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内卷”加剧,一汽-大众奥迪“All in e-tron”亮剑

2021年04月18日 08:30  

本文2486字,约4分钟

2021年,“内卷”的飓风刮到了造车的场域——造车似乎不再是选择,而成了“不做就会落伍”的事。“有一大群朋友拼了命地劝我造车,我说你们为什么觉得我能造成车?他们说你想一想,你们的同行都在做车,假如你们不做的话,你们会不会落伍?”在3月底的新品发布会上,雷军宣布要押上所有战绩和荣誉为小米汽车而战,语调颇为激昂。至此,包括百度、滴滴及小米等在内,越来越多互联网科技巨头主动卷入造车竞赛,与传统车企及新势力开始过招,新的赛季开始了。

这一次,会有新的打法吗?谁能抢到制胜点?

三剑客”闯过生死考

科技巨头冲上牌桌

造车,被雷军称为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为此不惜未来10年投进100亿美元,并直言自己“亏得起”;此前,滴滴也被曝已启动造车项目,其团队正从各大车厂挖人;至于下场更早的BAT,近期同样动作不断:百度与吉利合资造车,腾讯牵手恒大汽车,阿里选择上汽……造车圈一时间颇有“诸神大战”的架势。

当然,也有科技巨头选择与风口保持距离。频频被传出造车的华为,便多次澄清不会亲自造车,而是将作为智能网联汽车增量部件提供商,协助企业造车。华为的观望不无道理:一方面,其手机业务面临诸多压力和变数,“活下去”是首要目标;另一方面,即使对“不差钱”的科技巨头来说,这条赛道的门槛也绝不算低,造车底蕴的积累并非一日之功。对此,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曾有过估算:“任何一个新的科技企业想要进入智能车领域,从组建团队到市场调研,到立项、到正式研发、到实验、到生产、到工厂制造再到交付市场,做出一款比较好的产品,比较理性的看是需要三年时间。”

短期内,新一轮造车大战的赛点或许不会到来,但就目前来看,科技巨头的入场势必会加剧造车的内卷化,尤其是对于刚刚闯过生死关的新势力“三剑客”而言,它们将面临更强劲的对手。据其日前披露的2020年报,去年蔚来、小鹏及理想的营收均增幅明显,但无一实现扭亏为盈,蔚来亏损53亿元(人民币,下同),小鹏亏损27亿元,理想亏损1.52亿元,且目前仅有一款量产车型。新势力们的现金储备还能烧多久、何时才能盈利,都是高悬在其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基于此,造车战局中不容忽视的另一方阵——传统车企的一举一动格外引人注目。经过前期的摸索与转型,2021年,传统造车龙头的新能源板块开始迈入发力期,一汽-大众奥迪便提出要“all in e-tron”,对电动化攻势持续加码。

据悉,在本次上海车展期间,一汽-大众奥迪全球首发的重磅C级纯电动概念车、刚刚上市的国内首个豪华纯电C级SUV家族奥迪e-tron和奥迪e-tron Sportback,以及奥迪高性能纯电旗舰轿跑e-tron GT和RS e-tron GT等纯电动家族产品将悉数亮相,基于用户全生命周期,将燃油车时代的豪华资产用电实现全面进化——正如一汽-大众奥迪所强调的,“不是豪华车的电动时代,而是电动时代的豪华车”。

从产品、服务到乃至整体出行方式的全面电动化,这一系统工程庞大且复杂。一汽-大众奥迪选择all in,其他参赛者也将不遗余力,若能更快完成布局,在新的交锋中便多一分胜算。关键的是,这场硬仗该怎么打?谁能抢先找到最核心的制胜点?

格局竞赛进行时

战略规划无法简单“抄作业”

市场格局的风吹草动,直接左右着各路兵马的战略取舍。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市场并不平静。从中汽协公布的最新数据来看,增长空间依然巨大。3月份,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1.6万辆和22.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5倍和2.4倍,刷新了当月历史产销记录。

政策的红利效应也持续发力。今年两会,“碳中和”被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中国提出要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注入强心剂。

不过,芯片短缺、原材料成本上涨等隐忧也逐渐浮现。“近期出现的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将明显增加制造业企业的成本压力,芯片等零部件供应紧张问题仍将持续影响企业生产节奏,预计二季度影响幅度大于一季度,因此,仍需保持审慎乐观的态度。”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近日提醒道。

外界环境诡谲多变,玩家自身的内在发展战略是否清晰、方向是否精准,将从根本上影响业绩的可持续性。一汽-大众奥迪的“all in e-tron”战略,能否经受考验?

据一汽-大众奥迪透露,“all in e-tron”将是2.0阶段所有奥迪车型的进化方向。具体拆解来看,这一战略以体系支撑为开端,以技术储备为基石,聚焦用户体验,以用户为中心进行产品布局。

以其智慧数字制造体系为例,未来五年,奥迪品牌的整体投资将超过350亿欧元,据悉,仅一汽-大众长春电池工厂,投资就超过7亿元。到2025年,新能源车型将占一汽-大众总产量的25%,奥迪品牌将提供超过20款纯电动车型,10款PHEV车型,电动车型销量将占整体品牌销量三分之一。

与此同时,四大电动化平台、四大电气化科技等构成了奥迪品牌强大的技术储备优势,进一步巩固着市场护城河;购车免征购置税、无忧充电、无忧出行等等,则从多维度实现用户体验的提升,最终实现“环环相扣,步进未来”。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战略思路的建构与落地,均与企业自身的造车底蕴息息相关,也因而无法被轻易“抄作业”。从这一视角来看,在这场新造车大赛中,一汽-大众奥迪拥有难以被复制的竞争优势。对于处在爬坡过坎阶段的整个行业来说,这尤其重要。毕竟,只有以高质量、高格局的战略规划为基础,技术、资金及人才等其他赛道的比拼才有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