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赛道后半场发力,青岛能分到几杯羹?

文/金文丰 编辑/韩毅  

2021年04月09日 16:57  

本文2848字,约4分钟

青岛在造车赛道是后来者,研发环节不强、品牌定位不高,能够分到几杯羹,还要拭目以待。

这个春天,青岛的造车“赛道”很不平常。

先是2月26日,奇瑞汽车青岛基地在地处即墨的青岛汽车产业新城开工,总投资达230亿元,主要包括乘用车、新能源商用车、出口KD以及相关配套零部件、物流项目,整个基地年产值最高可达500亿元以上。

就在业界关注格力、小米等竞相切入汽车产业时,青岛的家电两强——海尔和海信在汽车相关领域也取得新进展。

先是3月初,海信家电(000921.SZ)发布公告:海信家电将持有三电控股约75%的表决权,成为三电控股的控股股东。日本三电控股是一家汽车空调压缩机和汽车空调系统制造供应商,其车载空调压缩机2019年全球销量占有率排名第二。

3月底,海尔集团与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汽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智能制造转型、智能汽车研发与应用、车家互联、新能源和智能化车辆应用推广等领域深度合作。

外加双星主业为轮胎,本来就是聚焦汽车后市场,澳柯玛的专用汽车项目多年前已经投产,这意味着青岛“五朵金花”中的四朵都和汽车产业有关联。

当下,造车赛道火热,诞生了诸多明星企业。青岛在造车赛道是后来者,在竞争加剧的时代,能够分到几杯羹还要拭目以待。

老牌企业竞相入局外围

根据协议,海尔集团与上汽集团还将在汽车轻量化新技术新材料研发与应用、智能驾驶在智慧物流等场景的应用等方面深度合作,并打造具有差异化竞争力的智能驾驶科技公司;同时基于双方优势,在房车、智能家居等领域,实现联合研发、渠道共享、营地运营合作等方面的深度融合,构建车家互联新生态。

值得一提的是,海尔对智能汽车的青睐早在去年便可见端倪。2020年7月4日晚间,上海博泰车联网创始人应宜伦在微信朋友圈里写道:“非常骄傲海尔战略投资博泰。”三个月后,博泰再次宣布获得海尔资本B轮战略投资。

企业战略在投资手段上展现得淋漓尽致,假如说主攻产业生态的海尔在汽车产业布局呈现的是工业互联网跨界的话,那么海信切入汽车产业依旧流淌着技术立企的气息。

海信家电(000921.SZ)在公告中透露:拟以每股256日元的价格认购日本三电控股株式会社定向增发的83627000股普通股股份,总认购价约为214.09亿日元(折合人民币13.02亿元)。本次交易完成后,海信家电将持有三电控股约75%的表决权,成为三电控股的控股股东。

据了解,三电控股开发的新一代电动压缩机、综合热管理系统和汽车空调产品在新能源汽车上得到大量应用。华为、百度等进入汽车行业也是选择的新能源汽车,力图实现对未来产业布局的一步到位。

海信家电(000921.SZ)在公告中还透露:当前汽车正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方向发展,新能源汽车热泵空调及电池快充技术迅速普及。

双星除了造轮胎,也积极布局汽车后市场。早年就领投我爱轮胎网A+轮融资,总金额达数千万元。双方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前沿研发、定制生产、新零售、全生命周期管理、绿色轮胎循环利用等环节开展全面且深入的合作,以推进“卖公里数”模式切入,搭建具有“轮胎数字化”“轮胎资产化”“轮胎服务化”和5G特征为中心的“胎联网”生态体系。

在更早的2016年,澳柯玛专用汽车有限公司专用汽车项目在河南民权县高新产业技术开发区建成投产,填补了澳柯玛在大型物流冷藏车上的空白,将推动国内冷链物流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青岛汽车产业加速膨胀

近年来,青岛汽车产业规模日益壮大。2020年,青岛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其中,汽车工业增加值逆势增长19.4%,为青岛经济尤其工业经济企稳反弹奠定了殷实的基础。目前,青岛已经有整车企业4家,零部件配套企业170多家,其他相关配套企业近900家。

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市整车产量近120万辆,已连续3年突破百万,其中新能源汽车近13万辆,创历史新高;全年汽车产业增加值增速超过20%,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超过45%。

而青岛汽车产业新城无疑是青岛汽车生产的佼佼者,已引进包括一汽-大众(青岛)华东生产基地、一汽解放商用车基地、一汽解放新能源龙头项目在内的汽车类项目200余个,涉及总投资750亿元,产品涵盖乘用车、商用车、改装车、底盘系统及多类汽车零部件,建立起比较完整的汽车产业链。

2021年开工建设的奇瑞汽车青岛乘用车项目将是青岛第5家整车厂。按照规划,奇瑞汽车青岛基地计划总投资230亿元,主要包括乘用车、新能源商用车、出口KD,以及相关配套零部件、物流项目。

这其中,奇瑞汽车青岛乘用车项目计划投资130亿元,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主要生产瑞虎9X平台系列乘用车,可满足年产30万辆整车生产能力,达产后实现年产值380亿元以上,年纳税12亿元,拉动就业1万余人。项目2021年2月份开工,年内投资30亿元,2022年3月主体完工,12月整车下线。

短板制约产业高度

目前,青岛汽车产业已形成千亿产值,超越家电,成为当地第一大产业。青岛莱西甚至喊出了“建设全国最大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的目标。但青岛汽车产业的短板十分明显。

首先是汽车品牌集中在低端。

2020年,青岛新能源汽车产量近13万辆,创历史新高。带动数量猛增的原因是售价3万元左右的五菱宏光MINI EV的热销,作为2020年国内汽车行业最大的“黑马”,于2020年6月作为上汽通用五菱青岛基地第600万辆整车下线。

宏光MINI EV定位为“人民代步车”,自2020年5月预售以来,受到用户的持续关注与期待。根据乘联会公布的销售名单,特斯拉的新能源汽车Model3在2020年销售榜单上领先,微型电动车宏光MINI位居第二,两者的占有率遥遥领先。

青岛现在的高端车只有全新奥迪A3L,但这也只是奥迪系列中的低端产品。而北汽新能源和未来投产的奇瑞,售价都不高。

其次是研发能力不强。

目前,在青岛几大整车企业中,只有一汽解放青岛公司是全资子公司,是集研发、制造、销售一体的独立法人。而一汽-大众(青岛)华东生产基地、上汽通用五菱青岛汽车厂等只是加工厂、分公司,并没有研发环节。

这成为青岛汽车产业产值继续壮大的瓶颈。日前,青岛市长赵豪志一行到中国一汽红旗工厂、NBD总部红旗研发院、造型中心现场观摩。青岛做大汽车产业的意愿明显。

在其他制造业强市中,苏州整车厂资源明显不如青岛,却集中了一批高端核心零部件企业以及独立研发机构,特斯拉、松下和蔚来汽车的电池均由苏州制造,清华大学、博世、吉利、奇点等均在苏州设有汽车研发机构。青岛恰恰相反,在组装工厂方面十分庞大,在电池、电机等核心零部件方面很匮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