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重提人民币计价意味着什么?

作者 | 《财经》特派香港记者 焦建 编辑 | 苏琦  

2021年10月08日 19:14  

本文3394字,约5分钟

港股以人民币计价推出十年未能蓬勃发展,部分源自这一时期内人民币汇率一度波动性较大,亦由于相关交易涉及印花税。

“为提升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各方应进行五大方面的努力。其中,为进一步拓展离岸人民币业务,应扩大中港人民币双向流通管道,香港会研究提升及发行人民币证券需求,并就具体建议例如容许‘港股通’南向交易的股票以人民币计价进行可行性研究。”10月6日,中国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其本届任期内的最后一份《施政报告》中正式提出了上述说法。

10月7日,香港证监会回应相关说法时称:欢迎并全力支持相关措施,会与香港金管局和港交所成立工作小组,就推动在香港买卖人民币计价证券方面进行可行性研究,将与内地有关部门共同探讨,把人民币柜台纳入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下的“港股通”之内。

港交所发言人亦表示:期待与香港证监会、香港金管局及业界积极促进香港人民币计价证券的交易,并探索人民币“港股通”的可行性,将及时向市场公布最新进展。

相关措施进入加速期,并非突如其来。今年国庆节假期前,香港多位财金系统官员在不同场合下的一系列系列表态,已令香港金融市场普遍预期:扩大人民币在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中的使用已是“好事将近”。支持者指出,人民币产品多元化会对香港的资本市场带来益处。香港需要有更多的相关产品以便让资金得以找到用途,即香港需要在股票、债券和财富市场开发更多以人民币计价的产品。

过去十年间,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发展是否已为扩大人民币在资本市场交易中使用做好了准备?从现实角度看,目前香港资本市场交易仍以港币及美元流动性为主。人民币计价发行股票虽已实现“从零到一”的突破,接下来的“从一到十”乃至到百,仍属任重道远。

加速的背景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贸易国,但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仅占全球贸易总额约15%至20%。作为人民币最大的离岸交易平台,香港发挥枢纽角色使人民币国际化更进一步,一直被普遍认为是责无旁贷。

对于提出前述相关政策措施的背景,林郑月娥指出:前段时间中央曾派团到港向各界宣讲《十四五规划纲要》,重申支持香港进一步推进与内地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发展离岸人民币业务,强化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及风险管理中心功能,打造大湾区绿色金融中心,及推动金融服务等向高端高增值方向发展。就此,《施政报告》提出进一步扩大跨境人民币资金双向流通管道、离岸人民币产品和工具发展。

从市场条件及硬件基础来看:目前香港拥有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资金池,规模逾8000亿元人民币,在离岸人民币外汇交易中处于领先地位,全球逾七成的人民币支付通过香港处理。

通过多年建设,香港的人民币基础设施的水平在离岸市场中较为领先。从2007年6月开始建立人民币RTGS系统(又称“人民币结算所自动转账系统”),目前通过该系统的每日成交额已超过1.5万亿元,已经超过港币交易额。而香港的股票与债券清算和结算系统也已经具备处理人民币交易的能力,两者都与人民币RTGS系统挂钩。

香港有望继续推动人民币国际化,首要是促进人民币在香港资本市场交易中使用。股票市场是香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人民币在该领域的使用,被认为将有助于推动相关人民币外汇、衍生品或融资活动,进一步丰富香港人民币产品。

另外一个值得提及的背景,是在中美当下的经贸关系下,中概股如选择回归港股并选择部分使用人民币计价及结算,亦被认为将具有一系列优势,即更客观地反映其运营价值、规避由汇率波动和远端监管带来的企业海外融资风险,以及减低美元周期性流向的扰动等。

对于相关细节,《施政报告》并未提及包括“南向通”股票以人民币计价的政策详情。但在8月时,香港行政会议成员、金管局前总裁任志刚曾提出:希望港股市场可以引入人民币,作为交易媒介、清算、报价的选项,投资者可选用不同货币买入和卖出恒指成分股,借助离岸市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周诚君对此回应称:香港具有最完善的离岸人民币基础设施,人行乐见其成。

9月底,香港金管局总裁余伟文在出席一次公开活动并发表致词时称:香港拥有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资金池,最近宣布开通“跨境理财通”和“债券通”的“南向通”,有望令香港人民币投资产品种类愈益丰富,人民币相关活动更为活跃。如果把人民币计价交易引入股票市场,将活化相关业务,例如外汇、衍生产品和融资等。

这一次有何不一样? 

所谓扩大人民在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中的使用,是因港交所于2011年已推出用人民币计价的股票交易制度,并拥有“人民币单币IPO”以及“双币双股”两种模式——后者指的是使用人民币与港币在港交所分别挂牌并各自交易,但发行价相同,不同则体现在两种货币的汇率变动上。

人民币计价股票交易模式推出十年,市场反应可谓平淡。目前港股市场以人民币计价发行普通股的上市公司共有两家:一家是以人民币单币发行,主营内地地产业务的房地产信托基金——汇贤产业信托(87001.HK);另一家则是使用“双币双股”发行的湾区发展-R(80737.HK),并伴有港币股的湾区发展(00737.HK)。

这两次发行结束后,人民币计价股票交投未形成热点。时至今日,目前港交所设有双币双股模式,前述湾区发展目前仍保留其人民币股份,多只ETF如领航全球中国股票指数ETF(港元:03169)(人民币:83169)亦设有相关交易,港元证券与人民币证券可互相转换。

港股以人民币计价已推出十年却未能蓬勃发展,究其原因,部分源自这一时期内人民币汇率波动性较大,香港的人民币资金池亦曾经出现缩减。此外,亦由于人民币及港币股份交易均涉印花税。相对之下,ETF产品交易豁免印花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流通量不足及价格差异问题,而这也解释了加设人民币柜台的ETF较多的原因。

为推动人民币计价股票的加速发展,豁免人民币计价证券的交易印花税,被认为是扩大市场交易的有效政策性工具之一。此外,余伟文亦在前述论坛中指出:要促进人民币在香港资本市场交易中使用需三个因素,包括流动性、产品种类及金融基础建设。

从数据来看,香港的人民币存款基础和人民币外汇市场过去几年一直稳步增长,受惠于股票成交量的增长和债券通计划,今年前八个月,沪港通的日均成交额为16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3%;债券通同期日均成交260亿元,同比增长34%。此外,香港金管局亦与中国人民银行有掉期安排,该掉期额度亦可作为有效的后备流动性工具,支持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

支持者则认为:相关设计的好处是可让没有港币的境外投资者能抵消汇率风险。但亦有相应意见指出:股市参与者其实更看重股价前景及回报。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假如担心汇率风险,通常会跟银行拟定组合式对冲安排,基金投资者亦有外汇对冲或非对冲等选项。

在目前的沪深港通机制下,内地投资者买卖港股时,会经相关结算换汇买卖港股,支付和收款时都是使用人民币。港股通现有南向交易机制下,内地投资者购买港股都以港币计价,交收以人民币资金兑换港币,但汇率要在收市后才确认。在人民币汇率波动的日子,难免涉及额外汇兑风险,北水投资者现要为此多付交易金额3%作按金,变相令交易成本增加。因此,内地投资者买卖港股通股份,如能以人民币报价及交易,不但配合港股交易增加使用人民币的政策目标,亦有助降低北水南下的汇兑风险和成本。

但余伟文也提到:在设计人民币计价股票时,应分别由发行人和投资者的需求考虑,亦要确保港元和人民币股份价值相等,以及避免投资出现市场碎片化(market fragmentation)情况,即市场过于着重其中一种货币计价的股份,而另一货币计价股份却不受重视。如何缔造两边需求、确保价格统一乃个中关键。

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今年9月上旬对此表态称:有关建议原则上可取,但需考虑实际操作。目前香港市场主要面向国际,投资者大多以美元为主。同一只股票如果用港元和人民币计价,中间可能出现“套戥”行为,造成两个资金池而互相影响,操作上要考虑。政府正积极研究,希望未来顺应人民币的发展大趋势,做好准备,以掌握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