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银行房贷集中度增高,7家按揭“超标”

作者 | 《财经》记者 严沁雯 编辑 | 袁满  

2021年09月03日 19:23  

本文2608字,约4分钟

在房企信贷方面,部分中小银行不良贷款率有所攀升,西南地区银行尤为明显;在个人住房信贷方面,个别中小银行该业务贷款余额较年初大增,有7家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占比超过监管“红线”,其中5家为“双标”均超。

随着上市银行中报陆续披露完毕,各家银行涉房类贷款的具体情况也随之浮出水面。

在国内房地产调控趋严的背景下,银行涉房类贷款占比普遍较年初有所下降。《财经》记者梳理统计A股25家上市中小银行(不含上海农商行)发现,在压降房地产贷款的同时,中小银行的两类涉房贷款呈现的变化也略显不同。

尽管大趋势为压降,在房企信贷方面,部分中小银行受房企“拖累”,不良贷款率有所攀升,西南地区银行尤为明显;在个人住房信贷方面,个别中小银行该业务贷款余额较年初大增,有7家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占比超过监管“红线”,其中5家为“双标”均超。

年初以来,“严调控”成为地产行业的主调。作为一向与之绑定较为密切的行业,银行受到影响也在所难免。

2020年最后一天,央行、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下称《通知》),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分五档设定房地产贷款以及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上限。

在此之后,各家银行逐步调整信贷结构。2021年过半,反应到数据上尤为明显。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房地产贷款同比增长9.8%,增速创8年来新低;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由2019年的高点29.2%降至6月末的28.2%。

尽管趋势向好,近期有监管指出,一些地方中小银行利用大型银行退出的时机,争抢房地产贷款市场份额,房地产贷款增速较快,房地产贷款集中度有所上升。接下来,中小银行将成为重点监管对象。

警惕按揭贷款占比“超标”

当压降涉房贷款已是主要趋势,也有部分中小银行积极推进个人住房贷款业务。

在《财经》记者统计的A股25家上市中小银行中,根据2021年中报数据,个人按揭贷款余额则较年初合计增加约1544.29亿元(紫金银行未披露具体数据不计其中)。

在此之中,宁波银行个人按揭贷款余额较年初提升46%,增长幅度最为显著。而从个人贷款占比情况来看,除去13家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下降的银行,有11家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占比有所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对比《通知》的监管上限,部分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占比显示“超标”。

根据《通知》的规定,对于本次计入统计的中小银行来说,除了北京银行、上海银行和江苏银行(上述三家银行的房地产贷款占比上限为27%,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上限为20%),房地产贷款的占比上限为22.5%,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上限则为17.5%。

按此标准,北京银行(21%)、青岛银行(18.71%)、成都银行(22.20%)、瑞丰银行(21.39%)、厦门银行(18.68%)、齐鲁银行(18.76%)和渝农商行(17.66%)7家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占比均在监管“红线”之上。此外,个人住房贷款占比分别达16.62%和17.79%的长沙银行、江苏银行也在监管“红线”附近。

在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看来,银行个人房贷超标,一是由于历史存量较大;二是个人按揭房贷在银行眼里仍是“优质资产”,例如:高首付比例、金额大、收益率较高、存在抵押品、违约率低等;同时,担忧客户流失,部分银行压降积极性不高等。

“对于超标银行,需要做大分母、减少分子,例如增加小微企业等行业信贷投放;减少涉房类新增信贷业务、鼓励客户提前还款或通过资产证券化等减少存量等。”周茂华指出。

值得注意的是,在银保监会6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银保监会统信部副主任刘忠瑞表示,一些地方中小银行利用大型银行退出的时机,争抢房地产贷款市场份额,房地产贷款增速较快,房地产贷款集中度有所上升。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银行作为特殊行业,需要防范潜在局部系统性风险。相比大型银行,中小银行风险管理水平偏低,抗风险能力偏弱,部分中小银行对房贷或单个行业过度依赖,会导致其经营受房地产或某个行业周期波动影响大。

“银保监会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对新增房地产贷款占比较高的银行实施名单制管理,督促这些银行落实房地产金融调控要求,合理控制房地产贷款增速。对限期整改不到位的,我们将进一步采取更加严厉的监管措施。”刘忠瑞强调。

压降涉房贷款,西南地区对公不良率抬头 

与大中型银行对比,中小银行并非提供房企信贷的主流,从中报数据来看,大部分中小银行们也在压降对公房地产贷款业务。

在周茂华看来,与个人住房贷款对比,上市银行房企贷款压降更为显著,一方面银行积极落实房贷两条红线监管;另一方面,为了防范房企信贷风险,银行对少数高杠杆房企信贷更“挑剔”。

在25家上市中小银行中,除去1家银行的房地产业的信贷投放占比不变,近7成银行有所下降。其中,杭州银行房地产业贷款压降数额最大,较年初减少43.20亿元,占比由年初的9.47%下降至7.69%。

“未来银行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是大趋势。强化银行房贷监管,有助于引导银行将更多资源流入小微企业、制造业等重点和新兴领域,推动银行资产结构更加合理、多元。”业内人士指出。

截至2021年6月末,上述25家银行中,房地产业贷款金额最高的为上海银行,达1727.67亿元,占该行贷款总额比例为14.58%。其次为北京银行和江苏银行,房地产业贷款金额分别达1510.16亿元和1017.24亿元。占比均在监管要求的上限之内。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小银行投向房地产业的贷款中,不良率有所增加。在已公布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的银行中,重庆银行、郑州银行、青农商行、上海银行、宁波银行均较年初有不同程度提高。

其中,重庆银行变化最为显著,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由年初的3.88%攀升至6月末的6.28%。该区域的另一家银行——重庆农商行的不良率也居高位,达到6.18%。

对此,重庆农商行在年报中解释称,个别房地产企业因流动资金紧张,在建项目发生停工情况,基于审慎原则,本行对其贷款风险分类确认为不良,但该户贷款押品充足,后续将继续加强清收、处置,逐步实现债权回收。 

上海银行同样表示,随着房地产监管的持续强化和宏观政策调控,房地产市场整体继续延续上年末的运行态势,受到个别对公房地产业务新增不良因素影响,抵押贷款不良率略有上升,集团已强化全流程风险管控,整体风险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