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韵脚:榨空头、“铜王”的陨落及1907年金融恐慌

《财经》杂志 文/邵宇 陈达飞  

2022年03月14日 12:11  

本文5697字,约8分钟

“镍王陨落”与“铜王陨落”在原因上或存在本质不同,但这并不对过程和结果起决定性作用

自上月底发生局部地区冲突以来,全球大宗商品市场波谲云诡。WTI原油期货价格毫无阻力地突破了100美元/桶,并一路飙升到130美元。3月7日,隔夜伦镍期货涨幅逾88%,价格达到了5.5万美元/吨,创历史新高。3月8日,伦镍日内一度暴涨超110%,突破10万美元/吨。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紧急暂停镍交易,停盘前,日内涨幅59%,报8万美元/吨。

由于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性较高,参与企业一般都会利用金融衍生品进行套保。有消息称,镍价格的暴涨又源于海外机构的“逼空”(又称“榨空头”)交易。国内某世界500强企业持有大量镍期货空单,损失惨重。“一代镍王的陨落”顿时充斥着各大媒体头条。它会否产生连锁反应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回顾100多年前的美国,一代“铜王”海因茨的陨落也肇始于“榨空头”交易,只是它发生在股票市场,其产生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引发了1907年金融大恐慌,并直接导致了1913年《联邦储备法案》的通过和美联储的诞生。对比1907年大恐慌和100年后的2007年金融危机会发现,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

您看的此篇文章是收费文章
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