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调公布,平衡防控需要和隐私保护很重要

作者 | 《财经》新媒体主笔 十年砍柴 编辑 | 王小贝  

2021年08月06日 13:17  

本文2257字,约3分钟

这两天,中央美术学院的教授马先生非常烦恼。因为一场赴三亚的公干,他在乘飞机回京途中染上新冠肺炎,现正在隔离治疗,身体忍受着病魔的折磨,心理上还要承受网暴——网上各种编排他的谣言让他和家人苦不堪言。

马先生的这番遭遇,源于北京疾控部门公布的一则流调报告。该报告称:

2021年8月4日6:40,地坛医院报告一例初筛阳性者:马某诚,男,52岁,中央美院美术教师,自7月中下旬未去过单位。现居地:望京国风上观小区。目前家中妻子女儿在家中作为次密隔离。7月30日乘坐CZ8804航班头等舱3C座位号由三亚独自一人返京,与北京已报房山病例同航班。7月31日曾到康韵养生会馆(东湖街道南湖东园122号博泰国际商业广场)按摩,后至望京小街“受气牛肉”就餐。8月1日作为密接在蟹岛隔离,8月3日中午因发热37.3转运至地坛医院,地坛报告初筛阳性,具体CT值待报。市疾控中心要求立即将病例居住小区和活动过的点位封控,根据调查情况随调随封。

我看到这段文字,好奇心驱使,便去网上搜索,不到一分钟就弄明白了马先生的真实身份。马先生是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副院长,在雕塑、城市设计、室内外布展领域成就斐然。国庆七十周年花车巡游的河北省花车是他和另一位青年艺术家设计的。

这则流调报告仅仅隐藏了马先生姓名中间的一个字,其他的个人信息,包括供职单位、年龄、居住地,实在是太详细了,上网查出他的真实身份很容易,几乎不用费什么劲。对大多数网友来说,知道马先生的真实身份,没什么要紧,可有些人不一样,不知出于什么动机,他们会脑补各种情节,添油加醋地编造出情节曲折、戏剧效果强的“故事”,给当事人带来伤害。流调报告出来后不久,就有一则对马先生名誉造成严重损伤的谣言在社交平台上被疯传,比如说他是瞒着妻女去三亚游玩,同行者有另外一位女士........

昨天(8月5日),马先生在社交平台发声明称,网上所传的出轨等消息纯属谣言,和他一起去海南出差还有另一位男教授。马先生说,“我已经委托院里针对此事报警,希望造谣者受到法律处理!”有关部门也公布了海南省交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给中央美术学院的公函。公函称,为“打造海南全域旅游标志性项目和传世之作”,邀请马教授一行前去考察、交流、指导工作。这是一位艺术家服务社会、产学结合的典型案例,也是对马教授艺术成就的肯定。因公染疫,本来是一件很倒霉的事,更令人沮丧和愤怒的是,还要受到网络上低俗、恶毒的谣诼伤害。

人常说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不管出于哪种目的,在网络上造谣生事,侵犯他人权利,应该受到法律的追究。我支持马先生报警或提起民事诉讼,让造谣者付出代价。但这只是事后维权,被伤害的后果已经造成了。我认为这件事的起因是有关部门不应该把流调报告公布得如此详细。

公布流调信息的目的是什么?无非是为了提醒与疑似或确诊病例有活动交集的人尽快自查,迅速向防疫部门报告,以求查清传播链条,尽快控制疫情传播。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有效防控,那么公布的只应该是对防控有帮助的信息。确诊或疑似病例的活动轨迹,越详细越精确越好,如他/她到过哪些场所,什么时候去的,停留多久,等等。而有些信息对防控没什么帮助,就毫无必要向社会公布。如这一事例,姓名、年龄、工作单位用得着那么详细么?既然马先生7月中下旬未去过单位,对学校防控没任何影响,私下通报校方就行了,何必说出单位的名称?对马先生的个人信息如此表述即可:马某某(其实姓氏也可以用数字代替),中年男,现住地某某小区。和他在公共场所有过时间交集的陌生人,谁关心这人干什么的呀?姓啥名甚?

在新冠疫情防控已进行一年多的当下,仍出现患者的个人信息被公布引起网暴的事,不能不说很遗憾。此前在一些地方的疫情防控中出现过类似的事,早应该给各地防控部门敲响警钟,成为镜鉴。如去年12月,成都有过一波疫情,某位20岁的女士染疫情,一份包括了姑娘本人姓名、身份证号、详细家庭住址、手机号等等详细资料的“通报”很快在网上广泛流传。因为工作原因,她去过多家酒吧,这个情节在网络上被大肆渲染,遭到许多网民的诽谤和谩骂。她在网上十分委屈地说,“我发现确诊后第一时间配合防疫部门做了流调工作,把自己的行踪如实地上报给防疫部门”,“我也是一个受害者”。后来成都警方介入调查,并提醒网民尊重患者隐私。

疫情防控当然是大事,很重要,公布流调信息根本目的是为了防控,有些患者和密接者的信息不得不让公众知道——这是为公共卫生安全作出了牺牲。但并不是说因为一个维护公共利益的正确目标,个人的隐私就不需要保护了。防控的需要和保护个人隐私是可以找到平衡的,要坚持对个人信息公布得越少越好的原则,若无必要,则不应公布。

有些部门和工作人员在具体工作中,往往因为有一个维护公共利益的宏大而正确的目标,就容易忽视对个人权利的尊重。如果这种做法普遍存在的话,一定会引起反感和反弹,不利于维护公共利益。以疫情防控为例,如果公布流调报告不注重保护个人的隐私权,把一些没必要公布的信息予以公布,不但让配合流调的当事人受到伤害,而且会给防控带来不利的影响,有些染疫者或密接者可能因为担心隐私暴露带来巨大的麻烦,就不会主动向防疫部门报告,或者在接受调查时隐瞒自己的活动轨迹。

但愿马先生是最后一位因个人信息被详细公布而受到伤害的新冠确诊者,祝他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