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遭遇近十年最强沙尘暴,为什么?

文 | 《财经》记者 何香奕 刘经宇 实习生 林孟筠 编辑 | 鲁伟 王小  

2021年03月15日 18:57  

本文2028字,约3分钟

本次沙尘暴范围是近十年来最广,2000年后北京仅在2002年、2015年出现沙尘暴天气。

北方多地遭遇近10年来强度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沙尘暴。

3月15日早晨,不少北京市民在社交媒体发布沙尘天气实景图片, 整个城市笼罩在浑黄的天空下,黄色沙土在空气中飞扬。

中央气象台发布的沙尘暴黄色预警显示,预计3月15日白天到夜间,新疆、内蒙古、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北、北京、天津、黑龙江、吉林、辽宁等12省市将出现明显的沙尘天气,部分地区有沙尘暴。这是近10年中国遭遇强度最强的一次沙尘天气过程,沙尘暴范围也是近10年最广。

近10年最强沙尘暴突袭北京,市民出行等受影响。《财经》记者 何香奕 摄

据生态环境部通报,截至3月15日9时,北京市PM10小时浓度从8时的1370微克/立方米跃升到9时的6450微克/立方米,PM2.5浓度随之推高,达462微克/立方米,北京城六区PM10达8108微克/立方米。

何以致此?

蒙古国超强气旋带来沙尘暴

在3月15日上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气象局环境气象中心主任张碧辉介绍了此次沙尘天气的成因。

张碧辉表示,首先,前期蒙古国包括中国西北地区气温明显偏高,普遍偏高5℃-8℃,而且蒙古国大部分地区近期降水稀少,地表条件非常有利于沙尘天气发生;另外,受比较强的蒙古气旋影响,新疆北部到甘肃中西部、内蒙古大部包括华北北部地区先后出现了6级-8级阵风天气,为沙尘天气发生提供了很好的热力和动力条件。

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应登也对《财经》记者表示,此次沙尘暴天气主要有两个原因,“从3月14日晚开始,蒙古国南部地区的沙尘南下,和中国内蒙古西部、宁夏中北部、陕北等地区的沙尘叠加,再向东南输送,到京津冀地区,形成了境内境外污染的双重叠加。其次是因为今年西北地区地表干燥、疏松,气温偏高,降雨较少,在冷空气的作用下,形成了大范围的浮尘天气,随后在浮尘的输送过程中,遇到的城市,整体的扩散条件不太好,再和华北地区近日的雾霾天气叠加,形成复合型污染。”  

据报道,蒙古国家紧急情况总局发布消息称,从3月13日晚至3月15日上午9时,蒙古共收到9省548名牧民在沙尘暴中失踪的报告。截至当地时间3月15日上午,其中467人已被找到,5名牧民和1名5岁孩子不幸死亡,仍有81名牧民失踪。

彭应登提及,3月15日北京市发布的是黄色预警,“从今天的实际情况来看,黄色预警可能稍微有点偏低,发布预警的级别主要是根据影响的范围和程度,此次沙尘暴预警的准确度没有问题,在级别的精度上稍有偏差也属于正常范围。”

对于沙尘天气的危害性,彭应登表示,沙尘暴对人类的影响更多是心理、视觉上的冲击,这些高于生理上的刺激,“主要是这种天气,会让大家感觉压抑、不舒服,但是实际上的危害比工业产生的雾霾是要低。当然,有哮喘和一些呼吸道疾病的老人、孩子,我们还是呼吁一定要加强防护措施。”

北京医院呼吸科教授孙铁英也对《财经》记者表示,无论是PM2.5还是PM10,空气污染物的危害,成分比粒径更有讨论价值。沙尘暴肯定是很脏的,颗粒物所含的成分很复杂,里面可能会含有细菌、病毒和多种化学有害成分,但在具体成分研究尚未公布的情况下,很难界定其对健康的伤害具体会有多大。

防护林为何没能阻止沙尘暴?

值得注意的是,除去本次沙尘暴,2000年后北京仅在2002年、2015年出现沙尘暴天气。

此次沙尘暴属于自然现象,其防治还需要长期努力。《财经》记者 何香奕 摄

对于网友质疑治沙防沙效果,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屈建军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解释称,这并不是生态系统出现问题,而是一次自然现象,受天气影响较大。“目前正是回暖的过程,地表植被还未完全生长,防护林的影响有限,等到6月、9月,防护林的阻止效果会更好。”

张碧辉也表示,防护林主要是近地面地表植被的一些变化,对大的风场的影响范围有限。“尤其是在这种极端的天气过程下,较强蒙古气旋和冷空气大风共同作用,防护林对风的影响,进而影响沙尘天气,基本是可以忽略的。”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对《财经》记者分析,近几年,发生沙尘暴的趋势是下降的,主要是大风天气少,加之人为的一些干预,比如说植树造林、防风固沙都有帮助。

屈建军一直从事风沙防治工程、风沙治理和风沙地貌研究。在他看来,近二十年来,中国生态修复成效明显,沙漠化已经得到了逆转。“但是沙尘暴是一个自然现象,并不能完全根除。沙漠也是一个生态系统,目前治沙防沙的重点是控制沙漠扩展,此外进行水量平衡,需要科学地设定沙漠地区植被的数量。”

 “沙尘暴天气更多的是区域性的自然沙尘影响,不是城市的局地扬沙影响,我们现在更多的努力都是在防治城市裸地,这通过城市防尘可以改进,但是像西北地区这种大范围的荒漠,短时间内很难扭转。这种沙尘天气,短期来看,与人类努力关系不大,沙尘暴的防治是一个长期行为。” 彭应登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