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人群接种新冠疫苗开始登记,首批为海关、医护、冷链物流

文/《财经》记者 凌馨 信娜 编辑/王小  

2020年12月19日 18:25  

本文3325字,约5分钟

先接种重点人群,再到高危人群,后普通人群。医院等相关单位已经开始统计接种人员,要求“应接尽接”

2020年12月19日上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办新闻发布会,宣布对重点人群开展新冠疫苗接种工作,主要包括从事进口冷链、口岸检疫、船舶引航、航空空勤、生鲜市场、公共交通、医疗疾控等感染风险比较高的工作人员,以及前往中高风险国家或者地区去工作或者学习的人员。

“他们接种疫苗具备了免疫力,就等于为更多的群众在日常生产、生活场所或者环境先筑起一道屏障。”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负责人崔钢说。

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接种,策略是先接种重点人群,再到高危人群,后普通人群。

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党委书记、全国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卢洪洲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估算,目前中国相关产能在6亿支左右,明年可达10数亿,或近20亿支,“因为要接种两支才能够产生有效的保护作用,所以按照我们的人口来算,大概可以推测出来,明年、后年可以全部接种”。

今年所需疫苗,供给没有问题

就在发布会前一天,在上海某二级医院工作的周宏(化名)已经收到了来自医院感染管理科的紧急通知,称根据目前疫苗防控需要,医务人员作为重点岗位重点人群,原则上“应打尽打”,要求大家积极报名,并于当天完成摸底统计。

由于工作的关系,目前确定的接种重点人群,被新冠病毒感染的风险相对比其他人群更高。

按照“两步走”方案:首先尽力缓解输入性疫情防控的压力,降低本土病例发生和国内疫情暴发的风险;随着疫苗获批上市,或产量逐步提高,将会有更多的疫苗投入使用,让符合条件者实现“应接尽接”。

在19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负责人、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强调,首先对重点人群进行接种,只是新冠疫苗接种“分步走”第一步;紧随其后的,是数亿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感染以后危险性相对比较大的“高危人群”;此后则是普通人群。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负责人毛俊锋表示,目前正从加强生产调度、加快推进产能建设、保障疫苗生产供应链畅通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其中,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药中生”)的北京所、国药中生的武汉所、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下称“科兴中维”),这三大企业已经完成了今年的产能建设任务,也通过了多部门联合组织的生物安全检查,已具备了规模化生产的各项条件,目前能够满足现阶段重点人群的接种需求。

“待药监部门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批准上市之后,我们可以立即组织大规模的生产。”毛俊锋透露,工信部已成立“新冠病毒疫苗的生产保障工作专班”,每周对新冠疫苗生产重点企业的产能建设进度进行调度。“对一些关键的生产物料,从现在开始就要加大市场采购和商业储备力度,要确保新冠病毒疫苗生产供应链稳定。”

卢洪洲估算,目前中国相关产能在6亿支左右,明年可达10数亿,或近20亿支。

这些疫苗安全吗?

除重点人群集中单位,也有高校开始了相关摸排。但从报名情况看,仍有部分人群尚在观望。一位高校学生对《财经》记者坦言,想等进口疫苗开始接种再做决定,同时也看看其他人接种国产疫苗后的反应。

个别医护人员也有顾虑。沿海某三甲医院一位管理人员于12月18日近24时接到通知,要求摸底疫苗接种人员信息。他反问《财经》记者,“现在(新冠疫苗的临床)试验数据还不太全面,为什么要开始打?”

对于国产新冠疫苗临床试验的进展,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国家卫健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忠伟介绍,“就目前情况来看,我们走得比较快的疫苗已经获得了三期临床试验中期需要的病例数,近期已经在滚动向国家药监局提供相关材料。”

中国已有五款进入三期临床试验的疫苗,正在其他国家开展三期临床试验。

此次发布会未透露重点人群接种的疫苗具体为哪几款。但据郑忠伟所述,来自国药中生的两款灭活疫苗和科兴中维的一款灭活疫苗,“是全世界最早开展三期临床试验的”。同时,此前被批准紧急使用的也正是这三款。

通过7月份以来对紧急使用疫苗“严格的不良反应监测和追踪观察”,郑忠伟称,在已经完成100多万剂次的接种后,“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三期临床试验也在境外进行,到目前已累计有7.5万人、15万剂次人员的接种,“没有出现严重的安全隐患”。

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焦雅辉称,根据目前观察到的情况,国产新冠疫苗接种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与国外有所不同,常见的主要是,头痛发热,接种部位局部的红晕或者硬块。另外,还有一些人有咳嗽、食欲不振、呕吐、腹泻。而国外新冠疫苗曾有严重过敏导致休克的个案发生。

有效期如何?

至于国产新冠疫苗能否实现终身免疫,或者至少保护五年、十年,曾益新说,“还不能下这个结论。”

通过自3月启动I、II期临床试验后对志愿者的随访检测,曾益新指出,抗体是持续存在的。

世界卫生组织对疫苗保护期的规定为半年以上。“我了解到,深圳市传染病医院第一个出院的病人是1月23日,总共随访了400多病人,他们发现,许多病人最长的有10个月都还有抗体存在。”曾益新说。

针对在全球范围内出现的新冠病毒变异,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主任医师王华庆认为,这种变化目前还在正常范围,“没有看到它对疫苗效果的影响”这是基于对全球10余万病毒基因测序的结果得出的结论。

另一方面,国产疫苗产生的抗体针对不同来源包括国外毒株进行了中和试验,“免疫效果还是比较好的,也没有出现改变的情况。”王华庆说。

卢洪洲也对《财经》记者强调,中国疫苗的监管是非常严格,一定是明确了它的保护性、有效性、安全性,才会同意在人群中广泛接种。“所以请大家相信我们中国的疫苗也是一样的安全,一样的有效。”

作为世界卫生组织新发传染病临床诊治、培训、研究合作中心共同主任,卢洪洲指出,接种疫苗是阻止新冠肺炎流行最有效的手段,“还是应该积极地去接种。我也相信接种疫苗以后,我们就可以普遍具有保护性了”。

不良反应怎么办?

对于本轮重点人群如何接种,崔钢称,会通知相关单位或者个人,“到哪去打,什么时间去打,把时间提前预约好。如果接种涉及到一些集中的单位,我们也会考虑设立一些临时接种点,上门去服务”。

通常来说,疫苗的接种单位设在辖区的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或者综合医院。“我们已经要求各地及时把辖区内的接种点、能够接种疫苗的单位,及时公布。包括地点、服务时间。”崔钢补充,“可以咨询所在的辖区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或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也请大家关注相关信息发布平台。”

在完成每一针接种时,接种点会做疫苗登记记录,因此,崔钢特别提醒接种者携带身份证。

而在完成接种后,接种点将提供新冠疫苗相关凭证,供接种者以后在各种场合需要的时候及时使用。

对于部分人群担心的不良反应、过敏等问题,国家卫健委已经有所准备:一是要求接种点符合接种条件的同时,具备医疗救条件,目前已对接种人员和保障人员开展了培训;二是根据各地情况划分责任区,由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急救人员携带必要的抢救设备和药品在接种点驻点,同时对口上级医院开通绿色通道,用于处置严重异常反应。

焦雅辉提醒接种者,“在接种过程当中一定要实事求是地向医务人员反馈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有什么样的基础疾病,现在是不是正在处于疾病的发病期,有没有过敏史,是不是过敏体质等。”

据以往的经验来看,这些不良反应会在接种后30分钟内出现,所以接种者要在接种以后在接种点停留30分钟。“回家以后出现不良反应相关症状,也要及时就医。”焦雅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