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港股首日破发,不排除回A股可能

作者 | 《财经》记者 李阳 赵成 编辑 | 施智梁  

2021年08月12日 19:32  

本文2523字,约4分钟

现金流早已为正,毛利高达20%,但何时盈利却仍是未知数。

赴美上市一年后,理想汽车又在港股挂牌上市。

8月12日上午9点30分,理想汽车(2015.HK)正式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敲钟,成为继小鹏汽车之后,第二家同时在中美两地上市的汽车公司,发行价为118港元/股。开盘后,理想汽车一度跌破发行价,最终以117的价格收盘,市值为2400.66亿港元。

理想汽车联合创始人兼总裁沈亚楠向《财经》记者表示,“自去年(2020年)7月登陆美股之时,就启动了港股上市计划。选择港股,理由有三:一是港交所拥有多元化的投资人和较好的市场深度;二是理想汽车希望吸引更多亚太区投资人,尤其是中国投资人;三是两地同时上市,能够抵御一些不确定性。”

据其此前公告显示,理想汽车通过香港IPO募资116亿港元,其中45%将用于未来12至36个月分配至研发用途;45%预期将用于为未来12至36个月扩大基础设施、市场营销及宣传提供资金。

造车对资金的需求将是无止境的。据沈亚楠透露,“美股、港股、A股都是理想汽车整盘扩展资金渠道的规划,未来不排除回归A股的可能。”

截至本次IPO前,理想汽车董事长兼CEO李想持股23.79%,可行使投票权为75.74%,美团持股13.23%,投票权为4.21%,王兴个人持股6.76%,投票权2.15%,樊铮持股4.46%,投票权1.42%。

“车和家”的理念延续

理想汽车港股代码中的“2015”对应的是,理想汽车成立于2015年7月,彼时,公司的名称是“车和家”。尽管后来更名为理想汽车,但“服务于家庭的车”一直是理想汽车的产品理念。

目前理想汽车只有一款在售车型,即理想ONE。直至当下,仍有不少人误认为,理想汽车采用的增程式是一种落后的技术。

增程式是由一台发动机烧油发电,再通过电机驱动车辆的动力系统。由于发动机只负责发电,不参与车辆驱动,两次能量转化的效率在燃油车之上。而电驱动带来的便捷和舒适,则是燃油车无法比拟的。

市场不知道的是,其实对于这款车型的定位和适应面,理想汽车做了认真深入的调研,有大量客观科学的数据。理想团队对中国各大城市的真实小区状况和充电环境做了测算,认为在超过10%的电动车渗透率后充电基础设施会不堪重负,完全不能支持长期的目标。

在当前的充电条件下,只有增程式能让家庭用车更好地消除里程焦虑。事实也证明了增程式并不落后,理想ONE一经发布就持续热销,今年7月,理想ONE月销8589辆,在饱含燃油车在内的中大型SUV车型销量榜中位居榜首,且是第二名雷克萨斯RX的两倍之多。

据沈亚楠预测,理想汽车在今年9月的交付量将达到1万辆,“6月订单已经达到了1万辆,但受到芯片影响没能交付1万辆。”不过由于多地疫情反复,沈亚楠称也不排除未达1万辆的可能。

本次登陆港交所,理想汽车极为罕见地透露了自身产品规划:理想汽车正在开发继承增程电动汽车(EREV)平台的X平台,并计划于2022年推出X平台上的首款产品——全尺寸豪华增程序电动SUV,同时,2023年在X平台上还将推出另外两款SUV。此外,理想还在大力开发两个高压纯电动车型平台—Whale及Shark,并计划从 2023 年开始每年至少推出两款新的 HPC BEV (指高压电动汽车)车型。

所谓高压电动车是指,汽车800V的电压工作平台、4C充电倍率(可15分钟充满)的高倍率电池、功率高达400千瓦的大功率充电基础设备。理想汽车方面向《财经》记者表示,“三项技术条件都具备,可实现高速度充电以及和燃油车媲美的超快速补能体验。”

至于后续的纯电动车型是轿车还是SUV,沈亚楠表示,“理想汽车并不纠结于什么形态,在20万元-50万元的区间内,去思考如何打造一款更适合家庭用的产品。”“车和家”哪怕不再是理想汽车的公司名,但这一造车理念已经烙印在了理想汽车的基因里。

赚钱赶不上花钱

早在2020年7月,理想汽车赴美上市时,就称已实现现金流为正,不少业内人士都认为用最少成本实现现金流为正的理想会是新造车势力中最先实现盈利的企业。

但车企的烧钱程度远超想象。2021年,蔚来、小鹏、理想的市场销量不断刷新历史纪录,但始终没有一家企业摆脱亏损的状态。

财报数据显示,2018年-2020年,理想净亏损分别为15.32亿元、24.38亿元和1.52亿元,累计亏损41.22亿元;2021年一季度,理想汽车继续亏损3.6亿元,并预计 2021 年其净亏损将继续扩大,原因在于研发费用和营销费用增长较快。

理想汽车联合创始人兼CFO李铁表示,预计在未来三年,研发费用将达到每年60亿元,其中超过一半的费用都将用于自动驾驶相关的研发工作。沈亚楠也向《财经》记者坦承,“未来每款车投入资金会很大,预计一款车在25亿元左右。今年整体毛利会达到19%-20%。但从净利的角度,我们会有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处于没有盈利的状态。”

此前,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有句名言:“200亿元是造车的门槛。”但对于车企而言,持续的产品研发、从零开始的渠道建设,高举“用户企业”大旗的运营服务等等,都需要比“造车”更为庞大的资金投入。

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认为,“从0到1的起步,新造车企业预计需要200亿元,但要从1跨越到100,甚至参与到全球化的竞争,第二步肯定超过300亿元,这是一个基础。”这也意味着,500亿元才是一个新造车势力得以存活的入门标准,如果想要活得更好,对资金的需求则是一个更大的无底洞。

显然,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盈利仍是一个颇为遥远的词汇。

庆幸的是,对于理想汽车而言,一直保持着不错的现金流。截至2021年5月31日,理想汽车现金类资产(包括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制现金、定期存款及短期投资)达349亿元。自去年二季度开始,该公司的经营现金流已经转正,2021年Q1达到9.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