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批药品集采温和落幕,过期品种如何能续约,谁能坐稳产能过山车?

文 | 《财经》记者 凌馨 辛颖 特约撰稿 杜建青 编辑 | 王小  

2021年02月04日 10:35  

本文4299字,约6分钟

首批集采的25个药品的合约将在2021年到期,国家医保局能否给予照拂,企业的应对策略又是什么?

“在2月3日零点以前,还有几个产品搭上‘末班车’通过了一致性评审,有产品最终中标了。”一名参加此次集采投标的业内人士告诉《财经》记者。

为了避免此类情况给投标带来的不确定性,江苏豪森集团副总裁伏彩云和同事们整晚都在查询最新的一致性评价文件,直至2月3日早上7时30分才确定竞标价。

当日上午,第四批全国药品集中采购在上海开标,此次集采共涉及45个品种。伏彩云和同事们申报的4个品规全部中标。

有152家企业参与此次投标,为了中标仍然有“新招”在手,首次有企业报价精确到小数点后四位。

不过,随着首批集采的25个药品的合约在2021年到期,未来政策如何调整?企业又将如何应对?

注射剂时代到来临,品种超前三批总和

相较本轮投标的结果,伏彩云更关注的是,本次集采纳入了8个注射剂品种,超过前三批的总和,且都属大品种。本次集采共涉及45个品种,仅8个注射剂型,就占采购药品总金额31%。

随着集采覆盖药品剂型类别进一步扩大,“注射剂时代”来临,集采对生产企业变得愈加重要。

此次,竞争最为激烈的帕瑞昔布和氨溴索两个品种,均为注射剂,分别有17家和14家企业参与。

2020年,国家药监局开始化药注射剂的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注射剂报审品种也激增。未来,注射剂的集采或将更为激烈。

国家药品联合采购办公室初步测算,此次招标结果预计一年可为全国节约药费124亿元。其中,注射剂平均降价75%。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抗癌药硼替佐米注射剂单支价格从1500元降至600元,整个疗程可节约费用约3.6万元。

同前三次集采一样,第四次集采企业参与热情高涨,但也变得越来越“淡定”,开标现场不再举目皆高管,一些大型药企仅派出了两名招标经理,也有药企由文员、专员承担现场申报工作。

由此也可窥见药品集采的常态化已板上钉钉。未来,基本医保药品目录内用量大、采购金额高的药品将成为集采的重点目标,并逐渐覆盖到临床必需、质量可靠的各类药品,做到应采尽采。

国家医保局副局长陈金甫在近日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称,一致性评价仍然是国家集采的界限,地方也会针对费用大、使用面广的品种,开展规模性的采购,进行国家和地方双层运作。

中标与脱标之间的产能过山车

多家首批集采中标企业对《财经》记者表示,希望能够在2021年年底继续中标,并获得政策支持。

1月28日,国家药品集采常态化的顶层设计方案出台,对参与集采企业的生产能力、供应稳定性都有要求。为了中标,企业扩大产能,可之后能否连续中标、扩产能的投入能否收回,这些成为中标企业的担忧。

“是否可以通过允许首轮中标企业在一定降价幅度的基础上优先续约,同时引入更多企业参与投标的方式,开展到期药品新一轮采购。”伏彩云说。

对此,上海市医疗保障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处处长龚波解释,开展到期品种重新采购,首先要依法依规,同时也要有一个共识:在首轮药品集采已经有明显降幅的基础上,不能一味追求价格越低越好,而是应该继续探索,引入综合的竞价。

可能成为考量因素的有,“产能保障、创新能力、社会责任……引导企业做大做强,让业态越来越好。”龚波告诉《财经》记者。

真正经历过国家药品集采产能波动的,目前只有参加过首次集采“4+7”试点的企业,其中有5家在第二年的全国扩围中落选,包括北京嘉林药业、浙江京新药业、信立泰、正大天晴和先声药业。

1月30日,信立泰发布2020年度业绩预告,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比2019年减少超过99%。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就是,受到第一批药品集采品种氯吡格雷的影响。

相似情况的还有京新药业。瑞舒伐他汀钙片是其最大的品种,在落选“4+7”试点扩围后,该公司仍是这一产品原料药的最大供应商,同时,通过加大外贸出口来继续维持产能。“期待在(2021年)年底的采购中可以中标。”京新药业药品准入部经理陈丹告诉《财经》记者。

他们都尝到过药品集采的甜头。2018年12月药品首次集采,信立泰的氢氯吡格雷片(泰嘉)以最低价独家中标,拿下“4+7”试点城市公立医院近70%的市场份额,一举挤走了占据最大市场份额的原研药厂家赛诺菲。

一位原信立泰员工告诉《财经》记者,“4+7”的采购量大,信立泰在氯吡格雷“4+7”中标后扩建了生产线,以应对后续全国扩围。

然而,变化也来得快,不到一年,药品集采从“4+7”共11个试点城市向全国扩围,进行联盟采购。此时,石药集团的氯吡格雷通过一致性评价,参与竞争,新的规则下最多可有3家企业中标。4进3,信立泰竟然是报价最高的,就此出局。

信立泰不仅丢掉了“4+7”扩围的采购,此前在11家试点城市的合约到期后,也面临难处,大连、沈阳等城市直接更换为扩围品种,上海、重庆等城市虽然仍采购了信立泰的品种,但是也要求谈判降价。

形势急转直下,信立泰股价一路走跌,不得不迅速调整生产线,在2019年9月发布的《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坪山制药厂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中,这条每年能生产1亿片氯吡格雷片剂的生产线,被直接取消,新增了很多年产量在百万片级别的品种。

“其实对国内企业来说,只要相同剂型的产品,临时改造生产线扩充产能难度并不大。”上述原信立泰员工说。

面对产能波动,京新药业做了准备,此次投标“有一个产品一周就可以完成全年所需的生产了”。陈丹告诉《财经》记者,即便是这样的小品种,也采取了低价策略,其中一个为最低价中标,此举就是希望通过供应量不大的产品首先进入集采范围。

面对这种产能突变的不确定性,已经有企业瞄准了市场需求。

“未来,外包生产业务会越来越多。哈药集团现在可以为水针注射剂、胶囊、片剂等多个品种提供外包生产服务。当然,想要外包代加工,也需要药监局、医保局备案、审批等,如果是国采品种肯定需要提早做准备。”哈药集团的一位相关业务工作人员对《财经》记者说。

保产能,跨国药企要全球联动

此次有2款原研药中选,分别为赛诺菲的氨磺必利片、费森尤斯卡比的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降幅均达88%。

“这次我们志在必得,管理层决定得蛮痛苦。在上周五(1月29日)晚上才定下来报价,过去的一两个月都在进行多轮的讨论、测算。”赛诺菲相关负责人向《财经》记者透露。

对国家医保局而言,完成招标并不意味着真的结束,中标企业是否能及时提供足够的药品也很重要。在招标前,产能是反复强调的因素,不过,还是出现过供应能力不足的乌龙事件。

2019年,河北省曾主动宣布将跟进全国药品集采试点价格。随后公告称,中标企业施贵宝已承诺在该省以国家药品集采中选价供应福辛普利钠片,然而,还是出现了生产能力不能满足的情况。

施贵宝曾回应,公司需要一定的周期来调整和制定未来的产能计划,从而满足额外的市场采购需求。

“进口的品种,全球产能集团定额分配,尤其是部分市场占有率低的,配额相对少,基本没有调整产能的空间,所以有些企业直接报高价弃标。”一位跨国企业的相关工作人员向《财经》记者介绍。

尤其是2020年的新冠疫情对国际贸易业务产生影响颇大,“很多跨国药企都遇到了局部的产能供应问题。当然,各企业都在积极解决问题,包括从全球调配来保障供应,问题不大。”上述赛诺菲相关负责人说。

赛诺菲在“4+7”扩围中中标的波立维(氯吡格雷)就是一款在境外生产、进口到中国再分包的药品。为了保障供应,首先提升了国内的产能,对杭州工厂的生产线进行了改造;同时尽可能提升国外原料药的产能,保障中国市场供应。

这些跨国药企也希望,首批药品集采改革的结果,能够有更长的周期来支持。

首批集采品种还要降价大战吗?

“集采更为温和了。” 多位业内人士评价。

此次集采,首次出现两个品种,分别有10家企业中标,相比于2018年只有1家企业中标、第三轮采购最多可以有8家企业中标的情况,这正是集采规则不断优化的体现。

“只要还在这个市场里,后续还是有机会的,大家不用争取最低价。”伏彩云说。江苏豪森的奥氮平片原本占据全国70%以上的市场,参与首批药品集采后只占不到40%,产能并不是他们的压力,新一轮的报价才是最关键的。

经过两轮集采,药价已经降得比较多,而且价格透明,有一些通过一致性评价、拥有集采资格药品,还没有进入集采市场,这些“属于‘赤脚的’。比我们便宜一分也能抢走市场,比价格压力还是很大的”,伏彩云希望,国家对于首批就积极参与集采并中标的企业,能够推出明确的政策。

虽然对成功续约抱有非常高的期待和配合意愿,上述赛诺菲相关负责人告诉《财经》记者,如果结果并不理想,企业还是会继续保持产能,因为从药品进入集采后销量的增长看出了市场需求,虽然销售额并未增加。

赛诺菲在法国的总部,对中国的投资,更多是基于承诺,而不是单纯对于市场的看好。“投资是有风险的,(产能扩大后)不是随时可以撤换的。”赛诺菲方面认为,只要一款药刚性的市场需求存在,可以通过商业模式转型,比如利用数字化的推广渠道,在零售端、互联网医院等多渠道的拓展,尽可能增加患者药品可及性。

对于此前曾多次出现的、小药企凭超低价博得市场份额的情况,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姚宇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分析,随着集采常态化、制度化的稳定推进,会让更多的大企业充分看到,“这是唯一的选择”。

大企业也得要想出办法降低能耗和成本,来满足药品的生产、流通、销售、使用的制度。姚宇分析,按省份选择销售量的做法,现在对任何一个企业而言,都不太可能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制度让企业得到了充分的市场份额,就可以安心地做好生产,提升质量。实力不足、仅仅依靠低价策略的小企业会逐渐被市场所淘汰。

无论如何,相比于上次的热闹场面,这次的场外也冷清不少,场外等待的人变少了,“以前很紧张,睡不着觉,现在常态化,心态变了很多,中了是一种幸运,不中就是命”,一位在场外等待同事和招标结果的企业工作人员对《财经》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