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目标基金“失落的三年”

作者 | 《财经》新媒体记者 蒋金丽 编辑 | 蒋诗舟  

2021年08月11日 14:14  

本文2957字,约4分钟

2018年8月6日,首批养老目标基金获批,拉开了公募助力养老金第三支柱建设的序幕。

作为公募创新型产品,它们带着使命而来。当年3月,证监会发布《养老目标证券投资基金指引(试行)》,旨在支持公募基金行业服务个人投资者养老投资。

面对这片业务蓝海,基金公司热情高涨。至首批获准发行的产品名单出炉前,已有29家公募合计申报了59只养老目标基金。最终14只产品脱颖而出,成为养老目标基金的先行部队。

然而,受市场行情低迷、投资者教育欠缺等因素影响,首批养老目标基金销售情况并不理想,首募规模普遍在2亿元出头,以“保发行”为主。

三年过去,养老目标基金成色几何?

关键信息摘要:

·市场上已成立的养老目标基金共126只,规模合计815.1亿元,平均规模6.47亿元/只。

·在已发行养老目标基金的47家公募中,只有交银施罗德基金的整体规模超过百亿,13家公募养老目标基金规模不足2亿元。

·目标风险型产品成为主流,存量68只,规模合计653.83亿元;目标日期型产品数量58只,规模仅161.27亿元。

·有13只养老目标基金成立于2018年。截至8月9日,成立以来平均收益率为48.1%。

·虽然从存量规模来看,目标风险型产品更受市场欢迎,但目标日期型产品整体业绩更好,平均收益率更高。

蓝海难拓:目标风险型成主流

在基金行业,规模代表市场认可度。从这个维度来看,养老目标基金仍缺乏“群众基础”。

据Wind统计,截至8月9日,市场上已成立的养老目标基金共126只,规模合计815.1亿元。平均规模偏小,仅6.47亿元/只。

国内的养老目标基金以FOF的方式运作,分为目标日期、目标风险两类。前者以投资者的退休日期为目标,根据不同生命阶段风险承受能力进行投资配置;后者根据特定的风险偏好来设定权益类资产和非权益类资产的配置比例。

从数据来看,目标风险型产品成为主流,存量68只,规模合计653.83亿元。而目标日期型产品数量58只,规模仅161.27亿元。

某大型公募FOF基金经理助理张宇(化名)向《财经》新媒体解释,目标风险型的养老目标基金之所以更受欢迎,是因为在目前相应的支持政策还没有落地的背景下,养老目标基金的发行,主要还是依靠渠道和基金公司的主动宣传。

“在这个过程中,投资者的认可度、接受度等是比较关键的因素。”张宇表示,国人对于养老投资储备的意识还没有被充分唤醒,对于看似比较久远的目标日期没有什么概念。但目标风险不一样,更可感知、也更加明确,大家的接受程度会高一些。

除了不同产品类型发展失衡,基金公司之间的规模差异也颇为显著。

在已发行养老目标基金的47家公募中,只有交银施罗德基金的整体规模超过百亿,达162.91亿元。除此之外,仅3家公募的养老目标基金规模超过50亿元,分别是兴证全球基金、民生加银基金、嘉实基金。

大部分基金公司并没有把这块“蛋糕”做起来。国联安、华宝、国海富兰克林等13家公募,养老目标基金规模不足2亿元。

产品布局数量来看,华夏基金位列第一,发行的养老目标基金多达8只,规模合计34.94亿元。

单只产品来看,“交银安享稳健养老一年”体量最大,也是市场上唯一一只规模破百亿的养老目标基金。截至二季度末,该基金规模为152.87亿元。“嘉实养老目标日期2045五年持有”规模最小,仅为1000万元。

养老目标基金规模难做大,是国内基金公司面临的共同问题。

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基金研究员张碧璇分析,养老目标基金在海外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但对于国内投资者来说仍是较为陌生的投资产品。在发展的起步阶段较难与投资者建立信任感,仍需要一段时间验证。

“养老目标基金为了避免投资者频繁申赎造成损失,往往会设定持有期限,这也会劝退一些投资者。”张碧璇补充道。

业绩差异:目标日期型表现更优

业绩是帮助基金打开市场的重要抓手。最早成立的那批养老目标基金,净值表现如何?

2018年9月13日,“华夏养老2040三年”成立,标志着公募养老目标基金正式启航。同年,包括“中欧预见养老2035三年”“工银养老2035三年”“南方养老2035三年”等在内的13只产品相继成立。

这13只“打头阵”的基金,包括8只目标日期型产品、5只目标风险型产品,最能代表国内养老目标基金的中长期投资能力。

整体来看,作为风格稳健型产品,这批养老目标基金业绩表现亮眼。截至8月9日,成立以来平均收益率为48.1%。

虽然从存量规模来看,目标风险型产品更受市场欢迎,但相较之下,目标日期型产品的整体业绩要优于目标风险型产品。

近一年业绩来看,亦是如此。有数据可统计的91只养老目标基金,平均收益率为9.89%。其中,43只目标日期型产品的平均收益率为11.84%,48只目标风险型产品的平均收益率为8.1。后者略逊色于前者。

对于两类产品的业绩表现差异,张宇认为根源在于产品设计方式,“目标日期型产品的风险暴露水平随着目标日期的临近逐次递减”。

换言之,在产品刚刚成立,距离目标日期还比较远的时候,此类产品的风险偏好比较高,仓位上限的要求会比较宽松。加之这两年市场行情比较好,以较高仓位运作的目标日期型产品业绩自然好于风险敞口比较固定、产品仓位比较固定的目标风险型产品。

两大困难:政策和投资者教育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我国社会养老体系面临不均衡、不充分等问题。作为养老金第三支柱建设的重要一环,养老目标基金要助力投资者实现“养老自由”,也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从海外市场的经验来看,养老目标基金的发展壮大主要有几方面动因:一是随着老龄化进程加速,养老目标基金契合养老投资需求,规模不断增长;二是政策扶持因素,以海外市场为例,在合格默认投资制度(QDIA)和401k计划等相关政策出台后,养老目标基金在政策引导下不断发展壮大。

实践下来,张宇认为国内的养老目标基金发展存在两方面的困难:一方面,将养老目标基金纳入养老金第三支柱建社的政策安排尚未落地,相关产品的发展也处于探索和积累经验的阶段;另一方面,民众的接受度也还需进一步提升,需要有关各方共同加强投资者教育,引导民众培养养老投资理财的意识和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理念。

尽管起步阶段规模较小,但业内人士认为,国内养老目标基金未来增长空间可期。参考海外市场,美国初期成立的养老目标基金,规模也多为几千万甚至几百万份。

据华泰证券研报介绍,1985年,美国领航公司成立了第一只目标风险基金;1993年,美国富国银行和巴克莱国际投资管理公司联合创立了第一只目标日期基金。随后目标基金在美国快速发展。

截至2019年底,美国目标基金总规模为1.778万亿美元,十年来平均增速达到13.83%。其中,目标日期基金平均增速为18.49%,远高于目标风险基金的5.16%。自2009年目标日期基金规模超过目标风险基金规模后,二者规模差距持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