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成湘均:创新需找到可以落地的工具

来源 | 《财经》新媒体   

2021年11月29日 12:30  

本文1886字,约3分钟

面对如何保持创业公司创新力的问题,11月27日,掌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成湘均在“《财经》年会2022:预测与战略”上回答道:“做任何一个创新项目不应该只有开始,你还应该抱着过程和结果,不然失败的概率是非常大的。”

掌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成湘均

谈到创新问题他还表示,如果仅仅只是强调文化、氛围、土壤、制度,很难保证结果,创业者除了热情,最好能找到可以落地的工具,帮助我们完善创新过程。

面对企业把技术放在哪个战略层级的问题,成湘均谈到作为企业的角度,一定会关注未来的研发,让研发能结合市场或在行业里增加竞争力,这些都是会综合考虑的因素。

以下为圆桌会议发言实录:

主持人(谢丽容):接下来我们要进入圆桌讨论环节,请各位老师共同讨论一个问题,在你们眼中未来的技术是什么,下一个让我们觉得很激动的未来技术是什么,为什么?

成湘均:现在手机已经成了人们生活离不开的一部分,我比较期待未来新的技术是能替代手机的设备,我最近在体验一些未来的移动设备,很大程度上已经完全可以取代手机了,在可预期的三五年里这种替代手机的设备就会走进我们的生活里。  

主持人(谢丽容):所以像掌阅这样的平台,将来手机不是唯一终端了?    

成湘均:对,体验会更好,你带着未来设备像走进未来书房一样,摆满了所有书,你可以伸手抽出一本书放在书桌上去阅读,甚至可以把自己这个场景打造成一个可以共享的场景,在你的书房里可能有很多书友会跟你一起看,你头摇晃一下就可以看到书友,是很真实的体验,我自己体验过,我感觉比看手机好一点。

主持人(谢丽容):除了个人自身的坚持之外,有没有从机制上和管理上保证正在快步往前走的创业公司能够保持创新力,对新技术保持很敏感的热度?    

成湘均:这个问题非常好,我们作为创业者会思考结果、拥抱变化、有冒险的精神,这些只决定了你会去开始,而不决定结果,这是我们交了很多学费总结出来的,谈创新谈摸索谈探索,如果仅仅只是强调文化、强调氛围土壤、强调制度,你很难保证结果。在每个过程里面还是应该有一些好的工具,我们用的比较好的工具就是AB测试,全公司所有的产品所有新的开拓的点我们全都要上AB平台,哪怕一个微小的提升,比如这个用户今天用这套算法达到这个效果,我修改一套算法修改一些标签得到另一个数据,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创新。倒不是完全结果论,这会在整个过程里面驱动你的团队,比如我们的阅读体验希望能达到一个值,这个值怎么达到,需要在过程里面不断的保障,这就会反过来驱动团队不断的挑战,不断的想招,不断的创新。作为创业者来说除了我们的热情,除了我们的文化,最好能找到一些可以落地的工具,这些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把创新的过程做的比较好一点。    

主持人(谢丽容):把企业不断的微创新,把它量化了。   

成湘均:做任何一个创新项目不应该只有开始,你还应该抱着过程和结果,不然失败的概率是非常大的。我看过一本书叫《重新定义公司》,谷歌这样的公司最挣钱,他也鼓励创新,每年要跑1千多个创新项目,到最后受不了了,每年要把所有项目再重新复盘一次,每年要砍掉80%的项目,这个过程对任何公司,如何把创新的过程和结果有一个更好的管理,因为制度和意识只是开始。

主持人(谢丽容):科研经济的两张皮连接起来,在理论上来说,穿越技术创新死亡谷的过程。问一下成总,陈老师提出了企业要提高科研水平,怎么看?对企业来说,企业怎么看,把技术放在哪个战略层级?怎么样看待技术对于企业未来发展的事情?怎么把它落实到实处?   

成湘均:陈老师想表达的,第一,企业作为科研离市场更近,它会更快的把科研接近于应用,对于企业来说,企业投入创新或者投入研发,作为一个创业者的体会,还是非常有挑战的,特别是在决策的过程里,因为所有的创新、新的研发意味着摸索不确定,意味着失败的概率更大一点,意味着你的成本投入、预算会倾向在哪个方面。

回到我作为一个企业的角度,首先,我一定会关注未来的研发,同时也结合自身,这个研发最终能跟我在市场里的结合,或者在行业里的竞争,能产生什么样的结果,会综合这些因素考虑。对于一部分企业,更多是用好创新的东西,应用好创新的东西,一部分企业真的创新研发东西,这两者还是要自己有所定位,体量和规模比较好的,我建议用好它,规模大的,像英特尔,一定要担起这个重担。

主持人(谢丽容):我问一下四位企业界人士,你们对监管和学术界有没有一些呼吁?    

成湘均:学术界有先天的优势,有非常多的优秀生源,特别是清华这样的学府,企业想要像英特尔一样跟清华有很深入的接触,这种路径和桥梁,我们呼吁这块可以对一些体量更小的中小企业有更多的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