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亏损79亿 微医赴港上市前景几何?

《财经》新媒体 舒志娟/文 潘西/编辑  

2021年04月03日 09:59  

本文2135字,约3分钟

在经历数次“被上市”后,微医IPO终于有了实质进展。4月1日晚间,由微医集团分拆出的数字医疗平台微医控股(下称“微医”)正式提交IPO招股书,拟于港交所上市。腾讯、高盛、高瓴、红杉等皆为股东。

值得关注的是,2018-2020年,微医的净亏损分别40.52亿元、19.37亿元和19.14亿元,合计亏损额高达79.03亿元。如此巨额的亏损,相对已经盈利的阿里健康和京东健康来说,如何打破魔咒成微医所面临的首要难题。

连续三年亏损  打破“魔咒”成难题

成立于2010年的微医,前身为挂号网,2015年12月,微医创建了全国首家互联网医院——乌镇互联网医院,由此开启了互联网线上问诊新业态。曾被业内认为是第一家将会出现IPO的互联网医疗企业。

微医控股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廖杰远也曾表示,“微医的业务、营收以及利润等正进入良性轨道,相关工作准备顺利,随时准备好上市。”但这个随时却让资本市场等了三年。

据招股书披露,微医将采用不同投票权架构申请IPO。根据该架构,公司股本分为A类股份和B类股份,对于公司股东大会上提呈的任何决议案,每股A类股份及每股B类股份分别赋予其持有人十票及一票的投票权。

高禾投资管理合伙人刘盛宇告诉《财经》新媒体记者,同股不同权,在微医等互联网新经济公司的股权结构中常见到。通过该架构,创始人及核心团队是公司的核心领导,在企业快速发展中,能够不断融资,且保证对于企业依然具备绝对的控制权。

招股书指出,截至2020年12月31日,微医平台接入了超过7800家医院,包括95%以上的三级甲等医院,平台注册的医生超过270000名。微医平台已经建立了27家互联网医院,其中17家互联网医院可通过公共医疗保险系统直接结算平台的数字医疗服务的医疗费用,即支持医保结算。

根据招股说明书披露的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0年,微医分别实现营收2.55亿元、5.06亿元及18.323亿元,而三年间的亏损分别为40.52亿元、19.37亿元与19.14亿元,累计亏损79.03亿元。经调整净亏损逐年扩大,分别为4.15亿元、7.57亿元、8.69亿元。

相比持续亏损的微医,同处于互联网医疗赛道的竞争对手显然走在了前面,阿里健康2020年上半年已实现扭亏为盈,京东健康2020年实现净利7.5亿元。如何解除亏损魔咒将是摆在微医面前的首要难题。

对于公司近年的业绩表现,微医在招股书中称,过往的经营业绩及财务表现并不反映未来表现。不过业内普遍认为,微医持续亏损的原因在于门诊的线下医院收入包括挂号、检查、药费、手术等费用,上述可以在线上实现的场景只有挂号、诊疗服务和药费,占比很低。行业里基本靠卖药赚钱,而这正是微医的短板。

刘盛宇持相同观点,在他看来,各大互联网医疗平台的变现模式不太一样,而微医的电商基因不及阿里健康、京东健康,未来的变现模式和收入多元化是挑战。

数字医疗服务赛道渗透率低 流量变现面临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互联网医疗企业的发展路径呈趋同趋势,一条是聚焦医疗电商赛道,另一条则是提供医疗和健康管理等医疗服务的数字医疗服务赛道。

京东健康和阿里健康的业务模式比较相近,且都是电商起家,医药电商业务占其业务总量近90%。区别于医药电商,微医主要是提供医疗和健康管理等数字医疗服务平台,并根据用户在其平台上接受的医疗服务进行收费。

目前,微医大部分收入来自会员式健康维护服务,2018年-2020年,健康维护服务的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53.9%、63.2%及61.4%。截至2020年底,微医的注册用户数为2.22亿户,平均月付费用户为2540万户。

然而,数字医疗服务赛道并不好走。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健康CEO辛利军曾在接受《财经》新媒体记者采访时称,目前行业内不存在仅通过医疗服务带来的收入能够实现盈利的企业。

一方面,国内用户尚未形成为互联网医疗服务持续买单的习惯,如何保持用户黏性是微医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另一方面,数字医疗服务赛道由于强政策监管、医疗服务的严肃性、医疗资源分布及利益结构的相对固化,即便在微医创办全国首家互联网医院之后的若干年,这个领域的数字化渗透率仍然保持在低位。

“微医虽有4000多万的年均问诊量,但是如何从这样的流量中变现也是其面临的挑战。”刘盛宇如是说道。

微医招股书中表明该公司存在的众多风险,其中提及数字医疗服务市场尚处于早期阶段,如果该市场不发展或发展速度较预期更慢,或服务未驱动用户参与,则公司业务增长将会受损。

盘古智库智慧城市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张礼立指出,网络医疗服务的最佳模式必须要考虑经济效益和专业效果,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的用户体验将着重在服务传输方式上更新换代。

“最终能做成功的一定是具备闭环商业能力的综合医疗服务提供商,即‘线上有服务、线下有诊所或医院’,然后再加上保险和其它形式。”一位不愿具名的投资人士表示,在国内用户尚未形成为互联网医疗服务买单习惯的背景下,相对闭环能提供综合服务的互联网医疗企业,微医模式能否从巨亏中实现盈利,仍待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