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科创主题基金两周年记:收益均翻倍,份额普遍缩水

作者 | 《财经》新媒体 蒋金丽 编辑丨蒋诗舟  

2021年05月20日 13:19  

本文1852字,约3分钟

乘着科创板的东风,2019年4月22日,首批7只科创主题基金获批。之后,在单只限售10亿元的情况下,吸引了超1200亿元的资金抢购,平均配售比例仅5.73%。火热程度,可见一斑。
 
时间是最好的试金石。两年过去,首批科创主题基金成色几何?

收益均翻倍

虽然成立时间有略微差别,从2019年4月底至2019年5月初,首批科创主题基金运作时间均已满两年。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7只产品并不是纯正的科创板基金。因为按照基金合同要求,这些基金对投资科创板的比例并无明确要求,仅规定投资于科技创新主题相关证券的比例不低于非现金基金资产的80%。
 
近两年科技板块结构性行情突出,在强风口的加持下,截至5月18日,7只基金均实现了收益翻倍。
 
尽管始于同一起跑线,但在不同的基金经理管理下,首批科创主题基金收益率首尾相差超过20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业绩表现最好的是由周克平管理的华夏科技创新,成立以来收益率为132.78%。嘉实科技创新和南方科技创新紧随其后,业绩回报也超过130%。
 
相比之下,业绩表现最弱的是由袁芳和胡志利管理的工银科技创新3年封闭,业绩回报较华夏科技创新低23个百分点,成立以来收益率为109.59%。值得一提的是,该基金是首批科创主题基金中唯一采取封闭运作、且能参与战略配售的产品。
 
此外,业绩相对落后的还有汇添富科技创新和富国科技创新,成立以来收益率分别为112.66%、118.54%。

份额普遍缩水

在结构性行情大行其道的市场中,基金想长期获得投资者青睐并非易事。
 
《财经》新媒体注意到,除了采取三年封闭运作的工银科技创新外,其他6只首批科创主题基金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份额缩水,同时持有人户数减少了四到五成。
 
易方达科技创新“瘦身”最明显,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份额较成立之时减少了6.31亿份。据2020年四季报披露,该基金的持有人户数也较成立时减少了一半,从6.51万户降至3.25万户。
 
其次是嘉实创新科技,份额缩水3.98亿份,持有人减少了14.44万户。此外,南方科技创新和富国科技创新的份额均缩水超2亿份,持有人分别减少27.91万户和22.96万户。
 
汇添富科技创新的份额最抗跌,仅减少4500万份。虽然持有人减少了27.78万户,但下降比例是6只基金中最低的,为40.68%。此外,华夏科技创新也保住了80%以上的份额。

对于首批科创主题基金份额缩水的原因,沪上一位基金研究员向《财经》新媒体分析,主要源自两方面:一是科创主题基金前期虽然发行火爆,但2019年和2020年好的权益基金太多了,导致资金出现了一定的分流;二是科技板块的赚钱效应在逐渐下降,对投资者吸金力大大减弱。

长期趋势不改

易方达科技创新的基金经理刘武在一季报中指出,2021 年市场波动较多,以优质白马为代表的核心资产在春节前表现非常好,在春节后出现大幅调整。以新能源和科技为代表的成长股年初以来都是在向下调整的通道中。
 
“按照本基金的框架,长期以较高仓位进行运作,在市场波动的时候组合波动性较大,这一点请各位投资者注意。”富国科技创新的基金经理李元博直言,该基金在组合构建过程中淡化择时,在市场波动率上升时组合不可避免的会面临回撤的风险。
 
汇添富科技创新的基金经理刘江和马翔在一季报中也提到了市场回调的情况:“报告期内,我们维持高仓位运作,坚持科技成长股头寸,基金净值也经历了先上后下的波动。”
 
回调过后,科技板块还有机会吗?
 
李元博并不认为今年是单边的熊市,存在较多个股选择的机会,“会积极的在科技行业中寻找优质的个股进行投资,但需要降低收益率目标,这一点请投资者格外注意”。
 
在刘江和马翔看来,科技创新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方向,经济周期的波动或许有阶段性影响,但不改变长期趋势。
 
展望2021年的投资机会,嘉实科技创新的基金经理王贵重和张丹华表示:“市场有一定的疑虑,我们并不悲观,一方面,企业盈利的增长将为市场提供显著的支持;另一方面,我们认为市场将由估值和业绩驱动,转换为业绩驱动。”
 
王贵重和张丹华认为,随着过去两年的市场上涨,市场普遍估值水位不低,市场的分歧也会加大,预计高波动会是常态。但A股市场纵深足够大,通过深度挖掘依然会找到较好风险收益比的企业。
 
在科技股的投资节奏把握上,他们引用了科技时钟的概念,也就是硬件创新、媒介迁移、商业模式变革三个阶段,也形象的称为“硬三年、软三年、商业模式再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