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双城记 | 市南VS市北,谁能扛起老城复兴大旗?

作者 | 韩毅 编辑 | 金文丰  

2021年09月17日 16:39  

本文3958字,约6分钟

青岛市南区、市北区共同承载着西部老城区复兴梦,是城市更新的“主战场”。

在青岛的城市发展过程中,西部老城区是城市文明的发源地,也是最初的商业集聚区。但在近30余年来,随着“大青岛”格局框架拉开,伴随着城市重心的东移,西部老城区在小区配套、景观、商圈、交通等诸多方面都已明显落后,大量人流的迁出,让老城区的发展仿佛按下“暂停键”。

在青岛的十大区市中,市南区、市北区的西部地区是老城区的代表,也是城市更新的“主战场”。全面推动西部老城区复兴,持续注入城市发展新活力,以城市更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老城复兴已成为青岛城市均衡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市南、市北需要长期攻克的区域课题。

城市东移 西部衰落

100多年前青岛刚刚建置时,人口仅有15000多人,城区面积约98平方公里。在上世纪90年代初,青岛市区人口已突破百万,但城市的版图一直呈现南北狭长的“带状形”,没有实质性的扩大和延伸。

1992年,青岛市政府东迁至五四广场附近,1994年4月,国务院以国函[1994]32号文批复:青岛市市区行政区划做重大调整。根据调整,青岛城区的发展加快向两翼伸开,以老市区为依托,实施开放格局的“品字形”拓展。

调整后的青岛市区级建制面积增加了1024.51平方公里,人口增加59.87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降低3425人。

这次重要的调整确立了青岛城市东移的总基调,历经近30年的东部大开发,形成了青岛当前的区域格局。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市南区西部西镇一带,从中山路到市北区台东街道,人流密集,经济繁荣,是具有时代特色的青岛主城。随着城市东移的步伐加快,青岛东部地区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以中山路为代表的青岛老城区近乎陷入了发展停滞期。

西部地区因其特殊的地理和人文位置,老城复兴关系着城市历史文化脉络的传承,也牵动着每一个青岛人的心。

2021年青岛市两会上,“历史城区保护更新”“老城复兴”被写进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为青岛城市更新列出年度目标。2021年3月,青岛发布《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在城市空间布局上,规划市南、市北、李沧、崂山和城阳区打造环湾都市现代化主城区。“提升环胶州湾地区发展密度和浓度”成为城市进化的内在需求。在这个进程中,市南,市北的西部老城复兴,成为破题的关键。

重振商圈 集聚人气

老城的复兴最直接的体现是人口的集聚,人气的提升。

多年前,市南区以“中山路”为主轴的“老街里”,市北区的台东商圈,是城市最繁华热闹的地段,承载着很多老青岛市民共同的记忆。随着以香港中路、崂山丽达为代表的东部商圈的崛起,西部商圈由鼎盛走向没落,昔日辉煌不再。

历经多年的沉寂,市南区、市北区陆续开启重振西部商圈的规划,并在2021年得到突破。市南区将中山路区域保护更新工作列为一号工程,中山路提升改造项目将实现中山路直通栈桥景区,成为全国独具特色的直通大海的步行街,市民和游客不用经过地下通道,便可以直接步行进入青岛的文旅地标——栈桥景区。

在改造过程中,以济南路、青岛湾广场、中山路区域、宁阳路、黄岛路等重点项目为抓手,从交通、规划、业态等多个维度协同发力,推动中山路区域复兴发展。与此同时,中山路步行街在推进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的基础上,提出打造有特色有品位有风格城市街区的新目标,成为年轻人向往的创意、创新、创业集聚区。

作为青岛唯一一条拥有120年历史的商业街,位于市北区台东三路的步行街曾稳居青岛第一大商圈。鼎盛时期的台东商圈是青岛潮流的风向标,商圈内汇聚了国内外知名品牌以及当下最热门的商品,一年四季人头涌动。但随着香港中路商圈、李村商圈的崛起,以及新都心、浮山后等区域的商圈渐成规模,台东商圈逐渐没落,风光不再。

2019年,市北区启动“台东国家级步行街改造提升工作”,2020年,市北区提出“1253”行动方略,即“一个定位、两条主线、五项原则、三年攻坚”的统称,为台东商圈量身打造改造提升计划。一个定位,即在台东老城复兴中坚持“百年青岛商业本源,国际都会时尚地标”的定位,两条主线,分别是时尚和文化,在坚持“一体化、系统化、智慧化、市场化和迭代化”五项原则的前提下,用3年时间完成台东迭代升级。

市北区不遗余力推动台东商圈的迭代升级,2021年也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通过筹措社会资金引入项目建设,台东步行街积极引导恒泰房地产、中粮集团、中防集团等企业入场。如今,恒泰广场项目已营业,中粮大悦城一期市民广场,台东三路环境景观提升工程也在全速推进。

时尚市南  航运市北

老城复兴,从来都不能一蹴而就,需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市南区与市北区,从区域名称来看,盘踞老城区主城的南北一方。二者都是青岛市核心区、经济发展先行区,青岛现代城市文化的发源地,但由于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并不相同,在老城复兴的战略规划上,各有侧重,各尽其长。

市南区将“时尚”作为文化最鲜明的特质,提出“一广场、两路、三片区和N个街区里院”作为西部复兴的主战场。

青岛湾改造是市南老城复兴的“重头戏”,青岛湾有着青岛的代表性建筑——百年火车站和栈桥,由众多景点名胜组合而成的海滨风景游览区,是青岛的文旅地标。

2021年3月,市南区委副书记、区长高健作客《民生在线》时公开表示,计划2021年拆除青岛火车站南侧的海润大厦、华联商厦、山东国际贸易大厦等高层建筑,建设滨海广场打开通海视廊,综合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打造面向青岛百年发展的精品工程。实现火车站前滨海广场出站即观海的观景效果,“外地朋友一出火车站就看到大海”的期盼不再遥不可及。

在市南区的旧城改造项目中,“时尚+”和“网红”是关键词,中山路区域打造成为“最青岛”的历史文化街区和“最时尚”的商业步行街区;山西路片区项目拟整合现代商贸、民俗文化、中华老字号、欧陆风情等元素,适度导入文创科创、时尚消费等产业;湖北路17 号1907光影俱乐部,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电影放映场所,有着百年历史的德式建筑,被改造为一处集咖啡厅、特色餐厅、书店、博物馆、私人影院于一体的青岛时尚文化地标;大学路打造特色咖啡一条街,成为时尚生活方式的新载体和游客认识青岛的新名片。

市南提出,在引入更多新产业、新业态的同时,西部老城区将聚焦更多时尚元素、现代化功能,打造更舒适的生活社区,成为青岛面向未来百年发展的新起点、新燃点和新经典。

老城复兴是世界难题,解题的关键在于产业振兴。

复兴老城,不仅仅是空间的改造、设施的完善,如何让“复兴”的老城能有长久的生命力,产业的带动不可或缺。在这方面,市北拥有较好的产业基础,作为青岛近代产业的摇篮,市北区聚集了青岛港、青岛啤酒、青岛纺织、道路交通等诸多百年工业品牌,让工业遗产重新焕发生机,是市北区老城复兴的重要抓手。

始建于1934年的青岛老纺织厂的遗址,在保护性开发的基础上,建设成为一个新型城市综合服务贸易平台,传承了青岛“母亲工业”的历史文脉,又承担了实现行业新旧动能转换的历史使命。目前,已吸纳入驻实体企业160余家,先后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纺织服装创意设计试点园区”、国家工业遗产、中国纺织“上青天”文化传播基地。

坐落在海泊路、高密路、易州路、博山路之间呈井字形交错所形成的口字上的广兴里始建于1897年,建筑面积达4000余平米,堪称岛城里院建筑之最。为了让历经百年沧桑的广兴里重新焕发时代光彩,市北区导入优质产业招商项目和创新创业群体,将广兴里建设为青岛工业设计创新中心,盘活街区资源,助力老城蝶变。

融入青岛区域发展格局,市北区培育老城复兴“新标杆”,推出一系列推动老城区复兴发展的新动作、新举措。其中,实施“1412”发展举措,以大港区域开发建设为龙头,以四大功能片区为支撑,围绕现有优质骨干企业搭建12个创新发展平台,打造中国北方城市老城区转型样板。

随着RCEP青岛经贸合作先行创新试验基地的建设,为市北区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市北区举全区之力推进港产城一体化建设,锚定了建设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核心区的历史定位,以“新航运、新贸易、新金融”为特色,助力青岛国际邮轮母港区实现“蜕变”。新基建、航运、贸易、金融、文旅等多个产业领域起势,大规模的产业投资,或将为西部城区引入源头活水。

在历史文化的传承中融入新风貌,只有把保护文化和提升居民生活水平相结合,才能做到更好的更新。无论是市南还是市北,当前均面临着如何留人,尤其是让更多年轻人汇聚,改变老城人口结构的难题。为此,两大区域也纷纷发力,打造新业态、新消费,发展夜经济,但目前看来,成效甚微。

从长远来看,老城的复兴是一个过程,而非目标。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让老城区焕发新生机,让近者悦远者来,共享城市更新的成果,才能持续为城市发展注入新活力。市南拥有优越的沿海资源禀赋,市北具备雄厚的产业基础,在两大主城区相互竞逐振兴西部的进程中,共同托起青岛的老城复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