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策略:市场仍将处于业绩因子主导环境中(附3月金股)

2021年03月01日 16:16  

本文11557字,约17分钟

【中银策略:市场仍将处于业绩因子主导环境中(附3月金股)】基本面修复趋势延续, 一季报行情布局中 ,市场仍将处于业绩因子主导的环境中。一季度基本面大幅上行,内需持续改善;年初配置窗口下市场流动性环境维持合理充裕, 海外疫情反复或导致复苏节奏受阻带来市场风险偏好波动,但市场盈利上行、增量资金入市趋势仍在,2月市场仍将处于上行趋势之中 。

报告正文

  一、策略观点

  3月A股市场预判:基本面修复趋势延续, 一季报行情布局中 ,市场仍将处于业绩因子主导的环境中。一季度基本面大幅上行,内需持续改善;年初配置窗口下市场流动性环境维持合理充裕, 海外疫情反复或导致复苏节奏受阻带来市场风险偏好波动,但市场盈利上行、增量资金入市趋势仍在,2月市场仍将处于上行趋势之中 。行业配置上,继续看好银行、有色、化工等顺周期板块;光伏、新能源汽车的景气度仍高,但估值同样较高,需要把握业绩与估值的匹配度 ;消费电子、半导体进入业绩消化估值的阶段,预计股价波动会明显放大;必需消费估值偏高,但如果有超调可以逢低介入。主题上关注新能源汽车、国改、半导体、新三板精选层带来的投资机会 。

  二、3月组合

  3月中银证券金股组合为:兴业银行(银行)、中国太保(非银)、华新水泥(建材)、 万华化学(化工)、隆基股份(电新)、精测电子(机械)、华域汽车(汽车) 、广州酒家(食品饮料)、格力电器(家电)以及新北洋(计算机)。

图片

  四、3月行业观点及关注个股

  1、银行行业:兴业银行

  行业观点:

  2月初,央行公布银行业主要监管数据,显示我国商业银行全年净利润增速同比下降2.7%,降幅较前三季度收窄5.6个百分点;不良率1.84%,较3季末下降0.12个百分点,盈利增速的显著修复和资产质量的明显改善,进一步印证了银行基本面的边际改善拐点确立。同时披露的1月金融数据显示信贷需求旺盛,4季度货政执行报告释放货币政策回归常态的政策信号都将对银行基本面改善形成正向支撑。展望2021年1季度,在稳健的货币政策定调下,我们总体稳定考虑春节错位因素,预计2月信贷投放规模增量略低于去年同期。息差方面,1季度存在LPR切换的影响,预计1季度息差是年底低点,但随着经济活动的有序开展以及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化,银行资产端收益率的提升有望带动后续季度银行息差的企稳向好。资产质量方面,宏观经济持续复苏,前期的小微延期还本付息政策适当延长,有助于银行资产质量保持稳健。银行业经历1-2月的上涨行情,整体估值特别是部分核心标的估值已处在相对合理区间(对应2021年PB为0.86X),国内经济复苏助力银行基本面改善逻辑依然成立,后续上涨行情建议关注近期调整状态和3月年报披露情况。

  推荐:兴业银行

  盈利超预期正增,营收平稳快兴业银行2020年利润增速表现超出预期,拨备前净利润全年实现同比14.82%的快增,较前三季度提升1.9个百分点。考虑拨备后,归母净利润同比增1.15%,增速较前三季度(-5.53%)大幅提升6.68个百分点,盈利实现由负转正。公司营收表现稳中有升,全年同比增12.04%,增速较前三季度(+11.1%)小幅提升。预计兴业银行净利润增速的转正主要是随着宏观经济的企稳复苏,叠加前期的调整处置基本完成,公司资产质量压力明显改善,在4季度适当减轻了拨备计提所致。

  资产端结构优化,规模实现快2020年兴业银行规模和信贷均保持快增,且资负结构进一步优化。截止2020年末,兴业银行总资产同环比分别增10.5%/3.62%,信贷总额同环比分别增15.2%/2.7%,信贷增速明显快过总资产增速,资产端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贷款在总资产中的占比较年初提升2.1个百分点至50.2%,且同业比较来看,未来还有进一步提升空间,以支撑公司资产端收益改善向好。

  不良大幅改善,拨备继续夯4季度末兴业银行不良率同样表现超出预期,环比大幅下行22BP,较年初下行29BP至1.25%,不良率降至近5年来的历史最低水平,绝对值来看,在上市银行中也处相对低位。认为这得益于公司不断加强对不良的核销处置,扎实做好资产质量的出清处置,使得资产质量不断稳步向好。展望未来,兴业银行坚持“1234”的“商行+投行”战略,表内表外协调发展,力争采用更多元的方式为客户提供丰富的非信贷类金融服务,以此更好的通过金融市场达到信用风险的分散和缓释,为表内资产质量的进一步改善向好奠定基础。2020末,兴业银行拨备覆盖率218.8%,环比提升7.14%,拨备基础进一步夯实,抵御风险的能力持续增强。

  2、非银行业:中国太保

  行业观点:

  保险:截止2月23日收盘,当月金融行业指数数据如下:保险行业指数上升8.49%,沪深300指数上升4.25%,创业板指数下降0.53%,证券指数下降3.00%,互联网金融指数上升3.12%。保险指数大幅跑赢大盘4.24个点。保险股大涨主要依托于经济转好预期下,保单杠杆价值提升;顺周期逻辑下低估值板块收益。寿险行业经历1月新旧重疾险切换后,正处于持续修复阶段。

  证券:1)短期来看,货币政策适时适度转弯、市场流动性终将收紧的预期下,板块难有较高的beta收益。2)长期来看,政策面利好逻辑不变,在资本市场深化改革不断深入、扩大开放举措不断推进、证监会推动打造航母级券商的大背景下,证券行业长期存在做大做强的驱动力,券商并购将成为行业趋势,集中度进入上升通道。当前板块市净率为1.82倍,处于较低水平,且政策利好下行业业绩保持增长,ROE继续提升,有望支持估值中枢上行。近期建议从价值投资角度出发,关注板块中长期成长性,看好业绩稳健可预测性强,股权承销和财富管理两大增长点都具备优势的龙头券商的长期发展,推荐中信证券。

  推荐:中国太保

  投资端改善明显,扣非归母净利润好于同业。中国太保披露三季报,实现净利润196.5亿元,同比-14.3%,降幅环比中报(-12.0%)略有扩大;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8.4%,增幅较中报(+24.8%)有所下降,但增速仍明显好于其他同业。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主要影响因素包括:1)投资端Q3同比改善明显,投资收益规模及投资收益率双项提升;2)750天曲线下滑导致多提准备金进而影响利润减少55亿元。

  寿险业务新单承压,持续推行2.0转型战略。前三季度公司个险新单比-26.9%至253.8亿元,期交新单同比-34.2%至194.9亿元,预计为疫情下代理人产能及规模均有所下滑。公司转型战略持续推进医养及健康管理战略对冲疫情冲击。公司8月末推出“安享百万”医疗险,涉及长期医疗险领域,缴费期限及保障期限均为15年,预期产品价值率较高,未来持续推进渠道改革,提升核心代理人产能有望推动新单保费持续回暖。

  公司前三季度实现投资收益659.6亿元,同比+33.2%。年化总/净投资益率分别为5.5%/4.6%,同比+0.4/-0.2个百分点。公司积极配置长期政府债,拉长寿险久期,有效缩短久期缺口。积极把握Q3资本市场回暖机会,投资端对净利润正贡献。

  公司前三季度新单增长持续承压,但坚持改革推进渠道发展实施有效公司较去年已提前开门红筹备工作,主打产品“鑫享事诚”预期较去年新单有大幅改善。上半年公司股价受到GDR发行的抑制,但目前A股股价与GDR价差为6%,套利空间不大。公司基本面改善趋势良好,2020PEV为0.66,已处于历史低位,基于低估值,维持增持评级。

  3、建材行业:华新水泥

  行业观点:

  水泥: 估值已具备很高安全边际,1季度基本面真空,市场关注政策端变化;近期沿江熟料连续两次提价,需求环比修复,投资机会出现;

  玻璃:玻璃原片价格高位稳定回落,玻璃公司业绩会不错。但未来数月,边际上供给增加,需求稳定抑或降低,玻璃价格看跌。对旗滨而言寻求一个安全边际的位置应为主要关注;

  防水材料: 业绩不错增长,估值合理,中长期视角持续推荐。近期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关注石油远景价格;

  塑料管道: 4季度PVC原料价格超大幅度上涨,pvc管材企业毛利率受损,节前原料价格高位回落,节后伴随石油价格上涨再呈大幅上涨,关注石油远景价格;关注其后续走势伟星新材已基本确认精装修对毛坯房的挤占效应仍在持续,但边际放缓;

  外加剂: 逻辑是行业集中持续提高龙头优势逐步明显并强化,当集中度提高到一个临界值后行业生态最终变化的中长视角逻辑;观测指标:收入或销量增速;

  玻纤与新材料: 玻纤行业长周期向上;

  装配式建筑: 装配式建筑市场未来增量巨大,产业链首推设计端; 技术和人才对公司的全国业务扩张远没有制造类企业的产能约束和瓶颈。对投资者而言,需要决定的是其愿意接受怎样的估值水平买入并持有;

  推荐:华新水泥

  单业绩稍低于预期,2020年受疫情与雨季影响较大:按照公司业绩预告公司2020年利润水平稍低于市场预期。受疫情和超长雨季影响,公司上半年经营业绩下滑,产能扩大、水泥销量较去年都有所减少。得益于产品成本、燃料费用以及第三方维修成本的降低,公司盈利能力在三季度得到较快恢复。

  施工旺季启动价格比往年低,煤炭价格上涨影响成本:经测算,2020公司水泥熟料销量约为7390万吨,单价约为335元,吨成本203元,吨毛利133元。受疫情和雨季影响,2020年施工旺季启动价格相比往年较低使得四季度价格稍低于预期;煤炭价格快速上涨对成本造成一定影响。销量方面,公司四季度销量保持正常水平。

  公司产能持续落地,B转H助力海外战略推进:国内云南4000t/d水泥料生产线已经点火,湖北黄石智能化熟料万吨生产线也在年末投产。海外坦桑尼亚和乌兹别克斯坦4000t/d熟料项目已经投产,尼泊尔新熟料产能生产线预计将于2021年投产。未来公司B转H股有望落地,增资渠道扩张加上海外股东背书公司海外战略有望加速推进。疫情影响下,骨料格局持续集中,骨料业务推进也将进一步增厚公司利润。

  4、化工行业:万华化学

  行业观点:

  2月份,大部分产品价格上涨幅度较大。截止2月24日,国际油价环比上个月上涨18%,跟踪的产品中约80%化工产品价格环比上个月上涨,其中涨幅超过10%的产品占比48%。与2020年同期相比,约75%的化工产品价格同比上涨。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下游需求恢复,我们认为,今年的旺季可能已经提前到来,三月份部分产品价格或将继续上扬,一季报增速或将超预期。

  投资建议,三月份继续看好化工大部分子行业景气继续往上及其盈利弹性,但二级市场波动加剧,重点把握行业龙头企业,及长期增长性较为确定的部分新材料龙头。中期关注的子行业包括农药、维生素、基建相关化学品、新材料等,挑选各子行业优势龙头企业。

  推荐:万华化学

  四季度单季度利润创历史新高:公司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0年年度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6亿元到101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减少5.3亿元到基本持平,同比减少5%到基本持平。其中四季度单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42.51-47.51亿元,单季度利润创历史新高。预计同比增长91%到113%,业绩超此前预期。

  主要产品量价齐涨。受疫情影响,公司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3.49亿元,同比下降32.28%。三季度末随着全球化工行业下游需求快速好转,部分地区需求快速增长,公司主要产品销量提升、销售价格上涨。以公司聚氨酯板块MDI价格为例,公司纯MDI2020年10-12月挂牌价分别为19800元/吨、28000元/吨、28000元/吨,而2019年同期则分别为21700元/吨、22000元/吨、22000元/吨,聚合MDI直销分销挂牌价同样同比环比均大幅提升。另一方面,随着油价上行及需求复苏,公司石化产品亦价格上涨,带来收入与盈利的大幅回暖。

  多个项目有序推进,竞争实力持续提升。近年公司依托丙烯为核心,展丙烯酸及酯产业链、环氧丙烷等产业链,未来还将大力发展C2烯烃衍生物以及其他多个产品。2020年11月9日,公司100万吨乙烯装置成功产出合格乙烯产品,标志着公司聚氨酯产业链一体化——乙烯项目全部一次开车成功。此外,后续将持续推进尼龙-12、柠檬醛等项目的研发和产业化、四川眉山等其他基地的多个项目,项目完成后竞争实力进一步增强。

  5、电新行业:隆基股份

  行业观点:

  新能源汽车:主流车企电动化进程持续加速,有竞争力的车型密集推出,有望刺激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持续高增长;中游竞争格局持续优化,全球供应链加速导入; 磷酸铁锂、六氟磷酸锂、锂、钴等环节供需格局改善,价格有望持续上涨。

  光伏:国内平价项目储备充足,海外需求快速恢复,碳中和目标引导中长期需求向好,光伏需求景气无忧;HJT产业化大幕拉开,设备国产化有望加速HJT渗透。

  风电:“十四五”国内装机目标上调,终端需求好于预期;无补贴时代价格竞争再现,叠加机组大型化趋势,各环节龙头企业份额或进一步提升;

  电力设备:新能源装机比例超预期提高,“十四五”电网投资结构预计将进一步向特高压、信息化等领域倾斜,相关设备需求景气有望提升,核心供货企业有望显著受益;

  推荐:隆基股份

  前三季度盈利增长49%符合预期:公司发布2020年三季报,前三季度现营业收入338.32亿元,同比增长49.08%;实现盈利63.57亿元,同比增长82.44%;扣非后盈利60.14亿元,同比增长76.35%。三季度单季实现营业收入136.91亿元,同比增长59.53%,环比增长18.62%;实现盈利22.41亿元,同比增长51.93%,环比下降0.53%。公司三季报业绩符合预期。

  单季经营净现金流创历史新高:受益于销售回款情况向好,公司三季经营现金流净额59.21亿元,同比增长273%,创单季历史新高;前三季度公司经营现金流净额为62.60亿元,同比增长55.95%,与盈利总额基本匹配,体现出优秀的盈利质量。

  与通威签订合作协议,保障硅料供给:公司近期公告与通威股份签订议,拟保持15%的持股比例对永祥新能源同步增资以扩大硅料产能至7.5万吨,同时拟参股投资云南通威49%(通威股份保山4万吨高纯晶硅项目实施主体)。同时双方拟以每年10.18万吨多晶硅料的交易量为基础目标达成合作,公司的硅料需求优先从通威股份采购,通威股份硅料优先保障供给公司;在合资公司硅料项目新产能投产前,通威股份将优先满足2020-2021年隆基股份多晶硅料采购需要。

  产能扩张持续推进:截至2020年半年度末,公司单晶硅片产能约55GW组件产能约25GW。公司年内完成对越南光伏的收购;实现银川15GW硅片产能以及泰州5GW、咸阳5GW组件产能部分投产;在建的西安、嘉兴等电池、组件产能顺利推进。近期公司签订丽江三期10GW硅棒、曲靖二期20GW硅棒产能投资协议,总投资约65亿元。

  6、机械行业:精测电子

  行业观点:

  2月,工程机械上涨10%,半导体设备板块下跌5%,光伏设备小幅上涨3%-5%下跌13%,锂电池专用设备下跌-5%。

  3月份,我们维持重点推荐行业景气度确定、估值低的工程机械,重点推荐半导体设备,关注光伏设备及锂电设备板块:

  1)工程机械: 2020年挖掘机行业增长39%,1月挖掘机仍维持100%左右的高增长,景气度持续超预期, CME预估2月挖掘机销量22000台左右,同比增速137%左右。

  2)半导体设备:台积电21年计划将资本开支提升至250-280亿美元,同增50%左右,目前晶圆、封测产能紧张,国内半导体设备龙头下游客户需求旺盛,多个核心工艺设备国产化进程明显,国产设备业绩和订单持续高增长,强烈推荐半导体设备板块;

  3)光伏设备: 20年全国新增光伏装机48.2GW,同增约60%,经历抢装后十四五将步入平价时代,随着技术迭代带来效率提升和成本下行,光伏渗透率提升是大趋势;

  4)锂电池设备:本轮电动化趋势是由供需因素共同推动的,而这将为动力电池需求奠定基础,电池厂大幅扩产的确定性进一步增强。与电池、材料等行业相比,锂电设备行业增速较快、确定性强、行业格局好,持续看好绑定主流电池厂的锂电设备龙头公司。

  推荐:精测电子

  疫情影响公司业绩,二季度逐步恢复。一季度,疫情导致公司及下游户生产受到影响,但随着二季度防控形势向好,疫情对公司业务影响逐步好转,半年报业绩同比下滑幅度从一季度32.66%收窄至10.80%。公司上半年存货为9.06亿元,较期初增加41%

  OLED检测占比提高。公司收入仍以面板设备业务为主,上半年信号测/AOI光学检测/OLED检测系统收入占比分别为7.51%/35.48%/45.79%。公司OLED检测收入比重相比上年同期提高约10%升至45.79%。公司MicroLED、MiniLED等也有技术和订单储备,小尺寸MicroLED检测设备已开发应用,未来将针对大尺寸MicroLED持续完善产品线。

  膜厚量测设备获得重复订单。公司实现半导体检测设备前道、后道全域覆盖。具体来看,武汉精鸿ATE设备已获得存储器一线客户批量重复订单;子公司WINTEST驱动芯片测试设备取得批量订单;上海精测膜厚产品已取得国内一线客户的批量重复订单,其他客户的拓展工作也已取得较好的成绩,电子显微镜等相关设备的研发符合预期,预计在2020年推向市场,其余储备的产品目前正处于研发、认证以及拓展的过程中。

  7、汽车行业:华城汽车

  行业观点:

  受疫情影响2020年一季度销量基数较低,在政策刺激和需求回暖等因素的推动下,国内乘用车、商用车及新能源销量有望延续增长态势,但短期需关注国内疫情及芯片短缺等风险。短期来看,汽车行业已经触底回升,有望迎来持续上行周期。长期来看,国内千人保有量等还处于较低水平,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整车方面,增速放缓且分化加剧,关注竞争力较强及产品周期向上的车企。零部件方面,估值合理、产品升级、客户优质、以及符合新能源、智能网联等产业趋势的企业有望获益。

  推荐:华城汽车

  上汽销量有望恢复增长,助力公司业绩回暖。上汽集团是公司主要客户2020年销售560万辆,同比下滑10.2%,预计对公司业绩有一定拖累。上汽大众受部分车型及芯片供给影响短期销量承压,预计后续芯片短缺有望缓解,帕萨特等车型销量已逐步恢复,2021年开始大众将迎来新产品周期,ID.4等多款MEB车型将陆续上市,续航、动力等性能突出,不高于25万元的定价有望助力车型热销。2020年12月奥迪、一汽和上汽已就销售和服务模式达成共识,2022年开始上汽奥迪多款车型将陆续发售。此外上汽通用销量恢复良好,上汽乘用车双品牌国内外共同发力,五菱新能源等车型持续热销。国内乘用车行业自去年5月以来持续回暖,2021年预计快速增长,上汽集团销量有望回暖,助力公司业绩提升。

  电动化布局完善,有望受益于大众MEB热销。公司在电驱动系统等方布局完善,已获得大众MEB国内及出口订单。2020年11月华域麦格纳为大众汽车全球电动车平台MEB项目配套的电驱动系统总成在上海启动批量生产并发运欧洲,覆盖大众跨界轿跑ID.4,奥迪Q4e-tron和斯柯达EnyaqiV等纯电动四驱车型,后续还将为上汽大众安亭工厂和一汽大众佛山工厂供应同款产品。2021年1月上汽大众ID.4开启预售,年内将有另外2款ID车型上市,预计公司将是电驱动系统等核心零部件的主要供应商,配套价值量较高,有望受益于MEB车型热销。此外华域电动获得通用全球电动汽车平台辅驱电机定点,未来前景看好。

  毫米波雷达实现批量供货,智能座舱前景看好。公司通过毫米波雷达入智能驾驶市场,先后突破24GHz、77GHz和79GHz毫米波雷达核心技术,并实现对上汽乘用车、上汽大通、上汽通用五菱、金龙客车等客户批量供货,前向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融合的1R1V技术方案加速推动产业化落地。座舱智能化是未来方向,技术含量及价值量较高,公司与大众、奥迪、宝马、上汽乘用车等整车客户合作开发下一代智能座舱系统,有望充分利用公司在内饰领域的优势地位,未来前景看好。

  8、食品饮料行业:广州酒家

  行业观点:

  酒类,1季报开门红可期,名酒集中度提升趋势明显。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第一年,酒厂有动力做好开门红,1月份可按计划回款,名酒21年春节旺销的概率较高,需求好于19年春节,1Q21白酒业绩有望实现较快增长。我们判断未来行业将形成分价格、分香型、分区域的寡头竞争格局,重点关注激励机制变化的细分领域龙头。长期持有向好趋势明确、成长逻辑清晰的优秀公司,做时间的朋友。

  食品重点关注乳品、速冻和休闲。建议关注具备长期竞争优势,且增速与估值匹配度高的品种。乳业龙头有望维持竞争格局改善的态势。

  推荐: 广州酒家

  广州酒家深度报中华老字号企业,“食品+餐饮”协同发展。公司始创于1935年,经多年的“食品+餐饮”双轮驱动协同发展已成为深具岭南特色的大型集团,享有“食在广州第一家”的美誉。公司收入、利润均以食品制造为主,月饼具有季节性。20年初的疫情对公司餐饮业务影响较大,1H20餐饮下滑50%,3Q20降幅收窄至9%,1-3Q20收入和利润均实现10%左右的增长,主要由月饼和速冻业绩贡献。

  业务布局围绕产业链发展,揭去公司三重标签。1)餐饮:广州酒家过餐饮产业链布局,持续追求高ROE,旗下品牌定位不同消费群体,每年稳定新增1-2家餐饮门店,同时门店实现内生增长。此外,虽然是传统老字号,但遇到新挑战后仍能积极调整,适应行业变化。2)速冻:疫情后速冻米面行业爆发,行业内高端化升级趋势明显,目前发面类领域没有绝对龙头。广式速冻品牌和生产制造端具有一定壁垒,作为粤式文化传承者公司研发能力卓越,食品制造和餐饮相互协同发展,依托根据地优势迅速扩张。3)月饼:月饼销售规模稳健增长,但作为节庆传统、被赋予文化意义,行业格局难被颠覆。无论线下还是线上,月饼仍以品牌消费为主,为大众熟知的老字号品牌是各渠道消费者首选,行业集中度提升。公司线下占比5%左右,线上占比8%,2017-2020月饼复合增速11.5%,高于行业复合增速6.8%。此外,老字号通过与新渠道合作,俘获年轻的消费群体。

  短期餐饮复苏和产能快速放量对业绩增长形成支撑。1)餐饮1Q20受情影响严重,1Q21在“就地过年”背景下,春节期间一二线城市餐饮复苏趋势明显,广州酒家餐饮门店均在广州、深圳一线城市,且主打宴会聚餐,餐饮整体有望展现较高弹性。2)梅州工厂产能释放,将打破速冻产能瓶颈,短期可增加60%~70%产能。

  9、家电行业:格力电器

  行业观点:

  产品端: 必选家电需求向上,新兴家电扩容空间较大。从必选家电来看, 21年将延续2019年下半年以来竣工回补的趋势,带动后周期类必选家电需求回升。在疫情缓解的大前提下,21年竣工继续回补将使得必选家电面临的需求基础向好,行业增速将上行。同时,必选家电行业经历疫情后行业格局进一步优化,龙头企业将充分享受必选家电需求回升的红利。从新兴家电来看,小家电终端市场规模虽已达3000亿以上,但人均消费额/量都与发达国家有明显差距,未来伴随可支配收入提升仍有明显扩容空间。同时,小家电行业集中度低于白电,龙头份额亦有提升空间。因此,即使部分品类和公司在21年面临一定的基数压力,仍应以更长远目光来看待。

  渠道端: 分销渠道平台化利于品牌集中度提升。我们认为未来零售端将形成传统电商体系、社交电商体系、KA体系、新零售体系为主的平台化分销体。扁平高效的分销通路将使得龙头产品可以直达低线市场,利于类似传统厨电行业,前期受限于自身体量无法有效下沉,未来行业品牌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利好龙头企业。

  外销市场: 短期受益于海外市场供求错配,中长期看好自主品牌全球占比提升。出口市场,发达国家解除居家隔离后复制国内需求曲线,短期供求错配对于海外代工业务、自主品牌业务布局完善的公司形成利好;长期中国家电企业较强的产品及制造优势,在如RCEP的贸易协定助力下,将进一步提升自主品牌比例。

  短期行业追踪: 从1月奥维云网反馈的数据来看,空调线下同比增长52.73%,线上同比增长60.31%;冰箱线下同比增长31.05%,线上同比增长82.80%;洗衣机线下同比增长26.91%,线上同比增长66.52%;油烟机线下同比增长43.66%,线上同比增长79.84%;集成灶线下同比增长101.78%,线上同比增长132.73%。从同比增速的数据来看,由于20年1月为春节,基数较低,因此今年1月的同比数据均呈现大幅度增长的态势。为了剔除基数的偏差因素,我们认为1月相对于20年12月的环比变化更加有说服力,因为12月有惯例的双十二促销,而1月如上所述,属于淡季,基本没有促销活动。因此如果1月环比12月处于增长或者基本持平,我们认为1月的同比增长基础是坚实的,是能够印证我们前期一直强调的地产竣工修复逻辑的。

  推荐:格力电器

  2021-2023年中国空调行业面临较为宽松的环境。中国家用空调需求从2年开始将由更新需求主导,出货量增速下行至个位数。21-23年行业需求较为旺盛,为格力的渠道变革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格力目前渠道变革措施走在正确的方向上。目前格力正在积极推进线零售渠道的发展,线下渠道的结构以及体系的转变,以及信息化系统的假设。认为格力渠道改革所采取的措施均在正确的方向上。

  渠道变革的实质是产业链利润的再分配,格力在产业链中的地位为其供了主导权。根据对不同厂商的产业链利润的拆解,格力在产业链利润中占比明显高于其他品牌。以往在产业链中的主导地位为格力电器在渠道变革中提供了主动权。

  产业规模带来的产业链壁垒,为格力提供了较强的安全边际。全球每的家用空调需求量约为2亿台,其中超过70%的空调生产来自中国,格力在中国空调产量中约占30%的份额。高市场份额给格力电器提供了利润率保障,安全边际较强。

  10、计算机行业:新北洋

  行业观点:

  月度观点: 新基建大投入重塑增长预期

  本月回顾: 计算机(申万)指数涨跌幅-1.0%,表现弱于上证(2.4%)、沪深300(1.7%)、强于创业板(-3.1%)。筑底持续,硬件回暖。月内表现基本与大盘接近,节后行业表现优于大市。其中,计算机设备月内涨幅7.2%,明显开始回暖。

  下月展望:

  1)节后如期好转,预期开始修复。节后受青睐程度增加,抱团龙头回调的同时多个信息化细分领域龙头增长较好,政策明朗叠加业绩快报预计好于预期,市场信心将重建,但后续震荡筑底期视资金风格转变进展而定,H1机会可期。

  2)政策支持力度可期,国资明确加大投入,两会行情将成关键。国资委2月表示加大新基建等领域投入,有利于缓解市场对政府缩预算疑虑,同时可以期待两会及之后对信息化投入力度加大。其中国企被寄予核心技术研发主力重任,相关企业或将成为商业化落地主要平台。

  推荐:新北洋

  2月2日,公司公告第二大股东联众利丰通过增持使持股比例升至12.14%,公司认定为无控股股东和实控人。随着控股权从国资移出及管理层持股提升,公司市场化特征进一步明显,高活力下有望增速提档。维持买入评级。

  二股东看好,累计增持使控股权变化。公司二股东联众利丰为管理层股平台,基于对公司前景的看好,于2020年12月18日至2021年1月28日累计增持约1840万股,持股比例提升2.76pct至12.14%,与大股东威海电气集团(威海国资委旗下)持股比例13.93%接近,综合一致行为人关系后认定公司无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国资未退出但控股结构优化,从经营管理、投融资、员工激励等方面都将更为市场化,激发企业活力大幅回购也反映业务发展提速确定性高。从2020年11月起,公司陆公告管理层个人和持股平台的增持动作,反映了对公司长期发展良好前景的信心。2020年受疫情影响业务承压,但海外在下半年快速恢复,国内创新业务增长高速,叠加企业活力焕发对业绩提振预期,认为2021年高增长把握性强,业绩拐点明确。

  物流自动化、新零售运营等创新业务或超预期。相比传统业务,公司2020年仍然迎来了新的业务发展机遇,主要包括智慧物流的自动化分拣系统、新零售终端运营以及智能金融网点改造等。物流和新零售业务将改变大客户依赖局面,同时提升营收、利润和现金流指标。行业处于渗透率攀升阶段,2021年业务发展有望超市场预期。

  风险提示

  大盘系统性风险;个股层面暴雷。

(文章来源:太平桥策略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