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童庆禧:航天对地观测是国之重器

来源 | 财经网   

2021年11月28日 18:10  

本文3005字,约4分钟

“遥感技术,特别是航天遥感技术,是典型的多学科交叉的新兴科学技术门类,是国家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今科学技术的前沿,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是大国重器,是国际竞争的焦点。”11月28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童庆禧在第十九届《财经》年会“《财经》年会2022:预测与战略”上表示。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童庆禧

童庆禧院士表示,我国到现在为止已经发射了将近300颗左右的卫星。其中,对地观测仍然是航天遥感的重点,这类卫星数量占我国发射全部卫星的1/3左右。包括气象、海洋、陆地资源、环境探测等对地观测卫星,和北斗导航卫星、通信卫星以及地面系统相融合,形成强有力的对地观测系统,在调查资源、监测环境、防灾救灾、预报天气、监测海洋、研究气候变化、服务于智慧城市、保障农业生产、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为部分发言实录:

大家好,我今天的演讲主要是想谈谈航天信息技术,特别是航天对地观测方面在国民经济和生活中的作用。首先我大概谈这么几个问题。

航天信息技术特别是卫星遥感是新基建的重要内容,因为航天对地观测也是国之重器,是国家最重要的前沿科学。此外,遥感技术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支撑技术,因为我们的对地观测会取得大量的数据,所以遥感一直是国家须臾不可或缺的技术,它能应用到很多方面。

建设航天强国是习主席在十九大报告里面特别提出的。中国正在从航天大国逐渐走向航天强国。2019年全球发射卫星发射火箭,中国占第一位,我们成功发射了31个卫星,总计发射数是33颗。目前我们国家已经拥有了气象卫星、海洋卫星、资源卫星、环境卫星、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

非常值得欣慰的是我们国家的商业遥感。民营力量支持的遥感卫星现在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我们建立多个观测站,在中国北京站、三亚站进行接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看得非常细,地面达到了0.5米的分辨率,正向更高的分辨率进军。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是我们国家的一个很特别的卫星,它的运行轨道高度是在36000公里,这36000公里的地面分辨率达到50米,在地球上在世界范围内可以看到500公里×500公里,可以观测到很多细微的地方,比如云的结构等等,这是非常有用的。

从国际上来看,卫星分辨率逐渐在提高,七十年代最高分辨率只有100米和70、80米,现在基本在0.5米1米。红颜色的是中国最近发射的一些卫星,这里面有国家的也有民营企业的卫星,这是布达拉宫,这是英国伦敦的伦敦眼,这是日本开奥运会的时候运动场的情况,斑马线都可以看得非常清楚,这就是我们国家的卫星。

由于卫星取得的数据具有大数据性质,具有宏观性、多源性、真实性、实时性、客观性、海量性,通过信息的挖掘可以把各类专题信息提取出来,供国民经济或国家建设各方面应用。我们现在可以接收100多个卫星,通过我们的地面站,我们可以接收大量的数据。

航天卫星对经济发展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2020年航天经济的总量达到3850亿,它可以促进其他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市场环境,亚洲在全球是增长最快的,中国又是亚洲增长最快的,形成了大量的民营企业,他们在我们国家卫星的对地观测获取数据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是北京21世纪空间技术应用股份有限公司的北京2号卫星星座。它最重要的特点是现在可以做到卫星在上面可以超敏捷地对地球进行观测,比如对长江一带的观测,目前国内外的卫星很少能做到这样的水平。长光公司可以研制和制造卫星。现在他们已经有31颗卫星在轨工作。这是今年3月份长光卫星观测到的,分辨率非常高,可以对各种热点事件进行快速访问。珠海欧比特公司已经发射了10颗在轨卫星,并且准备要发射34颗卫星,形成了大量的卫星星座。还有航天宏图是发射以雷达为主的卫星,这是北京市周边的形变,红色的是形变每年沉降最厉害的。我们看这两个地方,一个是通州副中心,一个是北京的首都机场,大量的建设造成地面的沉降,会造成一些安全威胁。上海也是这样,可以监测和预报地面的动态,红颜色是陆家嘴,还有虹桥交通枢纽。

遥感技术可以对国家的土地资源、农业、城市、森林、生态环境、天气、海洋、灾害、气候变化进行大量观测,最重要的是保障了国家安全。通过卫星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哪些土地是减少的,哪些是增加的,这对我们了解家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今年8月26号自然资源部发布的第三次国土普查的数据,可以看出我们的耕地和十年之前减少了14万平方公里,我们的林地增加了57万平方公里,这就是了解我们国家的动态,非常重要。在全国森林面积最大的10个国家中,中国并不是最大,但是在人工林增长最快的10个国家中,中国增长是最快的,这对碳达峰、碳中和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形成了大量的碳汇。我们还能监测一些灾害事件,例如蓝藻的爆发。我们不仅可以了解蓝藻在湖面的覆盖情况,更重要的可以追踪哪些地方是造成蓝藻形成的陆地上的来源,对我们治理是非常关键、非常重要的。

这是北京建成区的发展,可以看到逐年的变化,从1978-2010年北京市建成区的变化增加了11倍,促进了经济发展,也占用了大量的耕地。长江三角洲中红颜色、蓝颜色、黄颜色是城市的覆盖,我们在长江三角洲几乎找不到重要的耕地了,珠江三角洲也是同样的道理。晚上可以看到灯光。同时也能看到整个地球的变化,这是东北亚地区最重要的京津冀、长三角、首尔圈、东京都。中国有很多城市,每个城市都是亮点,通过这个可以了解经济,这是城市的灯光。北京上海已经是国际化大都市。根据城市的灯光照明辐射来看经济发展,基本成一种线性关系。

中国和国外通过遥感可以了解农作物的长势,进行作物的估产。提前了解我们的产量,这对我们进行市场的配备、对于期货交易非常重要。可以看到这是对2014年中国主要省份的粮油产量的预估。此外也可以预测全球,美国玉米产量最高,中国水稻产量最高,中国小麦产量最高,美国大豆产量最高,这是我们的主要进口来源,这都是我们提前通过遥感来了解它的长势,预测它的产量。

最后我想说,遥感技术,特别是航天遥感,包含了航天技术、计算机技术、大数据科技、物理学、数学、地学、生物学等,它是典型的多学科交叉的新兴科学技术门类,是国家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今科学技术的前沿,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是大国重器,是国际竞争的焦点。

我国到现在为止已经发射了将近300颗左右的卫星,这些卫星1/3是研究地球,了解我们居住的环境。地球观测仍然是航天遥感和航空遥感的重点,空间对地观测的数量占我国发射全部卫星的1/3左右,并且和北斗导航卫星、通信卫星以及地面系统相融合,形成强有力的对地观测系统,在调查资源、监测环境、防灾救灾、预报天气、监测海洋、研究气候变化、服务于智慧城市、保障农业生产、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人类在地球上面临着三大任务,怎么上天、怎么入地、如何下海。毫无疑问遥感技术是人类探索自然、研究地球、探索外太空、经略海洋的一个重要科技手段。我国已经发射了气象、海洋、陆地资源、环境探测卫星。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向外太空进军,已发射了多颗嫦娥月球探测卫星、天问火星探测卫星,已经开始建设自己的空间站。我们也一定会向更深的地球、更深的海洋、更遥远的星空迈进,中国人一定会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奇迹,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