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谈剑锋: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和供应链

作者 | 财经E法 樊瑞 编辑 | 朱弢  

2022年05月19日 18:30  

本文3111字,约4分钟

当下,需要思考如何进一步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

5月17日,全国政协召开“推动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专题协商会。

全国政协委员、第五空间信息科技研究院院长谈剑锋应邀参会,并做“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和供应链”的主题发言。

谈剑锋指出,“十四五”时期,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是一项重要任务,提高信息技术的原始创新水平成为普遍共识。

谈剑锋建议,应积极把握未来,面向云计算、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元宇宙等新兴场景,开展相关基础科学理论研究和联合攻关,打造自主可控的协同创新链,赢得创新周期“先手棋”。

他还建议,明确底线思维,培育安全可信产业生态,充分利用“双循环”市场体量,推进已开发或小规模商用的国产芯片、操作系统等关键领域的替代应用,尽快形成规模化协同效应。

此外,针对那些难以完全使用国产自主产品的领域,落实分级分类管控机制,定期对不安全因素进行动态风险评估,做好防控预案,保障供应链安全可控。

他建议,压实网络安全责任,保障安全投入,大力培育网络安全产业,加快自主安全技术研发与应用,加强新型安全风险研究,提升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防护能力。

5月18日,谈剑锋在接受财经E法采访时,介绍了保证网络安全、建立数据要素市场的重要性。

财经E法:你为什么选择“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作为发言的主题?

谈剑锋:近年来,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话题深受各方关注。自美国特朗普政府提出贸易保护主义等逆全球化主张后,叠加新冠疫情的长期化,对全球化的未来走向产生负面影响。虽然中国持续努力地推动新型全球化发展,但干扰甚至阻挠因素不少,信息技术领域的自主可控问题尤为严峻。

眼下,外部国际环境愈加复杂,也给中国带来一些警示。一方面,由于一些国家在信息技术领域的自主化程度较低,因此暴露出不少“命门”,相关教训值得认真研究:另一方面,美国对新技术的出口管制进一步加紧,给过去数十年全球化形成的产业链及供应链蒙上阴影。

因此,如何有效应对相关问题,我经过长期调研,形成这份建议。期待中国在未来的产业布局中,以自主化为抓手,引领新型全球化格局下的产业链、供应链布局。

财经E法:你在发言中建议要压实网络安全责任,那么应如何保证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

谈剑锋: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保证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一是要加强制度保障,中国已先后出台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网络和数据安全立法体系已逐步完善。但是,面向特定领域的基础性数据安全体系建设尚有不足,数据安全治理体系还需进一步健全;二是要提升数据安全防护水平,加强政务数据安全保护和个人信息保护,建立和完善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尤其是生物特征、医疗健康、车联网地理信息等敏感数据的管理;三是要增强网络安全防护能力,不但要提升信息技术领域的自主化能力,还要提高本土网络安全行业的发展水平,持续加大安全投入,鼓励网络安全技术的创新与协同研发。

财经E法:这次会上强调,要厘清数据所有权、使用权、运营权、收益权等权利,建设更为安全高效的数据要素市场。在你看来,应该如何建立数据要素市场?

谈剑锋:数据不仅是数字经济重要的生产要素,也是数字产业发展的必备基础。要充分发挥数据价值,必然需要发展与治理同行,可谓机遇与风险并存。

数据确权确有必要,毕竟产权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数字经济也不例外。数据只有经过确权形成清晰的权利边界,才能约束和规范数据处理主体的行为,并界定数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但也要看到数据确权不易,不同于传统的生产要素,数据具有无限可复制、使用非排他、利用无损耗、灭失无依据等特点,使得产权边界不清、归属难定,带来交易成本不明、风险不可控、流转规则难定等现实问题。

面对新发展目标,如何加快构建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回顾传统生产要素的发展历程,通过借鉴成熟的确权及市场交易机制,逐步实现数据产权的归属明确、内容法定及相关保护等条件。因此顺理成章,建立初步的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就成为“十四五”期间发展目标,但也要看到,建立数据要素市场体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在制度建设、技术创新、安全体系等多方面逐步完善。

财经E法:如何理解这次会议的意义?

谈剑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取得显著成就,规模稳居世界第二。当下,需要思考如何进一步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

一方面,数字经济对经济社会的引领带动作用日益凸显,发展数字经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选择;另一方面,中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大而不强,存在应用强基础弱、“重硬轻软”等结构性矛盾,供应链安全问题突出,如何进一步深化数字经济发展、促进“数实融合”、筑牢数字安全屏障等就成各方的重点议题。

数字经济要持续做强做优做大,安全保障是前提,信息产业安全是根本,供应链产业链的自主化不容缺位。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推动软件产业做大做强,提升关键软件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打铁还需自身硬,这次会议上达成一个普遍共识,即把发展数字经济自主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唯有信息技术领域的自立自强、自主创新,才能占据未来竞争制高点,立于不败之地。

附:谈剑锋在全国政协“推动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专题协商会上的发言节选。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着力打造自主可控产业链供应链

“十四五”时期,“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是一项重要任务,“提高信息技术的原始创新水平”成为普遍共识。但现阶段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依附”或“买办”思想严重,跟着欧美技术路线跑,关键技术不去克难攻坚,而是投机取巧,直接将国外底层技术或产品改头换面。二是认为自主可控就是安全可靠,自主可控产品只靠理论论证或者实验环境测试,不经充分应用,并不能保证安全可信。三是信创生态建设不足,近年来我国在芯片、操作系统上的总投入已远超不少发达国家,但“国产化”用户寥寥,应用生态不成体系,自主产品难从“能用”跨越到“好用”。

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勇于领跑“开新链”,主动打破科技依附关系。积极把握未来,面向云计算、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元宇宙等新兴场景,开展相关基础科学理论研究和联合攻关,打造自主可控的协同创新链,赢得创新周期“先手棋”。

二是加速并跑“强本链”,扩大自主产品应用范围。明确底线思维,坚定进口替代决心,培育安全可信产业生态,充分利用“双循环”市场体量,推进已开发或小规模商用的国产芯片、操作系统等关键领域的替代应用,尽快形成规模化协同效应。

三是时常体检“勤补链”,优化供应链安全评估机制。针对那些难以完全使用国产自主产品的领域,落实分级分类管控机制,定期对不安全因素进行动态风险评估,做好防控预案,保障供应链安全可控。

四是扎牢防线“固全链”,建设网络安全立体防护体系。压实网络安全责任,保障安全投入,大力培育网络安全产业,加快自主安全技术研发与应用,加强新型安全风险研究,切实提升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防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