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银行上市遇冷,H股中资银行破净率逾97%

文/《财经》记者 严沁雯 编辑/袁满  

2020年10月13日 18:38  

本文3615字,约5分钟

需要增强风险抵御能力的不只是威海银行一家,近年来,中小银行对于补充核心资本的渴望日益凸显。现实中,港股中资银行整体表现并不尽如人意,仅一家银行未破净

10月12日A股银行股的飘红,并未给初登港股的威海银行(9677.HK)带来多少暖意。

这家年内第二家完成上市的中小银行,以持平发行价的3.35港元/股收市,验证了投资者对中小银行前景的隐忧。

上市首日的遇冷,此前早有预兆。

根据销售文件,该行将在全球发售约8.77亿股股份,招股范围在3.35港元至3.51港元,集资最多约30.8亿港元。最近公布的发售结果显示,该行香港公开发售仅获61%认购,未获认购的发售股份已重新分配至国际发售,国际发售部分获轻微超额认购。

市场人士向《财经》记者分析称,一般来说第一天的表现可以展示出目前市场对于威海银行的关注度和认可度,此前该行认购香港发售股份倍数为0.61,说明市场预期不高。上市首日平开,可能是受到整体市场影响,也能说明市场资金较为谨慎。

实际上,早在7年前,威海银行便已开始筹备在A股的上市工作,苦等逾5年无果后,该行撤回在A股的上市申请,于今年4月正式转向港股。

值得一提的是,该行资本充足率整体呈下降趋势。半年报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该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下降至8.87%,亟需补充资本金。

需要增强风险抵御能力的不只是威海银行一家,近年来,中小银行对于补充核心资本的渴望日益凸显。上半年以来,多家银行急速推进各自IPO进程,目前在H股候场的中资银行就有两家。现实中,港股中资银行整体表现并不尽如人意,仅一家银行未破净。对于赴港上市的中小银行来说,尽管挑战不小,但上市显然是缓解资金饥渴重要途径。

资产质量承压,“补血”迫在眉睫

公开资料显示,威海银行成立于1997年7月,其前身为威海城市合作银行,由威海市原5家城市信用合作社股东、威海市财政局和威海市金猴集团公司等6家威海市企业共同发起设立。目前,该行是山东省内唯一一家实现16地市网点全覆盖的城市商业银行。

根据该行财务报告,截至今年上半年,威海银行资产总额2550.94亿元,负债总额2366.23亿元;实现净利润9.26亿元。

资产质量方面,据招股书显示,过去三年,该行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47%、1.82%和1.80%。与山东省其他以资产总值计前五大城商行对比,截至2019年末,该行不良贷款率仅次于烟台银行(2.97%)。与此同时,该行拨备覆盖率由2016年的180.06%下降至2018年末的145.54%。今年上半年小幅提升至151.82%。

具体来看,该行公司不良贷款由2017年的8.95亿元(1.75%)增加至截至2019年的15.75亿元(不良贷款率为2.48%)。截至今年一季度,公司不良贷款为17.63亿元(不良贷款率为2.49%),较年初增加11.9%。

个人不良贷款方面,由2017年的8320万元(不良贷款率0.73%)增加至2019年的人民币9340万元(不良贷款率0.42%),今年一季度,进一步增加至1.08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45%)。

分行业看,该行公司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及批发零售业,今年一季度不良贷款率分别为5.18%和9.37%。

威海银行在招股书中表示,报告期内该行不良贷款余额增加主要是受到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部分借款人的经营及财务状况因市场竞争加剧而恶化,因此导致其拖欠偿贷款。与此同时,该行根据监管发展及风险管理政策,采取了审慎的风险控制措施,因而指标有所增长。

而在资本充足率方面,据该行财务报告,截至今年上半年,该行的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4.39%、10.65%和8.87%,分别较年初下降了0.74个百分点、0.62个百分点和0.52个百分点,“补血”迫在眉睫。

折戟A股,改道H股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13年4月,威海银行就开始接受上市辅导,不过后续进展并不顺利。

2016年4月,威海银行向中国证监会递交A股上市招股说明书。在证监会的审批过程中,该行收到数轮问询,要求提供有关该行运营和财务信息、合规记录及其他有关事项的详情。

2018年8月,威海银行上市状态变为“终止审查”。据该行解释,鉴于当时A股整体审批过程令上市时间表不确定,为了通过其他筹资方式补充资金决定撤回A股申请,随后证监会予以批准。

折戟A股之后,改道H股成为该行的新选择。

2019年4月,威海银行发布公告称,将召开股东大会审议《关于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上市的议案》等议案;今年4月15日,威海银行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主板上市申请,由华泰国际、中金公司和招银国际联合保荐;10月12日,威海银行正式挂牌港交所。

该行上市后,在港上市的中资银行将达到31家。在此之前,今年第一家上市的银行——渤海银行登陆的也是港股。除了上述两家银行,新疆汇和银行和东莞农商行也于此前分别向港交所递交了申请材料,目前处于候场状态。

业内人士指出,与A股比较,H股上市较为便捷,排队时间也较短,赴港上市成为中小银行的另一选择。

另一方面,计划在A股上市的银行也不在少数,今年以来有了不同的进展。近期,汉口银行重提IPO事宜,距离2010年该行接受上市辅导已经过去十年。今年8月,曾在H股上市的重庆银行“带病过会”,这是年内继厦门银行之后第二家成功在A股过会的银行。除上述两家银行,目前还有17家银行是A股“候场大军”的一员。

上市就能高枕无忧?H股中资行仅一家未破净

中小银行竞相加快上市脚步,源于对资本补充的渴望。今年以来,在让利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加大的背景下,银行加大了向实体经济的信贷投放,叠加疫情的影响,资产质量承压使补充资本的使命更加迫切。

业内分析人士表示,在金融科技和实体经济的影响下,与其他大型银行对比,中小银行普遍面临更大的发展困境。由于融资渠道受限,客群更加下沉,中小银行风险承受能力不强。

这点在中小银行身上体现得较为明显,据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6.14%和13.44%,而城商行和农商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2.56%和12.23%,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今年以来,银保监会已屡次公开发声提及中小银行的资本补充问题,提出要多渠道补充中小资本。5月27日,金融委亦发布消息称,将出台《中小银行深化改革和补充资本工作方案》,进一步推动中小银行深化改革,加快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多渠道筹措资金。

除了允许地方政府专项债合理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金等新渠道,通过上市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是中小银行提升资本充足率的直接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上市成功并不意味着银行可以高枕无忧,以赴港上市的30家中资银行为例,据wind数据,截至最近收盘日,仅招商银行(3968.HK)一家银行未“破净”,市净率为1.51倍,有19家银行的市净率在0.5倍以下。市净率最低的是哈尔滨银行(6138.HK)、中信银行(0998.HK)和民生银行(1988.HK),市净率分别为0.19倍、0.28倍和0.33倍。

一位市场人士告诉《财经》记者,银行股长期低迷且股价低于净资产反映了当前投资者对银行未来表现的态度。一方面,目前银行盈利模式受到金融开放,投资多元化、地产红利退潮等影响,赚钱不似以前那么轻松;另一方面,目前银行资产风险并未得到充分暴露,银行后续表现还需观察。

“威海银行基本面尚可,不过从上市首日的开盘表现看,目前市场整体资金可能较为谨慎,同时也不排除其资产质量状况会给投资者带来一些顾虑。” 上述市场人士表示。

亦有分析人士指出,目前港股处于历史上的价值洼地,与A股对比,银行在港股面临的股价下移风险更大。

短期来看,上市只能可以帮助银行补充一些“弹药”,但长期来看,股价表现是对小银行另一挑战。以江西银行为例,自2018年在港股上市以来,该行股价已由发行时的6.39港元,降至如今的3.22港元,总市值194亿港元。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认为,股价表现不佳,势必影响银行上市融资效率,其后续需要继续拓展融资渠道补充资本金;此外,股价持续表现不佳,可能在一定程度推升上市银行融资成本。

也有分析人士认为,市场的不认可或许会对银行的后续融资能力产生影响,但是股价只是表现融资实力的一方面,除了上市之外,银行还可以通过股东引入,发永续债等方式进行融资。

不过,随着国内经济的恢复,业内人士普遍对后续银行股表现持相对乐观的态度。

周茂华认为,随着国内经济逐步走出疫情冲击,经济复苏步伐逐月加快,银行经营前景将有所改善,只要中小银行保持良好成长性,最终还是能获得投资者亲睐。

“买股票就是买预期,由于一些客观因素,银行股属于低估值区域。从破净率可以看出,目前银行股处于价值洼地。未来可能逐渐触底反弹,但这需要一段时间去缓冲。”市场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