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监会副主席黄洪:大变局之下人身险旧模式难以为继,亟待改革

文|《财经》记者俞燕 编辑|袁满  

2020年10月15日 19:02  

本文1504字,约2分钟

利率下行造成资产价格下降,保险业面临资产荒,同时造成外部信用风险向行业内传导的风险加大

在疫情“黑天鹅”和利率不断下行的宏观环境下,2020年对于保险业资产负债端的挑战前所未有。在10月15日由《中国银行保险报》主办的“中国寿险业转型发展峰会”上,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黄洪指出,目前人身险行业面临诸多挑战,风险化解难度不断加大,转型突围需要深化费率形成机制等领域的改革。

黄洪表示,当前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重大变化,给中国人身险行业的发展带来深远影响,面临诸多挑战。

疫情和低利率环境之下,保险产品的需求结构发生一个显著的变化。由于经济下行造成居民收入减少,同时为了应对利率下行的风险,在保险产品的选择上,会倾向于增加期限较短的储蓄类产品的配置,而减少期限较长的保险产品购买。

而从供给侧来看,疫情加大了保险业传统模式销售的难度,对以往重规模、轻质量,重资产、轻负债,重业务、轻服务,靠“人海战术”、“跑马圈地”的传统人身险商业模式造成前所未有的挑战。

黄洪指出,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凸显出保险业务高度依赖“面对面销售”的经营模式不可持续,难以适应当前市场快速发展的要求。

资产端的挑战在于,今年以来,主要发达国家的长期国债收益率不断下降,3月4日美联储意外降息50bp,10年美债收益率跌破1%。而中国债券市场由牛市转为熊市已持续了近6个月,其中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半年基本徘徊在3%以下,只在近期才回升至3.2%,但诸业内人士预测今年大概率无法达到3.5%。

黄洪指出,目前利率下行造成资产价格下降,保险业面临资产荒,再投资和新增资产投资则进一步加大。此外,由于经济下行造成一些企业经营困难,可能诱发相关企业的债务、信托等金融产品违约,进而造成保险行业的资产减值,外部信用风险向行业内传导的风险加大。

在长期利率下行趋势下,人身险行业的资产负债管理难度亦进一步加大。黄洪指出,少数公司资产负债严重错配,大量投资于高风险资产,未来风险爆发概率较高。

不过,从银保监会披露的2020年上半年的数据来看,人身保险业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04.4%,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同比增长78%,具有较好的抗冲击能力。

互联网等科技发展和疫情的出现,也在深刻地改变着人身险行业的发展形态、运行逻辑。黄洪表示,在后疫情时代,保险业面临创新压力,从单一赛道竞争到生态链全生命周期的多赛道竞争,从内部竞争到行业外的竞争 ,从销售竞争发展到金融科技的竞争。不过,目前行业的科技水平仍在初级阶段,在产品定价、获客和科技应用等方面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在当下的大变局之下,人身保险业如何实现转型和突围?

黄洪表示,人身险行业仍需深化改革,要深化费率形成机制改革,强化责任准备金监管力度,切实防控负债风险。

人身保险业是费率改革的先行者,早在2013年便率先实施了费率市场化形成机制改革。黄洪透露,改革以来,人身险主流产品价格下降了20%左右。

除了进一步深化费率形成机制改革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公司治理改革、资金运用改革、资本充足率和偿付能力监管改革、以及深化行政许可和法人机构监管改革,都已列在监管部门的日程表上。

对于业界关注的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制度,黄洪亦表示,行业要加快发展该制度,加大营销体制创新,从而改变现行主流的金字塔式营销团队模式。鼓励发展“小而精”的专业化保险公司,积极推动扁平化、层级少的公司管理模式,降低经营成本,提高发展效率。

“行业必须要大胆创新,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才能在日益加剧的国际竞争中杀出一条‘血路’,立于不败之地。”黄洪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