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块链与产业金融研究院院长刘洋:跨境支付的效率困境与区块链赋能、生态构建

2020年08月22日 16:48  

本文4371字,约6分钟

当前我国正在实施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的全面开放,跨境支付在对外开放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全球贸易摩擦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冲击,近年来全球消费呈现细分化、个性化、碎片化、无接触式服务的新特征,传统的中心化、规模化、B2B等供应链受到严重冲击,小额、分散、高频、F2B、F2C的跨境电商逆势增长,为更多中小微企业走出国门带来更大机遇和空间,世界商业格局也逐渐从全球贸易向全球零售演进。跨境电商、旅游、网络游戏、社交应用等服务业跨境支付规模已超过制造业和传统外贸。这对现有跨境支付体系与技术提出了快速、小额、多频次的更高支付结算需求。据央行数据,2019年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处理业务188.43万笔,比上年增长30.64%,总金额33.9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8.28%,平均单笔业务金额仅1800元。

刘  洋,中国区块链与产业金融研究院院长、数字经济与金融科技实验室主任

跨境支付效率困境

自2013年开展跨境外汇支付试点以来,越来越多的支付机构瞄准了中国的跨境支付市场,深耕收单、汇款、结售汇等不同分支领域。尤其是随着跨境电商、出境游、留学等行业的快速发展,作为基础设施的跨境支付行业在近几年更是迎来繁荣生长。

传统跨境支付参与方、中介方数量多、流程多、程序烦琐、手续费高、资金到账延误、信息被盗、汇兑成本增加等时有发生,跨境电商机构还经常面临境外银行账户申请难、多平台店铺资金管理繁杂、提现到账速度慢等问题,造成跨境支付中间成本、财务损失高企,对本就利润不高、规模不大的中小微企业带来极大困扰。

另外,如果付款方银行与收款方银行没有建立业务关系,跨境支付和汇款就会涉及新的关键中介方——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两家银行需要在 SWIFT网络找到可以提供跨境服务的交易通信节点行来完成支付和汇款的清算结算。据统计,每年都有高达万亿美元的费用因为烦琐缓慢的银行支付系统而耗费。一些国家每笔跨境转账交易的平均成本高达转账金额的7.68%,主要包括与支付相关的服务费和汇率损失。银行从中赚得盆满钵满,成了大赢家。例如,据媒体报道,西班牙桑坦德银行10%的收入来自跨境支付汇款相关的中间业务。

跨境支付的监管难度也在不断增加。其一,跨境支付结算在监管上具有特殊性,支付活动依赖无国界的通信网络而非物理平台,各参与方处于不同国家或地区,受不同法律管辖,这种割裂状态增加了监管难度。我国针对跨境支付结算机构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对其组织形式、准入退出标准、风控机制、所承担义务责任等均需进一步清晰界定。跨境支付涉及环节、环境较为复杂,已出台的监管制度有效落地存在一定困难;其二,一些第三方跨界支付机构出于拓展市场的目的,存在对交易数据审核不严,甚至自行编制、篡改交易数据现象,以及规避外汇收支交易真实性审查的监管套利。大量交易由第三方支付机构代理,国内结算银行往往也难以对境内外交易双方进行真实性审核。一些支付机构盲目发展境外商户,违规办理超过业务范围的跨境支付业务,增加了监管机构对跨境支付真实性和支付机构的实时穿透监管,往往只有在风险爆发时,才能进行事后干预。

央行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实现了跨境支付结算的基础功能,在结算方式、处理模式、报文标准、运行时间等方面取得较大提高。但是对如何将 CIPS 系统与原有的人民币代理行、清算行模式、人民币 NRA 账户(境内银行为境外机构开立的境内外汇账户)兼容,如何划分业务定位、统一监管,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加上 SWIFT国际标准也在不断更新,给我国CIPS系统对标国际、减少跨境支付操作风险与外汇风险也带来挑战。

国际金融形势纷繁复杂,大量国际资本以各种方式进出,使得“热钱流入”与“资金外流”交替存在,一些居心不良的机构和人可能会通过虚假货物交易、借助便利服贸政策、外商投资、地下钱庄等方式导致跨境资金异常流动,给跨境支付结算带来系统性风险。而一些地方的监管部门缺少针对上述情况全方位、综合性监测预警功能,可能会导致前瞻性预判不足和监管缺位、失位、滞后。

区块链技术赋能

尽管受到分布式数据库的数据结构和数据容量的限制,在清算高吞吐量上的技术难度较大,但是区块链在支付高效低延迟方面优势明显。目前我国跨境支付平均每分钟不到2笔,支付要求高效但清算量不大,区块链技术就能满足。

基于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可溯源、P2P点对点交易等特性,被誉为“最完美的跨境支付解决方案”。时间上,传统跨境支付需要几分钟至几天完成资金到账,利用区块链技术几秒至几分钟实时到账,例如招商银行建立跨境直联清算业务区块链平台,总行、境外子行/分行作为参与者介入,相互间可直接收发报文,提升信息传递效率;便捷性上,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全天候在互联网环境下办理跨境汇款;成本上,传统跨境支付手续费等中间成本较高,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收支双方直接交易,中间费用更低;安全性上,传统跨境支付由于非透明环境下可能遭遇资金丢失,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跨境支付全流程、全环节的信息在链上可追溯、可监测;透明性上,传统跨境支付参与方很难获得全过程完整信息,交易不透明,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全过程透明化,并根据权限向有关参与方公开。

2016年,美联储在发布首份分布式账本白皮书指出:“区块链主要在支付和交易结算领域应用,具有推动改变金融市场结构的潜力。”英国央行在对新一代支付结算系统的调研报告中,提出了分布式账本技术可能的三个应用场景:“一是作为结算业务的底层技术;二是作为使用法币进行证券结算和外汇结算的平台;三是与支付结算系统实现互联互通的加密数字货币平台。”

今天看来,上述两份报告均在陆续实施,比特币等加密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结算上相较于中心化货币已有效率优势。用户可以使用加密数字货币跨境支付,并通过加密数字货币交易所、点对点交易等方式实现法币兑换,全过程无须依靠传统的银行等第三方。不过,不少国家地区对加密数字货币实施反洗钱、金融诈骗等强监管,一些加密数字货币价格波动大,币值不稳定也难以成为广泛共识的跨境支付媒介。

跨境支付的结算货币竞争也在展开。7月25日,美国华盛顿特区《货币传输者法》将比特币确认为所涵盖的一种货币。多年来,比特币作为源于美国的虚拟货币,P2P点对点跨境交易就是在明面上去美元化支付结算,美国监管部门对之也是若即若离。而比特币“官方”地位的再次确认,几个大的背景值得关注:一是全球经济萎缩叠加新冠肺炎疫情,贸易争端、逆全球化促使美国在美元霸权以外,“收服”比特币这类国际流通加密数字货币,甚至将市场流通的加密数字货币“法币化”,实现对全球金融秩序的进一步强掌控;二是随着区块链技术的价值共识和应用普及,俄罗斯、伊朗、委内瑞拉等遭受美国金融制裁的国家在积极对接和应用主权数字货币,去美元化实现数字化跨境支付结算,维持国际贸易收支和加速经济复苏重振,另外,中国、日本、沙特、阿联酋等国家也在积极发展主权数字货币,以提高跨境支付结算效率效益和加强资金融通监管。

青岛引领跨境支付创新建议

一是以跨境电商、服务贸易等跨境支付市场需求,引导商业银行、第三方跨境支付机构将青岛作为重要的技术、业务创新场景。

2019年,青岛市累计进出口5923.4亿元人民币,比2018年增长11.3%,增速高于山东省5.6个百分点、高于全国8个百分点,进出口总值占同期山东省进出口总值的29%,继续保持全省外贸龙头地位,对全省外贸增长的贡献度高达54.1%。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增速在五个计划单列市中均居首位。其中一般贸易进出口3731.9亿元,增长12.3%,占青岛市外贸进出口总值的63%。因此,通过跨境支付技术和模式创新,推动跨境贸易、贸易金融降本增效,成为青岛进一步挖掘开放型经济价值、应对国内外形势变化的重要突破口。

支付清算业务涉及经济活动方方面面,涵盖交易、结算、清算等所有环节,包括政府、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外包服务商等多方主体,青岛有庞大的跨境贸易规模和支付市场,商业银行在账户体系、支付系统、风险控制和资金增值服务方面具备优势,第三方支付机构在小额、便捷、惠民方面有所特长,通过政策引导、包容监管、平台搭建等措施,引导三者在青岛打造基于市场导向的跨境支付技术平台、创新业务、应用场景和跨境支付+生态体系,服务青岛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跨境电商试验区建设和新旧动能转化。例如,《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实施方案》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银行开展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简化小微跨境电商企业货物贸易收支手续,允许年度货物贸易收汇或付汇累计金额低于20万美元的小微跨境电商企业免于办理名录登记。再如,中国银行青岛分行上线了“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贸易便利化模块,上线一年多办理了60余笔、7000万美元的服务贸易跨境支付。

二是探索打造跨境支付创新示范区。引进、培育、集聚一批跨境支付上下游服务商,实现跨境支付产业内源式发展。目前人民币跨境支付结算的主要应用场景为跨境电商,但在大宗工业品进出口贸易领域,人民币跨境支付结算体系的市场渗透率还比较低,因此青岛市可利用自贸区、航运、大宗商品等传统优势以及疫情常态化防控对大宗工业品产供销数字化提速的市场机遇期,率先推进大宗工业品跨境支付结算普及。推动建设运用区块链等新技术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结算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在5G+跨境支付系统平台搭建、区块链平台搭建、跨境资金流动风控、大数据分析、标准制定、业务监管、跨境联合执法等领域形成技术突破和场景应用。探索争取未来的主权数字货币在青岛跨境支付应用试点,商务部8月14日印发《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总体方案》,提出: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及中西部具备条件的试点地区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青岛是28个全面深化试点地区之一。在风险可控情况下,探索扩大跨境人民币资金池试点向跨境电商中小企业、跨境支付高新企业扩容,调动更多跨境支付结算主体的创造性和选择人民币作为结算币种,推动跨境人民币结算规模增长和业态创新。

三是以“跨境支付数据+供应链、消费链等价值链管理”赋能青岛制造企业、外贸企业,促进产供销全链条基于支付数据高效运转。推动在本地数据中心部署分布式电商,打造智能+消费生态体系,既实现本地数字科技企业的有效孵化,也能够全面掌握和本地企业跨境电商、跨境支付结算、网络活动等行为数据的价值,对于经济统计、税费征缴、政策制定、企业帮扶、日常监管等均有精准靶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