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投资新探索:融合、适配、重构

文/华夏基金ESG研究团队  

2022年07月19日 10:22  

本文4834字,约7分钟

ESG投资是大势所趋,在逐渐融入ESG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资产管理公司如何探索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路径,赢得在ESG投资领域的国际话语权,是ESG投资趋势日盛下的新课题

4月15日,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指引》,要求在投资者关系管理的沟通内容中纳入公司的“环境、社会和治理信息”,首次明确投资者关系管理中要纳入ESG的沟通。

企业披露ESG信息,字面含义是在披露财务信息的同时,将与企业生产经营相关的环境、社会、公司治理等非财务信息做进一步披露,但其背后的深层含义,是投资者在考虑企业投资价值时,将影响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股东以外的其他利益相关方,包括环境、社区、供应商、员工、顾客等,加入对企业价值的计量中。

我们认为,只有从根本上把握ESG投资背后的驱动力,才能超越单纯的产品层面,从公司组织架构、投资流程、风险管理等层面真正整合ESG原则。而在新的全球ESG信息披露标准渐行渐近的大背景下,中国需要积极应对,在逐渐融入ESG全球一体化的同时,探索更多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方式。

ESG投资“引擎”

从资产管理人的角度,为什么要选择ESG投资理念?华夏基金试图从本质上进行思考。我们认为ESG投资的兴起和发展,与现实世界中出现的诸多全球性的问题密切相关,例如气候变化、贫富差距、种族歧视等,导致我们需要考虑公司股东之外更广泛的利益主体。从全球思潮的演化看,过去二三十年间,对 “股东(shareholders)利益最大化”带来的弊端的反思越来越多,导致“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s)利益最大化”的理念已逐渐取代“股东利益最大化”,成为主流的政治经济思潮。

这一转变映射在投资界,即责任投资、ESG投资、可持续投资等理念的兴起,“多元利益”视角逐渐取代“一元利益”视角,助推范式(paradigm)的根本转变。

在中国资本市场,我们看到“双碳”目标的确立对ESG投资中的E(Environmental)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共同富裕”目标的提出则对资本提出了新的要求,投资者对S(Social)的关注有望大幅提升。

1.自2020年中国提出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以来,我们看到各监管部门、从中央到地方的配套政策都在加速落地,这为资本市场绿色融资、可持续投资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政策红利。从党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可以看出,“双碳”目标将作为中国很长时期的一条关键改革主线,带动能源、交通、科技等方方面面的变革。要实现这些变革需要巨大的投资,这就为“绿色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2.我们认为环境不仅仅是自然环境,也包括社会生态环境,因此在讲E的同时,也不能忽视S,要更关注企业经营的“外部性”,不能只讲股东利益的最大化,还有消费者、员工、社区的利益,也就是利益相关方的利益。

以前讲S(社会责任),更多是把生意和社会贡献分开来谈,企业赚了钱后去做公益,而现在的S,更多强调生意本身能够给客户、社区和整个生态环境带来积极的改变,不仅仅是公益,更多是企业的“正外部性”。

随着时间的累积,我们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世界的发展是普惠的,真正有价值的公司,一定不仅仅是给股东创造价值,而一定为社会创造价值——不管是推动成本的降低,还是社会效率的提高,还是惠及更广人群——即simpler、cheaper and scalable。只有这样的资本增长才是可持续的增长。不能产生这样社会价值的公司,也许短期能赚到估值波动的钱,但赚不到长线、可持续增长的钱。

3.因此,华夏基金践行ESG最基本的一个理念,是ESG不仅仅是一个单独的主题,一个产品的标签,它一定是我们看待投资的一种价值观和基层的投资逻辑框架。一家基金公司要把ESG做好,需要全公司真正认同ESG理念,自上而下把它内嵌到公司的组织架构中,不仅仅是投资,还有风控、内控、企业文化等各个层面。如果把这些做好了,具体产品层面整合ESG理念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华夏基金的ESG投资样本

以下,我们从公司组织架构、投资流程、投资研究框架、日常运营等方面具体介绍华夏基金如何践行ESG投资。

1.组织架构

2020年,华夏基金建立了公司层面的ESG业务委员会,与投资委员会、风控委员会等平行,也成为国内最早设立公司层面ESG业务委员会的公募基金公司。这个委员会的建立也标志着华夏基金“四个层级”的ESG治理架构的成型。

如图1所示,层级一是总经理,提供纲领性指导和ESG项目及责任投资的监督服务、参与面向国内和国际的投资者教育;

层级二是ESG业务委员会,制定公司层面的责任投资原则和战略,定期回顾和更新公司ESG禁投标准,部署及监督公司各个资产类别、业务条线和职能部门中的ESG整合过程;

层级三是基金经理和行业研究员。基金经理根据内部ESG研究成果、ESG风险提示等进行个股选择和仓位调整;行业研究员则将公司的可持续性——既包括ESG的风险,也包括ESG机遇——加入基本面研究考量;

层级四是ESG专门团队层面,隶属于投资部门,负责推动ESG在投资分析、风险管理和公司沟通过程中的整合。他们承担了搭建内部ESG评级框架、专题研究、对组合持仓进行定期评估、监测ESG评级调整、与上市公司沟通、内部培训等具体工作。

在2020年UN PRI对全球资产管理者的年度评估报告中,华夏基金在“战略与治理”模块获得了A+的最高评级,这一评估结果也是对我们在公司层面ESG治理上的肯定。

2.投资流程

经过五年的实践探索,华夏基金制定了“六位一体”的ESG投资流程,如图2所示,这一流程确保了ESG内嵌于投资决策的整个流程。 

3. 投资研究框架

2017年,华夏基金开始建立专门的ESG研究团队,目前已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特点,开发出了一套适用于本土市场的ESG基本面研究框架。这一框架参考,并不局限于MSCI的ESG分析模型,而是将行业分析及因子分析相结合,希望能发掘出中国市场中特有的ESG议题和因子,甄别出表现优于同行的中国公司。

比如对于地产公司,海外的分析模型非常看重“绿色建筑”这个指标,但我们认为中国的房地产公司与海外房地产公司有很大不同,地产在中国更类似于金融行业,公司治理上做得好不好,比在绿色建筑上做得好不好,对最终发展和业绩有更大的影响。所以我们赋予G很大的权重,开发出了与中国地产公司更相关的指标。

再比如,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和国外不一样,极度复杂,拥有庞大的体系,我们将互联网大公司的ESG框架分为两个维度:其一为全行业通用指标,涉及碳排放、水资源、包装物、员工管理、数据隐私安全、VIE及双层股权结构等;其二为分赛道的业务板块指标,涉及到互联网公司各业务子板块的特殊化问题。例如,电商、外卖和在线旅游赛道的平台的产品质量控制和反垄断风险、在线教育赛道的政策风险、网络游戏赛道的未成年人成瘾性防治等。当我们对互联网大公司评分时,会对每个板块进行分议题研究,最后得出综合的结论。

4.日常运营

自中国郑重承诺“双碳”目标以来,“碳中和”成为热词。在这方面,我们从自身做起,宣布了自己的“碳中和”目标,承诺自2021年起实现运营活动的“碳中和”,持续通过节约用电、用纸、改进差旅等方式降低排放,辅以购买绿色电力凭证及符合标准的碳汇等举措抵减剩余排放量,自2021年起实现了机构自身运营活动的“碳中和”。

我们还承诺加强投资组合碳排放的测算工作,并敦促被投资企业加强气候变化风险管理和信息披露,计划于2025年前完成投资组合碳排放基线测算及目标设定。

新全球ESG标准下的中国思考

在阻碍ESG投资发展的一系列问题中,ESG评价标准繁多、各标准间缺乏一致性是ESG一大障碍。这就好像许多个操作系统,有iOS的、安卓的、Linux的,一个系统的App在其他系统跑不了。多年来各种国际组织、交易所、行业协会都在努力打造一个全球统一、大家都认可的ESG信息披露的“超级操作系统”。有了这个操作系统,不同国家、地区的上市公司就能够以统一的标准披露可持续相关的财务信息,被跨区域的交易所接受,全世界的资产管理人、资产所有人都可以方便地评估这些公司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投资价值。

当然,这是一种最理想的状态,现实可能是各国根据自己的一些特殊情况,在这套“超级操作系统”下微调一些模块,让本国的准则既能符合本国国情,又能与世界其他地区的标准相互兼容。目前,国际上已有多个组织发布了多项ESG信息披露标准,企业比较广泛使用的包括GRI、ISASB、IIRC等。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值得引起中国资产管理人高度注意的是,一个真正的全球ESG信息披露标准正浮出地表,那就是ISSB框架。在去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 Foundation,简称IFRS基金会)宣布成立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nternational Sustainability Standards Board,简称ISSB),制定一套全球高质量可持续信息披露基准性标准,也就是ISDS(International Sustainability Disclosure Standards)。今年3月底,IFRS发布了两份征求意见稿,准备7月29日征求意见结束后,在年底正式发布。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准则落地的速度可能比我们想的都快,比如美国证监会基于ISDS做了一些修改,已经披露了一套准则并开始征求意见,准备年底实施,针对重要公司,2024年1月开始就要参照新的准则对ESG信息进行披露。香港证监会也表示正在评估是否让港股公司执行ISSB标准。

对于在境外上市的中国企业,包括美股、港股公司,这一准则的影响是即时的,因为不按当地交易所的准则做披露,就上不了市。但即使对境内上市的企业,虽然这一准则在境内落地未必那么快,也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这是因为,虽然可持续报告准则的强制性掌握在各司法管辖区的立法者手中,但资本市场的全球性质将推动可持续信息的披露逐渐地、不同程度地转变成强制要求。例如,尽管上深两家交易所并未在指导意见中要求采用GRI标准,但在披露非财务信息报告的中国上市公司中,已有超半数使用了GRI标准。可见,全球性标准在企业层面已获得基本认同和实践检验。

所以我们在高度重视ISSB的前提下,首先要主动与其沟通,就征求意见稿做出反馈,反映我们的诉求,包括企业执行时可能的困难。如果现在不沟通,等到准则定下来后会很被动。央行、证监会的领导已公开表态在积极开展这方面的工作。

第二,应积极应对ISSB框架下的可持续信息披露准则与中国国情的适配。内容维度上,可以在保持与国际准则趋同的前提下,适当依据国情进行解读,并增加中国社会特有的指标或披露要求。

第三,中国的碳资产会计处理与国际会计准则下的碳资产会计处理有显著差异,资本市场应提前做好应对的准备。

总结而言,ESG投资是大势所趋。对于资产管理公司,我们建议在探索ESG投资的初期参考一些国际化标准,为自身进行全球化的ESG实践提供参考,更好地明确自身发展方向。同时,在逐渐融入ESG全球一体化的同时,中国资管公司也需要探索更多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方式,赢得在ESG投资领域的国际话语权。

(编辑:杨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