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2021一号文件:巩固脱贫攻坚,确保农产品供应

文|《财经》记者 焦建 编辑|苏琦  

2021年02月22日 18:35  

本文3593字,约5分钟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既立足当前,部署今年必须完成的任务,又兼顾长远,明确“十四五”时期的工作思路和重点举措。

2月21日,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延续过去17年一贯的主旨思路,这份文件继续关注中国“三农”问题,针对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农业农村现代化继续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如何实施等一系列方面,从宏观角度进行了部署。

这份文件全名为《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下称“《意见》”),包括总体要求、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以及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2月22日上午,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称:《意见》包括5个部分26条,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两个决不能,两个开好局起好步,一个全面加强”。

在介绍《意见》特点时,唐仁健表示:“今年的文件既立足当前,突出年度性、时效性,部署好今年必须完成的任务,是管今年的‘任务书’;也兼顾长远,着眼‘十四五’开局,突出战略性、方向性,明确‘十四五’时期的工作思路和重点举措,因此它也是管5年的‘施工图’。”

农业农村现代化一并推进

作为中国现代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农业农村现代化备受关注。将“农村现代化”与“农业现代化”一并作为“三农”工作的总目标,成为《意见》的重要指导思想。

“中央一号文件一个突出亮点是把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进行一体设计、一并推进,对农业现代化提出了明确的时间节点目标,明确了农业现代化分步实施、梯次推进的时间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如此向《财经》记者解析该份文件。

在此方面,《意见》提出:把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明确到2025年创建500个左右示范区,形成梯次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格局。同时,通过乡村建设行动,让乡村面貌发生显著变化,乡村发展活力充分激发,乡村文明程度得到新提升,农村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高。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是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交汇推进时期发布的一号文件,是新时期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再出发的一号文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叶兴庆称,“中央一号文件既谋当前又谋长远,对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等进行了细致部署,擘画了新时期乡村振兴和三农发展新图景。”

按照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的解析,《意见》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两个决不能,两个开好局起好步,一个全面加强。”其中,“两个决不能”意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决不能出问题、粮食安全决不能出问题。

“十三五”时期,中国的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全面完成。

因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意见》也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行了顶层设计,并明确提出: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做到扶上马送一程,明确过渡期内保持现有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抓紧出台各项政策完善优化的具体实施办法,确保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

在乡村建设、乡风建设上,《意见》还明确:2021年基本完成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明确村庄布局分类。积极有序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对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尽快实现村庄规划全覆盖。

对于备受关注的宅基地问题,《意见》提出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研究制定依法自愿有偿转让的具体办法。

对于近年来各地出现的合村并居等现象,该文件指出:“编制村庄规划要立足现有基础,保留乡村特色风貌,不搞大拆大建”“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着力推进往村覆盖、往户延伸”“强化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县乡村统筹,逐步实现标准统一、制度并轨”“破除城乡分割的体制弊端,加快打通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制度性通道”。

“乡村建设行动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叶兴庆指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要尊重规律,超前谋划、前瞻布局。村庄规划要符合村落形态演进规律,要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权益,增强农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从源头确保农产品供给安全

“两个决不能”中,亦备受各界关注的,是中国将如何加强农产品持续稳定供应的相关问题。

对此,《意见》也进行了诸多部署: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扩大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范围。加快构建现代养殖体系,保护生猪基础产能,健全生猪产业平稳有序发展长效机制,积极发展牛羊产业等。

对于生产目标,《意见》明确要求:“十四五”期间,各省(区、市)要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单产水平,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14亿人口的大国,粮食问题再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粮食安全的弦要始终绷得很紧很紧,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不管是主产区、产销平衡区还是主销区,都有责任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唐仁健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称。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根基。为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意见》提出: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采取“长牙齿”的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明确耕地利用优先序,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特别是口粮生产,一般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

此外,中国还将“实施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健全管护机制,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中央和地方共同加大粮食主产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2021年建设1亿亩旱涝保收、高产稳产高标准农田。”

对于各界所关心的农村土地问题,《意见》则提出: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制不动摇,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础性地位不动摇,有序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

按照多位相关专家对《财经》记者的解析:在农业现代化及保障农产品供应过程中,种子是基础条件。因此,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2021年《意见》也再次提出要打好种业翻身仗。

具体而言,中国将“加快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畜禽种质资源调查收集,加强国家作物、畜禽和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建设。”“加快实施农业生物育种重大科技项目。实施新一轮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和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尊重科学、严格监管,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支持种业龙头企业建立健全商业化育种体系,加快建设南繁硅谷,加强制种基地和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研究重大品种研发与推广后补助政策,促进育繁推一体化发展。”

随着此前相关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近年来中国的种子研发能力正在逐步增强,市场占有率也出现稳步提升,但仍有部分作物依赖“洋种子”,原因是“其虽然贵,但农产品性状好,市场认可度高。”

根据中国种子贸易协会的数据:2019年,中国蔬菜种子进口2.24亿美元,占进口额的一半以上;农业农村部数据则显示:目前中国水稻、小麦两大口粮作物品种100%自给,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

据《财经》记者了解:在主粮作物中,中国的玉米育种相对薄弱;在个别蔬菜品种当中,“洋种子”也占有一定市场。多位专家对此也坦承,中国在培育玉米品种源头的种质资源或育种技术方面,与国外还有差距。

“从技术角度来看,中国的农业机械化生产水平已经提升到一定程度,经过多年的持续推进,水利等基础设施条件也有了较大的提高,种子对农产品增产及农民增收贡献的份额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一位相关产业人士对《财经》记者称,“对于农业来说,种子如同芯片。国际性种子公司的垄断性较强,中国从源头抓起、掌握优质的种子资源是自然而然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