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短视频给音乐带来了什么?

文/《财经》E法张剑 编辑/张有义  

2020年12月25日 11:34  

本文2629字,约4分钟

直播、短视频对于增加音乐人收入、吸引粉丝提升知名度的作用不可否认,但在这种正向作用背后,一些诸如“音乐茧房”的负效应也在显现。

近日,在由《财经》E法独家媒体支持的相关数字音乐论坛上,中国传媒大学发布了《2020中国音乐人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披露,音乐人在入驻传统网络音乐平台的同时,纷纷转入直播、短视频领域,并成为促进音乐人收入增长的新渠道之一。3%的音乐人进行直播获得的年收益在 11 万元以上。

一方面是直播、短视频增加了音乐人的收入,促进了他们的创作热情;但另一方面,负面效应也在显现,一首首“网络神曲”在销蚀音乐人的创作空间,导致音乐的简单化。《报告》牵头人——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教授张丰艳对《财经》E法表示,在这种局面下,加强音乐审美教育显得格外重要。      

音乐人通过直播获可观收益

用户收听音乐首选QQ音乐等数字音乐平台,但在同时,视频也在吸引着越来越多有音乐需求的用户。唱功好的音乐人通过直播为粉丝分享自创歌曲、录制音乐短视频传播自创歌曲,在自我推介方面的效果已经不逊色于传统网络音乐平台。

直播、短视频直接帮助了音乐人提高收入。《报告》指出,在通过直播获得收益方面,8%的音乐人通过直播的获得的年收益在1万-10 万元, 3%的音乐人进行直播获得的年收益在 11 万元以上。

音乐人对直播的态度基本上呈现半数愿意、半数抗拒的情况。较多音乐人表示“愿意直播,原因是能够增加知名度、收入”,也有 音乐人表示对直播的担忧,但也表示会考虑直播。也有28%的音乐人表示“不愿意参加直播,怕给自己打上不专业的烙印”。

《报告》还披露,在进行直播的音乐人中,66%的音乐人只是偶尔直播,不定频次;10%的音乐人每周直播 1天-3 天,19%的音乐人每周直播 4天-7 天。直播时长方面,35%的音乐人每次直播时长约 2 小时,22%的音乐人每次直播时长约在1小时以内,18%的音乐人每次直播时长约1小时,15%的音乐人每次直播时长约3小时。此外,受访音乐人群体中,有37%的音乐人有过直播行为,但有意愿直播或考虑直播的音乐人占比达到了65%。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基于直播出色的变现能力,即便部分音乐人尚未涉足,但也抱有期待。

《报告》显示,在所调查音乐人中,54%的音乐人曾经发布过音乐短视频,46%的音乐人没有发布过音乐短视频。没有发布过音乐短视频的音乐人中,有部分表示“想做但还未上传,正在筹备中”,也有部分的音乐人表示自身在时间精力、制作短视频的技术与内容上存在一定的困难。翻唱是音乐人发布短视频最主要的内容,其次是原创歌曲展示。音乐 mv 片段作为现成的视频素材,也成为了音乐短视频很重要的展示内容之一。此外,音乐制作展示、乐器演奏、音频内容也是音乐人直播或短视频的重要内容。

音乐人的短视频平台选择方面,抖音是音乐人选择最多的短视频平台。此外,短视频平台的选择与对直播平台的选择有着一定的相似度:抖音、快手、全民 K 歌被较多音乐人选择,网易云音乐、QQ 音乐、酷狗音乐这类专业的音乐平台也成为了音乐人所选择的重要平台。

张丰艳对《财经》E法表示,腾讯、网易、抖音、快手等数字音乐平台及短视频直播的头部平台对音乐直播的积极布局与大力推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音乐人进入到直播行业中。同时,这些平台对音乐人直播给予了大力的扶持,直播分成等变现方式也做到了实处,共同促使音乐直播一跃成为音乐人收益的重要来源。而音乐人在选择直播平台时,最主要考虑的关键词是“流量”,一是音乐人自己在平台已经有的流量积累,这与音乐人的入驻、音乐上传习惯相关,音乐人更喜欢在已经拥有一定粉丝的平台上进行直播。二是平台的流量,平台及时引流、合理的流量扶持政策成为音乐人在乎的重要因素。此外,受众匹配度、平台对音乐人直播的服务和资源倾斜也成为音乐人十分在意的因素。

网络“神曲”火爆加剧“音乐茧房”形成

直播、短视频对于增加音乐人收入、吸引粉丝提升知名度的作用不可否认,但在这种正向作用背后,一些负效应也在显现。音乐人对此也有不同的认识。

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歌曲数不胜数,这些歌曲成为了永恒的经典。但当下越来越多的人似乎都能注意到,爆款歌曲并不缺乏,且基本来自直播或短视频平台,往往以“网络神曲” 的形式出现和存在,例如“抖音神曲“等等。这类歌曲有一个共同特征:旋律简单、朗朗上口,越听越难以自拔,主动选择循环播放。但音乐界的一个共同认识却是,如果能在十几秒内俘获收听者的耳朵,音乐所表达的内涵会被高度压缩。

知名词作者冀楚忱原本是一名中医,在2005年转行从事创作。在他看来,他入行时音乐处于既有上升也在下降的格局。上升是网络音乐在上升,下降则是行业整体在下降。

冀楚忱告诉《财经》E法,2005年有两首歌名中带动物的网络歌曲迅速蹿红,火爆一时,也让歌手跻身头部音乐人行列。但现在似乎鲜有人能再记起这两首歌。冀楚忱认为,音乐人总结出一个规律,谁都想写出一首很红的歌,但越是瞄着蹿红去写,最终却越不能红。做音乐并不适合一定要跟随什么潮流,还是要有情怀在里面。

现实也是残酷的,网络时代中,直播、短视频这样的平台出现,属于技术进步的必然。这些软件只是充当了一个催化剂,让每一个个体都变得浮躁。于是,在耳边回荡更多的只能是一首首“网络神曲“。但这些神曲对普通公众来说,感觉似乎在哪里听过,虽然不好听,但它们总能迅速占据脑海。直播、短视频平台的催化作用在于能让受众很快适应并接受简单,也愿意去重复和循环这种简单。长此以往,结果就是人们丧失了对复杂音乐的欣赏能力。随之,音乐精品越来越少。

在此次论坛上,有与会专家将上述循环归纳为“音乐茧房“。直播、短视频平台在正向作用以外,也在客观上带来和加剧“音乐茧房”。

对此,张丰艳对《财经》E法表示,音乐审美教育已经显得特别重要,尤其是针对每一个普通受众。这方面做不好,音乐发展将无以为继,甚至以后可能将无法跟国际对话。现在的问题在于音乐审美过于单一,天天单旋律,风格超级统一。直播、短视频的歌曲模式毁三代的担忧似乎并不是危言耸听,“在今后的国际对话中,国外总有Beatles能出经典流行音乐,中国却只能有老鼠爱大米、学猫叫,这不是音乐人希望看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