分离等理念。

“养猪养鸡种菜等,我们跟世界水平相差不大(除了规模),但在流通环节,初级加工深加工环节一比较,我们跟日本等国的差异确实是比较大的。”黄德钧认为。相对而言,国内的深圳海吉星市场和郑州的万邦市场,可能是管理更为有效的大型农贸批发市场。

前者于2011年9月29日正式启用,全名为深圳海吉星国际农产品物流园,是深圳市政府规划的唯一的一级农产品批发市场,现阶段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经销商2000多家,汇集全国及世界各地8000多种农产品。其经营的蔬菜、水果、冻品、干货分别占深圳市民消费量的85%、90%、90%和60%以上,不但满足了深港两地居民的菜篮子所需,而且辐射整个华南地区乃至全国。其引进了第三方实验室独立开展检测,同时研发“农产品食品安全风险地图”加强风险预警,实施RFID物联网项目构建全程可追溯体系。此外,其亦聘请法国相关机构作为规划咨询单位,被认为是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行业升级改造的样板。

后者则位于郑州市下辖的中牟县,全名为万邦农产品物流园区,拥有固定商户6000多家,2017年各类农副产品交易额913亿元,交易量1720万吨。除了果蔬市场、水产冻品市场、粮油调味品干果市场,其还在规划建设中央大厨房、物流配送区等项目。

近年来,随着城市用地日渐规范化,以及电商等中下游新型销售模式的建立,已给国内大型农贸批发市场提供了转型的压力与动力,各地的尝试很多,一方面联合加工商、物流商将交易从线下搬到线上,另一方面则积极推进SSOP/GMP/HACCP等食品安全标准,解决农食供应链系统性风险问题。

在“批零分开”的新规则下,新发地市场亦不再向个人消费者开放。而为保障周边居民的购买生鲜需求,市场外则新设了1000平方米的便民菜市场,已于7月31日对外正式营业;此外同步推动新发地所属77家便民菜店及164辆社区蔬菜直通车恢复营业,保证社区居民。新发地便民菜市场位于新发地小学东侧,是在新发地批发市场配送中心基础上改造而成的。该菜市场由新发地直营,蔬菜水果等由新发地市场直采。

根据相关规定:此便民菜市场的零售价格,将在新发地市场批发价格基础上上浮不超过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