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弘基金副总经理朱海扬:第三支柱的建立会改变整个公募基金行业的业态

来源 | 《财经》新媒体   

2021年10月24日 21:16  

本文4392字,约6分钟

“第三支柱的出现可能是解决整个养老金的关键点。其既是长期资金,又是账户型养老金,如果能让老百姓在账户型养老金当中有所收获,会推动我们整个国家养老金的发展更健康、更完整。”10月24日,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副秘书长、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海扬在由《财经》杂志、《财经智库》主办的“2021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上表示。

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副秘书长、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海扬

第三支柱对中国来讲是非常重要的,是中国养老金增值问题破局的关键,而且会改变整个公募基金行业的业态。朱海扬认为可以借鉴李斯特方案,而我们的模式也在逐步往那个方向走。第三支柱是可能获得长期收益的,国家需要有一个示范效应,这是共同富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

对于第三支柱的吸引力,他认为其实跟养老金的特质相关,但现在的问题在于年金的模式推广不开,中国私企和民企的工资是可以在缴纳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这样企业年金的三个功能就失效了。所以现在要做的是把第三支柱建起来,目前有互联网针对个人服务的低成本模式,这是我们可以把第三支柱做好的非常重要的基础。

以下为发言实录:

朱海扬:第三支柱有三个方面,第一个社会形态变革,我们成长型往成熟型社会过渡,从年轻社会向老年社会过渡的时候。账户养老型收益率可能能够保值和增值,以前很难达到,因为以前要跟的上工资增长率,高成长型国家通常带来高通胀,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由于人口结构的变化,钱不够。第三支柱可能带有一些职业特征,生命周期特征,所以他可能就变成了一个真正的私人型养老金,账户型养老金企业年金也是,账户型养老金是真正的长期资金,我们第一支柱下面更多的是流动性管理,长期投资只能来源于账户型的养老金。

第三个我们过往的企业年金不尽如人意,现在覆盖面才2800万人,首先覆盖面少,职业年金是强制的,企业年金是自愿的,达到了整个职工的大概7%都不到,没有推广开来,核心问题是我们国情。在海外美国大量的403B等企业养老金转到个人养老金,我自己认为在我们国家如果不用强制的手段推第二支柱很难扩变,你看到企业负担有点重,我认为第三支柱的出现可能解决整个养老金的关键点。也就是既是长期资金,又是账户型养老金,如果我们有一个方法长老百姓在账户型养老金当中有受得感,比第一支柱更有吸引力,从而我们整个国家养老金的发展更健康、更完整。

主持人(姚余栋):朱总,你觉得共同富裕的关系和李斯特方案能不能借鉴?   

朱海扬:德国的模式跟我们有点像,德国的基本养老保险业占了90%左右,它跟英美模式是不太同的,第三支柱仅限于最优,覆盖人群很少,税优意味着税前扣除,税率越高的人赚的越多,如果1000块钱45的税,里面含了450块钱的税和550块钱的本金,对于10%的税来讲,就是100块钱的税和900块钱的本金,这可能有拉大贫富差距的嫌疑。德国的模式对无力承担的,国家财政给予补贴,我们有。我们的城乡居民保险就是账户,国家就是给补贴的。我们现在的模式在逐步往这边走,比如六项扣除,父母都能扣除,赡养子女也能扣除,给自己不行吗?这是一个非常可以借鉴的。   

主持人(姚余栋):和李斯特不一样,那是财政补贴,这是税后。   

朱海扬:李斯特就是财政补贴,一样的。德国两个财政计划,我们需要给老百姓这样的钱。我们已经进入了小康社会,如果现在还在当下,就不要讲养老的事,当下活不下去还养什么老,所以每个人都会在活在当下和未雨绸缪之间找一个平衡点,对于老百姓来讲,是需要一些强制储蓄的,像小时候爸妈给你一个储蓄罐,你需要强制储蓄。   

主持人(姚余栋):没见到储蓄罐里的钱。  

朱海扬:现在国家讲了,普通老百姓国家给补贴。 

主持人(姚余栋):1000块钱补多少,比如快递小哥,或者个体工商户?   

朱海扬:重要的是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个事?因为第三支柱目前是可能获得长期好的收益的,是长钱,投入资本市场可以分享国家各个行业成长的红利,不像以前存银行就行,现在自己养自己,以前是代际的概念,现在很少说期待子女养自己的,得自己养自己,这样就给自己做一个纵向积累的准备,这个钱哪里来?首先自己要强制储蓄。我们希望国家有一个示范效应,钱不一定多,但放在这个地方,收益好了,有多余的钱就会转到这个账户里来,这是共同富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

主持人(姚余栋):好,您又说到了税收递延,我看你收益率做的还很好,朱总你说一说,怎么能尽快的把第三支柱做起来?有啥好处?   

朱海扬:我觉得还是要照顾国情,首先,第一个为什么第三支柱有吸引力?他为什么会设计的好?其实跟养老金的特质相关,其实你看全国社保基金他做的很好,全国社保基金钱比较多,每个人是要有一个生命周期团队的。因为我们每个年轻人到中年,到接近退休,然后领退休金是有生命周期的,基本上我们讲的TTF是符合生命周期的一个产品。

其实现在市面上基本上有100多支养老目标基金,我看了一下我们自己的养老目标基金发行两年多,年化收益率是11.51%,平均市场都这样,大成可能做的更好。就是说我觉得首先长期配置就已经这样了,可以把社保看成全体国民的目标风险基金,他20年了8点几,他是可以做好,核心他是持续不断的有现金流进来,一个产品每个月缴费,对投资就非常容易了,可以预测现金流有多少人进来,有多少人领,这就是曹总这边做的年金的一种。

现在问题在于年金的模式推广不开来,如果推广开来的话,其实美国基本上从401K开始的。

主持人(姚余栋):为什么年金推广不开来?还是因为没有李斯特计划?  

朱海扬:跟这个无关,我们国家的年金的计划实际上核心的问题在于会计科目,如果我们讲企业是有税收优惠的,但是,对于中国来讲,中国私企和民企工资是可以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如果企业的所得税税前扣除,我们讲的原来企业年金的三个功能失效了。   

主持人(姚余栋):不多说了,咱就说让普通老百姓,我们想象可能覆盖6亿人,差不多相当于第一支柱的怎么具有吸引力?税收递延、李斯特计划、收益率高。   

朱海扬:我认为现在要做的是把他建起来,只要建起来就有样本,不管税收先一小部分人建起来还是有补贴,还有一个点就是城乡居民的钱直接就可以做,因为那个就是账户的,因为农民国家是配的。   

主持人(姚余栋):但是我觉得国内对李斯特计划探讨不够,税收递延我们退休了,谁在乎这个事?李斯特可能立竿见影,有利于中低收入者加入。   

朱海扬:这个我同意你,当时我们看第三支柱是有胆有的,企业年金跟第三支柱没有什么区别,也是个人缴费,他没有扩张起来。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这个确权是在你自己这儿,你自己需要去做选择你会关注。   

主持人(姚余栋):你觉得李斯特计划有必要,是这个意思吗?  

朱海扬:我觉得非常有必要。

主持人(姚余栋):个人账户将来可以传承吗?你存在这里面多好,这都是12%的收益率,把房子卖掉一部分放到个人账户里面,不但积累而且传承,多好,那就鼓励了。  

朱海扬:这个事您可能着急了一点,迫切之情我看得到。最理想的养老状态,原来是代际之间的,子女养父母,现在如果是个人之间的,最优的是人死了钱正好花了。   

主持人(姚余栋):也未必。   

朱海扬:资产传承是东方文化的一个东西,理论上来讲是最合理的结果。这里头有不确定的问题,一个是我活多久的问题,我特别同意曹总说的,房地产也是养老的一个财富来源。我现在不用为70后担心,因为70后很多人已经有房产了,只是退休的时候怎么把房地产财富转变成养老财富而已,现在房地产已经不成为财富储备的主要手段,现在很多年轻人,比如90后、00后需要积累资产去养老,你现在买房不行,不代表以后房产市场以后有增值的空间。   

主持人(姚余栋):这个不好说。   

朱海扬:我们讲的是什么,现在是希望国民有这样一个渠道做养老财富的储备,对90后、00后最好的储备就是现在攒钱到长期账户里去。

主持人(姚余栋):没补贴嘛。

朱海扬:都要补贴,这补贴还有什么意义呢?补贴是补贴普通老百姓的。

主持人(姚余栋):逻辑上就是说现在才出来,60后还要退休,真正得益的是80后、90后、00后,60后、70后往往房子多,曹总说卖一部分房子。

朱海扬:有房的都是有产阶级,你现在不可能对有房的人做补贴。

主持人(姚余栋):不是补贴,给他们窗口期。

朱海扬:不是窗口期的问题,房地产本身就是财富。

朱海扬:我直接回答你的问题,至于怎么做是另外一个问题。四个方面来看这个事:第一,你离退休的年龄还有多远,你退休的年龄是知道的,离退休有多远,这个就知道了,直接傻瓜式的选就是目标日期基金。

第二,你自己的财富状态是什么样的?比如我创业,或者我自己有了很多财富积累需要安全一点的,可以挑目标风险基金,通常来讲,离退休超过20年,理论上应该把权益放到最大,90%以上,因为这是可以跨越经济周期的。   

主持人(姚余栋):能给这个选择吗?90%以上的权益,干脆买股票算了。   

朱海扬:可以,作为目标日期基金,基本上都是几十多,我刚刚讲的是跟你自己的财富和职业特征有关。比如律师、医生可以少积累一点,因为退休之后还能挣,如果是个创业者,就需要安全一点。

第三,对自己的预期寿命。这很难猜,但家族什么状态自己心里最清楚。   

主持人(姚余栋):可以改造DNA的。   

朱海扬:这个考虑领取期的状态,如果你寿命特别长,请选终身年金,如果预期不是特别长,可以选定期领取。

第四,还得看你的理财能力,如果很专业,可以自己配。   

主持人(姚余栋):能给这权利吗? 

朱海扬:给你选择权,自己来配,辅助的手段,现在也出来了。以前在中国有互联网服务,互联网可以把个人的风险特征估出来,可以给客户画像,给你在线投顾。还有,可以用一种极简化的产品,比如做一些类指数基金的东西。在余额宝没有出来之前,中国老百姓习惯了活期存款,余额宝出来之后整个世界变化了,所以我们有互联网针对个人服务的低成本模式,这是我们可以把第三支柱做好的非常重要的基础。

朱海扬:我以前做过养老保险、年金保险设计,在这个行业有20年了,到公募也看到了公募的做法,后来养老目标日期基金,其实说实话我的认知也是在不断的迭代。因为到海外去学习,还有国情类的,我认为第三支柱对中国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可能解决中国养老金增值的破局,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他的出来会改变整个公募基金行业的业态,因为他是一个有持续现金流进来的状态。不一定是公募,还有理财,这个对保险的影响不大,因为保险本来就有期缴,有月缴。我觉得我们自己金融行业从业人员,包括我自己认知太窄了,其实对账户的认知还是完整一点,我讲的有税收、有个人账户才能做这个事,其实真正的在养老金当中的首要是收益率,其次才是税收激励、财政补贴这些东西。怎么做到收益率呢?需要账户放在这儿,如果没有这些政策,我相信在现在的这些金融企业当中也能开发出这样符合养老账户功能特征的产品出来。所以我觉得这只是推动力量,他会有一个非常广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