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常会继续加码稳经济

作者 | 《财经》记者 张寒 编辑 | 王延春  

2022年05月24日 18:31  

本文3543字,约5分钟

国务院将对地方落实稳经济举措进行督查,地方政府要抓紧出台符合地方实际的稳经济政策。当前形势下政策导向已经做出调整,“兜底”比“摸高”更加务实

涉及面之广,应对举措之全,业界将5月23日召开的国常会看作“中国经济保卫战吹响的号角”。这对股市的流动性预期将形成宽松信号,短期内股市相关行业预期看涨。从政治局会议到国常会,高层密集出台稳经济的政策措施,提振了市场信心。

5月23日,新华社发布消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主持召开国常会,进一步部署稳经济一揽子措施,努力推动经济回归正常轨道、确保运行在合理区间。

会议指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许多市场主体十分困难。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坚定信心、果断应对,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快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政策并加大实施力度,按照总体思路和政策取向采取一揽子针对性强、有力有效的区间调控举措,稳住经济基本盘。

国务院参事室特邀研究员、银河证券原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告诉《财经》记者,国常会政策提法积极、意义不凡,释放出稳定经济的信号和正能量,有助于市场主体稳定预期、提振信心,不过,现阶段稳定经济最关键的恐怕还是在于落实地方政府和企业的“载体”作用,在疫情防控升级的情况下,关键是保障民众生活必需品供应的物流畅通,逐步实现复工复产。

针对各项宏观政策的有效落实,此次会议强调,各地各部门要增强紧迫感,狠抓落实。有关部门要对一揽子措施尽快逐项细化,并公布实施。国务院将对地方落实稳经济举措进行督查,地方政府要抓紧出台符合地方实际的稳经济政策。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建银国际董事总经理兼宏观研究主管崔历对《财经》记者分析,国常会的政策表述与今年4月底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基调一致,注重稳定经济。对于中国经济而言,当下较为紧迫的是尽快减少疫情冲击,保证民生、消费环节有序恢复,稳定经济大盘,避免短期影响长期化,预计经济明显反弹要等疫情受到控制以后。

天风证券研究所宏观经济首席分析师宋雪涛对《财经》记者表示,国常会是一次务实的会议,注重保民生、保就业、保市场。关于国常会提出的“6方面33项一揽子政策”的力度问题,宋雪涛判断,当前形势下的政策导向已经做出调整,“兜底”比“摸高”更加务实,也更加重要。

事实上,今年4月中旬经济数据公布后,官方表态就呈现出一些变化,例如权威人士在4月18日新华社《当前中国经济十问》中表示,“当前经济运行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困难挑战明显增多” “当前一些突发因素超出预期,外贸延续去年高增长有一定难度”。同一天国家统计局在答记者问中提到“3月以来世界局势复杂演变,国内疫情影响持续,有些突发因素超出预期”。

多项财政、金融政策将陆续出台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实施6方面33项措施。在财政及相关政策方面提出,要着力稳市场主体、稳就业。在更多行业实施存量和增量全额留抵退税,增加退税1400多亿元,全年退减税总量2.64万亿元。将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五个特困行业缓缴养老等三项社保费政策延至年底,并扩围至其他特困行业,预计今年缓缴3200亿元。将失业保险留工培训补助扩大至所有困难参保企业。对中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的,加大扩岗补助等支持。各地要加大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水电气费、房租等支持。今年专项债8月底前基本使用到位,支持范围扩大到新型基础设施等。

可以看出,上述多项纾困措施有助于减少企业的税费支出,改善受困企业的现金流。申万宏源证券指出,会议提出扩大留抵退税、扩大延长缓缴社保费、保障货运通畅等三方面措施,其中前两项合计新增约4600亿元财政支持,政策层面将当前生产困难主要归因于货运不畅导致的暂时冲击,预期后续生产端韧性较强,反弹力度较大。

此外,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再担保合作业务新增1万亿元以上。对此,中金公司研究报告指出,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成立于2018年,旨在为支农支小贷款提供再担保服务,分散银行风险。2021年全年,融担基金新增再担保合作业务规模7542.15亿元;如果今年新增1万亿元以上,则相当于同比增长2500亿元。

崔历表示,疫情下企业和个人面临流动性的缺口,需要金融、财政等多方政策支持。财政政策针对性强,可较好地帮助中小微企业和就业受到影响的人群对冲疫情影响,最重要的是让政策直达基层、抵达“毛细血管”。受疫情影响今年财政收入有明显下滑。或有必要扩大全年的财政赤字空间,以确保下半年财政支出的力度不受影响。可利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增发特别国债等方法增加资金支持。

近期,多位经济学家呼吁,通过发行特别国债和扩大消费券、现金发放等措施,提升财政政策的实施范围和力度。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对《财经》记者表示,中国或许可以参考2020年的做法,发行特别国债,用于补充防疫成本,并对特定行业人群和家庭部门进行有针对性的纾困。

目前,中国部分南方城市已经发放多轮消费券,接下来,中国有无可能进一步扩大消费券或现金的发放范围?崔历告诉《财经》记者,疫情下消费意愿受到影响。目前政策的重点预计是纾困、稳定就业和管理风险。通过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和受封控影响的人群的针对性补贴,增加失业补助和就业支持,可既保市场主体也保民生,有效利用政策空间。

在金融政策方面,国常会提出,要将今年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额度和支持比例增加一倍。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货车车贷、暂时遇困个人房贷消费贷,支持银行年内延期还本付息;汽车央企发放的900亿元商用货车贷款,要银企联动延期半年还本付息。将商业汇票承兑期限由1年缩短至6个月。推进平台企业合法合规境内外上市。

根据中金公司的测算,目前普惠小微再贷款支持工具的额度已公布的有4000亿元,再增加一倍就是再增加4000亿元,相当于再增加1.3%的基础货币投放。此外,结构性货币工具扩量提质,这次国常会指出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的支持比例增加一倍。

申万宏源证券认为,新增财政负担尚可腾挪出空间,货币政策靠前发力已经基本完成,预计下半年实际GDP同比或可小幅推升至6.0%以上,全年实际GDP有望接近5.0%。

力促消费和投资,保障基本民生 

此次国常会上,将稳产业链、供应链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会议提出,要优化复工达产政策,完善对“白名单”企业服务。保障货运通畅,取消来自疫情低风险地区通行限制,一律取消不合理限高等规定和收费。客货运司机等在异地核酸检测,同等享受免费政策。增加1500亿元民航应急贷款,支持航空业发行2000亿元债券。有序增加国内国际客运航班,制定便利外企人员往来措施。

左小蕾分析,由于疫情之下的物流限制,中国部分跨省的网购产品运不出来。中国拥有各方面的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以及供应链关键环节的优势,不能因为疫情防控的层层加码,而被其他国家抢占了发展先机。现在中国需要为疫情后的经济恢复做好准备,争取实现后发优势,让更多的原材料、农产品和数字要素动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最终缓解需求不足的局面。

在基建投资方面,国常会指出,将优化审批,新开工一批水利特别是大型引水灌溉、交通、老旧小区改造、地下综合管廊等项目,引导银行提供规模性长期贷款。启动新一轮农村公路建设改造。支持发行3000亿元铁路建设债券。加大以工代赈力度。消费方面,要放宽汽车限购,阶段性减征部分乘用车购置税600亿元。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近期已经出台的诸多新政策均强调,要以基建项目为抓手,扩大有效投资。摩根大通由此预测,转型的基建投资和农田水利建设等将迎来新增长,并将今年全年基建增速的预测上调为8%-10%。

此次国常会上,促进消费的政策重点在于车购税减免、放宽限购,这些政策能在多大程度上提振消费?

中信证券发布最新报告认为,购置税减免是拉动汽车销量最有效的政策之一,政策力度超市场预期,有望拉动100万-200万台乘用车新增需求。汽车行业最差时间已经过去,未来有望持续边际好转。

在房地产投资方面,长江商学院副院长、教授刘劲分析认为,虽然地产的高回报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但是对刚需购房者应当有支持政策,还要对房地产企业融资政策进行适度的放松。

权威人士在近期的《当前中国经济十问》中明确指出:“稳就业成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于下一阶段的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宋雪涛对《财经》记者表示,内外部的超预期因素促使保民生的优先级超过追求量化经济目标,预计下一阶段政策将向“六保”倾斜。

可以预计,随着国常会一揽子措施逐步落地,将推动经济回归正常轨道、确保运行在合理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