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办项目被喊停,民间交流跟不上趟,中美会走向文化脱钩吗?

文|《财经》记者 王晓枫 编辑|郝洲  

2020年08月23日 18:17  

本文5834字,约8分钟

如何阻止特朗普政府试图脱钩的举动?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理事长王辉耀认为,我们不要跟随特朗普政府步伐也去打压美国企业以及拒绝美国学者来访,这是特朗普希望我们做的,但我们不要这么做,应反其道而行之。

人文交流一直是中美关系中最有活力组成部分之一,是两国关系的晴雨表。即使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两国关系陷入低谷的时期,人文交流仍旧发挥着推动两国快速管控分歧和加速两国关系回暖的关键作用。然而,2020年以来特朗普政府却出台一系列政策,试图制造中美之间的“文化脱钩”。

今年,中美人文交流仿佛真的进入了冬天,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物理隔绝以及特朗普政府一系列打压人文交流的举动让两国关系的这一重要根基受到严重损害。特朗普政府8月13日宣布将中国孔子学院美国总部列为“外交使团”。该总部位于华盛顿,负责管理并资助全美各地的汉语教师和课程。在美国约有孔子学院75所,其中65所与美国大学合办,另有约500个孔子学堂,设于美国从幼儿园到12年级的课堂。

“我们不是要求它们全关闭,而是要求告诉我们,他们在这里做什么。” 国务院负责亚太事务的助理国务卿戴维·R·史迪威(David R. Stilwell)8月13日在电话简报会上表示,今后在美国的孔子学院需要登记人员、租赁或拥有的物业资料,若购买新房产将需要美国政府许可。另外,孔子学院还被要求定时向美国政府递交含财务、人员、运营信息的报告。

2004年,美国第一家孔子学院在马里兰大学成立。曾担任马里兰大学校长的陆道逵(Wallace Loh)在2014年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开办孔院非常必要,因为不同文化有不同价值观,不同国家需要了解对方,求同存异,世界才会变得更美好。

在美国开办后,孔子学院迅速发展,在2017年左右达到顶峰,那时美国曾是世界上拥有孔子学院和课堂最多的国家,美国 48 个州曾成立 110 所孔子学院和 501 个孔子课堂,占全球孔子学院总量1/5。

孔子学院数量达到巅峰的同时也在美国学界引发争论,一方面一些教育界人士认同孔子学院是美国学生学习汉语的简单且廉价方式,但一些高校却担忧孔子学院是中国的“锐实力”,中国被指借此进行“文化输出”。随着质疑孔子学院的声音逐渐增强,芝加哥大学最终在2014年9月宣布终止与孔子学院的合约,之后另外几家大学也纷纷效仿。

这种质疑声音在特朗普政府上台后有增无减。 2018年6月,26名美国国会议员联名致信美国教育部长贝琪·德沃斯(Betsy DeVos),要求其对中美高校合作进行检查。2019年8月,《财经》记者进修所在的亚利桑那州立大学(ASU)也无奈宣布关闭孔子学院,因为美国国会签署国防授权法案,该法案禁止承办孔子学院的美国大学接受国防部的汉语学习资助。虽然包括ASU在内的许多美国院校向五角大楼申请豁免,但国防部一致拒绝所有大学的要求。ASU希望继续从国防部获得资助,因此选择了关闭孔子学院。

对于这一局面,ASU的一名学者对《财经》记者表示,美国学校目前普遍面临外语培训资金短缺的问题,限制甚至关闭孔子学院让美国年轻一代接触汉语和中华文化的渠道进一步减少。

政府交流项目遭斩断

不仅是孔子学院,今年春天以来特朗普政府针对中美人文交流采取了一系列破坏性措施,首先将中国主要官方媒体定性为外交实体,迫使大约60名中国记者离开美国,并缩短许多记者签证;再到驱逐3000名被指有中国军方背景留学生,并暂停有军方背景的中国学生及研究人员获得签证,甚至还有美国议员建议对理工科中国学生全部停发签证;紧接着又暂停中美人文交流时间最为悠久的项目之一富布赖特项目,直至关闭中国驻休斯顿总领馆。

“特朗普尽可能出牌降低中美人文交流档次,包括关闭领事馆,这是一系列配套的,不仅是在人文交流,在外交、科技领域也如此。”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理事长王辉耀对《财经》记者解释说,临近大选,打压中国已经成为特朗普竞选连任的救命稻草,特朗普政府曾在经济层面上表现很好,但疫情应对失控,这是他唯一当选的希望。

在王辉耀看来,特朗普政府试图制造中美在技术、教育等人文交流领域脱钩,至少是刹车,但他手上的牌不多,试图在学生签证做文章,遭到美国大学反对并起诉。而富布赖特是政府项目,这是他可以做的,停了这样的项目不得人心,但确实服务于他的打压中国战略,这也包括限制孔子学院,这都是他的负面驱动议程。

由于支持率低迷,特朗普的竞选团队督促其对中国采取强硬态度以达到连任目的。与此同时,政府安全部门的鹰派也想将两国置于长期对抗的轨道之上,他们的设想是即便特朗普在总统大选中落败,这种“脱钩”局面也很难改变。

鹰派的脱钩设想并未得到美国学界和很多政界人士支持,他们认为特朗普制造中美文化脱钩的行为极其短视,特别是暂停与中国内地和香港开展富布赖特国际交流项目。富布赖特是中美两国重要的政府间教育交流重点项目,中国是最早参与该项目国家之一,曾暂停三十年,中美1979年建交后恢复。过去40年里,有3000多名美国人和中国人参加了中美富布赖特项目,成为中美两国彼此了解对方深化交流沟通的重要渠道。

特朗普政府取消这样的明星交流项目是非常危险的信号,必须引发重视。“砍掉富布赖特项目只会减少双方人员来往,互相不了解。在前苏联冷战时期,互不来往徒增猜忌,这种趋势很危险,特朗普身边强硬派试图断掉人文往来,如果没人员往来,那就没人从中做工作沟通。”王辉耀提醒说。

特朗普政府此举迅速遭到抵制,一份由富布赖特项目成员和校友组织的请愿书上已有2300多人签名反对美国这一决定。他们表示,“正是由于当今美中关系状况,才更需要、而非更不需要富布赖特的工作。”该请愿呼吁富布赖特校友们行动起来,给所在选区国会议员写信,表达对特朗普该决策的反对。

美国智库界普遍认为,在美中紧张局势加剧之际,暂停富布赖特项目只会适得其反,将对两国间相互理解造成损害。总部位于密歇根州的亚洲研究协会(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发表声明称,中止这一项目的决定真是极其短视,并将对美国外交事务有着深远影响。美国西东大学教授玛格丽特·刘易斯(Margaret Lewis)称,此决议“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shooting ourselves in the foot),真是建了墙”。著名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中国商务与政治经济研究课题主任甘思德(Scott Kennedy)也不认同该决议,他坦言该项目对于美国了解中国至关重要。

不仅是战略层面,取消这样的项目对个体间的人文交流也是沉重打击。支持该项目的亚洲和美籍亚裔成员团体“Fulbright Lotus”成员黄毅琦‏(Rachel Wong)也认为,美国政府此举对美中学生和学者而言,都是一个巨大打击。“富布赖特的整个使命围绕着文化外交和跨文化交流,而这一行政命令违背了这一点,这也会对我们的社会产生影响,即我们无法收获突破性合作研究带来的好处。” 黄毅琦说。

中国无需对等打压

特朗普政府试图将文化脱钩做成不可逆转的趋势,这对两国关系贻害无穷,因为隔绝只会增加误解、分歧乃至战略误判。然而,国务卿彭佩奥等一些美国政府官员将打压人文交流的举措称为“对等”,有分析认为这种“对等”意在激化中美矛盾,破坏两国人文交流良好生态。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杨洁篪8月7日发表署名文章称,中美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是一些美国政客的政治操弄可以隔断的。中方欢迎更多美国各界人士来华亲身感受真实的中国,将继续鼓励和支持两国人民开展教育、科技、文化、体育、青年、媒体等各领域交流合作。

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也表示,中美作为社会制度不同、历史文化各异的两个大国,有着各自的利益和关切,这很正常。关键是任何时候都不应单方面关上对话的大门,任由分歧、误判甚至对抗来主导两国关系。

如何阻止特朗普政府试图脱钩的举动?王辉耀认为,这取决于我们的定力,能否拉住这些教育界、企业界、科技界人士是关键。美国大学和企业从中美人文交流中直接受益,他们不赞成这些举措。我们不要跟随特朗普政府步伐也去打压美国企业以及拒绝美国学者来访,这是特朗普希望我们做的,但我们不要这么做,应反其道而行之。

王辉耀举例说,特朗普打压中国留学生,但中美留学人数不对等,中国赴美留学生30多万,美国在华留学生1万多人,如果我们采取对应措施,这不符合我们的利益。我们不能限制中国公民留学等走出去行为,发旅行禁令对交流不利,应鼓励旅游交流。我鼓励中国留学生继续留学美国,美国仍然是科研创新最发达的地方,我们千万别因此就不去了,大学还是欢迎中国学生,不能因为特朗普打压就不去留学了,那是自废武功。又如,中美两国记者人数也不相等,特朗普政府无理驱逐中国记者,如果我们也对等回应,那么会减少双方记者人数,而且会削弱媒体对双方的客观报道。

就在特朗普政府紧锣密鼓施压的同时,中美人文交流也出现一些积极的破冰迹象,其中之一是增加航班逐步打破疫情带来的隔绝。美国交通部8月18日表示将允许中国的航空公司运营每周总计8个往返美国的定期客运航班,因为中国民航局已允许美国的航空公司增加定期客运航班数量。这意味着中美之间国际航班有望从目前每周8班,增加到每周16班。

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王辉耀认为,增加航班对于争取美国企业界人士很重要。在他看来,美国企业人士要回来就让他们回来,没必要去对等限制,我们有完善的隔离措施,要敞开欢迎他们回来,每周来十班也没关系,有时可以让点利,可以多给他们几个航班。

8月19日,中国美国商会在微信公号上发布消息称,在中国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中国美国商会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的第一架包机将于9月12日从旧金山直飞北京。据称,已经有200人报名乘坐该次航班。

增强民间理解和参与

除了采取一些立竿见影的举措,人文交流破冰还要意识到一些长期存在的问题,特别是观念层面。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近日在其微博上指出,美国皮尤中心发布调查报告显示美国民众中对中国持“无好感”比率达73%。这是2005年开展这项调查以来的最高点。鉴于此,他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即不断扩大的中美人文交流为何没增进双边互信?

造成这样的民调有着复杂的原因,因为就在2018 年年初美国民众对中国的好感度还是 53%,达到近 30 年来最高水平。美国《外交政策》杂志 2015 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到中国留学的美国学生中78.4% 对中国的印象比没来之前更加正面。这充分说明人文交流对两国民间互相了解仍发挥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存在的问题也不可忽视。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潘亚玲在《中美人文交流四十年:回顾与展望》一文中提出的一个现象值得注意,即美国政治文化当代转型的基本特征是从共识构建到极端对抗,具体表现之一为美国公众越来越不相信联邦政府,很大程度上限制美国政府的政策优先,从官方特别是联邦政府层面推动与中国的人文交流,可能正遭受着严重的怀疑。

除此之外,媒体也被认为发挥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王辉耀认为,特朗普上台以来一直打压抹黑中国,对中国进行贸易战,挑起中美事端,再加上双方媒体报道也存在一些偏见,互相强化负面印象,造成这个局面。媒体也需要引导民意,讲述我们的利益所在。主流媒体要客观报道,将中美人文交流的好处讲出来。 

中美人文交流在普通民众看来是一个有些抽象的概念,他们本身仿佛感触不深,也接触不到。对于中国民众来说,比较容易接触的中美人文交流层面就是留学生,但在大多数人看来,留学生是给美国大学带去经济收入,甚至输送人才,对中国却没有好处。

这样的感受并非事实,因为中国海量赴美留学生带动中国形成庞大的留学产业,不仅解决就业也产生巨大经济效益。语言培训是留学产业上游行业,据测算,2018年中国出国语言培训市场规模达到108.11亿元。迅速壮大的自费留学群体还催生了庞大的留学中介市场,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针对留学服务的中介开始出现,并且随着自费出国留学人数快速上升而不断增加,据测算2018年中国留学中介市场规模为78.37亿元。

不仅促进中国形成留学产业市场,带来大量就业和经济效益。王辉耀认为繁荣的中国互联网产业也得益于人文交流,因为中国留学生赴美学习不仅带回知识,也将先进商业模式带回国,中国的创业潮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此,欧洲在这方面都不如中国。张朝阳从麻省理工学院回来,带来中国互联网创业旋风影响一代人。风险投资这种模式也是从美国带来的,中国很多互联网企业都是美国国际金融资本带来的新模式,可以说中国成为互联网大国与美国和留学生归国创业有很大关系。

不仅要让中国民众更好地理解中美人文交流带给彼此的利益,也要一定程度上给美国民众脱敏,这样可以避免在人文交流领域屡屡出现“中国威胁论”,孔子学院就是这样论调的受害者。潘亚玲在其上述文章中指出,中美人文交流要加强民间性,因为如果政府性、精英性较强,草根大众参与不足,容易导致在两国关系差的时候被贴上“中国威胁论”标签。更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政府将这种威胁定义为“社会性整体威胁”,将采取社会性整体响应措施。这是自中美建交以来,政府推动双边人文交流所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

要解决这一点,就要在人文交流领域增加民间走出去力度,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让民营企业走出去,《财经》记者在美国进修期间曾听到有美国学者建议孔子学院为什么不改成市场化机制的收费项目,这样在美国人看起来更有吸引力。“孔子学院可以尝试私有化、市场化,让大学自己办,然后变成收费项目,作为大学自有项目。另外,鼓励中美合作办学,鼓励中美学生双向到彼此国家实习,不仅是大学,中学也可以加强来往。”王辉耀建议。

虽然在特朗普政府上台后,中美人文交流环境发生重大改变,总体环境不再友善,面临“文化脱钩”这样的严峻挑战,但这并不意味着中美人文交流大门彻底关上了,而是应反思并实现人文交流方式的创新与变革,更好地服务于中美关系长期性转型。正如负责东亚和太平洋地区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史迪威所言,“在当下这个节点, 美国人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国文化并在太平洋两岸努力建立真正的互惠关系具有更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