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局集团原董事长秦晓:金融科技行业需要监管,但如何监管仍待评估讨论

2020年12月12日 19:40  

本文3470字,约5分钟

财经网讯  “金融科技企业开辟了一个更加普惠的金融模式,但相关的监管问题仍然有待监管机构以及银行业业内人士评估。”招商局集团、招商银行原董事长秦晓12月12日在三亚·财经国际论坛上表示。

秦

招商局集团、招商银行原董事长秦晓

秦晓表示,受制于成本与风险因素,商业银行目前无法解决中低收入群体与小微企业的贷款需求,而金融科技公司则开辟了一个更加普惠的金融模式,但相关的监管问题也有待监管机构以及银行业业内人士评估。

对于蚂蚁金服的情况,秦晓表示,蚂蚁金服进入金融科技领域有四个基本要素。

第一,银行贷款上98%是源于合作银行,合作银行尽管借助了蚂蚁大数据,也必须基于自身评估系统做报备,银行还是比较审慎。

第二,风险评估、信用评估,在大数据上进行真实性的评估,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第三,风险溢价利息比较高,但这个溢价虽高并没有信用卡透支高,一部分信用卡透支后的人还能转到蚂蚁平台来,这个比较危险。

第四是资产转让通过打包之后再卖回去可以延续,ABS保证流动性,另外将来适度扩展规模,但蚂蚁金服按照银行的风险处理标准,不会做出太大规模,有人说这是监管套利可能话说的重了些,反过来说我们的监管可能不适应科技公司,需要与时俱进。

另外秦晓还提到,2008年金融危机后金融监管理念与架构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是金融监管的巨大变革。第一,央行对商业银行的监管从微观审慎转向了宏观审慎,综合金融机构采取的措施是否会造成叠加效应。第二,金融监管转向功能监管。第三,有了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功能。而蚂蚁金服这样的金融科技企业,除了存贷款业务没有,中间环节完全与商业银行模式相嵌,我认为应该按照以上三个架构进行监管,但具体如何监管仍有待讨论。

以下为发言实录:

主持人李亦非:今天下午大家非常关注的一个题目,就是到底金融科技以及监管的关系,最近媒体报道比较多,今天我们请来了几位重磅嘉宾,我想请他们几位就金融科技监管这个题目,首先有请秦晓先生就这个问题发言。

秦晓:各位下午好!科技在改变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的生态或者它自身的系统,目前我们看到的就是科技公司现有的金融机构,这个图景还在发展我们还要继续观察,这个当然会对监管产生挑战。就传统的银行业务来说,有一个问题是它长期解决不了的,就是说对于有一定偿还能力,基本上具备偿还能力的微小企业和中低收入的群体,我不是指的完全没有偿还能力的,不管抵押品也好还是收入都有,但是还是借不了款的,他借款一个贷款员负责他的业务成本太高了,贷款员的工资比他借款要高很多,成本上过不去。第二,就是对于他的风险控制不了。今天我们也有蚂蚁金服来的他也会讲,我稍微看了一下资料,这种金融模式是不是对于我们开辟了一个更加普惠的,更加能够解决改善低收入群体微小企业贷款需求的模式,这个今天要讨论的问题,也是我们有待监管机构还有银行业自身的业内人士去评估。

原来上个世纪末曾经有一个孟加拉的行长,他开创了农民贷款,这个也是全球难题,他的基本模式是和商业银行合作,由商业银行批发他来贷,还是很成功的,但是他的规模比较小,如果农民可以贷款的话,我想一些中低收入群体也是可以的。

蚂蚁进入这个领域,我看了有四个基本要素,有一定的准备,第一合作银行贷款上面98%是合作银行,另外还有一个帮助银行贷款,还有一个混贷,但是合作银行类似于孟加拉做批发的银行,但是在这个角度里面不是批发的。

第二,就是风险评估、信用评估这是第二点。

第三,是他有一个风险溢价利息比较高。

第四,资产转让通过打包之后再卖回去这个可以延续。

从理论上来讲,合作银行如果占了大头,尽管借助了蚂蚁大数据的资料,但是必须基于自身评估系统,他也必须做自己的报备,他不能说既然大数据做我不做了,行长作为老的银行家肯定不会这样做的。但是,是不是存在着为了扩张,为了多占一块领地那么冲动,有的人说会有,像有些他做大做强,我觉得银行还是比较审慎的。

如果这么大的比例是混贷合作,银行自身应该有,而且这个交易应该市场决定的交易,没有人去命令。

第二大数据的问题,那就是有效性和他真实性这个是需要,我想这个也是一个概率比,概率减轻了刚才赵驹讲了,他们招商银行实力上面看来确实是有价值的,我觉得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因为你的数据什么模型,你之间的权重多大,这个我觉得作为银行的本身来看首先要考虑好一点这个不太对称,这个模型是蚂蚁的。

第三,就是溢价。这个肯定要有一家,这个溢价高但是溢价没有信用卡透支高,起码被迫用信用卡的人还不起透支可以转这里来,这个日息按照日息算的这个5%,这个投资之后很危险的,今年银行业的现象信用卡透支坏账多了,如果可以做到信用卡透支被客户接受还好。

最后的一个ABS一个保证流动性另外的将来适度扩展规模,这是这个要素。大部分的混贷跟合作贷都是银行自己的,大部分不进入表内放在表外了,一放在表外资本充足率、存款准备金、风险拨备都可以规避开,蚂蚁按照银行的标准风险做不了很大,有人说这个叫监管套利这个话说的重了一点,反过来说我们的监管可能不太适应科技公司,需要我们要与时俱进,需要重新研究。

监管有一个理念跟架构,一个软的一个硬的,在金融风暴,08年金融风暴以后跟以前的监管理念发生了重大变化,架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这是监管机构重大的变革。第一条原来银行监管,中央银行对于商业银行监管微观审慎原则,我认为每家银行资本充足率满足了,这个银行不会产生系统性金融风险,这个08年金融风暴证明不准确甚至错误的,因为银行之间的渗透各种衍生工具的渗透,远远超过了他们的这种假设,这种假设不对的。

需要把微观审慎提升到宏观审慎,宏观审慎就是综合各金融机构他们的采取的措施当中是否会造成叠加效应,你比如说05年我们的股灾,本身有问题原来牛市太快了,遇上了风险泡沫,为什么崩溃因为所有的金融机构全部砍了,你说各种贷款都卡住了,这个就是金融风险。

第二,金融监管转向功能监管,因为混业多不可能按照机构监管。

第三,他有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功能,银行也是最大的服务业,这样三个架构不管怎么样组合必须有,像蚂蚁这样的即使是助贷或者联合贷款当中比例很小,但是寻找客户,客户的信用评估过程管理和最后的结束时候他们把这些收回来,这一套东西基本上银行内部程序,完全嵌入进去了,我们就要提一个问题了,你尽管没有从事银行两条最重要的任务,一个是存款一个贷款,但是中间环节全部嵌入进去了,而且银行对于你的依赖性不小,这个应该不应该监管,我说应该,但是应该怎么样监管你要发执照吗,发执照具备什么条件这个有待讨论。

主持人李亦非:本身从很多角度分析了科技公司观点,下面我想问一个问题请秦晓回答一下,你们更多的代表,假设你们代表科技公司的背景,你现在变成了监管者了,你们现在高科技公司做金融可以举出来三个地方你们应该被受到监管的?

秦晓:刚才讲话当中提到了他涉及到流程,因为,监管就是市场的一部分,进入以后的监管有关系,有的行业自由进入不需要监管批,平常业务也不需要监管审查,但是金融是一个管制的,为什么管制行业?因为金融机构首先你是吸取存款,吸取存款涉及到民众的利益,这个就是监管,你的准入条件还有你的持续经营这个就是监管。

所以现在的问题你刚才提到的问题也是我要思考的,我回答不了,刚才陈龙讲的很精彩,前年也讲了一条鱼被蚕食,因为一个重构的过程,中国哪些事情自己做的,哪些事交给外包做的,哪些事我不做的,因为专业化分工,我们现在预见不到什么传统的金融行业不需要自己做的说自己做不下去。

另外你说不吸收存款也不贷款,我就给你识别客户、风险定价、售后服务,这个比较模糊了,我把问题提出来,你又提给我了,我现在回答不了,本来传统银行内部业务你进去了虽然没有违反银行尽管的重要的就是存款,你不放贷款,其实蚂蚁在放,咱们把问题留下来,这个可能需要集体智慧。

秦晓: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科技人文两个,如果说科技可以单独一个讴歌那个车要翻车的,我们不能得到结论了历史是进步的,物质肯定进步了,没有进步就是杨凯生讲的更加方便的,但是更加幸福了吗不知道,我们不能说人的内心世界更强壮了,人更善良了,为什么很多监管,监管就是因为人是善恶两面才有监管,这个话没错但是对于科学宽容一点,不要本人家说的那么妖魔化可怕。

2020三亚·财经国际论坛由《财经》杂志、财经网、《财经智库》、《证券市场周刊》联合主办,于2020年12月11-12日在中国海南举行,论坛主题“后疫情时代的应对与抉择”。

(嘉宾观点据现场发言整理,未经发言人本人确认)

(来源: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