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发布:快递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报告(2020-2021)

作者 | 财经E法  

2022年05月13日 20:21  

本文21768字,约31分钟

目 录

引言

一、快递物流市场加剧演变 

1.新模式:从单一快递向综合物流迈进

2.新格局:行业从“以价换量”到价值修复

2.1“政策组合拳”规范行业竞争

2.2 行业立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3.新赛点:末端布局突破“亿件时代”最后一公里 

4.新机遇:“全国统一大市场”提升物流产业发展空间 

二、快递物流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物流产业结构长期不均衡 

2.物流设施与产业融合度不高 

3.物流能力存在结构性过剩 

4.物流数字化管理能力有待提升 

三、快递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和先进案例 

1.集约化发展:密切物流与产业布局关系,完善通道枢纽网络 

案例1:菜鸟与海南共建全球数智供应链示范区 

案例2:顺丰鄂州花湖机场打造国际航空货运枢纽 

2.差异化创新:深耕产业供应链,用新业态开拓产业新边界 

案例1:菜鸟智能产地仓打破农产品“统货统销”之痛 

案例2:京东物流一体化供应链助广东荔枝销运全国 

3.全球化布局:加强跨境物流及海外本地服务能力 

案例1:顺丰收购嘉里物流意指跨境供应链 

案例2:菜鸟欧洲最大智慧物流枢纽正式启用 

4.数智化升级:推动企业降本增效,提高行业整体天花板 

案例1:京东物流地狼AGV在西藏启用 

案例2:菜鸟将在浙江打造国内领先的“无人粮仓”

结语

引言

在过去十余年间,快递业是中国民营经济最大的闪光点之一,无论是在业务量还是业务收入方面,快递业均以每年两位数的增速保持稳健增长。在过去的2021年,中国快递行业延续了8年来全球第一的增速,行业竞争不断,叠加外部经济的不确定性,使得行业面临着更严峻的考验。

在此背景下,顺丰、菜鸟、京东物流等一批市场上的头部企业在保持原有优势的同时,战略方向开始不约而同转向了“高质量发展”。顺丰通过收购,加快国际物流拓展;京东物流深耕供应链;菜鸟也加强自建自营的物流能力,选择用产业化、数智化和全球化来强化作为物流产业互联网公司的领先优势。

不仅是头部企业在加快调整,整个快递物流行业也迎来变局,高质量发展首次成为上下游的共识。2022年伊始,“快递进村”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3月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多处关注物流发展,鼓励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支持加快国际物流体系建设;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的发布,对影响“全国统一”的流通畅通、营商环境和破除障碍明确提出了指导性方向。种种迹象表明,年度件量突破千亿件后的中国快递物流行业正式迈入发展新阶段。 

在上述背景下,本报告以2021年为基点,观察2020年至2022年初中国快递物流业从充分竞争至行业价格战、再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节点,旨在厘清国内快递行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为快递物流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有益策略。

一、快递物流市场加剧演变

业界公认,快递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始于21世纪初,其充分竞争的格局基础也是在这一时期奠定。进入21世纪后,我国社会经济特别是电子商务得到迅速发展,对外贸易年进出口额超过1000亿美元,国外直接投资每年达到600亿美元,这为快递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除了顺丰、申通这两家民营快递的探路者,在1994年到2002年期间,从申通走出、或有密切关系的几位桐庐老乡又先后创办了韵达、圆通和中通,即“三通一达”。随着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下称“新邮政法”)的正式颁布实施,被追打多年的民营快递开始摆脱“黑快递”的身份,中国的快递物流业开始呈现国有、民营、外资等多种经济主体、多种运输方式相互竞争、多元共存的市场格局。 

2009年对于快递行业而言,除了合法性确立也是商业模式的转折点。当年11月11日,淘宝开启第一个双11打折促销,当天销售额达5200万元,对应产生26万快递订单。自此,电商需求成为快递业最重要的发展助推剂,“电商-快递”模式成为主流。其中,以上海、杭州为基地的“三通一达”与淘宝合作最深入广泛。

由于加盟制的灵活、共享方式,“通达系”与电商的合作共生关系也越来越紧密。在电商订单带动下,到2010年,申通、圆通、韵达等日均业务量先后突破100万件大关,中通、百世紧随其后。以“通达系”为代表的加盟制快递公司,在网络分布、组织结构、定价模式与电商更为契合,不但在业务量上反超顺丰等直营快递,而且迅速形成领先优势。

表1:天猫双11历年交易额与物流订单量

1、新模式:从单一快递向综合物流迈进

在快递市场发展早期,由于中低端与中高端市场需求差异巨大,对应形成了直营制和加盟制两种商业模式。

直营模式,是把所有权和经营权都控制在企业自己手中,其主要是通过三级的管理制度来实现,以顺丰为典型代表,产品打造的方向是服务和时效优先;加盟模式,是总部直接控制的是转运中心,然后在各个城市划区域设置网点,在网点进行招商加盟,把所有权和经营权分享出去,典型代表为“三通一达”。

加盟制属于利润率低但是周转率较高的生意,加盟制的企业一旦能够占领一定的市场份额,就可以形成规模很大的生意。它与直营制分别适用于不同的赛道,没有简单的孰优孰劣之分。虽然民营快递企业曾出现直营式和加盟制的分野,但对于告别草莽生长的时代的民营快递企业而言,都需要寻求快递之外的新增长极,从单一到多元的综合物流发展路径不可避免。

以顺丰为例,目前已形成了快递、快运、冷链、供应链、同城配及国际业务等为一体的业务版图;京东物流将自己定位为“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商”,核心优势还是在仓资源及仓配一体化,快递、快运、冷链、跨境以及合同物流板块仍在夯实;定位为“全球化产业互联网公司”的菜鸟,发展方向是“用数字化方式做物流”,2013年成立以来大量布局海外仓、物流产业园区、物流运输枢纽、末端驿站、数智化信息系统等,强化物流自营自建能力,持续深化对物流产业链各环节的直接服务力度。

 双壹咨询分析认为,物流领域由于单个快递企业产品和能力的局限性,整个行业的缺位现象比较严重。从这个角度讲,菜鸟进行的技术创新和物流基础设施投入,有效地切入了物流产业的增量赛道。

2、新格局:行业从“以价换量”到价值修复

过去近20年,电商的高速发展给民营快递的野蛮生长提供了丰沃的土壤,与此同时,同质化竞争、薄利低价也成为快递业挥之不去的标签。当电商平台增速放缓、红利逐渐弱化,这也成了快递企业的成长桎梏:随着包裹量增速的同步下降,头部快递企业步入存量竞争阶段。

表2:2017-2021年国内快递市场规模

极兔速递进入中国市场之前,国内民营快递的市场格局整体已趋于相对稳定。但在2020年3月,极兔的入局却搅动了这一格局。2020年初,极兔以“搅局者”之姿在快递领域挥起“价格战刀”,“通达系”不得以选择“以价换量”,重资产的顺丰同样陷入价格泥淖,一众头部企业盈利能力快速下滑,尾部企业亏损加剧、产能投入掉队,面临着出清局面.

伴随价格战,快递行业龙头份额也在被逐步稀释,CR8从85%附近的水平逐步回落至80%附近,市场更加分散。2020年之前,通达快递企业就时常爆发激烈的价格战,但负面效应尚能通过规模效应之下的单位成本下降大致对冲,从而使得单件利润相对稳定。进入2020年,价格战影响导致单件利润显著下降,甚至出现阶段性亏损的现象。

表3:五家快递企业市场份额演变(2016年-2021年4月)

数据来源:国家邮政局《市场监管报告》等。

在交通运输部专家委员会邮政组副组长王国栋看来,快递行业有民生、公共属性,在推动城乡互动、流通互转、脱贫致富、乡村振兴包括疫情期间的保障上,都有重要意义。价格战使快递企业在“自损”的情况下抢夺市场,盈利水平承压、快递员群体收入无法保障等问题一一浮现,持续的低价竞争乃至低于成本的倾销和掠夺,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2.1 “政策组合拳”规范行业竞争

2021年4月,监管层开始出台政策引导行业竞争回归合理状态,浙江省公布《浙江省快递业促进条例(草案)》,要求快递经营企业无正当理由不得低于成本价格提供快递服务。目前,《浙江省快递业促进条例》已经通过并于2022年3月起实行。

此后,国家多部门出台文件规范行业竞争,多省份明确要求经营者不得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提供快递服务,强调服务质量,遏制因低价竞争损害末端网点及小哥权益的情况。比如,国内快递业务量第一的广东省, 2021年5月也出台了《关于推进广东省邮政快递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内容涉及简化快递企业开设手续、推动行业实现绿色转型、加强规划用地支撑保障、完善农村设施网络布局、升级城市末端服务网络、推动行业科技创新应用、保障从业人员合法权益等多个方面。 

得到“政策底”的托举后,“价格战”在2021年第四季度得到遏制。截至2022年4月末,顺丰控股、圆通速递、韵达股份、中通快递、申通快递、德邦股份六家快递上市公司先后披露了2021年年报与2022年一季度报。6家快递公司2021年的业绩表现激烈分化,但在2022年第一季度都表现出了不错的复苏能力,实现了盈利能力的正向增长。

从2022年头部快递公司的财报表现来看,单票收入均同比上涨,“价格战”消极影响减退:一方面,在电商行业的高速发展下,快递业规模再进一步;另一方面,在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快递企业还需面对劳动力短缺,成本压缩空间有限等各种难题。随着价格逐渐回归合理区间,盈利能力将成为快递业下一轮比拼的重点。

2.2 行业立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早在2018年,国务院便颁布了《快递暂行条例》,不过,其中关于快递行业尤其是电商快递业的促进型规范却十分有限,仅在《快递暂行条例》“发展保障”部分用两个条文(第12条和第15条)规定了促进快递产业发展的方针。

“新邮政法”和《快递暂行条例》对快递业尤其是电商快递业,无论在产业的结构、布局、组织、技术、创新等促进引导方面,还是在企业的合规经营、劳动者和消费者的权益保护以及监督检查方面,仍有待完善,对造成快递企业持续低价竞争的深层结构因素的消解更是力所不及,凸显了加快制定快递业促进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2021年9月29日,《浙江省快递业促进条例》(下称《条例》)经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并予以发布,已于2022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也是全国首部关于快递业的地方立法。《条例》明确保障从业人员的劳动权益,规定快递企业应与从业人员依法订立劳动合同,依法参加职工基本养老及各项社会保险,完善快件收派人员的投诉澄清免责机制,建立合理的考核奖惩制度;《条例》亦明确保障消费者权益,规定按运单上注明要求上门投递,未按收件人电话、信息回复要求上门投递的,由邮政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可处 500 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可以看到,当前立法方向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谋划解决制约行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优化发展环境,致力于让企业和从业人员对有关制度安排形成明确法律预期,充分地享受制度红利。此外,快递条例注重守护安全底线,对安全做出了细致务实的安排,注重对用户合法权益的保护,充实快递服务规则体系,为快递业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竞争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韩伟在参与报告研讨时分析认为,只要不触碰红线,价格战不应延伸到执法问题。若涉及到执法问题,则要具体考虑问题的性质。如果在市场调节下,没有违法低价,那么市场可以通过自身的“无形之手”解决掉。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郝俊淇认为,应对电商快递业的持续低价竞争问题,应综合运用促进型和限禁型法律规范,二者不能偏废。换言之,除应尽快制定快递业促进法,推动供给侧结构转型,还需要着眼低价竞争行为法律规制制度的整体功能衰退问题优化规范配置,激活制度功能,强化协同治理,建立针对恶性低价竞争行为的行业监管、价格监管、反不正当竞争规制等限禁型法律防治体系。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张晨颖在参与报告研讨时提出,有效的监管体系离不开市场主体的参与和配合,鉴于我国快递行业与电商平台等主体的紧密关联,快递行业的规范发展需要与数字平台治理相结合。

2021年10月29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互联网平台分类分级指南(征求意见稿)》《互联网平台落实主体责任指南(征求意见稿)》,确立了平台分类分级的监管思路,将互联网平台分为超级平台、大型平台和中小平台,同时,不同平台经营者需承担算法规制、知识产权保护、自然人隐私与个人信息保护、劳动者保护、环境保护等不同责任。超大型平台经营者还要承担平等治理、开放生态、数据管理、促进创新等责任。上述规定的出台对于快递行业监管体系的完善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3、新赛点:末端布局突破“亿件时代”最后一公里

2021年12月8日,我国快递年业务量首次突破千亿级别。“当前邮政快递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日益突出,行业规模大但质量不高,发展速度快但优势不足。”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在快递企业电话座谈会时曾这样总结行业症结。

2021年,我国快递业务量达1085亿件,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一,日均服务用户近7亿人次,年新增就业保持在20万人以上。快递支撑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农产品销售额、制造业产值和跨境电商销售额再创新高,行业服务民生作用更加凸显。但相比之下,快递从业人员增长远跟不上业务量的速度。

国家邮政局发布的《2019年快递市场监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快递业从业人员超300万,对比2010年快递从业人员为54.2万人,9年间快递业从业人员增长约4.5倍,远低于2010年到2020年全国快递业务量增长的34.6倍。现如今,一位快递员的工作量是十年前的7倍多,但收入并没有同步增长,相反,快递员已成为人社部披露的“最缺工”职业前列。

快递专家杨达卿认为,随着各家快递公司不断提速,末端配送环节的服务体验将成为快递企业新的角力点。未来消费者会有更多消费选择在下单前细分需求,利用价格杠杆为用户匹配适合的解决方案,为快递员设立送货上门的奖励机制,提高快递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早2012年之前,各大快递公司就已经开始了铺设末端的动作,经历数十年的激烈竞争,以天天、全峰、国通、宅急送的相继歇业而落下帷幕。现阶段,解决末端配送尤其“快递最后100米”难题,主要依靠以菜鸟驿站、兔喜、驿收发为代表的第三方代收平台和自提柜等末端设施。但严格来说,兔喜是中通背景下的第三方代收,而驿收发是顺丰背景下的第三方代收,背后的两家公司与其他快递公司仍然存在竞争关系。而作为第三方代收平台,菜鸟驿站从根本上不与京东、拼多多、抖音等平台产生直接竞争。 

在菜鸟的物流产业布局中,菜鸟驿站主要在社区、校园提供数字社区综合服务,除了满足消费者在快递包裹、社区零售相关的寄递、自提和按需上门服务需求,还能与集约化的城市配送体系一起,灵活制定配送规则,增强城市物流的供应链韧性和应急保供能力。这种配送方式的灵活性在2022年4月的上海保供物资运输中体现了较为明显的优势。在封控环境下,城市可运作的配送站点和配送人员大量减少的情况下,菜鸟联合天猫超市开通了网格化销售和社区集单配送的新模式,即在菜鸟商超仓根据社区维度生产包裹,由专车直接送达社区。这个模式将快递员直送社区+菜鸟驿站交接、代送相结合,快递员能直送的直送,部分区域由驿站将物资送到小区居民,菜鸟驿站无人车也会在防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社区“最后一公里”物资配送。

4、新机遇:“全国统一大市场”扩展物流产业升级空间

当前,中国物流产业集中度亦不高,虽然中国前8家快递上市占据市场的80%以上份额,但日本和美国都是前3家占据90%以上的市场份额,且已形成有序竞争市场。以电商物流为例,阿里、拼多多、京东电商“三足鼎立”,抖音、快手兴起,电商多平台的物流竞争还将长期处于激荡的过程。

快递物流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认为,国内对快递产业和电子商务行业缺少一个产业联动发展、科学发展的机制。快递产品单一容易引起同质化竞争,同质化竞争的必然结果就是价格战。同质化造成了快递行业价格现阶段仍处于低水平竞争的阶段,即“提供服务的差异化不够”,对个性化、定制化、多元化服务的响应尚未分出层次,这也是快递行业选择“价格战”背后的无奈原因。

在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武汉大学知识产权与竞争法研究所所长宁立志看来,低价竞争是数字经济领域的重要特征。我国快递行业经营者长期以来采取价格竞争策略,消费者则有着“包邮”“免费”等消费习惯,价格竞争是否合理的关键在于能否平衡市场竞争秩序与消费者利益的关系,既要维护自由、公平的市场定价机制,保证经营者合理利润水平,也要促进消费者福利,提升服务质量。

快递专家杨达卿则认为,中国快递物流市场多头竞争、同质竞争的状态相对胶着,在这种情况下价格战就是最直接有效的竞争武器,因此如果市场不集约发展,价格战就不会消失。他认为,快递行业“价格战”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重生产、轻流通”的问题,它留下的后遗症就是中国流通产业高度碎片化,与之匹配的也是低价物流。中国的电商快递龙头主要靠廉价电商件崛起,这种低价发展的惯性在短期内难以扭转。此外,中国沿海与内地、东部和西部等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就会带来需求水平的落差,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给了价格战空间。 

参与该报告研讨的专家普遍认为,中国快递企业的价格战之所以愈演愈烈,根本上是由市场同质化竞争和行业内耗带来的深层结构性因素所导致,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还是因为我国的流通产业高度碎片化,导致低价发展的惯性难以在短期内被扭转。

这一问题,正在从国家层面推进解决。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从8个方面提出30条建议(下称“国30条”),提出要“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通。”“统一大市场”所要打破的地方壁垒和市场分割,恰恰是物流产业集约化、高质量发展的梗阻点。

2022年1月底,我国首部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正式对外公布,对现代流通系统建设进行了战略性、系统性的谋划。不难发现,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特别是建设现代流通体系是实现“双循环”战略的重要抓手:一方面,它既能提高国内产业链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在供应端促进产业带转型升级,在需求端提高消费者的体验,从而保畅“内循环”;另一方面,国内产业链、供应链的提升也将提高中国产品的全球竞争力,且统一的国内市场也将赢得更多海外公司青睐,从而保畅“外循环”。

我国快递物流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一直存在。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邓峰在参与报告研讨时指出,我国的快递物流市场是开放市场,目前仍有新企业在不断加入,但尚未出现一家超级企业占到市场份额的50%左右,甚至没有出现一家企业独占市场份额的30%或40%,基本呈现各家企业占比在10%-20%左右,市场非常均等,不太可能出现一家企业“获得独断地位”的情况。

在贯铄资本CEO、快递行业专家赵小敏看来,过去十年,消费端的成本下降效率提升的效果比较显著,但在生产端、企业端方面仍然存在地域差异和堵点, “国30条”的出台以及疫情暴露出的问题,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强劲的加速度,未来包括快递、航空货运、供应链等在内的每一个细分领域都会有相应的升级模式。

二、快递物流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物流业目前仍处于中高速发展阶段,进入第三年的新冠疫情对快递物流业造成了不小震荡,同时也暴露了发展中的诸多问题,如何在后疫情时代实现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成为目前的首要课题。

1、物流产业结构长期不均衡

我国快递物流业的产业结构长期存在严重不均衡现象,资源分化严重。物流产业结构的不均衡,导致物流能力强的地区资源分布过于集中,由于缺乏统一协调规划,设施重复建设严重,资源利用率低,甚至出现恶性竞争,而物流能力弱的地区又缺乏流通对接能力,区域间协作困难,物流大流通需要的组织形式、流通渠道等难以实现最优化状态。

究其原因,从宏观层面讲,一方面由于资源、产业分布在空间布局上的差异性,导致物流需求存在结构性矛盾。大宗物资运输需要跨区域流动,造成单位GDP产生的物流运输规模大,形成不合理的物流组织流通形态;另一方面,现阶段我国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任务远未完成,空间布局不均衡,中西部地区依然较为分散,大中型城市周边缺乏公共型的物流园区配套保障,城市物流末端网络缺位,物流基础设施的连接也还不充分,区域间协作困难,也难以实现整体的集约化发展。 

从中观层面看,由于我国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缺乏统筹协调,造成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布局不合理,物流基础设施之间配套性、兼容性差,系统功能不强,具有多式联运功能、能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综合物流枢纽设施建设投入较少,高效、顺畅、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尚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物流业综合能力提升。尤其是干线运输与城市配送间存在结构性短板,通道与节点间的融合不足,导致城市末端配送“最后一公里”瓶颈突出,大进大出的干线运输与小批量、多批次的城市配送之间的衔接效率问题突出。 

从微观层面看,中国物流行业第三方物流份额不足40%,综合化程度较低,难以为企业提供完整的供应链服务,先进运输组织方式发展缓慢,企业物流组织总体粗放,单车利用效率不高,运输空驶现象严重。据统计,中国货运车辆平均实载率比欧美发达国家低1/3,车辆日均有效行驶里程仅为发达国家的1/2。

可见,想要实现快递物流业的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优化物流市场结构提升集约化水平,还需要提高物流运营效率水平,加快推进和培育物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促进物流资源整合,去除中间环节,加快物流新技术应用,重塑和再造物流组织流程和生态,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2、物流设施与产业融合度不高

总体上,近年来我国物流业与工业、农业、商贸流通业等其他产业联动融合发展趋势不断增强,在推动降本增效提质、提高物流业服务水平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但产业间融合层次不够高、范围不够广、程度不够深,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总体要求还不相适应。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根基,也是物流需求的重要来源。此次新冠疫情下上海长期管控,物流停滞冲击产业链,已出现制造业生产和销售两头“受困”的局面,甚至影响了行业产业链上下游。只有提升制造业供应链协同发展水平,才能充分发挥联动优势,协助制造企业进行供应链改造及业务流程再造,促进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协同整合,实现“零”库存管理、缩短生产周期和提高运营效率的业务流程革新需求。

尽管目前乡村物流业务量在不断增长,但是订单分散、信息化和标准化程度低、频次少、末端网点管理粗放等问题仍亟待解决,除了构建以技术创新、资源共享的农村智慧物流体系外,还需要针对特色生鲜农产品丰富的西部偏远地区,充分利用好数字物流基础设施和生鲜产业链数字化,建立生鲜农产品从产地直达消费市场的快速通道,提高生鲜农产品的流通效率,减少在流通环节的不必要浪费,让农民更多分享增值收益。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发展农村电商和快递物流配送。”未来围绕融合共配、技术赋能等,各地“快递进村”的探索也会加快。 

除了制造业物流、乡村物流,商贸物流亦是现代流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商贸物流高质量发展,有利于更大范围把生产和消费联系起来,提高国民经济总体运行效率。2021年8月,商务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9部门发布《商贸物流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21-2025年)》,提出未来5年要加快提升商贸物流网络化、协同化、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和全球化水平,健全现代流通体系,促进商贸物流提质降本增效,便利居民生活消费。  

3、物流能力存在结构性过剩 

物流能力过剩这一突出问题直接导致国内物流业呈现“多、散、难、乱”的特点,我国物流企业数量虽多,但龙头企业较少,绝大多数是小规模企业,普遍存在资金周转能力不强,设备自动化水平较低,服务内容单一,缺乏系统的管理水平,专业人才紧缺,创新能力和适应新技术能力较弱等问题。这种发展方式导致企业竞争力不强、盈利能力差,为维持企业生存打起价格战,甚至个别企业低于成本竞争,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截止到2020年,全国共有物流相关法人单位40万家左右,从业人员超过5000万人,但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竞争力的骨干物流企业、在特色领域精专的行业标杆物流企业、产业纵深度高的品牌物流企业并不多。

2020年以来,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和复杂国际形势挑战,现代物流体系建设、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安全可控问题的解决变得更加迫切。物流业从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转变成为推动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赋能效应产业,正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也成为“一带一路”建设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的重要载体。

与过去相比,物流企业核心能力的衡量指标已发生变化:一方面,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角度,不仅要从全球化角度加快畅通国际物流通道,培养全球配送和国际供应链能力;另一方面,也要针对一些局部逆全球化现象做好应对之策,按照产业链的发展思路,构建多式联运物流体系、制造业物流体系、农产品物流体系、商贸物流体系,促进城乡物流协同联动。

此外,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等突发事件存在较大的时间上的紧急性、信息的不确定性、物流的非标准性、救灾的弱经济性等特点,为了更好应对,物流企业也应当在政府主导下构建应急物流体系,确保突发事件前、中、后各个时期、各类业务能快速与持续恢复,保障救灾物资、供需信息、物流资源和专业人员的有效供应。

4、物流数字化管理能力有待提升

数字供应链可以获取并最大程度地利用不同来源的实时数据,能够进行需求刺激、匹配、感知和管理,以提升业绩并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在当下的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管理中显得愈发重要。

我国开展现代物流管理研究相对较晚,企业物流管理水平与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相比还有差距,各项物流费用还有很大下降空间,降本增效仍然是物流管理的重点,具体包括为:物流运输器具、包装标准等缺乏统一、规范的行业标准,物品在运输、仓储、配送等流动环节中难以实现一体化运作,大大降低了运输工具装载率、仓储空间利用率和工人操作效率;先进技术在物流行业普及程度还不高,物流作业自动化水平低,信息传递速度慢,流程监管难度大;物流企业管理较为粗放,专业化水平不高,核心竞争力缺乏,整合协作能力不足,难以实现供应链一体化、智能化、集成化管理。

随着数字技术与物流产业的不断融合,发展智慧物流的进程在不断加快,物流业正完成从信息化向数字化、数智化的转变。同时,物流企业与生产制造企业深度融合,也进一步整合客户企业内外部物流资源,将物流服务融入企业全产业链,为客户提供从采购、生产、销售、终端消费者全程的数智供应链一体化综合服务。

未来,通过数智化推动产业链企业间物流联动,将有望极大提高端到端的流通转化效率和物流生产协同效率。

三、快递物流业向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和先进案例

2020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下,物流业迎来重大战略机遇。

2022年1月,中国国家邮政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十四五”邮政业发展规划》,提出规模实力、基础网络、创新能力、服务水平、治理效能五大方面目标。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也表示,行业在持续高速发展过程中,基础建设存在一定滞后,需要统筹推进、精准施策,夯实安全、质效、规范、绿色的发展基础。

国家邮政局副局长陈凯明确提出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几个着力点:一是健全供给体系,促进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推广供应链、医药、冷链、快运等专业化服务;二是提升供给质量,加强事中和事后监管,不断强化监管执法;三是实现产业融合,巩固电商市场基本盘,聚焦重点领域,推动“快递进厂”,稳步推进“快递出海”,助推“一带一路”建设;四是分类推进“快递进村”工程,加强末端服务能力建设,强化快递员合法权益保障。

1、集约化发展:密切物流与产业布局关系,完善通道枢纽网络

如前文所述,中国快递企业的价格战之所以愈演愈烈,根本上是由行业深层结构性因素所导致,流通产业高度碎片化和中国产业集中度不高,导致同质竞争相对胶着,也容易出现恶性竞争。

近两年,顺丰收购嘉里物流,汇森收购壹米滴答和优速快递,极兔收购百世集团中国区快递业务,京东物流与德邦终成眷属。在标准化较高的快递领域,行业集中度在显著提升,头部快递企业规模优势壁垒显现,而非头部玩家面临被整合或被出清的发展危机。但与此同时,在非标属性明显、行业仍然分散的物流市场,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快递物流业仍然有体系化、集约化发展的提升空间。

扩大内需正在成为我国当下的战略基点,新一轮扩大内需战略重在围绕做大做强国内市场,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出发点,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增强经济内生动力,这对与内需相适应的物流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何黎明认为,当前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还存在一些物流短板,比如当前末端网点短缺,不适应高时效高频次的消费物流需求,区域物流枢纽承载条件不够,不适应标准化大批量的中转物流需求;物流服务交付能力不足,不适应一体化集成式产业物流需求,多层级物流基础设施布局、高标准物流交付能力,仍是制约内需扩大的重要短板。

菜鸟的做法是贴近自贸区、自贸港等国家重点产业布局,打通物流网络“主动脉”,比如在海南的全球数智供应链示范区项目,包括在自贸港建设多个保税仓与中心仓、运输网络与调度体系,也包括一个服务于自贸港内加工贸易的海南全球加工中心,这些基础设施能高效地为自贸港内的跨境电商、加工贸易等行业提供综合性物流服务,也能为海南自贸港成为国际国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提供助力。

此外,菜鸟也在依托菜鸟驿站等末端基础设施、畅通城乡“微循环”。目前,菜鸟驿站已覆盖200多个城市、3000所高校和5万多个乡村,所搭建地“共同配送”体系覆盖全国1000多个县域,通过打通县、乡、村三级配送网络,助推快递下乡、进村。

顺丰的做法是携手政府打造世界级航空活跃枢纽——鄂州花湖机场,目前机场已进入试飞阶段,作为亚洲第一个、世界第四个货运枢纽机场,机场位于中国南北东西的交会核心地带,两小时内的飞行可覆盖全国90%的经济人口所在地区,选址不论从技术层面和战略角度上考虑均是最优选择。

案例1:菜鸟与海南共建全球数智供应链示范区 

2021年6月10日,在菜鸟2021年全球智慧物流峰会上,菜鸟CEO万霖与海南省国际经济发展局局长韩圣健共同宣布,将在海南共建全球数智供应链示范区。未来,菜鸟将积极响应海南自贸港政策,依托自身全球物流能力与数智物流科技优势加大在海南的全球物流能力投入。

此次合作具体包括四个方面,菜鸟将全面参与海南本岛、离岛免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海南全球供应链中心建设,支持海南全球货运网络升级,并搭建海南自贸港商家服务中心。未来,菜鸟将引入更多进口商家和海量进口商品,重点打造针对奢品、医药、香化、冷链商品的定制仓库,把海南打造成为免税品购物的天堂。尤其是尚未涉足中国市场的品牌,菜鸟会引入更多将爆款和新款到海南,让在琼消费者“人在海南,买遍全球”。

除了购物更便利,消费者提货也会更加快捷。菜鸟搭建的海南自贸港商家服务中心,有望大幅度提升自贸港的运作效率。今后,离岛消费者在免税店的提货时间最快仅需70秒,排长队取货的问题将得到明显改善。

随着菜鸟全球数智供应链示范区在海南的落地,菜鸟将与合作伙伴一起全面支持海南全球货运网络的升级。海南商家未来有机会享受到菜鸟提供的更优质的全链路物流服务和数字化系统解决方案,海南自贸港的运作效率也有望通过全面数字化运营得到较大提升。以菜鸟的海南--三亚的免税品专线为例,国际品牌从新加坡出发、仅需要15小时便可送达菜鸟位于三亚的免税品仓,直接进入免税店销售,而传统运输模式需要耗时3天以上。

不仅如此,依托菜鸟海南全球加工中心,从全球各个港口运至自贸港港口的加工贸易原材料,在进入菜鸟共享原料仓加工成成品后,可直接为跨境电商平台发货。

案例2:顺丰鄂州花湖机场打造国际航空货运枢纽 

2022年3月,鄂州花湖机场完成校飞。花湖机场位于武汉城市圈内鄂州、黄石、黄冈三市的“几何中心”,到三市城区的距离均在20公里左右,在100公里范围内,有武汉火车站和武汉天河机场,机场周围沪蓉高速、京珠高速、大广高速、汉鄂高速呈“井”字形分布。

花湖机场作为顺丰货运航空的枢纽机场,依托顺丰覆盖全国的中转能力、联通世界的快运网络,将成为主要的国际航空货运枢纽之一。作为顺丰航空有限公司的航空基地,将使顺丰形成以花湖机场为核心枢纽,北京、深圳、杭州为区域枢纽的航空网络。建设中的机场空港城有望引入高端制造、生物医药、生鲜冷链、跨境电商、电子备件、应急救援等产业,结合顺丰覆盖全国、辐射全球的全货机航线,助力实现国家产业升级,提升国际供应链实力。

不论是从物流产业自身高质量发展的角度,还是从扩大内需、服务双循环的战略需要,快递物流业都需要加快推进物流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通道枢纽物流网络:一方面,结合我国国土、产业和人口等情况,从合理利用能源、运力的角度出发规划布局复合联运交通体系;另一方面,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空间格局调整,密切物流与产业布局的关系,实现物流枢纽与物流通道有机串接,建立沿线沿路通道化、枢纽化国际物流网络与一体化市场,形成贯通能力强、涵盖多种物流服务的综合物流体系,为产业和产品的高效流转提供具有枢纽集聚能力和通道承载能力的低成本、高效率物流走廊。

2、差异化创新:深耕产业供应链,用新业态开拓产业新边界

快递物流市场的同质化竞争会导致价格竞争,伴随新零售改造的不断深化,物流需求场景的不断迭代与细分,中国物流模式的差异化创新成为可能。尤其是在供给端,物流模式的创新也在改变着传统低效的供销模式,B2B产业供应链近年来亦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

中国快递在去年的发件量已超过1000亿件,以电商件为主的To C市场已红海一片,但作为横跨农工商、联通产供销、涵盖内外贸的供应链物流而言,仍然有很大发展空间。从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随着经济发展从追求规模、速度,转向追求高质量,为包括物流在内的行业带来新的蓝海和增量机会。

北京物资学院物流学院院长姜旭认为,物流业从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将转变成为推动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连接性(虚拟与现实)、替代性(无人与人工)、创造性(新业态与新服务)的赋能效应产业,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这意味着,在进入产业互联网时代后,快递物流业将有望发挥更大的作用,也被赋予了更大的责任。 

我国实体产业长期存在供需错配问题,“牛鞭效应”造成了制造业工厂的库存高企,但在产业互联网的助力下,挤掉物流供应链中的“成本水分”将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对于有志于在产业互联网时代寻求差异化创新的快递物流企业而言,最为重要的是提升物流服务与国民经济的连接性,以及所提供的新业态、新服务对上下游产业的赋能效应,不同发展模式的企业也亟需在高度竞争的市场环境下进一步差异化自身定位,在夯实自身核心主业的过程中高度关注行业变革趋势,积极思考自身商业模式的升级机遇。 

2020-2021年期间,菜鸟对外强化了公司的新定位——不是一家简单的物流平台企业,也不只是一家供应链物流服务商,而是一家既保持数智化技术优势又深耕物流产业的产业互联网公司。相较于传统物流企业在单一场景与单一环节上的深耕,菜鸟近年来的动作均明显指向了增量市场,通过让物流服务与这些新业态融合,令其建立了端对端的服务能力,也实现了产业链的价值增值。

以乡村场景为例,菜鸟开创的“县域共同配送”模式已覆盖全国 1000 多个县域,可支持日均千万级规模的县域单量。此外,菜鸟的科技下乡在提升进村物流效率、降低进村物流成本等方面也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最新数据显示,目前菜鸟在乡村的物流设施日均处理包裹量同比增长超过 280%。

周期长、环节多,农产品想要从田间地头流转到城市的消费者手上,要经过许多中间环节的传导,这也是中国传统的自耕农业一直以来很难克服的问题。“统货”模式在过去长期存在,但这种低效的流通模式已越来越难与不断提升的农货质量以及农民增收的实际需要相匹配。菜鸟的做法是,通过在田间地头建设智能产地仓,将分散的农产品上行订单集合,形成规模效应,降低果农和供应链环节中的仓储成本与物流成本;同时又通过产地仓内的数字化技术,让农产品按级定价,提升果品附加值,在“让好货卖上好价”的同时,让农民掌握价格主动权,并且有主观意愿去不断提升果品质量,稳定的交付质量也将为品牌化发展铺路。

案例1:菜鸟智能产地仓打破农产品“统货统销”之痛

日前,菜鸟在江西省寻乌县建成了农产品智能产地仓,落地了全县最先进的脐橙自动化分选、包装系统,帮助当地脐橙在源头分级分选,自动包装发货,直连消费市场。同时,菜鸟在乡村共配中心的自动化系统,也推动了快递加速进村。

寻乌是果业大县,是赣南脐橙的主产区之一,全县80%农民的收入源自脐橙为主的水果种植。以往,寻乌脐橙都是以“统货”形式销售,通常是一个批发商承包一个山头,果子不管好坏全都拉走,再发到批发市场上,价格的主动权掌握在批发商手里,“好货卖不出好价钱”一直是困扰当地果农增收的一大问题。

2021年,通过政企合作的形式,菜鸟智能产地仓落地寻乌,在农产品货源地为农产品的加工、仓储、包装、运输等环节提供数智化支持。在产地仓内,自动化分选系统根据脐橙的果径、克重、表面瑕疵,甚至是糖度进行分级,再通过自动包装生产工艺,将分级好的果品自动包装,通过菜鸟共配中心,直接发往消费者手中。通过红外线光谱检测,一个脐橙的糖分含量可以被直观地检测出来,并精确地分为12个等级,再对应相应的销售渠道,整体市场销售价格水平最高可提升40%。

此外,在寻乌菜鸟乡村共配中心每天有4班物流车从县城发往辖区内的乡镇、村级网点,共配中心经过自动化改造之后,结合精确的地址解析能力,菜鸟自动化分拨系统能够将包裹根据村级收件地址进行智能分拨,甚至是乡村地区需要送货上门的包裹,也能自动分拨到对应的格口中,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收寄快递。

目前,菜鸟乡村共配中心自动化改造已服务全国25个省的150余个区县,而智能产地仓也将深度服务30个以上的县域,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帮助农民增收。

面对需求难预测、产品生命周期短、供应链复杂化等挑战,作为快递物流服务方,服务于产业带、MCN等机构的全渠道、一体化供应链服务模式成为必然。

专家认为,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能够合理按品类、按库存量单位去部署库存,还能够及时应对消费需求的剧烈波动,并优化存货周转时间。

随着供应链的端到端数字化,未来对供应链数字化与供应链服务需求还会显著增长,落实到具体问题中,例如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园区枢纽与供应链的协同发展、供应链绿色可持续发展等问题都值得引起全行业的广泛关注,这些都是未来快递物流业可以深耕的增量领域。

案例2:京东物流一体化供应链助力广东荔枝销运全国  

广东是荔枝产地,但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影响,运力减少,同时丰收使运输需求增加,成为荔枝供应链的主要矛盾。如何把荔枝销出去、运出去?京东物流依托 “公铁空”运力优势,在常规运力基础上为荔枝运输保驾护航。

具体包括,加开广州-北京、深圳-北京的荔枝包机,加强珠三角荔枝出港能力;在散航资源上投入约300条航线资源保障,日均运能达700吨以上;针对部分航空线路难以覆盖的区域,投入大量冷链运力进行协同;在高铁资源上,京东物流与中铁快运合作增设多条优质高铁线路。

售前有专达队伍,售后也有专属团队、专项售后。据悉,京东物流为荔枝运输工作配备了华南荔枝专属售后团队,监控实现线上化,智能揽收超时预警。此外,顾客还享有荔枝单单保服务,为广大果农和消费者解决后顾之忧。

3、全球化布局:加强跨境物流及海外本地服务能力

在2021年底国家邮政局公布的《“十四五”邮政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了以快递“进村进厂出海”为重要抓手,健全畅通高效、普惠便捷的国内寄递物流服务体系,打造开放共享、安全可靠的国际寄递物流服务体系。这里的“‘出’是指国际化,而不光是快递业务,也指电商的国际化水平以及国际化物流能力。

虽然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占有重要位置,但中国进入全球前列的物流公司非常少,中国供应链能力走向全球是大趋势,在搭建全球供应链网络上,未来中国物流企业将会起更加重要的作用。

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红利影响下,当前针对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和物流大通道的联通建设成为热点,包括国资和民营在内的快递物流企业都加速了一带一路沿线海外物流业务布局及物流资源的投资与收并购步伐。以港口、机场、铁路、高速公路等为代表的国资背景基础设施型企业正加速布局国际业务,同样,顺丰、菜鸟等一批国内领先物流企业也在加强跨境物流及当地物流业务的布局。

案例1:菜鸟欧洲最大智慧物流枢纽正式启用

2021年11月,菜鸟在欧洲最大的智慧物流枢纽—比利时列日eWTP Hub正式投入使用,该物流基础建设项目将进一步服务中欧进出口双向跨境贸易,助力双循环。

菜鸟比利时列日eWTP Hub(简称eHub),是基于eWTP(世界电子贸易平台)合作框架下的重要项目,位于列日机场,整体规划占地面积约22万平方米,其中近12万平方米为仓库。该项目由菜鸟自主运营,首期投入使用超3万平方米,包括航空货站和分拨中心,配备了菜鸟最新数智物流技术及设备,如自主设计研发的轻量化手持终端LEMO PDA,精准射频识别技术(RFID)、数字通关系统等,进一步提升跨境物流数智化能力,历时一年多完成建设完成。

自主运营数字物流地网设施是菜鸟全球化的重要布局之一,包括仓储物流园区、分拨转运园区、产业园区、eHub枢纽设施等。通过数智化能力建立“eWTP”和布局“eHub”,并在全球建设分拨中心、海外仓、保税仓、中心仓等,菜鸟构建了自主可控的全球仓储网络。

目前,菜鸟与6个国家/城市建立eWTP战略合作,在欧洲建成7大分拨中心,覆盖欧盟24国和英国全境。截至2021年,菜鸟自主运营的跨境仓库面积达300万㎡以上,包括上百万平的保税仓和海外仓。

第三,此外,空海铁陆全方位搭建全球干线网络,并在海外部分国家和地区搭建本地配送网络也是菜鸟全球化的重要方向。目前,菜鸟每月有超过240多架干线包机,与全球TOP30船东直接签约,干线网络已经覆盖全球224个国家和地区,并在西班牙、俄罗斯、法国、波兰等国家投入近5000组自建自提柜,和全球超过50个港口合作建立智能清关系统。

案例2:顺丰收购嘉里物流意指跨境供应链

缺少商流直接供给的顺丰,布局全球化的方式主要通过持续的资本支出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竞争壁垒,从而构建自身的护城河。除了自营全货机、布局航空货运外,2021年顺丰收购上市公司嘉里物流,结合嘉里的终端配送网络优势、货代优势,以及自身积累下来的货航资源和供应链经验,顺丰的国际化业务有望得到逐步提升。

在国际货运方面,嘉里物流拥有稳定增长的货量,可以利用顺丰自有航空运力资源,而顺丰在充足货量基础下可以提升国际航线的装载率,进一步扩大国际航空网络布局;除航空货运外,嘉里物流亦拥有丰富的海运资源,未来双方合作,顺丰亦能为客户提供跨境供应链的更多选择。

目前,东南亚市场增长较快、电商渗透率快速提升,嘉里物流在东南亚市场拥有较成熟的网络,快递和供应链领域均有布局,顺丰亦有部分自营和合资公司,可以预计的是,未来双方可以利用资源融合拓展更多市场,当前,越来越多中资企业希望寻找中资物流协助其完成国际供应链搭建,以往顺丰国际资源有限很多业务短期难承接,未来携手嘉里物流相信可以承接更多客户国际供应链业务机会。

如今,布局全球化物流网络、提高海外本土化竞争力已成为国内物流企业们的重点任务。除了顺丰、菜鸟等民营企业之外,中国物流集团、中国邮政、中外运等国家队也都在从不同的维度持续发力,布局跨境物流赛道。

总体来说,国内物流企业出海布局全球化网络,既迎来了行业红利期,挑战也如影随形,随着参与的玩家主体不断多元化,行业格局也会在激流涌动中不断迭代更新。

4. 数智化升级:推动企业降本增效,提高行业整体天花板

物流企业“降本增效”,一方面要降低运营成本,一方面要提升效率和服务品质,而这个突破口就在于“物流数智化”。国家《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中19次提到物流及现代物流在远景规划中的支撑性作用和定位,特别指出深入推进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培育数智物流等新增长点。

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信息技术与传统货运物流深度融合,创新发展,物流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据国家邮政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的快递业务量已经突破了400亿件,预计今年全年快递业务量超过950亿件,海量包裹之下,“数智化”物流蕴藏市场蓝海。 

疫情的反复让我们看到打造数智物流的重要性,智能硬件、物联网、大数据等数智化技术与手段,能大幅度提高物流系统分析决策和智能执行的能力,提升整个物流系统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尤其是物流行业的数智化发展在运输全程实现可视化管理,平台共享资源可以实现各地区各行业的跨地域性、跨行业性运输,充分解决供应链互通的共享问题,实现物流运输上的透明化管理,对于物流行业发展和人员流动有着重要意义。

中国信通院互联网法律研究中心主任方禹表示,行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核心要解决创新问题。他认为,(物流)企业自身的高质量发展事关企业生产效率,而快递物流业属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大背景下,应向智慧密集型企业转型。

另一位行业专家在研讨会中也表示,“高质量发展”这一概念集中在快递物流行业有其独特的具体问题。作为以劳动密集型为特性起家的行业,快递行业目前已开始向技术命题、资本命题转变,其中涉及到技术创新、服务质量提升、产业协同等概念,均是这一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非常重要的方向。

从成本上看,数智物流降本增效,可拓展性提升行业天花板。随着国内物流技术与设备制造能力不断成熟,国内自动化物流系统的建造成本进一步下降,自动化物流系统的投资性价比进一步提升。与人工拣相比,智能仓储物流自动化系统能连续大批量地分拣货物,分拣误差率低,能实现存储、分拣、输送和包装作业的无人化。此外,不同行业使用的自动化物流系统基本功能相同,实现物料出入库、存储、搬运输送、分拣与拣选、配送等物流活动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在此功能基础上建立的系统架构能覆盖不同的行业,因此下游各行业自动化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理念、使用的自动化物流设备和软件等都具有类似性,行业之间的可拓展性提高了数智物流行业的天花板。

案例1:京东物流地狼AGV在西藏启用

2021年6月9日,京东物流自主研发的搬运型AGV机器人——“地狼”在高原地区启用,100多台机器人同时投用,让大型智能物流仓首次落地青藏高原。

这是京东物流在西藏地区首个高智能化的地狼仓项目。“地狼”是京东物流自主研发的一种典型的搬运式货到人拣选系统,利用地狼AGV(自动物流机器人)将货架搬运至固定的工作站以供作业人员拣选。“地狼”颠覆了传统“人找货”的拣选模式,变为“货找人”,工作人员只需要在工作台领取相应任务,等待地狼搬运货架过来进行相应操作即可。

据介绍,“地狼”最高承重500kg,依靠遍布地上的一个个二维码规划、引导路径,再依靠自带的传感器避免碰撞,保证了“地狼”搬运货架来回穿梭、互不干扰,井然有序的工作,大大提高分拣效能和准确度,与人工相比,效率提升了2倍。 

此外,依托既有的设计、硬件、产品、算法和技术等领域的科技能力,菜鸟等一些快递物流企业也开始对外开放服务,以满足更多的潜在客户和合作伙伴。

案例2:菜鸟将在浙江打造国内领先的“无人粮仓”

日前,菜鸟成功中标浙江西塘农业数智化升级项目,菜鸟将在当地建设全流程高度自动化、无人化的现代粮食仓储系统,打造国内领先的“无人粮仓”,机械臂、AGV机器人、四向穿梭车等自动化设备将悉数出现在仓内。

浙江西塘水稻种植面积排名全县第一,但量大质却不高,产业的集成、品牌的认知和溢价的能力均不足。根据规划,菜鸟物流科技部门将自研的仓储管理系统和全流程的自动化设备引入农业生产领域,粮食从生产线下线之后,将进入由菜鸟打造的“无人粮仓”。在这个粮仓当中,菜鸟部署了机械臂码垛系统、AGV搬运系统、四向托盘穿梭车密集存储系统、AGV货到人拣选系统等自动化设备,让粮食仓储真正实现无人化作业,极大地实现降本增效。

与此同时,菜鸟还将为当地运营产销协调中枢,将粮食的传统线下订单销售模式与电商网购结合起来,两种不同的销售模式共享一套仓储、物流系统,通过电商销售的产品,经过AGV货到人拣选系统,在仓内就可实现拣选、打包和发货。

在物流领域,菜鸟的仓储自动化一直保持着行业领先优势。在江苏无锡,菜鸟通过柔性自动化技术搭建了亚洲规模最大的无人仓,超过1000台无人车可以快速组合、分拆作业,生产效率可提升一倍多,菜鸟保税仓和集运仓的数智化水平在业内也是首屈一指。未来,依托积累的设计、硬件、产品、算法、技术、工程等领域的科技能力,菜鸟等头部物流企业的物流科技解决方案也会陆续对外输出,满足更多产业互联网生态的客户和合作伙伴需求。

结语

在当下的国民经济体系中,物流产业的发展质量直接影响着庞大的商业体系。一个拥有现代化物流体系的国家,才能保证国民经济始终处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状态。

中国的快递物流业正处于从做大到做强的历史进程中,在全球化面临多重不确定性之际,进一步打通内循环的重要性已经被不断强调。随着《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等新政的推出和落地,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障”正在一步步被清除,建设一个更高效也更高质量的现代流通体系,成为全行业最大的确定性所在。

行业发展表明,激烈的价格战背后是充分的竞争,但价格战不能是竞争的主要手段,快递物流企业竞争的终极因素应该是自身的核心物流能力。当下,国家大力倡导对物流产业进行科技与商业模式创新,一系列利好政策呼之欲出,新政推动下孕育出的“大物流”市场,也将是各方资源、资本汇聚的新蓝海。 

顺丰、菜鸟、京东物流等物流头部企业已先行一步开启探索,随着高质量发展成为行业共识,行业发展和服务模式持续创新,中国的快递物流业不仅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拐点,也同样也站在了时代新风口。把握住政策机遇,找准行业发力点,具有中国特色的快递物流行业未来依然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