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业巨头白奶提价 中小企业暂未跟进

《财经》新媒体 舒志娟/文 潘西/编辑  

2021年01月07日 09:02  

本文1529字,约2分钟

近期,大消费行业掀起涨价热潮,国产乳品企业同样不甘落后。1月5日,海通证券、国盛证券发布的研报指出,伊利、蒙牛两大乳业巨头,纷纷开启提价模式,旗下白奶产品涨幅3%-5%。不过,记者从君乐宝、完达山、三元、光明方面了解到,公司产品近期未有价格调整。

受此消息影响,截止当日收盘,伊利(600887.SH)和蒙牛(02319.HK)股价均上涨超过7%,三元股份、光明乳业、新乳业、天润乳业均以涨停告收。

在知名乳业专家王丁棉看来,此次基础白奶的涨价虽然是由原奶成本上升、国内奶牛存量逐年下滑、消费人群规模快速增长等多方面因素造成,但在最终的白奶产品价格构成中,一盒牛奶原料成本只上涨了0.09元左右,所占比例并不高,成本压力远低于5%,可见此次涨价或是企业的借题发挥。

乳业巨头率先涨价 成本上涨成提价理由

据了解,去年12月29日伊利对旗下基础白奶产品进行提价,提价幅度3%-5%。而同为头部企业的蒙牛,于去年12月底开始对旗下白奶产品进行提价,提价幅度约4%-5%,而早在去年第三季度伊利就已开始逐步收紧终端促销力度。

对于涨价消息,伊利方面回复《财经》新媒体记者时则表示,此事正在了解中,截至发稿时暂未有进一步回复。蒙牛方面则表示对此不予置评。

关于涨价,所有品牌最常用的理由就是成本增加。据河北一位养殖场负责人马先生介绍,去年以来,生乳价格的确有所上涨,但是从今年10月至今,原奶价格一直维持在4.1至4.2元/公斤,未发生变化。

据农业部数据,从2018年第三季度到2020年末,原奶价格持续上涨,主要产区生鲜乳均价已达4.18元/公斤。

基于成本上涨而提价理应视为企业自身行为,本次提价的幅度也并不大,甚至还不足以完全对冲掉成本端的压力,但为什么仍然会被市场解读为利好呢?

上海睿农咨询高级合伙人赵恒认为,提价是意料之中的事。一方面,年底是乳品销售的传统旺季;另一方面,疫情后,多方面都在教育消费者要多喝牛奶等来增强免疫力,这就使得短期内牛奶的消费人群规模得到较大的增长。与此同时,过去几年国内奶牛存量逐年下滑,在2019年达到最低点,原奶供给处于低位而需求在短期内增加。

“伴随着着原奶成本的上升和国内乳制品消费的回暖,乳企在四季度提价以及促销力度减少,目的是保证2020年净利润。”乳业分析师宋亮如是称。

涨价未成行业普遍现象 中小乳企暂未跟进

《财经》新媒体记者走访盒马、永辉超市、物美、京客隆等超市时发现,与往年同期相比,基础白奶整体促销情况明显减弱,大多回归正价销售。目前伊利利乐枕纯牛奶240ML*16的售价在38元至40元,而蒙牛利乐枕纯牛奶240ML*16的售价在36.8元至42元。

在巨头领涨的背景下,会否引发蝴蝶效应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王丁棉认为,此次提价不会对行业产生太大的影响,仅仅是个别企业经营管理上的需求而已,提价能坚持多久仍是未知数,一旦达到目的,价格很快就会调整过来。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在年终及春节前,他们还会采取一些降价促销等清仓去库存的处理手段,提价一般均不考虑。

截止发稿,君乐宝、完达山、三元、光明方面均表示,公司产品近期未有价格调整。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指出,双循环背景下,乳制品企业需要提升随机应变的能力。当中低端市场消费需求出现分化的时候,企业应该先占据专业的细分市场。牢牢占据细分市场,就会筑起一道城墙,在一定程度减少了竞争压力,从而提升产品附加值和收益率。

赵恒认为,2021年行业洗牌将加速,一些缺少竞争力的中小企业会被淘汰,马太效应明显。中小企业应该进一步围绕本地、新鲜等方向下功夫,核心在于做好一二三产业的一体化运作,要把从养牛、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来运作,并开放牧场工厂参观,加深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