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元春:要提前进行政策储备,不宜在短期内出台“大剂量”政策

来源 | 《财经》新媒体   

2022年07月30日 13:41  

本文1925字,约3分钟

在7月30日举行的“2022青岛·中国财富论坛”上,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在对话中指出,若要更好地推动下半年经济持续复苏,“一方面要注重总量的控制,另一方面要分析目前在复苏中所出现的几大分化问题,这种分化可能要求我们在一些短板上要加强监管,同时我们要有相应的耐心,在自我修复中进行一些优化和调整,而不是简单的吃一片大剂量的止痛药。”

(右上为刘元春)

刘元春还指出,目前来看,不宜在短期内出台大剂量的政策。同时,要重点处理短板问题,例如房地产问题,必须要稳住;其次,针对下一步的发展布局,要进行提前的政策储备。

他还提到,有一些资本选择“躺平”,对此要扭转预期,使企业主体对未来充满信心,不仅关注短期收益,同时还要重视未来收益保障性问题,乃至整体营商环境。“这个问题实际上是近期政治局会议高度重视的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启动能够形成新型内生体系的改革。”

以下为对话实录:

张燕冬:有请刘元春校长给我们讲讲经济复苏到底面临哪些难点?刘校长好。

刘元春:感谢,因为这个问题是一个超级问题,我想28号政治局会议实际对你提出的问题给出了很好的答案。因为部署下半年的工作,经济要点,实际我们经济持续复苏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发力的。如果总结我们目前所看到的困难与难题,就是如何防止疫情防护和产生的一些功能的冲击,在政治局会议上提出一个很重要的,疫情防控是一个底线。    

这是第一个。第二个很重要的就是如何夯实内需,因为扩大内需目前大家很着急,但是一个是我们的政府支撑的力量在减弱,第二个是消费的场景还是缺乏,尤其是在疫情影响下,我们的消费心理、消费能力还没有常态化恢复,这个是很重要的。第三个很重要的,就是我们所看到的风险,比如说房地产风险,原来估计头部企业出现的这种违约风险,但是没有想到,出现的是烂尾楼和断供引发的经济社会双重的风险。还有一个我们看到的村镇银行陆续引发的问题。所以这些风险与我们原先所判断的,比如说供给者冲击的风险,所产生的预期影响要更为严重。虽然能源对大家的冲击,对宏观经济的冲击是非常之大,但是我们会看到,这一个断供问题可能产生的社会系统的影响,可能比想象得要大得多。所以如何在这一个风险防范上来做出相应的处置,这里面是一个核心点。

第四个很重要的,我们看到资本“躺平”现象很严重。我们缺乏目前让国有企业、让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全面预期提升的一些有效举措。要扭转预期,使这些企业主体对未来充满信心,不仅仅是短期收益的问题,同时还关系到未来收益保障性的问题,涉及到整体营商环境的问题。所以这个问题实际上是这次政治局会议高度重视的问题,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启动能够形成新型内生体系的改革。

第五个很重要的一个难点,也就是说在各种政策约束条件下,地方政府的这种不作为现象,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问题如何进行治理。目前我们看到很多专项债的使用,一个是不好,第二是存在着问题,基本反应政府在不作为方面还有体现,形式主义还挺严重,尤其在疫情防控这种层层加码现象比我们想象得要严重得多。

因此我们要看到,下半年持续复苏的堵点,一方面在总量的控制,另一方面还在于我们要分析目前在复苏中所出现的几大分化的问题,这种分化可能要求我们一些短板上、体现上要加强一些监管,同时我们要有相应的耐心,自我修复,在修复中一些优化和调整,而不是简单的吃一片大剂量的止痛药。所以目前我们分化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当然由于时间关系,我就给大家分享这一点点看法。

张燕冬:谢谢刘校长,您刚刚谈了复苏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您认为应该怎么应对,关键突破点在哪儿?

刘元春:从目前来看,不宜在短期内出台大剂量的政策,第二个是目前突破短板的要重点处理。第一个就是房地产的问题,必须要稳住,这是很重要的。第二个很重要的就是我们在四季度有可能面临政策叠加的问题,也就说政策前置和一些增量政策的库存不足,导致四季度和下一步相应的制度充分,我们要针对下一步的政策布局,要进行提前的储备,这两项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

张燕冬:在你看来有没有政策空间呢?

刘元春:目前政策空间应该说还依然存在,但是随着我们国际环境的变化和内部各种矛盾的冲击还越来越窄,比如说像财政,政治局会议专门提到了要用足这一专项债的额度,按照目前来看,专项债的限额21.8万亿,现在存量是20.2万亿,还有1.6万亿的空间,这个空间怎么用?怎么来用好?实际上我们在政策上还是有很多的优势,但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在基层决策上相应的创新,在相应的项目存量工具上面没有发挥我们政策攻坚所带来的效率。

(嘉宾观点据现场发言整理,未经发言人本人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