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G亚太区总经理:外企眼中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文 |《财经》记者 孙颖妮     编辑 | 王延春  

2021年03月30日 12:59  

本文4640字,约7分钟

企业把哪里作为战略重点,就将它的研发中心设在哪里。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以及设立16个工厂,瞄准的是中国庞大的市场。在中国存在的问题其实也是全球性的,为了不断提升涂料性能,PPG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主要是应对亚太区以及中国市场存在的技术难题。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前不久,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商务部将继续修订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减少准入限制。落实好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深入开展配套规章“立改废”,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财经》记者了解到,过去7年来,中国已经6次修订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限制措施从最初的190条压缩至2020年全国版33条、自贸试验区版30条、自由贸易港版27条。

近年来,中国推动全国范围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打造全球营商环境高地。数据显示,中国在世界银行的营商环境全球排名从2018年的第78位上升至2020年的第31位,跃升近50位,并连续两年跻身营商环境改革步伐最快的全球排名前十经济体之列。

持续改善的营商环境使得外资来华热情不断提升,即使是中美贸易摩擦、新冠肺炎疫情也并没有影响外资企业对中国投资的热情。数据显示,去年受疫情影响全球外商直接投资(FDI)锐减42%的艰难时刻,中国的FDI却逆势增长4%,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外资流入国。

今年3月9日,中国美国商会发报告称,外资企业仍乐观看待其在华发展前景。其中,61%的受访企业仍视中国为首选投资目的地,且对中国向外资企业进一步开放市场的前景充满了信心。报告指出,根据其调查的结果,并未显示会员企业正在对其生产和采购计划进行重大调整。有83%的受访企业表示,他们没有考虑将生产或采购转移至中国以外的地区。

长期以来,外资对中国经济的增长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有专家表示,在当前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发挥外资对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尤其是科技和服务业等领域的带动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同时,这也是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体现。

据了解,目前全国各地都将优化营商环境列为重点工作之一。特别是近年来区域竞争不断加剧,都市圈、城市群不断涌现,在专家看来,都市圈、城市群之间的竞争,背后实际是各地方政府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的大比拼。

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深度参与者,跨国企业眼中的中国营商环境究竟如何?还存在哪些短板?跨国企业需要什么样的营商环境?此外,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跨国企业对中国的科技创新有什么建议?企业如何落实绿色低碳发展、进行绿色转型?

针对上述问题,《财经》记者近日专访了美国PPG公司亚太区总经理延彩明。

 一、外企眼中的中国营商环境到底如何?

《财经》:跨国投资流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营商环境的优劣,您认为跨国企业最需要什么样的营商环境?近年来,中国持续推动全国范围内营商环境的改善,PPG作为在中国经营数十年的跨国企业,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的营商环境?

延彩明:企业选择在哪一个国家或者地区进行投资,营商环境是最重要的考量因素之一。PPG作为跨国企业,扎根中国近30年,从北到南有16个工厂,我们对于投资环境其实是十分敏感的。

对于营商环境,第一方面我们会看某个地区的文化环境如何,是否更加人性化和国际化。由于我们需要吸引大量的人才,所以必然会考虑城市的建设如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是否完善,大家是否愿意去这个地方。第二方面就是看政府的服务意识是否很强。政府是如何对待和服务企业的?政府是“大政府,小社会”还是“小政府,大社会”?这方面的不同造成的差距是非常大的。第三方面考虑的就是发展过程中国家政策的稳定性、持续性和灵活性如何。

我的感觉是,这么多年以来,中国的营商环境越来越好,政府的服务意识越来越强,这也是公司在中国持续投资的重要原因。即使在疫情期间,PPG在中国的投资都没有停止,并且一个项目也没有停,这也充分表明公司对于中国整个营商环境持续改善的信心。

《财经》:您认为中国不同地区的营商环境是否差距很大?如果让企业来选择,企业更愿意在中国的哪些城市或地区投资建厂?哪些城市是您不想与之打交道的?

延彩明:其实以前整体上感觉南北方的营商环境差距很大,但是目前这些差距在逐步缩小。对于企业更喜欢哪个城市的问题其实我也一直在考虑,从开发区来看,目前中国有国家级开发区、省级开发区和区县级开发区等不同层级的开发区,国家级开发区当然是最好的,政策稳定、先进且具有灵活性,所在城市也具有人性化和国际化,这对于企业的持续经营以及吸引人才等方面都十分重要。

对于不同城市的政府来说,关键是政府的服务意识要强,善于与企业沟通,能够听取企业的声音,和企业一起想办法,并能为企业的经营便利做出改变。

例如,政府搭建了企业信息共享平台,需要企业将某些信息给政府,但是由于涉及到核心技术等信息,某些企业不方便将这些信息上传。此时,有的政府就会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给企业一定的灵活度,政府能够去听取企业的诉求并采纳相关建议,企业觉得很舒服。

此外,有些时候企业和政府关注的并不一样,各地政府由于也有指标任务,会更关注企业有多少新的投资额,有多少项目进来。项目越多,政府给的支持力度会越大。但是,实际上跨国公司等企业更关注企业本身实际做的事,对于企业来说,不一定要集中在同一个地区投资很多项目或者建更多工厂。

这个时候企业与政府就需要沟通,我们会很开放的与政府讲企业的长期发展规划,让政府明白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比如,企业在甲地不能跟乙地比,乙地方项目很多、上税很多,但是甲这个地方我们企业是有不同的规划安排的。我们希望政府能够了解企业整个的发展战略,能够接受企业在短期内没有较大盈利和利润的实际情况。对此,有的地方政府还是很开明的,我曾经在江苏给一位副省长提过这方面的建议,他最后接纳了,这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体会比较深的一点就是:一个地方的营商环境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地方的“一把手”,“一把手”的理念、见识和认知高度有时候起决定作用。在这方面,各个地方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此外,从区域角度来看,目前,各地都在加快都市圈、城市群建设,城市竞争正转变为都市圈之间甚至城市群之间的竞争。这种相互竞争对于推动各地政府改进政策、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和发展环境、提高政府服务意识等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

《财经》:知识产权保护是塑造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方面,您如何看待中国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做出的努力?

延彩明:我感觉这么多年来中国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比如,现在发生知识产权侵权事件时,我们咨询当地的公安部门或者其他政府部门时,他们都会非常快的从专业的角度帮助我们处理这些事件,行动十分迅速,这与以前相比有非常大的变化。

另外,我们也看到,近年来在自媒体、电视等各类媒体平台和社交平台上,对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宣传非常多,民众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也有了很大提升。

《财经》:其实文化差异和分歧也是影响跨国企业在中国投资和经营的重要因素。您认为这些年来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文化融合方面是否有所变化?

延彩明:在文化融合方面总体来看有很大的改善,但我觉得还远远不够。文化背景不同造成的隔阂是一个很大的硬伤,我们经常会发现,在中国这边发生的一些事情,跨国公司很不理解,我们中国人也不明白外国公司为什么会发生某件事情。

举一个具体的例子:美国人很喜欢做计划,美国公司会鼓励员工提前买机票,甚至时间提前半年。公司年初就会将未来一年的计划做完,包括会议计划等各个具体的方面,此后会根据实际情况在计划的基础上做稍微做调整。所以如果哪个市长或者其他政府官员突然要来公司参观,公司也不可能马上答应。但是中国的文化并不是这样,它是会随时调整的。

所以,如果双方能够努力去理解彼此的文化,就会比较容易接受这些不同,否则就会产生误会和矛盾。不同的态度导致的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双方应该抱着包容的、合作的、共赢的态度去相处。对此,我认为很多在外企工作的中国人在促进文化融合方面责任重大,他们应该更多的起到润滑剂的作用,推动双方建立信任。

 二、外企为何纷纷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

《财经》:近年来,特斯拉等企业纷纷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去年4月,在疫情较为严重的时候,诸多企业缩减开支、降薪裁员等,但那时PPG投资5.5亿元人民币在天津建立了一个全球涂料研发中心,这是出于何种考虑?

延彩明:现在有一种说法,看企业把哪里作为战略重点,就看企业将它的研发中心设在哪里。我们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以及在中国不同地区设立了16个工厂,

首先瞄准的正是中国庞大的内需市场。我们对中国未来的市场潜力充满了信心,客户在哪个地方有需求,我们就将工厂建在哪里。

另一方面,现在中国的市场非常活跃,在中国存在的很多问题其实也是全球的问题,PPG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主要是为了不断提升涂料的性能,来应对亚太区以及中国目前存在的技术问题。

此外,正如我刚才说的,中国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也给了我们在中国持续投资的巨大信心。

《财经》:PPG属于美国的跨国企业,近年来的中美贸易摩擦对PPG有什么影响吗?会不会影响PPG在中国的投资计划?

延彩明:PPG虽然是一家跨国公司,但却是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一起成长的,对于中国供应链在全球供应链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体会很深。

例如,十年前,PPG公司需要的某种原材料完全依靠对美国和欧洲的进口。此后,中国开始有了这种原材料生产基地,我们开始向中国企业采购,采购比例从3%到6%、到15%,再到30%,呈现直线上升的趋势。

2018年和2019年时,中美贸易战的确对公司的原材料进出口产生了较大影响,但是我们很快进行了调整,用国内供应商的原材料来替代,还将韩国的一个工厂迁到了中国,目前,PPG在中国的企业70%的原材料是来自中国本地,真正从国外进口的非常少。

三、企业如何落实绿色低碳发展?

《财经》:目前,中国大力倡导绿色发展,并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您认为对于企业来说,如何落实绿色发展?

延彩明:实现绿色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有长期的投入才能见结果。落实绿色发展,实现碳中和目标,企业是关键的主体之一。对于企业来说,实现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创新是关键。例如,通过创新研发提高涂料的环保性能。

PPG在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以及生产的各个环节都遵循绿色发展的理念。从工厂最初的设计到产品最后生产出来,再到对废物的处理,甚至包括给客户提供解决方案时,我们都有绿色环保的意识。尤其是在废物排放方面,从工厂设计之初就高标准严要求,在这些方面也投入了很大的成本。

另外,我们也培养每个员工的绿色环保意识,在员工履行环保责任方面,都做了具体的目标。例如,将厂长等领导履行社区责任纳入年度考核目标,规定其参与社区的公益活动每年不少于3次。

《财经》:中国在涂料领域的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能力是比较薄弱的,PPG作为高端的涂料创新研发企业,您对中国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方面有什么建议?

延彩明:我在PPG这样的百年老店工作了24年,我个人的感受是,创新需要脚踏实地,一点都不能含糊。从国家政策方面,一定要有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创新,且是一个持续支持和投入的过程。尤其是对人才的投入十分关键,要营造环境和氛围,让人才能够静下心来,踏踏实实的去创新。

同时,还需要制定创新的目标,然后采取各种政策和办法去实现这个目标。比如PPG的目标是到2025年在市场上40%的产品都是环保产品,要达到这个目标就需要不断的投入和创新,这是企业的一种承诺。

在我看来,创新的主体不是政府而是企业,企业想持续发展必须创新,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