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财政收支高增长账单出炉,透露哪些信号?

作者 | 邹碧颖 张寒 编辑 | 王延春  

2021年08月21日 18:00  

本文4302字,约6分钟

8月19日,财政部公布了1月-7月财政收支数据。总体来看,今年前7个月,全国税收收入、非税收入维持高增长,主要税种收入整体回升。但到7月,非税收入、土地出让收入的增速出现显著下滑。专项债的发行进度不及预期。

1月-7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达137716亿元,同比增长20%。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4658亿元,同比增长20.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73058亿元,同比增长19.5%。

1月-7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7928亿元,同比增长3.3%。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17927亿元,同比下降5.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0001亿元,同比增长4.8%。

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在8月18日作《国务院关于今年以来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时表示,财政收入同比增速较高,主要是受去年疫情同期收入基数较低、当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上涨等因素影响。同时,财政支出压一般、保重点,基本民生支出得到较好保障。

广发证券资深宏观分析师吴棋滢分析,1月-7月收入进度达70%,显著高于历史同期水平,但也与今年收入目标设置得较为谨慎有关。后续财政条线的关注点有三:一是下半年后置财政的落地和专项债发行将加速;二是土地市场继续降温带给政府基金性收入的影响持续;三是明年可能存在的财政前置,前期政策已督促准备2022年专项债项目。

印花税、个人所得税增长突出,30个省份财政收入回升

1月-7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119112亿元,同比增长20.9%。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财税政策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李旭红向《财经》记者表示,税收是经济的晴雨表,税收收入的大幅增长表现出中国经济在经历疫情冲击后恢复性增长。

中泰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周岳、分析师肖雨向《财经》记者指出,从两年复合增速看,1月-7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7%(前值4.2%)。这背后,主要税种收入整体回升,增长较快的主要是印花税和个人所得税,主要受到沪深两市成交额上升以及居民工资增长的提振。

财政部数据显示:1月-7月,印花税2630亿元,同比增长37%。其中,证券交易印花税1664亿元,同比增长41.8%。个人所得税8344亿元,同比增长24.1%。国内增值税40979亿元,同比增长20.3%。企业所得税34168亿元,同比增长19.4%。

此外,关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车辆购置税、资源税、契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等都实现了15%以上的正增长。同时,由于疫情仍然在局部地区反复,密接型、聚集型服务业如住宿餐饮业、文体娱乐业尚未完全恢复,消费税增长势头还相对较弱。

据财政部数据,1月-7月,国内消费税9716亿元,同比增长10.3%。吴棋滢指出,7月国内消费税仍处于负增区间,拉低了全国财政收入0.4个百分点,反映了当下消费部分的修复进程仍有不足;但高基数之下降幅依然由前期的-9.8%缩窄至-6.8%。

除了主要的税收收入,非税收入的增长也较为可观。1月-7月的非税收入18604亿元,同比增长14.7%。许宏才分析,这主要是由于附征的教育费附加等专项收入增长、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增长、对部分垄断行为的行政罚款等罚没收入增长等多重因素影响。

对此,李旭红表示,非税收入保持一定程度的稳定增长,体现了财政收入的统筹能力继续提高,有利于促进税费平衡、增强财政资金凝聚力。值得注意的是,中诚信国际研究院研究员闫彦明、汪苑晖向《财经》记者指出,随着经济逐步恢复,税收减收压力缓解,财政对非税收入的依赖有所下降,非税收入累计同比增长14.70%至18604亿元,增速较1月-6月有所放缓,非税收入占比较1月-6月下降0.71个百分点。

7月,税收收入继续维持12.9%的高增长,但非税收入增速由正转负至-4%。吴棋滢分析,这或是由于部分收入提前在6月预收,致使6月非税收收入规模大幅增加而7月小幅下行。

广义财政收入,除了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还包括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月-7月,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46967亿元,同比增长19.9%。其中,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366亿元,同比增长29.5%;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44601亿元,同比增长19.4%,这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41407亿元,同比增长18%。

不过,周岳、肖雨指出,从预算进度看,与往年同期比,1月-7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预算进度的69.7%,创近年来新高;但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49.7%,处于偏慢水平。此外7月,土地出让收入同比增速较上月大幅回落18个百分点至-0.01%,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由前期的19.6%下滑至2.5%,这主要因为多地推迟集中供地计划或限制土地拍卖价格。

闫彦明、汪苑晖介绍,7月,土地成交面积、成交总价同比分别回落46.77%、60.55%,主要与地产融资方面监管持续收紧及22城未进行集中供地有关。1-7月,地方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为41407亿元,同比增长18.00%,受多地限制土地出让金溢价率影响,增幅较1月-6月收窄约4.4个百分点。

总体而言,综合全国情况,1月-7月多数省份的财政收入回升,但分化格局依然延续。

许宏才介绍,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财政收入与2019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3.4%、10.5%、11%、5.4%。东部地区继续发挥收入压舱石作用,东北地区收入恢复较慢。31个省份中,30个省份与2019年同期相比都是正增长,只有1个省份的财政收入出现下降。

值得警惕的是,8月以来,深圳、天津、青岛等多地已经接连暂停或延期了集中供地的出让拍卖活动。对此,吴棋滢分析,7月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增速在土地市场持续降温的影响下开始下行,土地市场对广义财政的收入影响初现端倪,未来这一影响预计将持续一段时间。

财政政策上半年偏紧,专项债发行有望提速

而从财政支出方面来看,相较于基建投入,今年前7个月,民生支出成为重点。

据财政部数据,1月-7月,科学技术、节能环保、城乡社区、农林水、交通运输的支出同比均出现了小幅下降。同时,全国财政“三保”等重点支出增长较快,教育、卫生健康、住房保障、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分别增长9%、3.1%、14.5%、2.4%。

7月当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下降4.9%,但复合增速由负转正至6.1%,略高于往年同期。周岳、肖雨分析,这表明7月财政支出节奏有所加快。吴棋滢提醒,年中政治局会议“加快推进‘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定调后,这一领域支出是否会反弹值得观察。她预计,未来数月的支出表现预计也将呈现表观增速低、复合增长率高的分化情况。

观察大半年的财政支出情况,恒生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王丹向《财经》记者分析,1月-7月,财政政策相比去年明显偏紧。财政收入累计同比增速高达20%,但财政支出增长仅有3.3%,政府债券发行量也低于去年同期。另据财政部,截至2021年7月末,全国地方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18833亿元,其中一般债券5287亿元、专项债券13546亿元。

闫彦明、汪苑晖介绍,1-7月,新增专项债发行仅占已下达限额的39.07%,发行节奏较2020年同期仍偏慢。以7月份为例,周岳、肖雨分析,7月政府性基金支出累计同比下降6.8%(前值-7.8%),当月同比下降1.4%(前值-9.5%),尽管降幅收窄,但和政府性基金收入的高增速相比,支出力度仍然较弱,或受到1月-7月专项债发行缓慢的拖累。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教科文研究中心主任韩凤芹向《财经》记者表示,专项债券主要投资于有一定收益的项目,还款来源于项目专项债收入或政府性基金收入,因此专项债项目要求融资与收益自求平衡。通过近两年专项债大规模发行,有一定收益项目理论上是越来越少,在较多地区资金闲置问题就是证明。为防范风险,今年对专项债项目质量审核更加严格。

对此,财政部也解释称,专项债发行进度较去年有所放缓主要是今年专项债券恢复常态化管理,适当放宽发行时间要求,避免债券资金闲置。已发行的新增专项债券,主要投向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重点领域、重大项目。

经初步汇总,1月-7月全国地方发行的新增专项债券,约五成投向交通基础设施、市政和产业园区领域重大项目;约三成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以及卫生健康、教育、养老、文化旅游等社会事业领域重大项目;约两成投向农林水利、能源、城乡冷链物流等领域重大项目。

吴棋滢预计,财政进度大概率加速是接下来的宏观重要线索之一:下半年财政节奏后置影响的逐渐落地以及专项债发行的逐步加码。其中,8月、9月、12月发行规模大概率不小。12月原本为地方债发行淡季,今年的后置将导致12月新增债规模超季节。这些月份与其下一月的项目开工或将受到影响。

此外,明年财政节奏大概率将由今年的后置转为前置,各地已于7月左右开始筹备2022年专项债项目,这一时点较往年提前两个月,叠加各地在今年逐渐了解专项债穿透式监管模式,明年上半年财政前倾的概率较大,而基数错位对表观增速的影响也值得关注。

吴棋滢分析,尽管10月-11月新增专项债的发行规模预计较小,但仍不应忽视同期的再融资地方债仍将带来一定的规模。

值得提醒的是,7月30日政治局会议后,市场对于年内财政发力存在较高预期,但周岳、肖雨分析,财政“提质增效”目的在于做好跨周期调节和前瞻性调控。在“过紧日子”“强化‘三保’责任落实”“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等目标约束下,财政发力的空间受到明显限制,节奏可能更加平滑。

王丹分析,由于实体经济数字下行,预期财政支出在未来几个月将加速,但不会有大幅度的宽松,因为控制地方政府债务、严控金融风险具有政策优先级,且疫情风险仍在。下半年财政政策不会冒进,而将放眼长远。中央经济会议强调“统筹做好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未来几个月的政府债券发行不会追求速度和总量,而将着眼于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对此,周岳、肖雨分析,新增专项债年内能发完,但用不完。日前部分省市在预算调整方案中提及将按照相关政策要求,预留部分新增债券额度在今年12月发行,并于明年初支出形成实物工作量。根据部分省市披露情况,如果按照15%预留比例估算,对应超过5000亿元专项债资金可能会在明年初使用。

财政部也表示,将指导地方根据库款情况和项目建设实际,合理把握发行节奏,控制筹资成本,加快已发行债券的使用进度,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避免债券资金闲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