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消金“神操作”暴露征信市场乱象

作者 | 《财经》新媒体 刘芬 编辑 | 蒋诗舟  

2021年05月26日 17:55  

本文2675字,约4分钟

征信报告“工作单位”一栏中竟被写上了“专业做鸡十年”,“个人征信报告现侮辱字眼”冲上热搜后,晋商消费金融的征信系统查询权限被暂停。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2018年4月,江苏南通市民房女士从晋商消费金融借了一份16.2万元,为期36个月的的个人消费贷款,中间因疫情原因延期至2020年底接着还款。但今年4月6日,房女士在人民银行南通中心支行查询个人征信时发现,其职业信息“工作单位”一栏中竟然出现了“专业做鸡十年”字样。经调查,晋商消费金融承认不当信息是由他们上传到征信系统。

4月6日当天,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责令晋商消费金融在线修改了房女士的相关职业信息。5月25日,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主要负责人再次约谈晋商消费金融公司及其大股东,在重申监管意见的基础上,严肃提出后续整改要求:一是要深刻反思事件经过,主动回应客户诉求,消除不良影响;二是要深入调查事件原因,严肃追责;三是要全面梳理内部工作流程,进一步加强内控管理,切实履行征信信息采集报送主体责任,保障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25日深夜,晋商消费金融发布声明,就房女士个人信用报告中的不当表述及对其造成的影响致歉;同时,晋商消费金融表示欢迎消费者和广大媒体对公司进行监督。26日上午,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通知,从即日起暂停晋商消费金融征信系统查询权限,责成其内部整改,切实落实各项监管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反映个人信用行为的“经济身份证”,征信报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个人征信报告信息有误的“神操作”并不少见。

机构踩雷,消费者买单?

《财经》新媒体注意到,在黑猫投诉平台,以“晋商消费金融征信”为关键词搜索的结果多达523条,主要围绕未借款但征信记录有借款,已还清欠款但征信显示逾期未清等内容。

河北的刘先生向《财经》新媒体透露,此前通过达飞云贷平台借款25000元钱,由于利息较高,于2020年1月将剩余16859.04元未还贷款一次性结清并注销了账户。2020年10月26日,他的银行账户突然显示被扣费219.58元,交易场所是易宝支付-晋商消费。随后晋商消费金融以5400元未还为由对其展开催收和骚扰,并将其上了逾期征信。

据悉,北京朝阳分局已于2020年3月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对达飞云贷进行刑事立案,但达飞云贷的客服仍处正常运营状态。刘先生出示的截图显示,达飞云贷方面称刘先生的账单已经完成,贷款已于2020年1月14日00:00结清。

客服的回复中还透露了达飞云贷与晋商消费金融的纠纷。达飞云贷称,“目前因资方欠达飞结算款项,我司高层一直跟资方沟通解决,因资方一直未给予回复,我司正在组织资料,与资方进行深入沟通与协调,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建议以客户端显示为准,如征信异常,提供征信报告为您反馈核实。”

“拿到达飞云贷的结清证明后,我多次给晋商消费金融客服打电话,但对方称达飞云贷未将钱给他们,所以我在晋商消费金融的状态是‘未结清’,也就是说我仍需还钱。” 据刘先生透露,与晋商消费金融沟通无果后,他还向银保监会与山西银保监局反映情况,监管部门建议他与晋商消费金融沟通解决。“投诉过后会有一个月左右消停时间,此后又是持续不断的催收,目前仍能收到恶意催收的短信。”

已结清贷款后被催二次还款的用户还有很多。有用户透露,沟通后晋商消费金融建议他先将余下贷款还给晋商消费金融,然后再去联系达飞云贷方面退掉已还贷款。也有用户反馈其曾询问达飞云贷为何不将钱还给晋商消费金融,得到的回复是“若您的款项已经结清但是还收到逾期短信或催收电话,您忽略即可,目前我司针对此问题正在沟通与协调中”。

除了达飞云贷,还有多家平台也与晋商消费金融出现纠纷,投诉者要求晋商消费金融解决二次还款及撤销征信问题。

在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看来,这类事件实际上是金融机构在与借款中介平台合作中,平台发生风险后引发的连锁反应。一般的处理方式是金融机构跟借款人沟通,新设置还款账户,恢复借款人的信用记录,并就过往未进入机构账户的还款向平台方追溯。在互联网贷款监管办法出台后,金融机构与中介平台的合作方式会更加规范,这类事件风险也会逐渐减少。

他分析,用户还款逾期后,金融机构一般在3个工作日会将逾期记录上传央行征信。遇到这种情况,借款人可以保存好还款记录证据,向放款金融机构申诉,请求恢复征信记录。如果申诉不成,可以向机构所在地的银保监或央行分支机构投诉。

征信市场乱象频现

事实上,用户在晋商消费金融的遭遇只是缩影,非法查询个人征信、未借款但征信有借款记录、已还清欠款但征信显示逾期未清、征信信息错误等乱象在借贷行业层出不穷。

博通分析资深支付行业分析师王蓬博向《财经》新媒体表示,晋商消费金融征信一事暴露出晋商消费金融对征信管理存在漏洞,根本原因可能是行业内缺乏个人信息打通、运营管理等整体管控。在他看来,消费金融公司有直接上传、查询的权利,那么谁来管控查询和修改?修改后由谁审核?这中间需要经过一道道关卡,若消费金融公司管理不严会存在很多漏洞。

征信上不良记录会保留5年,消费者提出修改后要经过很长流程,并不容易。将来能否对个人用户分级分类开展更加细致的征信评级管理也值得探讨。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一些消费者在情急之下落入以“征信洗白”“逾期铲单”为噱头的“征信修复”圈套。中国裁判文书网曾披露过多起借由“修复征信”之名实施诈骗的案件,不法分子谎称花钱可以“洗白”征信,目的是为骗取高额“征信修复”费用或者骗取个人信息再转卖获利;有的机构甚至开办征信修复培训发展下线,借机骗取高额的培训费和加盟费。

央行征信管理局明确指出,央行征信系统中不存在征信修复这一说法。银保监会也在官网提醒消费者,勿盲从听信,将个人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身份信息、账户信息、联系信息)提供给第三方,尤其是所谓的第三方代理维权机构,勿信“征信洗白”“逾期铲单”“征信修复”“减免息费”等涉嫌欺诈信息,以免造成财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