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米德伟:中美之间存在深厚的善意

作者 | 《财经》记者 王晓枫   编辑|郝洲  

2021年10月03日 18:43  

本文5721字,约8分钟

米德伟建议,在新冠大流行的当下,中美双方都要有耐心,先改进容易改进的事情,然后再改进更有挑战性的事情,从这个过程中学习,扩展到最具挑战性的领域,应该视这一过程为一个向上的斜坡,希望它能把我们带到一个积极的位置

9月25日,EducationUSA(留学美国)在北京举办美国秋季教育展,现场为留学生解读赴美留学的最新信息,有超过50所美国高校招生代表与同学家长面对面沟通,有70多所美国大学在线上参与本次活动。
 
美国驻华大使馆临时代办米德伟先生(David Meale)到现场致辞,并在活动之后接受《财经》记者专访,内容涉及中美留学生、人文交流和中美关系中的挑战等一系列话题。米德伟于2021年7月就任美国驻北京大使馆临时代办。

美国驻华大使馆数据显示,自从今年5月以来,超过8.5万名中国留学生获得赴美留学签证,美国媒体认为这是中美关系务实性缓和的迹象之一。米德伟对《财经》记者表示,美方在疫情之下尽快恢复签证流程,并优先考虑中国,因为中国是美国最大的留学生来源国,这个过程进行得非常顺利。
 
 虽然有大量中国留学生获得赴美留学签证,但一直困扰一部分中国留学生的签证禁令问题仍未得到解决,数百名中国留学生仍然受到特朗普政府时期的10043号总统令影响,他们中很多人学业因此中断。中国外交部对此高度重视,并多次在不同场合敦促美方取消对中国留学生的不公正待遇。
 
7月26日外交部副部长谢锋在同美国常务副国务卿舍曼举行会晤时向美方提出两份清单,在纠错清单中明确要求美方取消对中国留学生的签证限制,停止滋扰中国留学生。8月30日,针对三名中国留学生持合法签证入境美国时遭遣返这一最新进展,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表示,美方以捕风捉影甚至是荒唐的借口遣返中国留学生,严重损害中国赴美留学人员的合法权益,严重破坏中美正常人文交流和教育合作。这种针对特定国家留学生的歧视性作法,与美方自我标榜的开放自由理念和“欢迎中国留学生”的表态完全背道而驰,与开展国际人才交流的时代潮流完全背道而驰,是开历史倒车,理应受到谴责。中方敦促美方纠正错误,停止利用各种借口对中国留学生进行无端限制和打压,停止阻挠破坏中美人文交流的言行。中方将继续支持中国留学人员依法维护他们的正当合法权益。
 
过去一年多以来,中美两国人文交流因为新冠疫情和两国关系恶化受到连带性损害。虽然目前两国航班尚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但中国一直致力于推动两国人文交流和人员往来。今年3月15日,中国驻美大使馆网站信息显示,将对已接种中国产新冠疫苗,并持疫苗接种证明材料的签证申请人员提供多项便利。4月16日,中国驻美大使馆再次发布信息对接种疫苗种类进行阐释,规定指出,美国现有的辉瑞、莫德纳、强生均属非灭活疫苗。按要求,辉瑞、莫德纳疫苗需接种二剂,强生疫苗需接种一剂。拟赴华人员如选择接种,需在完成规定接种次数后安排赴华行程。
 
9月20日,白宫方面表示,美国将于11月初允许来自中国、印度、英国和许多其他欧洲国家等33个国家的已完成疫苗接种的航空旅客入境,届时将取消从去年初开始的大流行相关严格旅行限制。
 
促进人文交流是缓解中美关系紧张状态的有效手段,特别是两国之间存在的普遍分歧。拜登政府提出用三分法来解决中美关系中存在的分歧和共同利益,中方并不认同这种方式,外交部副部长谢锋在天津同美国常务副国务卿舍曼会谈时表示,中国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美方的“竞争、合作、对抗”三分法就是遏制打压中国的“障眼法”。对抗遏制是本质,合作是权宜之计,竞争是话语陷阱,有求于中方时就要求合作;在有优势的领域就脱钩断供封锁制裁;为了遏制中国,不惜冲突对抗。只想解决美方关切的问题,只想得到美方想要的结果,单方面受益,既要坏事做绝,还想好处占尽,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
 
虽然中美关系存在种种分歧和挑战,但米德伟认为,两国人民对彼此还是存在善意的。他作为驻华外交官,感受到中国人民仍对美国存在广大兴趣,并且两国商界互动良好。美国人民同样如此,他自己的两个儿子都对中国很感兴趣,其中一个现在正在学习中文。
 
在米德伟看来,处理当下中美关系中存在的一系列分歧与挑战需要耐心,特别是新冠大流行的当下。他建议,中美双方先改进容易改进的事情,然后再改进更有挑战性的事情,从这个过程中学习,扩展到最具挑战性的领域,应该视这一过程为一个向上的斜坡,“我希望它能把我们带到一个积极的位置。”
 
以下是本次采访实录。
 
《财经》:虽然今年夏天8.5万多名中国留学生拿到签证,但仍有数百名中国留学生因为特朗普政府10043号总统令而被拒签。这一数字在美方看来是一小部分,但在中国公共话语体系中却形成负面叙事体,伤害两国关系并且影响中国民众对美国看法,这样做值得吗?是什么阻碍拜登政府取消这一政策?

米德伟:我觉得,首先,我们要关注的是大数字而不是小数字。我们现在倾向于在小数字上过度反应,我可以给你另一个小数字。中国这次只向愿意来中国的美国学生发放了少数签证,我们希望看到这些美国留学生来华。所以我们要确保我们彼此是平衡的,以及我们如何看待两边的这些数字。第二,世界上所有国家签证程序都涉及某种形式审查。以下是我的重点,如果你想在美国学习,如果你是一个合法来访者,你会面临一个非常简单的面试程序,你将在美国大使馆和美国政府见到致力于为合法学生来访提供便利的工作人员。
 
《财经》:你提到希望看到美国留学生来华,年轻一代确实对两国关系很重要,你有两个在上大学的儿子,他们的同龄美国人怎么看待中国?

米德伟:我是一个父亲,我有两个儿子,他们都在美国上大学,我的两个儿子都对中国很感兴趣,其中一个现在正在学习中文。他们在学校里有来自中国的朋友,他们告诉我,有这么多外国学生,特别是中国学生和他们一起上学,他们的校园经历是如此丰富。第二,我最近和一所(美国)大学进行一次私人交流,很多学生都想谈谈中美关系。我很高兴,有这么多参与者实际上来自中国。我看到两件事。首先,这些学生都参加国际关系项目学习,他们彼此非常友好,他们一起问问题,告诉我在中美之间建立人与人之间关系对他们来说有多重要,我亲眼目睹这对美国和中国年轻一代意味着什么。
 
《财经》:两国政府都应该在政策上大力推进两国年轻人交流。

毕文霖(William Bistransky,美国驻华大使馆领事处总领事):我想补充一个观点,我知道有很多努力去构建那个故事(叙事体),但我们没看到这对签证申请有多大影响。正如米德伟所说,那个数字极小。在全球范围内赴美留学生STEM学科(理工学科)比例是一半左右,中国也在这个范围内,中国留学生STEM学科比例比平均数字稍低一点点,从今年全中国申请美签数字看是一半左右,也就是8.5万张签证中有一半发放给STEM学科学生。我知道那种叙事体的存在,那是压抑的,我看到很多人在努力构建那个叙事体,但我并没看到这影响年轻人来这里申请签证并通过快递服务收到签证,然后登机赴美,开始他们在美国的大一生活,大量的赴美人流不支持那种(叙事体)。
 
《财经》:所以你的意思是在叙事体和现实之间有差异?

米德伟:确实存在这样的差异,我感谢今天的采访机会,因为我们想讲述积极的故事。
 
《财经》:留学生是人文交流重要组成部分,但自去年以来人文交流被疫情和两国关系严重影响,如何尽快恢复人文交流以帮助减缓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

米德伟:我们一直寻找重建(人文交流)的方法。我们需要在新冠大流行的当下保持耐心。不仅是对两国关系,也关乎我们各自国家的现实。现在美国人来华很难,商务人士、外交官、留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基于中国疫情管控措施,但这并不代表两国关系在发生逆转。我们美国也有入境限制,你必须遵守一些规则才能进入美国,所以这(人文交流减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受到疫情影响航班减少。
 
我同意你的看法,美中关系面临挑战,你一定已经注意到拜登总统和习主席通话,我们国务卿和主要外交政策官员与中方之间进行广泛沟通,例如,在阿富汗问题上。我们的气候变化问题特使克里今年两次来华,常务副国务卿舍曼今年夏天也来华沟通,我们的内阁级官员之间一通接一通的电话,这是非常强有力的努力,特别是美方在接触和沟通方面,我们希望沟通渠道是开放的,我们希望有这种沟通,我们希望有一个稳定和建设性的关系。
 
是的,我们有分歧,这些分歧仍然存在。但我们确实想管控它们。当我们想到管控时,我们谈及人与人之间交流。我相信,双方都希望扩大人文交流,以改善关系。但在我们应对新冠大流行过程中,实现这些成果可能需要一段时间,需要一段时间。
 
《财经》:这段时间会持续多久?

米德伟:需要多长时间?我不敢预测,因为几个月前我还以为我们在世界范围内正朝着正确方向前进,然后德尔塔变异毒株出现了,因此我们面临着很多不确定性,不知道新冠大流行将导致什么后果,给中国,给美国,给世界其他国家带来什么影响。但我要说的是,积极意图是存在的。与两国关系状况无关的挑战在一段时间内仍将是挑战,如何化解这场新冠大流行将是一个医学问题。这也将是一个(如何实现大流行期间)旅行便利的问题,因为我们将不得不恢复航班,恢复往返航线,这些将是世界上每个国家都要深思熟虑的决定。开放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但我乐观地认为,在未来几个月,希望至少在未来几年,我们不仅会看到美国和中国之间关系的改善,而且会看到全球重新开放。
 
《财经》:希望这个过程能快些。除了疫情,还有一个造成两国关系的障碍是两国政府和民众之间的认知差异似乎是在扩大,是什么造成了这种扩大的差异?

米德伟:我已经回到这里三个月了,我以前也曾驻华。我的第一个评论是,我认为在中国实际上存在着对美国的深厚善意。中国人民对美国仍然非常感兴趣,与我们的商界合作得良好,人与人之间交流非常积极,我收到身边人的直接评论——他们观察到中国民众对美国的喜爱。我刚才已经给你一个关于美国学生对中国学生友好态度的案例,我可以把这一点推广到我在美国商界的朋友们,我在学术界的朋友们,我在政府的朋友们。所以我认为从根本上来说,积极互动的愿望是存在的。
 
差异是什么呢?是的,我们两国之间存在非常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但这种差异并不一定是无法看到积极互动的潜力。如何弥合这种差异?我们提供一种看待这一问题的方式,那就是用合作和竞争处理分歧。如何处理分歧,首先要确定在哪里可以合作。例如,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我们有非常强烈的利益重叠,在很多区域和世界其他各地问题上我们有相同利益。当我们谈论竞争时,我们谈论的是使竞争健康,就像两家公司相互竞争,会刺激他们开发更好产品和提供更好服务,我们看到国家之间健康竞争可以意味着相同的事情。如果你能利用合作让竞争更加积极,那么你就能建立信任。这可以帮助你解决敌对的问题——那些最困难的问题。这就是我们所建议的前进方向。这就是为什么你们看到美国如此积极主动,如此努力改善我们两国官员之间沟通。这将是一个挑战,需要时间。我希望这里能收到这个消息,很明显美国政府正在采取非常积极的措施以确保这些沟通渠道是开放的。
 
毕文霖:至少在学生问题上如此。中国在美国决策者制定签证领域国家利益豁免政策时处于最前沿考量(National Interest Exception,国家利益豁免是在美国国务院指导下, 针对新冠疫情影响地区签发的旅行禁令豁免的一项政策),这样我们就可以让政策及时到位,可以及时安排人员,及时处理成千上万中国学生签证,让他们及时进入校园。我们以一种非常实际的方式加强民众之间交流,不仅仅是在声明中,同样也在改变生活。因为这种合作和促进人文交流理念,8.5万名中国留学生生活被改变。美国提早在很多方面迈出一大步,制定很多计划,并坚持到底。另外,我认为重要的是,美国也是在华外国留学生主要来源国,纵观中国历史,我认为(美国赴华留学生数量)位列前五,我们非常渴望看到那些年轻的美国人在中国有一个类似的求学经历。
 
《财经》:你作为临时代办,有过哪些与中国民众直接接触机会?

米德伟:我已经去过很多地方,去上海去成都。我还有其他的旅行计划。我们与智库和政府官员会面,我们一直保持接触,所以我有很多非常积极和有意义的交流,这也包括今天我为什么在这里(接受采访),我想支持人与人之间交流,我们现在正在这栋大楼里看到这种交流。我想从中学习,看看我们的关系中哪些方面是积极的,以及我们两国人民互动方式,这样我就可以把这些应用到我的其他工作中去。
 
《财经》:你刚才提到健康竞争这个美方提出的方式,你认为美国能在健康竞争和对抗中找平衡吗?

米德伟:我不认为这是找平衡(walk a fine line),我认为这是一个过程,先改进容易改进的事情,然后再改进更有挑战性的事情,从这个过程中学习,扩展到最具挑战性的领域,所以我把这个过程视作一个向上的斜坡,我希望它能把我们带到一个积极的位置。
 
《财经》:希望两国关系尽早得以改善,对于两国关系目前的局面你有什么看法,中方认为这是因为美国单方面政策导致两国关系极度恶化。

米德伟:我们今天为什么能有这个采访是因为门外发生的事情(美国留学秋季教育展),虽然你在采访中表达各种关切,你关注两国关系中挑战,但我想说的是,(在两国关系中)持续存在的是,在过去几个月中,美国仍然成千上万地签发签证,美国40%以上外国留学生来自中国,美国一直是中国学生第一大出国留学目的地。中国学生在来到美国后会有受欢迎的感觉,我刚才提及与两国学生交流案例中就说明这一点。在我工作中,我保持头脑理智,我想建立在这种精神上,建立在这种响应能力之上,我想把这一点运用到我们关系的其他部分中。
 
还有一个方面,我们希望看到美国人来中国,我们希望可以在各个领域自由舒适与中方接触,包括大学,但因为规则,我们的这种接触往往有限。我们希望看到美国人回到中国来学习,正如我所说,我们已签发8.5万份签证,同期中国只向美国学生发放少量签证。我与在华美国公司商务同行交谈中得知,外国人回到中国并积极参与这里的经济发展的愿望是巨大的。但考虑到新冠大流行的限制,这是非常、非常具有挑战性的。所以我想表达我们如何开放,我也表达希望中国也尽快开放,我们可以看到人与人之间交往,这就是我们今天的对话基础。
 
《财经》:中方一些专家也建议尽快增加两国航班,方便国际旅行。

米德伟:我们将成为朝着这一方向发展的积极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