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找到真正的成长股?

作者 | 《财经》新媒体 蒋金丽 编辑 | 蒋诗舟  

2021年05月25日 17:54  

本文2465字,约4分钟

成长股是股市中非常经典的一个话题。1959年,投资大师费雪写了一本书叫《怎样选择成长股》,巴菲特也深受其影响。

近日,在雪球私募初夏私享会上,丹羿投资投资总监朱亮、青骊投资总经理苏雪晶就“如何理解和辨别真成长股”展开了讨论。

“从0到1”还是“从1到10”

在公募基金时,朱亮研究成长股“重赛道轻公司”,更喜欢选择一些高增长的赛道,投资周期相对较短。

他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赛道之于投资的重要性,就如同两个人赛跑,如果一个人在高铁上跑,另一个人在地面上跑,结果可想而知。

起初,在“重赛道轻公司”的策略下,朱亮关注的重点是哪些行业处于爆发期,就像之前的移动互联网、最近两年的电动车和疫苗,只要选对了赛道,结果一般不会太差。

到了私募之后,朱亮的投资理念发生了一些变化。 2017年以后,他逐渐从“重赛道轻公司”转变为“轻赛道重公司”。因为他发现前者对信息资源的要求极高,而且新兴行业的变化非常快,如果没有在第一时间察觉到,可能会蒙受较大的投资损失。

2017年,新兴行业代表的创业板指数表现很差,传统行业中的大蓝筹则表现亮眼。正是在这一年,朱亮重新审视了2017年上半年的牛股茅台和恒瑞,思考它们能从2005年持续上涨的原因。

通过对牛股的大数据画像,他发现,这些股票能在过去十几年持续上涨的原因,是因为公司业绩在不断上涨。

在中国,一个行业不会连续3年都处于风口上。十几年的时间,即便是一个新兴行业,也变成了成熟行业。如果一个公司能持续3年上涨,可能不是自身的能力,而是更多依赖于赛道。

“如果把成长股投资拉长至5年,甚至10年的维度上,赛道就没有那么重要了。”朱亮领悟到,寻找真正有护城河、能在市场不增长还能挤压对手份额的公司,才是长期制胜之道。

于是,从2017年开始,他把投资范围从新兴行业扩展到传统行业,从只看赛道转向80%看公司,到寻找那些真正能长大的公司。

这几年,他越来越感受到,如果站在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维度出发,从竞争格局选择成长股,做投资反而更容易,更能睡得着觉。

从卖方到买方,苏雪晶的两段职业生涯经历,反映了他对投资和成长股的理解。在卖方时,更多是对信息把握和及时性的理解,更加关注各个行业“从0到1”的创新。

职业生涯的转变,促成了苏雪晶对成长股理解的进化。到买方做投资之后,他开始反思,到底是“从0到1”还是“从1到10”,更容易让投资者获得回报?从去年开始,他心里有了答案:“从1到10”更有利于获得超额收益。

他将自己的投资风格总结为“守正出奇”。“守正”是指配置方向,在已经看到行业“从1到10”确定性的阶段,无非是要把握中期还是更为长期变化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选择一些成长性更好的公司就是“守正”。

苏雪晶把“出奇”放在破坏性创新的投资机会上。何谓破坏性创新?在大家熟知的高成长新兴赛道上,有些企业可能面临“花开过后百花杀”的现象。比如特斯拉,就是对传统油车的宣战。

三年前,当看到特斯拉量产出现时,苏雪晶意识到,可能到了破坏性创新的投资机遇,这也是他在投资过程中“出奇”的地方。

“真成长”的两个标准

成长股存在一个问题,通常短期爆发性特别强。在投资过程中,如何鉴别真正的成长股、规避伪成长股?

在苏雪晶的经验里,过度关注“从0到1”的投资机会,往往容易踩进伪成长股的陷阱中。在过往的投资案例中,他确实在某些“从0到1”的过程中尝到了甜头,但也有在“1到2”或“1到5”的阶段就夭折的情况。

他认为,判断真成长股有两个重要的标准:

第一,这个行业产生的需求是不是真实需求?这是行业研究中必不可少的一步。如果一个行业发展了3年、5年甚至更长时间,还在为真实性需求的问题争议,显然就是投资陷阱。

第二,投资公司就是投资人。一个企业是否具备优秀的管理者和完整的团队,是否在不断进行组织迭代,也是判别真成长公司的关键因素。

苏雪晶对公司增速有比较苛刻的要求,“去年,一些大热的行业增速其实在下降,这就不符合行业公司双拐点的投资逻辑。”

苏雪晶举了光伏行业的例子。在他看来,光伏是非常标准的成长型行业,也是过去十年来最具成长性的行业。

除了有真实需求的产生——大约2008年以后,欧洲对光伏的真实需求出现了;2010年以后,中国本土也出现了对光伏的需求。此外,这个行业经常出现摧枯拉朽的颠覆式创新,使得光伏行业更具魅力。既产生了“守正”的投资标的,也有“出奇”的投资标的。

“伪成长股其实和投资期限有关系。”朱亮指出,如果投资一个股票,只持有两三周或两三个月,和伪不伪没有关系,“如果我的投资周期是3年、5年甚至更长时间,对成长股要求就会比较高,这个过程中就会有伪成长股暴露出来”。

朱亮界定的真成长企业,一方面是来自行业本身的增长,另一方面需要在行业里跑得比对手快,市场份额不断提高。如投资一只股票3-5年甚至更长时间,光靠行业推动是不够的,一定要靠自己可以吃到的份额。因为大浪淘沙,真正走出来的企业少之又少。

“还是要找一些不依赖于行业也能增长的公司,这样踩雷的概率会比较低。”在投资时,他格外看重企业差异化竞争的能力,有没有做到“人无我有”或者“人有我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