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房地产市场活跃度上升,货币信贷政策坚持三大原则

作者 | 《财经》记者 唐郡 编辑 | 袁满  

2022年06月03日 18:31  

本文3881字,约6分钟

潘功胜强调,货币信贷政策在稳定经济增长的同时,一是有利于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二是保持就业稳定、价格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三是指导金融机构坚持市场化和审慎经营,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国务院部署的六大方面33项稳经济一揽子措施正被抓紧落实。

6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举办解读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有关扎实稳住经济的金融政策新闻发布会。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下称“外汇局”)局长潘功胜,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宏观审慎管理局局长李斌出席会议。

发布会现场,潘功胜介绍了一揽子措施中的5项货币金融政策,包括聚焦市场主体、聚焦有效投资、聚焦降低融资成本、聚焦重点领域和聚焦对外开放。接下来,央行将重点在三大方面发力,一是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加大流动性投放力度;二是突出金融支持重点领域,包括加大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力度等;三是继续推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发布会现场,潘功胜强调了实施货币信贷政策的三大原则,即在稳定经济增长的同时,一是有利于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二是保持就业稳定、价格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三是指导金融机构坚持市场化和审慎经营,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以近期市场关注度较高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为例。据邹澜透露,为保障再贷款工具的精准性和直达性,央行建立了银行独立放贷台账管理、央行事后报销、总量限额、相关部门明确用途、随机抽查等一整套机制。事后如果发现金融机构贷款超出了支持范围,将采取递补差额、收回再贷款等措施,避免银行违规套取贷款资金。

对当前大众关心的房地产市场形势,潘功胜也予以回应。他表示,当前疫情形势正在逐步好转,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近两周,多地房地产市场高频数据显示,市场交易的活跃性上升。

近期,美联储加息等因素对人民币汇率、跨境资金流动等指标产生一些扰动。对此,潘功胜分析,2022年前5个月,美元指数上涨6%,欧元、日元、英镑兑美元汇率的贬值幅度在6%-10%之间,而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贬值4%左右。5月中旬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约2%。跨境资金流动方面,潘功胜表示,中国跨境资金流动的主体,像货物贸易、直接投资等与实体经济直接相关的跨境资金保持净流入,继续发挥着稳定跨境资金流动基本盘的作用。

“面对境内外环境超预期的变化,中国外汇市场总体保持稳定,也表现出很强的韧性。”潘功胜说,“接下来,中国外汇市场平稳运行比前5个月有更好的基础。”

房地产市场活跃性上升

对于社会各界持续关注的房地产问题。潘功胜表示,“当前,疫情形势正在逐步好转,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房地产市场交易的活跃性上升。”

潘功胜介绍,房地产的建筑、销售活动人员比较密集。近期,受疫情多点散发影响,房地产建筑、营销活动受阻,导致房地产市场销售、贷款等数据有所下滑。但近两周,多地房地产市场高频数据显示,市场交易活跃性在上升。

2021年下半年以来,由于长期“高杠杆、高负债、高周转”的经营模式不可持续,少数房地产企业出现风险,并对市场产生了较强的溢出效应。央行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配合住建等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做好出险企业风险化解,及时校正金融机构的过度避险行为,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加大并购金融服务力度,支持以市场化方式出清风险。

同时,潘功胜表示,中国幅员辽阔,房地产市场区域特征非常明显,不同城市情况差别很大,房地产市场调控应坚持因城施策、因地制宜。近期,已有多个城市在国家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的框架下,因城施策,结合当地房地产市场形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优化完善房地产政策。

5月15日,央行会同银保监会将全国范围内首套房贷款利率下限,从不低于相应期限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调整为不低于相应期限LPR减20个基点。5月20日,央行引导5年期以上LPR下行15个基点。潘功胜表示,这些措施有利于减轻居民家庭的房贷负担,也有利于促进消费、投资和宏观经济的大盘。

潘功胜表示,央行的职责主要是从金融角度支持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而做好房地产市场金融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全面落实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房地产长效机制,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下一步,央行将继续坚持“房住不炒”定位,按照探索新发展模式的要求,因城施策,实施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更好满足购房者合理的住房需求,稳妥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加快完善住房租赁金融政策体系,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央行再贷款将进行事后抽查

4月以来,央行进一步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重点在四大方面发力。一是加大流动性的投放力度;二是加大稳信贷的力度;三是加大降低融资成本的力度;四是加大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实施力度。

下一阶段,央行将在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突出金融支持重点领域和继续推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三大方面继续发力。其中,结构性货币政策仍将是接下来货币政策发力的重点。

近年来,围绕支持普惠金融、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央行在传统支农支小再贷款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创设了多种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在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箱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也引发了业界、学界的关注和热议。

发布会上,邹澜就央行近期各项结构性政策工具的情况,作了一个相对全面的介绍。当前,央行结构性货币政策主要包括支农支小再贷款,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以及新创设的科技创新、普惠养老、交通物流三项专项再贷款。

其中,前两项工具与2020年疫情之初创设的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有关。2022年以来,此前的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的4000亿元额度,并入支农支小再贷款。截至4月末,全国支农支小再贷款的余额是1.6万亿元,同比增加了5294亿元。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转换为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按照国常会要求,二季度开始,央行将按照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量的2%(此前为1%),给金融机构提供激励资金。

邹澜表示,具体操作中,普惠小微贷款激励资金发放类似于观测高水位标识,对季末超出历史最高余额部分按比例兑现奖励,激励金融机构不断地扩面、增量。“扩面、增量客观上会使风险水平上升,边际上如果风险水平上升超过了2%就不合算了。所以这个工具的设计尽可能平衡防风险和激励不断扩面、增量的考虑,也要求商业银行要不断提高风控能力。”

为保障再贷款工具的精准性和直达性,央行建立了“银行独立放贷、台帐管理,央行事后报销、总量限额,相关部门明确用途、随机抽查”的机制。邹澜透露,专项再贷款政策的支持范围由各部门合作确定,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政策合力。央行按照“先贷后借”的模式向金融机构发放再贷款,并非直接向企业发放贷款。行业主管部门联合金融部门事后随机抽查,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事后跟进,如果发现金融机构贷款超出了支持范围,采取递补差额、收回再贷款等措施,避免银行违规套取再贷款资金。

外资增持人民币资产趋势不改

发布会现场,多家媒体关心中国外汇市场形势波动。

对此,潘功胜表示,3月以来,中国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出现了一些超预期变化。但从跨境资金流动、外汇市场供求、人民币汇率等主要指标来看,中国外汇市场总体保持稳定,表现出了很强的韧性。

从跨境资金流动和外汇市场供求来看,两个指标从年初的有点偏流入、供大于求,到近两个月流入流出、供给需求大致平衡。结构方面,货物贸易、直接投资等与实体经济直接相关的跨境资金保持净流入,发挥着稳定跨境资金流动基本盘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跨境证券投资导致的跨境资金流动调整,进一步引发部分对中国跨境资金流动形势的担忧。对此,王春英表示,跨境证券投资的调整,没有改变跨境资金均衡流动总体稳定的格局,也不会改变外资增持人民币资产的长期趋势。她进一步分析,人民币资产投资回报稳定;具有相对独立的行情走势,是分散投资风险非常好的选择;能够较好的满足投资者资产配置需求。此外,无论是股市、债市、还是外汇储备来看,境外投资者对人民币资产的配置仓位仍处于较低位置,未来进一步增持的空间还很大。

人民币汇率方面,4月以来,人民币汇率曾出现一波急跌,有外汇交易员告诉《财经》记者,这波急跌行情一度引发市场恐慌。对此,潘功胜表示,受美元大幅度走强的影响,非美元货币普遍下跌。人民币和全球主要货币相比,还算比较稳健。从多边汇率看,人民币汇率保持总体稳定。前5个月美元指数上涨了6%左右,欧元、日元、英镑兑美元汇率贬值幅度在6%-10%,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贬值约4%。5月17日以来,人民币汇率总体升值2%左右。“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潘功胜总结。

潘功胜进一步表示,接下来,中国外汇市场平稳运行与前5个月相比有更加好的基础。

从国内经济基本面来看,随着疫情逐渐缓解,中央、地方稳定经济增长的政策效应的发挥,经济恢复的动能在加快,市场预期在改善。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显示,5月数据环比上升超2个百分点。

从外部环境来看,市场机构认为美联储在控制通胀的同时稳经济难度在增加,而且欧元区货币政策紧缩信号增强,美元指数近期有所回落,反映了市场对未来预期的变化。

而从中长期来看,国内生产供应优势继续存在,货物贸易有望保持合理顺差规模。同时,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人民币资产投资回报稳定,会继续吸引境外投资者来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