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央行数字货币对货币供给机制的影响

作者 | 白津夫、葛红玲  

2021年09月11日 17:22  

本文2869字,约4分钟

法定数字货币将会对流通中的现金通货产生替代作用, 这不仅会减少流通中的现金, 还会间接地影响银行体系的活期存款和银行准备金, 从而对基础货币、 货币乘数乃至货币供给机制产生影响。

1、央行数字货币与基础货币

基础货币也称为强力货币或初始货币, 从用途上看它是流通中的现金与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总和。 从数量上看它是法定准备金、 超额准备金、 银行系统的库存现金和银行体系外社会公众持有的现金。 其公式:

基础货币 = 法定准备金 + 超额准备金 + 银行系统库存现金 + 社会公众手持现金

当央行数字货币出现后, 基础货币中应该包括央行数字货币, 因为央行数字货币发行的首要目的就是替代流通领域中的部分现金。 如果央行数字货币没有用完出现余额, 可以将其存入数字钱包里, 也可以存入自己的账户里。 如果存入账户里就参与到准备金中, 构成基础货币的一部分。

基础货币的数量也会因为央行数字货币的实施而减少。 由于央行数字货币需要替代大部分现金, 以及央行数字货币周转速度加快, 短期内通货数量会大幅下降, 大量的通货导致准备金短期内大幅上涨, 但这大量的通货不会全部成为银行的准备金。 那么, 短期内基础货币总量是下降的。从长期看, 通货和准备金量仍然会下降, 基础货币总量也会下降。基础货币量下降不等于货币供给下降, 还需要分别观测准备金的数量和货币乘数情况。

2、央行数字货币与准备金数量

央行数字货币对准备金的影响需要分别从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两个层面进行分析。 首先, 在法定准备金层面, 由于法定准备金是根据央行的具体货币政策确定的, 与货币形态无关, 即央行不会依据持有数字货币还是持有实物货币而差别设定法定准备金数量, 因而数字货币不会对央行制定的法定准备金率造成直接影响, 而法定准备金可能会由于在数字货币模式下的货币政策调节差异而间接发生改变。

其次, 在超额准备金层面, 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压缩银行体系超额准备金数量。 在法定数字货币发展初期, 公众对数字货币的接受程度有限, 由于数字货币对现金通货具有替代效应, 公众可能倾向于将现金通货返还银行造成现金漏损率下降, 从而引致银行体系内现金量增加。 此时, 商业银行会将超出最优数量的现金存储到央行, 造成央行资产负债表中的储备金数量在短期内大幅增加。 随着法定数字货币接受程度的提高, 客户的提款率降低, 各商业银行的准备金需求会出现下降, 当客户手中多余的现金逐渐消失时, 央行的准备金数量又会逐步下降。 此外, 另一种商业银行的营利性目标也可能造成在央行数字货币运行模式下的超额准备金率下降。 央行数字货币的推出使商业银行资金的流动性进一步增强, 此时商业银行出于追求营利性的考虑将有动机降低超额准备金, 使资金流向资产等业务以补充盈利空间, 这可能促使超额准备金率呈现小幅下降趋势。

3、央行数字货币与货币乘数

由于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对基础货币、 存款准备金都产生了影响, 货币乘数自然也会受到央行数字货币的影响。 货币乘数也被称为货币扩张系数。在现实经济中, 银行提供的货币和贷款会通过数次存贷款活动产生出数倍于它的存款。这种乘数的大小决定货币供给扩张的能力。 在法定数字货币模式下, 正如前文所述, 现金通货及存款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缩减, 同时由于货币流动性的提高, 营利性驱动下促使银行增加信贷动机, 超额准备金也会呈现出一定程度的下降。 此时假定用 B 表示基础货币, C 表示现金通货, D 表示活期存款, rd 表示活期存款准备金率, S  表示定期存款, rt 表示定期存款准备金率, E 表示超额准备金。 在不计息的情形下, 央行数字货币 L 属于 M0 范畴, 若将现金存款比设定为 rc = C × D + L、 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比为 t = S × D 、 超额准备金与活期存款比为re = E × D。 根据货币乘数计算逻辑, 可获得货币乘数表达式:

k 为数字货币发行后且没有完全取代流通中现金通货时的货币乘数, 它与现金存款比 rc 、 活期存款准备金率 rd 、 定期与活期存款

比 t, 定期存款准备金率 rt 以及超额准备金与活期存款比 re 相关。显然, rd 、 re 、 rt 、 t 与货币乘数呈反方向变动。

随着法定数字货币逐渐普及, 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对现有的通货会产生替代效应, 金融资产间的转换速度加快, 公众对现金通货的需求会逐渐减少, 即 rc 将变小。 另外, 如上文所述, 商业银行在法定数字货币背景下, 准备金需求会减少, 但主要表现在超额准备金数量的下降。 活期存款准备金率 rd 和定期存款准备金率 rt 是由央行指定的, 货币形态改变不是二者进行调整的直接原因, 因此 rd 和 rt 在短期内可保持不变, 但由于央行数字货币发行会增强商业银行资产配置的能力, 降低银行体系对存款准备金的需求, 同时货币流动性的提高可以带动金融创新的发展和同业拆借效率的提升, 超额准备金率 re 会减小。 此外, 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将使金融资产的流动性增加、 金融市场中的金融产品也将更加丰富, 各种理财产品都有较高的资产回报率和流动性。 在高利息的驱使下, 会加速定期存款向活期存款的转换, 这时定期与活期存款比 t 会变小。

由此可见, 在不计息的央行数字货币发行情形下, 现金存款比rc 、 活期存款准备金率 rd 、 定期存款准备金率 rt 、 超额准备金率 re以及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之比 t 均会受到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而减小。 同时, 这些指标与货币乘数走势呈现负相关关系, 因而货币乘数在多条渠道的共同影响下将呈现出增加态势。

从上述对货币乘数的论述中不难发现, 央行数字货币的推出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货币乘数的波动, 各因素的不确定性将增加货币乘数甚至是货币供应量的测度和控制难度。 虽然大数据系统能够实时监测法定数字货币的流通量, 但随着货币供需波动性加大, 对传统的以货币供给量作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实施也提出了一定程度的挑战。

4、央行数字货币与货币层次划分

现行货币层次的划分依据是金融资产流动性程度, 主要分为流通中的现金 ( M0)、 狭义货币 ( M1 )、 广义货币 ( M2 ) 以及流动性更弱的货币层次。 无论央行数字货币计息与否, 数字货币作为流动性最强的金融资产, 对传统的各级货币层次将产生一定程度的冲击, 主要表现为缩小货币层次之间的流动性差异以及现金和活期存款这类传统的流动性较高的金融资产的占比下降。 一方面, 央行数字货币的低成本、 高流动性的特点, 使得不同金融资产形态间的转换很容易实现, 货币层次之间的流动性差异将逐渐缩小, 货币流动性程度将沿着 M0、 M1、 M2 向更高的层级运动, 使得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需要关注流动性带来的变化。 另一方面, 由于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与收益性呈负相关关系, 在相同流动性损失程度的前提下, 公众更愿意持有流动性较低的金融资产, 此时货币层次将出现一定程度的分化, 表现为现金及活期存款的数额下降, 流动性程度较强的交易性货币 M1 在货币供给量中的比重降低。 尽管这种交易性货币占比下降的趋势与近年来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密切相关, 即第三方支付平台的非现金交易导致了以传统货币层次计量的交易性货币占比呈现出下降趋势, 但由于央行数字货币的高信用等级、支持离线支付、 具备平台间的兼容性等特点, 这种趋势将会得到进一步加强。

 

(本文选编自《央行数字货币》中信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