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药区块链应用技术标准》启动编写,助力食药产品全链条溯源

文/《链新》梁兴 编辑/尹岳  

2020年09月02日 11:33  

本文1831字,约3分钟

8月29日在北京举行的“2020中国食品药品区块链创新应用论坛”上,来自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科技部、中国食品药品企业质量安全促进会等部门的负责人,与食品、药品、化妆品、区块链等行业产学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共同启动了《中国食药区块链蓝皮书》和《食药区块链应用技术标准》编委会的组建。

利用区块链技术保障食药安全

众多专家学者对区块链技术在食品、药品、化妆品、大健康等领域的创新应用寄予厚望,认为随着区块链技术的落地应用,将会更好地保障民众的饮食和用药安全。

中国食品药品企业质量安全促进会专家委员会主任王玉民表示,中国发展环境和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国内需求结构和消费结构快速升级,对行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希望通过探讨区块链技术在食药领域的长久落地,建立基于区块链技术和物联网相结合的产品安全信息平台,开创食药产品从生产到营销的全链条溯源的新时代,实现智慧监管,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智能、更加便捷、更加优质的服务。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原巡视员徐晓东认为,区块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技术基础,食品药品质量安全是区块链技术应用落地的重要领域,区块链是一项信息技术而不仅仅是一个概念。希望提高全社会对区块链技术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应用,在食品、药品监管和质量追溯等领域应用的重要性的认识,并为其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

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原党委书记、中国创新品牌赋能行动委员会副主任张序国承认,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作为一项新兴的技术应用尚存在一些不可预见的问题和风险障碍,要在应用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解决应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障碍和问题,完善和改进区块链技术在行业和产业应用中的配套技术解决方案,真正实现加快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在“三品一械”行业的落地应用。

中国食品药品企业质量安全促进会区块链专业委员会会长武楗棠在称,专委会将和大家一起围绕区块链食药安全领域应用链的开发建设,行业标准体系的建立和社会监管治理等方面深入交流,深化合作,以更开放的心态链接用户、商家、品牌、行业机构、专业机构,整合优质资源,共建品牌优选标准,助力品牌建设,提升品牌竞争力,利用区块链技术手段引导行业转型发展,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有望突破食品信息追溯五大困境

作为专注于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食品、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三品一械”领域的专业组织,中国食药区块链专委会为专家委员代表颁发受聘证书,举行了《中国食药区块链蓝皮书》和《食药区块链应用技术标准》编委会组建启动仪式。

来自全球近50个国家及地区相关专家以视频形式发来祝贺,并共同发起成立了“食品药品区块链国际联盟”。

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工商大学二级教授杨贞耐介绍,食品安全事关国计民生大事,中国政府非常重视,2010年国务院成立了食品安全委员会,2015年将《食品卫生法》改成《食品安全法》。商务部2011年发布了关于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指导意见的通知,经过约十年的试点,发现食品信息追溯工作面临的五个困境:各地呈现区域分割状态,缺少全国统一的、覆盖全程的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信息技术应用不充分,信息披露机制不健全;对进口产品管控不严;信息容易缺失;初级农产品块状监管导致溯源难。杨贞耐表示,传统的中心化食品供应链条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新环境,假冒伪劣事件和食品安全问题,催生了消费者对供应链全流程监控的需求,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模式恰好可以弥补这样的缺陷。

中国政法大学区块链金融法治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胡继晔同样对区块链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的作用高度评价。《食品安全法》第三条要求:食品安全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风险管理、全程控制、社会共治,建立科学、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胡继晔认为,只有区块链才能真正把这个要求通过技术落实,“过去我们在食品药品的全程控制和社会共治都是靠人为抽查,这些措施在区块链时代可以通过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技术来实现全程控制。”

相关领域专家与企业家经过探讨和交流分享,一致认为,将区块链技术真正应用到食品、药品、化妆品和医药器械“三品一械”的生产、流通、消费等产业链条中的数据存储、产品溯源、跟踪反馈等各环节,进而实现全过程监管,让科技创新为质量安全保驾护航落于实处,保障全民的饮食、用药、医疗安全,提高百姓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