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这座新城凭何出圈?

作者 | 宋彦成  

2021年12月02日 17:30  

本文3165字,约5分钟

曾让曹盾引以为自豪的是,《长安十二时辰》热播之际,荧幕前亦在上演“舌尖上的西安”,以至于水盆羊肉一时订单量在全国各地猛增。

后来向媒体谈及此事,导演曹盾窃喜,承认自己夹带“私货”,“这戏万一火了,好多人来西安旅游,得落地呀,得让他们找着吃的。”

以一座城市为背景的热播影视剧或热映电影,在有意无意间“展演”地方美食时,向来颇具成效,对于城市品牌和文旅市场引流无疑是利好。

只不过,上述热播剧拍摄取景地位于宁波象山,而非古城西安,这也引来当时陕西舆论界的热议和思考。

对身在异乡的曹盾们来说,一碗油泼面,一份水盆羊肉,就是一缕化不开的乡愁。

尤为一提的是,在拍摄过程中,为了照顾剧组中诸多西安人的肠胃,甚至专门雇请了一位陕西厨师做饭。

这种刻在味蕾和肠胃上的记忆,不但曹盾身上有,也存在于一批在异乡追逐艺术梦想的人身上。

曹盾一直想拍一部关于西安的电影,如同山西汾阳人贾樟柯出于对故乡的偏爱,镜头仿若生长在黄土地上的一棵树,记录和审视着这个时代所发生的一切。

而今,西安西北一隅的秦汉故地,同样有一批心怀热望的青年,在此扎根追逐影视梦想……

01 优质内容为王

2020年,全球电影行业遭遇凛冬,从内容制作到发行放映被迫中断,全产业链遭受重创,西安电影市场也不例外。

随着疫情管控情况向好,国内电影市场率先复苏、持续回暖,院线电影亦已几乎恢复如常。

根据智研咨询发布的《2021-2027年中国电影行业运行动态及投资前景评估报告》显示,2021年上半年,虽则电影票房收入276亿元,较之2020年上半年下降37.2亿元,却也恢复近九成。

不过,伴随着全球疫情常态化,对于院线电影的考验远未结束,甚至会延展至对整个电影行业逻辑的重塑和思考。

2021年,初冬时节,古城西安迎来一场降雨,空气为之一新,此前停留在树上的黄叶,亦纷纷飘落在地。

一场汇聚国内影视行业大佬的论坛,也在那场冬雨不久后落下帷幕,其中有不少知名影视投资人、导演和编剧,影视公司负责人等。

一帧帧思想交锋的画面,亦是基于当前电影产业自身发展逻辑,乃至于投资价值的研判,而且不乏关于西部电影光荣与梦想的热烈探讨。

作为中国影视发展重镇,早年间,西安孕育出不少知名导演和演员,以及一批具备国际影响力的影视作品,尤其是西安电影制片厂出品更是一代国人记忆。

如《老井》《黄土地》《蓝风筝》等电影,在中国影史上堪称“教科书级”作品,其导演和主演亦凭此蜚声中外。

实际上,追逐电影梦想,记录和表达其周遭和历史,仍是当前一代中青年导演和编剧的人生志业,如山西人贾樟柯、青海人万玛才旦、陕西人田波等。

纵使时至今日,短视频赛道狂飙突进,包括电影或电视在内的优质内容作品,依旧不乏大批受众(观众)为其买单,市场空间极具想象力,这也使得作为新经济的影视产业,长期为投资界和地方政府看好。

从国外来看,如好莱坞、宝莱坞等影视基地,可谓是全球电影工业的风向标;国内十大影视基地最为知名,产业聚集和配套较为成熟,盖因市场化资源配置和政府政策引导并重。

譬如,曹盾执导的《长安十二时辰》,即是在宁波象山取景拍摄,并且专门搭建了总面积达70亩的“唐城”,使用群演29918人次,跟组演员18000人次,前景特约演员3502人次,更不必说涉及到影视产业链上下游公司亦多。

02 影视陕军东征

两相比较之下,西安纵有长安之魂,却无《长安十二时辰》,有唐城遗址,而无“唐城”,关键在于,一部现象级的影视作品背后,亦需一个完善的影视工业生态。

业内人士称,唯有一流的技术平台,完善的产业链条,专业的制作流程,国际化的服务水平,这四方面平衡发展,中国才能出现真正意义上的东方好莱坞。

具体而言,不同于文学创作,电影本身作为工业化的产物,其本身更需要一个产业生态体系的建立,自上而下涉及到制片、制作、发行、放映、衍生等环节。

而今,如何重振西安乃至西部电影的影响力,除却优质的电影作品外,更需要有志于电影创作和生产的编剧、导演、投资人等主体参与,缺一不可。

如近期热映电影《柳青》,导演田波是陕西绥德人,作为本土新锐纪录片导演,其代表作《佛陀墕》《走马水》等对于陕西故事的讲述,不亚于山西籍导演贾樟柯。

实际上,对于陕西乃至西部地区而言,如何实现电影作品乃至电影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做大做强“西部影视”文化品牌,既需要从市场化的角度去破题,也需要在政府政策层面予以引导和支持。

“十三五”以来,陕西全面实施“文化强省”战略,出台了《关于支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财税政策的意见》等系列扶持政策,通过资金扶持来激活影视创作生产。

更为重要的是,在电影产业链的不同环节,涉及到分工合作的不同主体,不同主体亦需要厚植其上的载体和空间,这对于历史文化资源富集之地不喾是近水楼台。

因此,有策划、有规划的影视基地,其所集聚的产业和人气,以及渐成规模后的庞大税收,亦是不少地方发展影视产业的动力。

一种业界共识是,随着我国影视行业不断成熟,影视基地的功能不再局限于单纯提供场景,而是要形成向产业各个环节延伸的全产业链。

如在西安西北一隅的秦汉故地,将近2/3的土地为绿色植被覆盖,域内葱葱茏茏,汉家陵阙依旧,泾渭二水绕城而过,当前已聚集了一批影视产业链上下游公司,涉及影视剧本创作、实景拍摄、投资制作、产业孵化、旅游度假……

03 筑梦秦汉故地

2021年4月,陕西秦汉新城影视拍摄基地在“2021陕西-京津冀产业合作活动”上亮相,这也使得东西部在影视产业链条上有了更多的接触与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在那场活动中,秦汉新城方面与国家广电总局中广电设计研究院达成合作,如委托后者参与影视基地策划设计项目,通过融入现代技术、功能和诉求,盘活老旧厂房现有存量空间资源。

当前,秦汉新城正在建设以秦汉新城影视文化产业基地、秦汉文化创意产业园、秦汉新城渭河沿线景观带、西汉帝陵遗址风光带等功能区域组成的影视拍摄基地。

作为国内文化创意产业的标杆之地,西安已然初步形成“南曲江、北秦汉”的发展格局,尤其是秦汉新城影视拍摄基地被授牌为“陕西省影视拍摄基地”,这也是陕西省第一个授牌的影视拍摄基地。

实际上,基地入驻企业参与和储备项目总量超过200个,其中一些佼佼者生产制作的作品,在央视、腾讯视频、优酷、爱奇艺、搜狐视频等平台播出后,收获反响和好评颇多。                                         

当前,在国内影视赛道中如何出圈,尤其是在短视频加入战局后中,如何突出重围,再次实现影视“陕军东征”,亦需要一批有质量的影视作品和有梦想的影视人来挑起重任。

清华大学教授尹鸿曾称,“工业化通俗讲就是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通过引入各行各业的专家型人才,建成一条运转平稳的流水线,进而带动影片生产效率和品质的提升。”

在秦汉新城影视基地,窗明几净的办公空间,不少从事影视生产的青年人才忙碌个不停,他们选择在此追逐电影梦想,这与秦汉新城大力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密不可分。

2018年11月,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公布了《秦汉新城文化产业发展扶持政策(试行)》,从产业发展扶持、引进和鼓励高端人才发展措施、减免税费奖励措施等多个维度展开,涉及设立产业基金、房租补贴、税收奖励、品牌创建、影视剧制作播出、开办影院、书店等方面。

不止于此,秦汉新城关于引进高端人才和扶持文化产业的政策颇多,种种政策加持下,“影视陕军”的新锐力量在渭河北岸崛起亦不难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