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征途:从混战到转型

《财经》杂志 文/《财经》记者 张欣培 郭楠 编辑/陆玲  

2021年02月22日 07:59  

本文4417字,约6分钟

在这30年间,中国证券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些券商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有的正在崛起

上海万国证券成立于1988 年,其口号为“万国证券,证券王国”。

 

20世纪80年代末,在金融改革派、海归人士、地方政府三股力量的推动下,沪深交易所相继成立,中国资本市场由此起步。以沪深交易所成立为起点,中国资本市场经历了30年的发展。30年间,中国资本市场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证券公司是资本市场最重要的中介机构和参与主体。从1987年中国第一家证券公司成立至今,中国的证券公司数量已经达到了135家,其中39家实现了内地上市,15家完成了境外上市。

截至2020年9月30日,135家证券公司总资产为8.57万亿元,净资产为2.24万亿元,净资本为1.79万亿元,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余额1.56万亿元,受托管理资金本金总额11.23万亿元。

“当年我们把很多目标当作一个梦,但是现在很多都已经变为现实,远超乎我们的想象。”创办申银证券的阚治东向《财经》记者感慨道。

30年,中国证券行业经历了太多的起伏。曾叱咤市场的券商早已退出历史舞台,曾经的王者申银证券和万国证券早已改名换姓,申万宏源成了最后的结局。风光一时的南方证券、华夏证券早已难觅踪影。但也有券商,熬过难关,逆势生存,最终发展壮大。

如今,中国证券行业又迎来了发展的新阶段,有挑战也有机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作为融资者和投资者之间的桥梁,市场与投资者之间的纽带,证券行业在资本市场的运行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证券市场能走到今天是几代人努力的结果,包括今天,我们还在继续为之努力。”阚治东说。

 

混战时代

1990年,沪深交易所相继成立。但中国证券公司的发展早于交易所的成立。1987年9月新中国的第一家证券公司——深圳经济特区证券公司诞生。随后,市场上陆续涌现了多家券商,这些成为了中国资本市场的第一批券商。后来执牛耳者的万国证券就成立于1988年。

万国证券成立不到两个月,就在国际证券界亮相,位列由国际大投行组成的承销团。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筹备期间,万国证券参与了交易规则制定、员工培训等环节。1993年,万国证券在首批券商信用评级中成为唯一获得国内AAA最高信用级别的券商。彼时的万国证券的口号是“万国证券、证券王国”。

同一时期,上海还成立了申银证券和海通证券。申银证券前身为工商银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下的几家证券营业部,后来成为了可以对抗万国证券的有力竞争者。

“我们当时想做的是中国的美林,中国的野村,万国也和我们一样的想法。”申银证券第一任总裁阚治东告诉《财经》记者。

1992年,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三大全国性证券公司华夏证券、君安证券、南方证券在北京、上海、深圳成立,注册资本均为10亿元。

华夏证券是我国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全国性券商,在证券市场的交易额、营业和利润都曾在行业中稳居前列。南方证券成立之初就在行业的金字塔尖,各项业务指标均曾位列业内第一。君安证券更是创造了中国股市的“君安时代”,1993年至1998年间,君安共为100多家企业承担A股、B股上市及配股业务,筹资总额近300亿元人民币,到1997年底,君安的总资产达175亿元,利润7.1亿元,名列全国第一。

但历史总是以难以预料的方式前进。1995年2月23日成为中国证券史上最黑暗的时刻。“327”国债期货事件发生,“中国证券教父”管金生被捕,万国证券元气大伤。随后,老对手申银证券合并了万国证券,成为了申银万国。2013年,中央汇金旗下券商进行了合并,申银万国并购宏源证券,合并后的申万宏源总资产超过千亿元。

君安证券、南方证券、华夏证券也均黯然离场。

因君安事件,1999年,国泰证券与君安证券合并,成立了国泰君安。南方证券因违规代客理财、私自挪用客户保证金以及自营业务等造成巨额亏损,2005年,南方证券被重组成新的证券公司中国建银投资证券。华夏证券亦因保底违规理财、挪用客户保证金、违规坐庄等于2005年被撤销行政许可。

实际上,违规代客理财、挪用客户保证金并不是南方与华夏证券特例。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几乎是所有券商的通病,是当时整个证券行业的缩影。当然,这些券商最后也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2003年左右,由于重大违规事件频繁发生,再加上市场的低迷,证券行业陷入了全行业危机。2001年-2005年,上证指数从2245点一路下跌到998点。重大违规事件造成的亏损开始暴露,一大批券商破产倒闭。

闽发证券、大连证券、汉唐证券、云南证券等一批券商先后破产,昔日证券市场的王者纷纷跌落。破产、自救、他救,有的券商落下序幕,有的则最终走出困境。

这是一个蛮荒的时代,有着冲劲、干劲、猛劲,唯独缺少了规则。有业内人士认为,长期缺乏有效的监管,才导致了最后的悲剧。但无论如何,这依然是中国证券史上最值得纪念与回忆的历史。它为后期证券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崛起时代

经历了早期的蛮荒时代,中国证券行业开始进入全面规范的新时代。这一时期,第一梯队头部券商阵营形成,大批中小券商也逆势崛起。

中信证券逐步确立了行业龙头地位。中信证券成立于1995年,在多家券商叱咤市场之时,中信证券显得有些默默无闻。但它一直秉承“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宗旨,得以在倒闭潮中存活下来。

在遭遇全行业危机之时,中信证券原董事长王东明曾表示,“国有企业若不主动进取,等待别人来救你,那基本就没大戏了,中信要趁着市场低迷进行扩张。”

于是,蛰伏许久的中信证券在行业低迷之时,不断出手,2004年合并了万通证券;2005年联手建银投资重组华夏证券,成立了中信建投证券;2006年收购金通证券;2007年,收购华夏基金。通过一系列并购,中信证券各项指标大幅提升,成为行业领头羊,至今无可撼动。券商一哥的扩张之路并未结束,2013年中信证券收购法国里昂证券,2019年又收购广州证券。

作为最早成立的券商之一,有着银行基因的海通证券经营更加稳健,因此得以在危机中存活下来,并不断发展壮大。2007年,海通证券挂牌上市,随后引入战略投资者,成为了国内证券行业资本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证券公司之一。

广发证券起步于1993年,脱胎于广东发展银行,在成立初期不断扩张,在1999年成为综合类证券公司,业务范围不断扩大。2009年,创业板开市,广发证券成为首家创业板上市公司的保荐人。

中金公司成立于1995年,是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券商,发起人摩根士丹利为中金奠定了投行业务的领先优势,在朱云来的带领下,中金完成了大量央企海外IPO项目。2005年中金公司在香港上市,2016年收购同属汇金旗下的中投证券,弥补经纪业务的劣势,2017年引入腾讯作为战略投资者,此后还引入阿里巴巴、海尔金融,2020年顺利完成A股上市。

此外,华泰证券、国泰君安、招商证券等头部券商稳健发展,抓住了历史机遇,奠定了行业头部的地位。与此同时,一大批中小券商迅速崛起,这是时代创造的机遇。

2005年,中国开始全面开展股权分置改革,促进上市公司的发展,资本市场变得异常活跃。企业上市热情高涨以及二级市场交易的活跃,给券商带来了机会,证券公司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2007年,中国A股出现了难得一见的大牛市,中国证券行业迎来发展的辉煌时期。当年,券商交易量、营收均创下最高纪录。这样的交易规模纪录直到2015年才被打破。

2009年,创业板改革正式推出,一大批优秀的中小企业得以上市。这大大增厚了券商的业绩,为券商带来了交易、承销与直投三部分业务的收入。

这一时期的证券行业已经形成了经纪业务为主的盈利模式,随着拟上市企业的增加,券商投行业务也开始了快速发展。一些中小券商凭借投行业务异军突起。但成也投行,败也投行。随着上市后企业一系列造假的暴露,相关券商机构辉煌不再。

 

转型时代

中国的证券发展历程不过30年,但取得的成就超乎想象。

目前,中国已有135家券商,包括外资券商、合资券商。根据证券业协会数据,135家证券公司2020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423.81亿元,实现净利润1326.82亿元,126家证券公司实现盈利。其中,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900.08亿元、证券承销与保荐业务净收入431.58亿元。

如今,中国证券行业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券商已不再依靠经纪业务收入,财富管理几乎成为所有券商的转型之路。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又一具有重大意义的改革——注册制即将全面实行,这又为券商发展提供了机遇。注册制之下,迫使券商投行、研究所等全面转型,但也给这些业务带来了发展机会。

但与上一轮券商大发展不同的是,这次并不是全行业普惠。头部券商的虹吸效应越发明显,它们的资源、资金、综合实力优势都异常突出,而中小券商要想生存壮大,则面临巨大压力。

“券商的发展一定是向头部集中,这是必然趋势。以研究所为例,我相信很多券商的卖方研究模式,不足以支撑它的业务,我们市场不需要这么多的卖方研究服务,所以肯定要有一批被淘汰。但是淘汰的未必是中小券商,因为中小券商也可以做出一些特色来。”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向《财经》记者表示。

李迅雷认为,证券与所有行业一样,不可能全都是第一梯队,第二梯队必然会努力奔向第一梯队。“券商发展过程有两种途径,第一种是通过自身努力发展壮大。第二种,凭借合并这条道路壮大。”

实际上,近两年国家就在不断鼓励券商做大做强,而行业间的并购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方式,也是必然趋势。

2019年底,证监会明确表态,将推动打造航母级券商,积极支持各类国有资本通过认购优先股、普通股、可转债、次级债等方式注资券商,推动证券行业做大做强。

回顾历史,可以发现头部券商的发展历程几乎都离不开并购。中信证券并购里昂证券、广州证券,华泰证券并购联合证券、AssetMark,国泰证券并购君安证券,广发证券并购第一证券,海通证券并购大福证券,处于第一梯队的申万宏源也是由四家券商合并重组而来。

中小券商的并购也在进行中。2020年,天风证券收购恒泰证券。国联证券欲并购国金证券,尽管二者最后没能牵手成功,但是券商并购的大幕已然拉开。

眼下,随着证券市场全面开放,外资投行加大了在中国证券市场的布局。2020年4月1日,证券公司外资股比限制正式取消,随后瑞银证券、高盛高华、瑞信方正、摩根士丹利华鑫、摩根大通、野村东方国际等先后成为外资控股券商,多家机构亦谋求100%控股及全牌照。可以预见的是,本土券商将面临更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