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闽、陕银保监局共话这十年:发展进阶,稳步化险

作者 | 《财经》记者陈洪杰 编辑 | 张颖馨 张威  

2022年08月13日 09:35  

本文3238字,约5分钟

十年来,吉林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加至7385亿元,年均增速14.85%;福建银行业总资产增长了2.8倍,迈上10万亿元新台阶;陕西近十年来累计处置不良贷款2396亿元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这句话生动地说明了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过去十年,各地银行业保险业改革发展情况和监管工作的成效如何?地方银保监局怎样引导辖内银行保险机构支持小微企业?在支持科技创新等方面有哪些举措?地方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有哪些进展?

8月11日,在“银行业保险业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三场)上,吉林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徐春武,福建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丛林,陕西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黄晋波,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

吉林: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年均增速14.85%

“十年来,吉林银行业各项贷款增长1.8倍,总量接近2.6万亿元;各项存款增长1.5倍,总量超过3万亿元;保险业原保费收入年均增长13%,保障金额年均增长32%,保险深度由2.7%上升至5.2%,保险密度由856元每人上升至2911元每人。”徐春武在发布会上称。

进一步来看,十年来,吉林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长191%,年均增加超1000亿元,制造业贷款余额增长77%,年均增加超100亿元;保险机构累计为新材料、首台(套)产品提供保险保障122亿元。截至2022年6月末,信息技术、科研等领域贷款同比增速均超过30%。

在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效上,徐春武介绍,十年来,吉林小微企业有贷款余额的户数增加至48.8万户,年均增速10.54%,贷款余额增加至7385亿元,年均增速14.85%。

吉林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徐春武
(图源:银保监会官网)

另有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末,吉林涉农贷款余额5892亿元,在各项贷款中占比23%,多年保持较高占比;农业保险保费收入32.2亿元,同比增长57%,提供保险保障金额1257亿元,同比增长69%,参保农户114万户次。

在民生领域,吉林银保监局出台了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的政策措施,引导机构持续加大对教育、医疗、养老等行业支持力度。数据显示,这十年来,吉林教育行业贷款年均增长4.5%,健康险保障金额年均增长54%,责任险保障金额年均增长23%;2022年上半年,银行保险机构开发新市民专属金融产品20余个,提供保险保障金额近20亿元。

福建:银行业总资产达10万亿元

福建银保监局数据显示,十年来,福建银行业总资产增长了2.8倍,迈上10万亿元新台阶,保险业总资产增长了2.9倍,保险密度从1162元/人上升至3091元/人。

“这十年来,我们聚焦加大供给、优化结构、提高效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持续提升,助力福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坚持明晰导向、优化环境的工作思路,先后出台福建银行业保险业回归本源行动纲要等多份政策文件,建立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监测评价等多项工作机制,推动提高金融服务供给与经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丛林表示。

数据显示,十年来,福建银行业各项贷款年均增长13.5%,保险业赔付支出年均增长13%。重点领域、薄弱环节金融支持力度持续加大,普惠型小微企业、涉农贷款年均增速分别达26%和19%。

在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上,丛林称,高风险影子银行规模大幅压降,辖区银行业各项贷款占资产比重由最低时的38%逐步上升至52%,金融资源进一步回归实体。有力推进不良资产处置,辖区银行业资产质量保持较好水平。建立完善多方联动的金融风险应急处置协调机制,实现高风险机构阶段性“清零”,地方法人机构总体保持较强的风险抵御能力和损失抵补能力。

福建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丛林
(图源:银保监会官网)

从结构上来看,福建是民营经济大省,民营经济贡献了全省约67%的GDP,约70%的税收,以及80%的就业。丛林表示,近年来福建局持续推动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切实强化金融助企纾困,促进中小微企业提升竞争力。具体来看:

一是强化监管政策的引领,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十年来,福建辖区小微企业贷款增长了20.6倍,年均增速达到35.9%,其中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自有统计以来年均增长达到了25.6%,贷款户数增加了31.4万户,平均贷款利率下降了2.17个百分点。

二是创新金融产品的服务,帮助企业纾困发展。2022年以来,进一步地优化纾困贷款的机制,指导银行机构对接交通、旅游等主管部门制定的纾困企业白名单,实现“见单即贷”,将纾困贷款的额度向工作积极性较高、项目储备较多的银行机构倾斜,建立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批量担保机制,实现“应贷快贷”。同时还采取了先贴后补的方式,优化贴息的流程,直接扣除一个百分点的财政贴息,实现“免申即享”等。

三是深化信用信息运用,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从2015年起,联合税务部门建立“银税互动”机制,实现税务数据直连共享,将企业纳税信息跟融资信息有机结合,创新推出50余款产品,累计发放贷款1709亿元,惠及9.9万户中小微企业。

四是完善科创金融体系,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十年来辖区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贷款增长了14倍,到2022年6月末,高技术产业贷款比年初增长了36.2%,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8.5个百分点。

陕西:科技型企业贷款同比增长30%

“陕西科技型企业贷款、绿色贷款、制造业贷款持续快速增长,近几年增速都保持在20%以上。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年度累放超过3000亿元,普惠型涉农贷款年度累放超过2000亿元,69万农户得到脱贫人口小额信贷资金支持。”黄晋波称。

科技创新离不开金融的支持,畅通的融资渠道和良好的金融环境是科技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黄晋波称,陕西虽然地处西部,但是有上百所高校、有千余家科研机构,还有大批的优秀企业、优秀人才,创新资源非常丰富。为了让科技创新链和当地的产业链形成合力,陕西银保监局持续深入调研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中的堵点、难点,印发了专项的工作意见,强化监管的评估推动,督促银行保险机构全面提升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发展的质效。

陕西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黄晋波
(图源:银保监会官网)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末,陕西银行业科技型企业贷款同比增长30%,服务企业近万户。“在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上,我们紧扣陕西省情,重点支持一个平台、两大领域创新发展。”黄晋波表示。

具体而言,一是着力支持“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2021年陕西启动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着力将其打造为全省最大的孵化器和科技成果转化“特区”。陕西辖内机构通过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合作提供一揽子融资方案,配合落地了数控机床产业链、航空制造等领域的专项支持举措等。

二是着力支持绿色科技发展。为了统筹做好能源保供和产业绿色低碳转型,陕西银保监局指导机构创新绿色科技金融服务,一方面加强对传统能源绿色开采、清洁利用的支持;另一方面更好地服务光伏、风电、地热等新能源产业发展等。

三是着力支持农业科技发展。例如,会同政府相关部门建立金融支持杨凌种业发展常态化沟通协作机制,有14家银行保险机构为杨凌示范区设立了专门的金融顾问团,发放种业信用贷款,推出以植物品种权为质押物的“种业贷”产品和果蔬制种等特色险种等。

在银行业保险业改革化险上,黄晋波表示,持续深化党的领导和公司治理的有机融合,引导机构坚持正确改革发展方向。65家农信社改制重组为农商行,西安银行成为西北地区首家在A股上市的银行。同时,陕西作为全国车险改革首批三个试点的省区之一,率先启动改革。

“同时,我们坚决扛起政治责任,有序推进金融风险防范化解。近十年来累计处置不良贷款2396亿元。法人中小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900多亿元,风险抵御能力持续提升。清理不规范保险中介机构1006家。”黄晋波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