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对外合作的“上合样本”

作者 | 《财经》记者 张明丽   编辑 | 王延春  

2021年11月05日 21:41  

本文3280字,约5分钟

上合组织已从以安全为核心的合作模式,深化拓展到经济、贸易、金融领域的合作。今年前三季度,示范区与上合组织国家进出口额同比增长了98%,中欧班列开行量超过去年全年总和,与上合组织国家双向投资额超去年全年的40倍,引进总投资377亿元的重点项目20个

在海滨城市青岛,有一片覆盖全域的经贸合作示范区,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核心区位于青岛胶州,共有61.1平方公里,包括36.7平方公里的胶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24.4平方公里的概念性规划新区。

10月28日,2021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家金融合作与资本市场发展论坛在青岛胶州举办,开幕式中,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弗拉基米尔·诺罗夫先生在讲话中提到,各国经济生活都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深受重创,并且对全球的产业链和供应链重组形成了压力。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全球资本市场也遭受了很大的变化。本届论坛将有助于汇聚金融资源,汇聚中国、上合组织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双边和多边合作。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是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取得的经贸成果。2018年6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山东青岛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中国政府支持在青岛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

2021年是上合组织成立20周年,20年里,上合组织成员国经贸迅速发展,中国与上合组织成员国的贸易额从2001年的120亿美元提高到2020年的2450亿美元,20年间增长了20倍。经过20年的发展,上合组织各成员国GDP实现十倍左右的增长。

区域合作释放经济潜力

通过20年的不懈努力,上合组织国家展示出经济合作潜力。青岛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鲁明在论坛开幕式上介绍,今年前三季度,示范区与上合组织国家进出口额同比增长了98%,中欧班列开行量也超过去年全年总和,与上合组织国家双向投资额超去年全年的40倍,引进总投资377亿元的重点项目20个,巴基斯坦中心、俄罗斯中心等17个上合元素项目相继落户,落实金融政策试点,推动资本和经常项目收支便利化试点,在实际应用场景中推动金融制度创新,为地方经贸互联互通提供金融支持。

据了解,上合组织成员国人口超过30亿,接近全球的一半,面积3400万平方公里,在欧亚大陆超过了半壁江山,2020年实现GDP20万亿美元,占全球23%,贸易额5.76万亿美元,占全球16%,是全球幅员最辽阔、人口数量最多、发展潜力最大的综合性区域组织。

商务部欧亚司副司长张栋表示,上合组织成立20年来,中国与其他成员国的经贸合作不断密切,贸易额从2001年的120亿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2450亿美元,20年增长20倍。截至今年8月底,中方对成员国累计投资725亿美元,工程承包2930亿美元,带动了一大批交通运输、能源电力、农业、制造业项目,加强了成员国间的互联互通,也带动了各国经济和民生的改善。

此外,自2020年以来,上合组织的“去美元化”进程非常快。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介绍,根据今年的最新数据,上合组织尤其是与中国之间的贸易往来,美元已经下降到了40%左右。《上海合作组织的金融发展展望》显示,2020年,中俄双边货物贸易额达1078亿美元,其中人民币占中俄两国结算货币的45%。

拓宽对外交流平台

“上合组织进入到了新阶段”。

王文研判,上合组织已经从以安全为核心的合作模式,进一步深化拓展到经济、贸易、金融领域的合作。

王文认为,过去资本市场的发展一向以西方国家作为核心。但上合组织成立后发生了两个百年变局的迹象。一是成立了百年以来第一个没有西方国家参与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组织。二是上合组织组建伊始,是以反恐、反分裂、反极端主义作为目的,如今,上合组织成员国之间合作更加深化,不再局限于安全领域,转而拓宽至金融等方面。

在上合示范区金融合作与资本市场发展论坛上,青岛市首只QDLP(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基金正式落户上合示范区,上合示范区将与中俄能源投资私募基金管理(青岛)有限公司合作发起设立以人民币或外汇进行境外投资的海外投资基金,作为海外投资基金管理人管理其境外投资业务,进一步畅通金融资本的输入、输出通道,丰富投资主体、投资方向、投资范围,促进资本开放,完善投资环境。

据了解,作为全国QDLP试点资格城市,青岛市首批获得30亿美元的试点额度,本次发布的首只海外投资基金试点额度为1.5亿美元。

青岛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王锦玉在论坛上表示,作为全国QDLP试点城市,在建设“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大背景下,QDLP试点落地青岛,将有利于深化境内外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给资本跨境双向流动创造更多便利,同时对推动青岛跨境财富管理创新,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后疫情时代的“上合模式”

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为全球产业链与供应链的重组带来不同程度的压力。

据统计,疫情在2020年对上合组织成员国经济的冲击呈现分化态势。从经济表现看,上合组织成员国经济增长表现出较大差异。中国、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三国维持小幅增长,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巴基斯坦出现下降,但降幅不超过5%,吉尔吉斯斯坦下降8.6%,印度降幅最大,2020年4月-8月,印度货物贸易出口同比下降26.6%。

中国贸促会原会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姜增伟表示,全球范围内,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仍在延续,例如,大宗商品价格攀升,以铜、铝、锌为代表的有色金属价格相比疫情前涨幅超过五成,国际集装箱价格、欧洲天然气价格较疫情之前也出现明显上涨。汽车芯片短缺导致全球范围内汽车大幅减产,一些国家港口集装箱大量积压,难以得到及时配送,这都给世界经济,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复苏带来了严峻挑战。近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今年世界经济增速预期调整为5.9%,较7月的预测值下调了0.1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正是由于价格上涨与供应链紧张所导致的不确定性。

其次,国际金融市场形势深刻调整,金融稳定压力加大。疫情暴发后,部分国家为应对疫情冲击,采取了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向市场投放了大量货币,导致国际市场流动性水平大幅提高。

后疫情时代,如何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给国家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且提高组织成员国的经济竞争力?

姜增伟认为,各成员国要放眼未来,发挥山水相邻、利益交融的独特优势,携手应对困难与挑战,进一步释放经济合作的潜力,实现互利共赢的发展。

第一,发挥地区资源优势,深化区域经济合作。上合组织各成员国之间的差异性明显,经济结构互补性强,各类资源丰富,进一步深化成员国经贸合作拥有巨大的空间。新冠肺炎疫情重创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但2020年上合组织成员国之间的经贸合作仍逆势前行,展现了强大的韧性和活力。未来,各成员国应充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加强发展战略对接,深化绿色农业,健康数字产业等领域合作,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和畅通,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更多活力,增添新的动能。

第二,推进金融平台建设,提升金融服务水平。随着各国经贸往来不断加深,各成员国企业对货币资金的需求愈发旺盛。未来,加强成员国金融开放合作的同时,要统筹做好金融风险防范,实现防风险与稳定发展的动态平衡,不断提高金融服务的质和效。一是建立更多金融要素流动的平台与项目对接的平台,深化成员国企业之间的联系,促进成员国间开展大项目贷款和金融合作。二是增加以银行授信为基础的间接融资服务,同时提升以股权投融资为基础的直接融资规模与水平。三是加强交易双方在期货、商品互换协议等方面的合作,以市场价格为基础,更高效地开展交易,提高货物、资金流通的效率,为经济发展提供更高水平的金融支持。

第三,加强制度合作,促进绿色经济高质量的发展。自2001年成立以来,上合组织先后签署了一系列有关区域经济合作的法律文件,明确了区域经济合作的目标、任务和相应措施。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加强成员国之间的制度合作,加快推进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机制的建设,公正高效地解决成员国间跨国商事争端,同时加强成员国在绿色发展领域的规则对接,深化在绿色金融、绿色贸易、碳交易等领域的合作,推动各国经济实现更高水平的绿色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