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在家做癌症早筛吗?诺辉健康港股敲钟首日涨超200%

文/ 《财经》向雪 辛颖 编辑/王小  

2021年02月19日 19:11  

本文4493字,约6分钟

瞄准癌症早筛市场掘金的上市公司不在少数,但开发医院市场的高成本和消费者观念的培养一直都是行业盈利的痛点。

2月18日,诺辉健康(06606.HK)正式登陆港交所上市,号称“中国癌症早筛第一股”,发行价26.66港元,晚间收盘价84港元,涨幅超过200%。

“诺辉健康A轮估值才三、四亿元,今日开盘市值突破了三百亿港元。”夏尔巴投资创始合伙人蔡大庆告诉《财经》记者。

截至今日收盘,诺辉健康市值351亿港元,与A轮估值相比,差不多翻了100倍左右。此番诺辉健康的敲锣上市,为参与其中的早期投资者带来了可观的回报。诺辉健康成立于2015年,主打癌症早筛和居家检测。

作为诺辉健康的早期投资人之一,蔡大庆坦言,比较同赛道项目,诺辉健康的创始团队是最吸引他的,“他们的团队配合能力在国内是少有的”。蔡大庆2016年参与了对诺辉健康A轮投资。

诺辉健康的三位核心人物,都是北京大学92界毕业生。其中,陈一友自2003年起先后创立数家与抗肿瘤药物研发、癌症治疗疗法相关的企业,有经验也有眼光;朱叶青曾任多家跨国企业高管,市场经验丰富;吕宁在分子诊断及医疗器械领域拥有逾16年经验,此前曾担任罗氏诊断的经理,科学研究功底强。

能够让蔡大庆持续对诺辉健康关注的,还有癌症早筛市场巨大前景。据2017版美国癌症年度报告显示,过去20年中,美国癌症总体死亡率已下降25%,这与其癌症早筛早诊的普及不无关系。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兆申曾算过一笔账,一个晚期胃癌病人,从诊断到去世平均花费的费用是20多万元,最终还无法使寿命延长。如果花10万元筛查出1例早期胃癌的话,那就能为地方节约10多万元,还能节约更多的卫生资源。

2019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2015 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显示,每年恶性肿瘤所致的医疗花费超过2200亿元。

瞄准癌症早筛市场的上市公司不在少数,但开发医院市场的高成本和消费者观念的培养一直都是行业盈利的痛点。在股市上高走的诺辉健康此番又能否破局?

“中国癌症早筛第一证”惹争议

光大证券研报数据显示,诺辉健康主要收入来自销售两大结直肠癌筛查产品——常卫清和噗噗管。 2018—2019年,常卫清产品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均在65%以上;噗噗管产品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在25%左右,呈上升趋势。

2020年10月9日,国家药监局批准了“常卫清”的创新三类医疗器械注册申请。诺辉健康方面称,这是中国首个获批也是目前唯一的癌症早筛产品注册证。

据《财经》记者了解,此前关于结直肠癌检测产品已有获批,同样基于粪便样本的康立明“长安心”和晋百慧“睿肠太”都于2018年获批上市,基于结直肠癌血液样本的博尔诚“思博定”早已于2015年获批上市。

“‘早筛第一证’吹得有些过头,更多的是语言修饰。”国风投执行董事周峰直言。

与其他同类产品相比,诺辉健康的产品在预期用途中,有所扩展。

“常卫清”的试验历时16个月,诺辉健康选取了5881例样本入组,比如具备年龄在40岁以上、有促发癌症的生活习惯或者家族史等条件,进行了中国首个大规模前瞻性多中心临床试验clear-c试验,证实常卫清的阴性预测值达99.6%,漏检可能性较小,这是衡量早筛产品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

此前的产品是用于“辅助诊断”,没有指明“筛查”用途,适用于临床医生建议做肠镜检查的患者的辅助诊断,不能作为肿瘤早期诊断或确诊的依据,仅作为辅助诊断供临床医生参考。而诺辉健康“常卫清”的获批文件中表明,可用于对肠镜依从性差的结直肠癌高风险人群的筛查。

从这个层面上看,确实是国家药监局第一次把“筛查”,放进体外诊断医疗器械注册证的预期用途里。

中精普康创始人戴旭东指出,筛查与辅助诊断的确也有所区别,主要体现在受检人群范围上的扩大,适用于高风险人群,距离普通人筛查还是有一段距离,但在医院场景基本上没有区别。

其实,超预期用途使用在业内较为常见,即不需要通过监管机构批准,辅助诊断类的产品可以通过LDT(临床实验室自建项目)服务形式做早筛。诺辉健康方面回应称,LDT不是灰色地带,也确实存在。但常卫清的适用人群更为广泛,并基本上能排除阴性患者。

戴旭东和周峰均认可诺辉健康在样本量和筛查人群方面的扩大,理论上可用于非疾病人群的筛查用途。此外,“筛查”预期用途的注册证也为更多想要注册筛查用途的检测技术提供了参考。

此次上市所募资金,也将主要用于“常卫清”的大规模商业化及进一步开发;为噗噗管的持续销售及营销提供资金;并在不同人群中为两款产品进行更多的临床评估。

以粪便和尿液检测为主的诺辉健康,产品管线已覆盖领域内主要高危癌种。其胃癌自检筛查产品已经向国家药监局提交注册申请,另有家用尿液宫颈癌筛查产品预计在2021年启动临床试验。

据沙利文报告,中国结直肠癌、肺癌、肝癌、宫颈癌和胃癌的发病率较高。2019年,胃癌在中国所有癌症发病率中排名第二,结直肠癌排名第三,宫颈癌排名第八。

不好卖的癌症早筛产品

“宣传火热,不知道市场买不买单?”看到肿瘤早筛铺天盖地的宣传,元码基因董事长田埂发出此疑惑。

无论是2020年远赴纳斯达克上市的燃石医学、泛生子,还是近来势头正猛的诺辉健康,除技术路径不同外,癌症早筛都是其重点布局的领域。目前,专注肿瘤早筛的企业,均受到资本青睐。

可老问题还在,虽然融资金额大,但营收规模仍旧偏小,亏损更是成为共性。

截至目前,诺辉健康已获得六轮超1.6亿美元融资,所创造的年营收规模均不到亿元,亏损年年过亿。

诺辉健康招股书显示,从2018年至2020年上半年,诺辉健康实现营收分别为0.19亿元、0.58亿元、0.11亿元;产生净亏损分别为2.25亿元、1.06亿元、5.53亿元,两年半累计亏损8.84亿元。

“这属于我给你5个亿,只实现了4000万的销售额,钱没花到刀刃上,或者销售模式存在问题。”一位关注此行业的投资人对《财经》记者直言。

除众所周知技术研发的高投入,这一新兴领域同样被销售费用高,这一医药界的痼疾所困扰。

对此,一位相关从业人员称,产品并不好推广,政策方面管控严格,行业标准不清晰,支付方也没跟上。

据《财经》记者了解,目前早筛产品的主流推广方式,依然是企业绑定相关大专家一起进行学术研究、发表研究成果,然后通过学术会议进行推广。一位行业FA(财务顾问)从业者介绍,其实肿瘤相关的医生大部分都知道肿瘤早筛,被市场洗礼好几年了。

医院多看重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只会采用临床认证产品。在某医院的肿瘤科医生看来,由于存在合规风险和大几千元的产品价格过高,他们医院此类项目并不多。

蔡大庆认为,主要是产品的科学性、严谨性和先进性上还有一些差距,产品技术不过关,需求端很难接受。

虽说诺辉健康第一步也是落地医院,但其CEO朱叶青曾对外表示,将来的主要应用场景一定在院外。医生主要解决生死问题,他们没有动力运用早筛技术。

截至2020年9月30日,诺辉健康已经覆盖中国约119个城市、235家体检中心、36家保险公司、316家医院及诊所、457家药店、78个网上平台、超过40家科研机构。

2020年下半年,诺辉健康在营收方面有小幅增长,上半年营收刚过1000万元,前九个月已经超过了3500万元。

据周峰介绍,从美国经验来看,癌症早筛的最优商业场景是在保险公司支持下的应用。保险公司把早筛项目纳入保单,要求用户定时进行癌症早期筛查,以此降低用户发病率,也有利于保险公司达到控费效果。

然而,商业保险这一场景对于中国而言有些“水土不服”。

上述行业FA对《财经》记者分析,“健康管理+保险的商业故事听了四五年,渗透率依旧不高。可能中国没有资本想象中那样,有足够多的愿意为此付费的中产阶级。身处北上广的创业者或投资人往往容易陷入自我欺骗,认为全中国人生活消费模式都一样,但最后往全国一推广一算账,发现大家消费模式完全不一样。”

目前早筛做得最多的还是体检中心,早筛产品已成为不少体检机构重点推广的产品。通过国家筛查项目,承包某一癌症高发区的To G筛查业务,更为周峰和戴旭东所看好,例如,近年来卫健部门牵头的“两癌筛查”(宫颈癌和乳腺癌)。

你会在家做肿瘤早筛吗?

“什么时候咱们去医院做早筛,如同血常规一般稀松平常,那才算是市场推广成功了。”周峰说。

目前看,除医院、体检中心、保险机构、政府项目,居家肿瘤筛查成为不少早筛企业主打的商业场景。

用户无需前往医院,按照产品说明居家无痛取样,然后将粪便、尿液等样品寄回实验室,几日之后便可获得检测结果。无痛、便捷、私密性强等都是此类项目惯常使用的标签。然而,“怎么让大家都知道?”“C端能不能很快接受?”等都是居家早筛产品面临的行业质疑。

按相关规定,除了OTC药品,医学产品都不能打广告。周峰表示,居家早筛在近年的实际落地过程中,暴露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能宣传,无法直接触达客户。

动辄一千到两千的居家早筛产品,已经为C端用户建立了较高的决策门槛。“不如让医生去教育患者,第一完全自费,人均消费水平没有那么高;第二早筛意识不强。”上述关注行业的投资人对《财经》记者分析。

从电商渠道看到,诺辉健康的常卫清、康立明生物的长安心和晋百慧生物的睿肠太等产品价格均在千元。

为了让C端的人都知道,做居家早筛需要一支强大的地推团队,建立代理商模式,然后由各地医生推广,比如乡镇卫生所、卫生中心等。

上述行业FA从业者直言,不相信居家早筛的故事,居家早筛并非完全走不通,只是现阶段不现实。不过,就融资和估值而言,B端客户有限,C端想象空间足够大,二级市场上估值最高的基本上都是直接面向C端。

从逻辑或者产业发展顺序上,基础设施、算法、采样分析等B端服务需先完善,成本降低,此时个体才会接受,个体化精准健康管理便会成为可能。

遵道资产医疗健康行业投资博士吕学龙告诉《财经》记者,癌症早筛靠公司本身去推动太慢,极少人会为尚未发生的事情买单,当然随着财富效应的叠加,会产生一批对自身健康更为重视的“中产阶级”为其掏钱,但这一部分人只能带动很小部分的收入,最终还是要靠医保结构的变动、商保的推进,或者是事件的催化。

就如同此次的疫情,带动了疫苗行业的快速发展,美国的流感疫苗渗透率百分之六七十,此前中国只有百分之二,而今冬无论新冠疫苗还是流感疫苗都供不应求。

行业发展到今天,肿瘤早筛的益处自不必多言,对于各大玩家而言,如何尽快蹚出一条可持续性盈利的商业路径,才是跻身行业龙头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