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监会:大型互联网平台推高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导流费6%-7%

作者 | 雷赛兰 编辑 | 袁满  

2021年07月09日 09:32  

本文4574字,约7分钟

同日,在国新办举行的发布会上,央行副行长范一飞表示,支付产业保持50%以上增长率,垄断现象不止蚂蚁集团一家。

大型互联网平台导客引流费或者信息服务费大概是6%-7%,实际上银行的贷款利率是4%-5%,所以整个实体经济和企业的融资成本里面,大型互联网平台占了很大一块。在7月8日银保监会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银保监会消保局局长郭武平指出,大型互联网平台推高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银保监会发言人指出,银保监会持续推动重点领域金融供给增量提质,引导资金更多流向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重点领域。对于非法集资“零容忍”,前5个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查处涉案金额亿元以上的大案要案80余起,涉案金额超过900亿元。同时,对于老年人,银保监会设四条监管红线,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

同日,国新办举行了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央行副行长范一飞表示,支付产业保持50%以上增长率,垄断现象不止蚂蚁集团一家。

大型互联网平台推高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导流费6%-7%

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主任丁晓芳介绍称,党史学习教育以来,普惠金融部立足本职岗位,大力推进普惠金融发展。

主要从三方面推进,一是推动重点领域金融供给增量提质,引导资金更多流向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重点领域。

在“增量”方面,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继续实现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户数“两增”,涉农贷款持续增长,脱贫地区贷款余额和农业保险保额持续增长。截至5月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7.1万亿元,同比增速30.5%,较各项贷款增速高18.8个百分点;有贷款余额户数2863.4万户,同比增加570.7万户;涉农贷款余额达到41万亿元,同比增长9.7%。一季度末,832个脱贫县各项贷款余额9万亿元,比年初增长4661亿元;农业保险为832个脱贫县提供风险保障6710亿元,同比增加1273.2亿元。

在“提质”方面,优化金融供给结构,大力拓展小微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首贷、信用贷、无还本续贷,更加重视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小微企业信用贷、续贷、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速分别达到35%、57.9%、18.2%。截至一季度末,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两类新型经营主体贷款同比增长29.62%。

就近两年小微企业在“提质”方面有哪些举措,丁晓芳表示,“对于小微企业,银保监会主要针对性地加大对个体工商户的支持,强化监管考核督导和政策倾斜,将个体工商户贷款纳入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两增’的考核目标体系,督促贷款投放。在资本监管当中,对个体工商户贷款执行比一般企业贷款更加优惠的风险资本权重。截至5月末,全国个体工商户贷款余额5.5万亿元,同比增长1.2万亿元,增速达到27.6%,有贷款余额的户数1914.7万户,同比增长393.6万户。”

同时,丁晓芳指出,“银保监会进一步着力拓展小微企业的‘首贷户’。‘首贷难’一直是各界非常关注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消灭‘空白地带’,我们今年对发展小微企业‘首贷户’提出目标任务,要求大型银行将小微企业法人‘首贷户’占比纳入内部绩效考核的目标。一季度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增17.8万户小微企业法人‘首贷户’,首贷发放金额5623.8亿元。”

二是统筹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制度机制建设,保障把实事办好。构建监管考核评价的制度框架,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加强银行内设机构建设。截至目前,国开行和农发行已经将扶贫事业部调整优化为乡村振兴部;农业银行、邮储银行深化三农事业部建设,增加乡村振兴机构和人员;工商银行、交通银行等增设乡村振兴处室,不断加大政策资源倾斜力度。

三是加快推进“十四五”期间普惠金融发展的顶层设计。总结当前普惠金融需求领域、供给领域、外部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更好实现“增强金融普惠性”的目标。

值得关注的是,在答记者问环节中,对于实体经济减费让利,郭武平强调一个新情况。大型互联网平台向金融机构收取导客引流费或者信息服务费,推高了融资成本。

郭武平称,在有的案例里,大型互联网平台导客引流费或者信息服务费大概是6%-7%,实际上银行的贷款利率是4%-5%,所以整个实体经济和企业的融资成本里面,大型互联网平台占了很大一块。此外,还有一些提供风险缓释措施的市场主体又是六七个点,所以我们现在讲,减费让利既要在银行这端,同时要加大对大型互联网平台等市场主体在收费方面的监管力度。

对非法集资“零容忍”,三年办结存案1.1万起

“非法集资作为金融领域中典型的‘无照驾驶’行为,多年来纠而复生、屡禁不止,已经成为非法金融‘牛皮癣’,危害国家经济金融秩序,损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影响社会大局稳定。”银保监会打非局副局长胡美军强调。

今年以来,银保监会作为处置非法集资部际联席会议(下称“联席会议”)把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保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中之重,并有了新的进展。

首先,坚持高压严打,对非法集资“零容忍”,有力震慑犯罪,依法严惩违法犯罪,在该方面做了三项努力:

一是推动各地果断出手,依法查处大案要案,1月-5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查处涉案金额亿元以上的大案要案80余起,涉案金额超过900亿元。

二是加快存案处置的进程。非法集资案件处置周期普遍比较长,部分案件久拖不决,严重损害群众的利益,联席会议从2018年开始组织各地开展存量案件攻坚,三年来已经办结存案1.1万起,涉及金额3800余亿元。今年以来继续加大力度,通过挂牌督办、现场推动、清单制管理等多种方式,进一步督促相关重点省份对重点案件、骨头案再攻坚、再部署,争取早日实现结案。

三是千方百计追赃挽损。今年以来,银保监会通过召开现场会、印发典型材料、典型案例等方式在全国推广好的做法,同时推动司法部门进一步完善追赃挽损制度规定,力求早日破解非法集资处置难题。

其次,主动坚持防范苗头隐患、阻断风险蔓延扩散。要避免更多群众陷入集资骗局,必须在“治未病”方面下功夫,为此,银保监会积极构建网上网下联动、中央地方协同的监测预警“一张网”,前移关口、防微杜渐,全力推进非法集资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

此外,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提高群众自我保护能力,通过宣传教育,引导群众自觉识别和主动远离非法集资。

设四条监管红线,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

针对老年人应用智能技术困难问题,郭武平介绍了银行业保险业按照《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银行保险机构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开展了一系列行工作。

“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进行金融服务确实是很重要的问题,中国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占整个金融消费者的比重不断提升,银保监会根据国务院办公厅文件研究制定《通知》,提出16项措施。”郭武平表示。

郭武平介绍称,目前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主要的做法:一是要求保留和改进传统的服务方式,包括服务的设施、柜面服务等等,比如中国银行陆续建成162家养老服务示范网点。

二是保留传统服务的同时也要提升智能产品的适老化水平。比如平安银行手机银行里有专门适用老年人的App, 字迹大一些, 显示更醒目;中国人寿电话热线能够通过打电话的号码自动识别是不是65岁以上的金融消费者,可以跳过一些自动语音的引导直接进行人工座席服务。

三是加强教育宣传和培训。在今年的“3·15”宣传教育活动期间,银保监会统一要求各银行保险机构集中开展“一老一少”宣传教育,“一老”就是指老年人,各家银行保险机构也有一些好的做法。比如说浦发银行,设置专门的老年人服务专区,给老年人介绍专门的产品,包括防诈骗、资金账户识别的信息。

四是从政策上设四条监管红线。不得强制老年人使用银行卡;不得强制老年人通过自助式智能设备办理业务;不得违规代替老年人操作;不得对老年人使用柜面人工服务设置分流率。

央行:支付产业保持50%以上增长率,垄断现象不止蚂蚁集团一家

7月8日,在国新办于上午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范一飞介绍称,近年来,央行加强支付市场建设,不断丰富支付服务供给、注重提升支付服务质效、持续优化支付基础设施、稳步推进支付市场开放,在推动支付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引导支付服务主体积极承担服务实体经济的社会责任。

2020年,银行业减费让利3568亿元,较2019年增加40%,完成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1.5万亿元的目标。支付行业各方优化支付服务供给,采取减免商户手续费等措施,向实体经济让利超过百亿元。

同时,范一飞介绍了央行在推动支付产业服务实体经济以及发展普惠金融方面的具体工作。

“这几年我们一直助推支付产业发展,这几年支付产业发展速度是很快的,近年来保持50%以上的增长率。同时,在这个发展过程中确实出现了一些不规范的行为,央行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总体上支付市场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一方面是发展速度非常惊人,另一方面,针对发展中出现的垄断、资本无序扩张等行为,我们也在陆续开展工作。特别是前几年成立了网联公司,对支付备付金进行管理,这对扭转支付市场出现的情况起了一定作用。”范一飞表示。

下一步,央行还会继续本着促使支付市场更好更快发展的同时,针对支付市场出现的不规范行为,还持续予以规范。

范一飞坦言,“前段时间,包括像蚂蚁集团反垄断情况进行了一些约谈,另外也披露了相关信息。垄断现象其实不仅仅存在于蚂蚁集团一家,其他机构也有这样的情况。对蚂蚁集团采取的措施,我们也会推行到其他的支付服务市场主体。”

此外,就近期央行就虚拟货币炒作约谈了银行还有支付机构的问题,范一飞指出,数字货币发行主体可以分成私人数字货币以及央行数字货币。私人数字货币的典型代表是比特币等这样的货币,也包括推出的各种所谓“稳定币”。这些货币本身已经成为一个投机性工具,市场出现了这种情况,也存在威胁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潜在的风险。同时,也成为一些洗钱和非法经济活动的支付工具。

范一飞表示,一些商业机构所谓的“稳定币”,特别是全球性的“稳定币”,有可能会给国际货币体系、支付清算体系等带来风险和挑战,我们对这个问题还是比较担心的,所以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对这些私人数字货币,它是不是作为货币信贷存在,我们还在观测和研究。

央行要大力推进央行数字货币,央行数字货币也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批发型央行货币,主要是面向商业银行等机构类主体发行,多用于大额结算;另一种是零售型央行货币,主要是面向公众发行,可以用于日常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