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秀军:理解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和WTO改革的三大维度

文 | 徐秀军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2020年09月18日 17:46  

本文2051字,约3分钟

本文根据作者2020年8月30日在《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和WTO的未来》主题讲坛上的发言整理而成,文章已获得作者授权。

发言内容回顾:

谈到WTO的改革,除了市场经济地位,还涉及到我们发展中国家身份的问题。

从概念本身来说,无论是市场经济地位,还是发展中国家身份,既没有任何政治上的和经济上的含义,与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与投资也没有直接的联系。

但是,由于一些国际组织和机构制定了与之相联系的规则,这些概念随之意味着相应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因此,在以WTO改革为代表的新一轮国际规则调整之际,我们要重新认识市场经济地位的重大意义。

理解市场经济地位的三个维度

关于市场经济地位和发展中国家身份,可以从三个维度加以理解:

一是客观事实。

市场经济地位是反映一个国家市场经济的状况,按照一个国家市场经济在全国经济的重要性,以及政府对市场经济干预的程度,这是客观的状况。

对于发展中国家也是一样的,也是指的一个国家的发展程度,可能有各种各样的指标,包括人均收入、人类发展水平等,一些国际机构都有相应测算。

从概念本身来说,目前都没有明确指标进行衡量。从客观事实来说这并不是很重要的一个议题。

二是规则设定。

因为有了规则的设定,所以就把这两个概念赋予了各种各样的含义。

一些规则是国际机构制定的,特别是WTO的特殊与差别待遇等相关规则,就与发展中国家身份紧密相连。

还有一些规则是各国政府制定的,通过法律法规引申出来的一些规则,包括美国对非市场经济国家的认定都有一些自己的法律依据,也会采取一些行动的措施。

从规则设定来说,一些国家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对中国应对贸易摩擦来说有一些影响。但是,这种影响不是很大,涉及相关贸易争端的贸易额占中国整个对外贸易额的比重很小。

三是国际认同。

虽然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经济体没有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但是在国际上有100多个国家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WTO成员也有一半以上承认。

这说明,规则的设定是非常灵活的。

之所以当前美国等发达经济体强化相关议题,主要目的在于利用这些议题分化国际上对中国的认同,给中国对外政治经济交往带来新的障碍。

市场经济地位与WTO改革

今天谈到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和以前谈的问题有什么不一样?

在以前,主要是不明确的规则导致各国在认识上的分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状态。因为以前各个国家对相关国际规则的理解不一样,最后就导致了认识上的分歧。

今天再探讨这个问题的新意就在于,美国等经济体试图强化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身份认同分歧,并将它作为制定新的国际规则的基础。这是中国需要警惕和防范的。

将市场经济地位与WTO改革联系起来讲是因为,如果WTO没有改革的问题,仅仅是市场经济地位,就现有的规则来看,对中国的影响是有限的。

现在涉及WTO的规则改革,就会对一个国家有一个总体的定位。并且,这种定位会被一些国家作为新的国际规则制定的基础。无论是对中国的影响,还是对未来WTO改革的走向,因此都存在不确定性。

现在美国提出这个问题存在很多意图,都是和WTO改革相联系的。特别是在2019年以来,美国向WTO提交了与发展中国家身份、特殊与差别待遇等相关的文件。美国政府也签署了推进WTO改革的备忘录,直接针对中国的发展中国家身份和市场经济地位问题。

关于WTO改革涉及的市场经济地位和发展中国家身份问题,中国也不必过于紧张。

一方面,很多问题都在讨论之中,都不是既成事实。

虽然中国面临一定的压力,但这其中也存在很多可以讨论和利用的空间,有很多工作可以做,从而避免一些不利影响。

在改革问题上,发达国家之间也存在着非常大的分歧。WTO改革不仅仅是这两个议题的改革,是一揽子规则的改革。既然是整个规则体系的改革,在其他地方中国也可以利用发达国家存在的分歧,来创造对有利的条件。

另一方面,WTO改革议题针对的对象并非只是中国,包括市场经济地位和发展中国家身份问题,一些其他的重要经济体也有所涉及的。

当前,在国际经贸规则的谈判上,中国是非常有底气的。作为货物贸易是世界第一大国,中国在国际经贸事务中拥有极大的发言权。中国的市场规模已发展到非常大的程度,而且中国不仅市场规模大,上升的空间和潜力也特别大。

从今年疫情爆发以来,发达国家主要经济体的经济急速下滑,本来市场就是饱和的状态,现在市场出现了萎缩。发达国家要提升经济,面对中国这么大规模的市场,也不会轻易放弃,这是我们的底气所在。

今年疫情总体对中国经济有冲击,但是这种冲击加速了中国和其他主要发达国家之间力量的对比。

根据IMF的预测,在全球主要经济体当中,中国是唯一保持正增长的国家。

今年中国同美国、欧盟等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速的差距比去年大幅增加,这说明中国对美国的赶超进程在加速。

今天探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如何趋利避害。近期,中国已提出了新的国内经济发展和对外经济关系的战略布局。

面对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国提出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恰逢其时,十分必要。

这也是充分考虑到今天中国市场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选择。在国际规则改革和调整中有关中国的一些议题,既要有所准备,更重要的是中国要坚定自己的信心,不必过于惊慌。

财经号所发布文章之版权属作者本人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文章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财经》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