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经济力避技术性衰退

作者 | 《财经》特派香港记者 焦建 编辑 | 苏琦  

2022年08月19日 18:41  

本文3592字,约5分钟

继续发放的电子消费券和能否加速通关,是下半年中国香港特区经济进一步提振的两个核心看点。中长期来看,香港如何调整对外发展的区域重心,则是维持其经济地位的核心挑战

上半年在一系列因素叠加影响下,作为外向型经济体的中国香港特区经济恢复速度不如预期。自8月12日起开始执行的放宽入境检疫措施,有望成为持续利好当地下半年经济发展的一项重点政策。

按照近日公布的实施细则:从海外经机场入境的相关人士,检疫期将从强制入住酒店7日减至“3+4”(3日酒店隔离及4日居家医学监测),并配合“红黄码”制度对其进入特定地区进行管理。

相较于“5+2”或“4+3”方案,各界普遍关注的是“3+4”放宽幅度远超预期。在解释调整背景时,中国香港特区医卫局局长卢宠茂称,“相关决定平衡了抗疫风险及经济发展。未来机场检测叠加3天检疫,可揪出八成阳性个案,其后获发黄码的入境者,已不足1%属染疫。”

市场普遍欢迎类似的好消息。在距离前述政策实施仅剩1天的8月11日,不仅港汇转强,港股气氛亦小幅提振。因金融市场普遍憧憬政策有望增加访港旅客及减慢资金外流,恒指亦升471点而重上2万点。

从最近各项数据来看,驱动中国香港经济增长的出口、消费和投资,仍在遭受持续性冲击。接连两个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同比下跌,已令其在技术上可被解读为进入经济衰退状态,平衡抗疫风险及经济发展的必要性日益提升。但放宽的防疫政策及正在发放的新一轮消费券能否持续提振经济、补缺出口面临一系列下行压力等造成的缺口,仍是未定之局。

8月12日下午,中国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公布的最新统计报告称:考虑到上半年经济表现逊于预期,以及环球经济前景急剧恶化,2022年香港GDP增长预测由5月时覆检的1%至2%向下修订到-0.5%至0.5%。

三驾马车谁快谁慢

在过去两年多的时间当中,中国香港特区的经济增长经历了几番变动:

由于外部需求强劲,其GDP在2021年出现正增长。尤以当年夏天为例:当地走出第四波疫情阴霾,加之电子消费券派发,经济显著反弹。但在进入2022年后,随着年初第五波疫情暴发,当地经济亦再次陷入萎缩,一季度的GDP同比下跌3.9%,不仅是2020年四季度以来再次出现负增长,萎缩幅度亦比预期严重。

按照中国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8月12日下午公布的最新统计数字:当地GDP在二季度的跌幅放缓至1.3%。经调整后按季环比,实质GDP总值回升1.0%。

一般而言,GDP连续两个季度同比下跌,技术上已属衰退状态。但当地大新银行经济研究及投资策略部近期的研究指出:虽连续两季同比出现负增长,但二季度按季环比仍录得正增长,中国香港经济并未进入“技术性衰退”。

除了2021年二季度同期的基数较高,支撑这一判断的亮点还包括:政府支出按年同比出现大幅增加,从4月起开始推出的消费券加之失业率降低,也使得总额超过一季度的居民消费总量能够抵消疫情及股市波动的负面影响。

按GDP各个主要组成部分分析:特区政府于4月派发首轮消费券后,当地私人消费开支在二季度实质微升0.1%;政府消费开支继一季度按年同比上升6.7%后,二季度再同比升13.0%;本地固定资本总额二季度按年同比跌3.0%,较一季度的7.8%跌幅有所改善。

按照特区政府发言人的解析:对外贸易情况不佳,是造成二季度中国香港经济增长未达预期的最主要原因。统计处的相关数字显示:当季货品出口总额跌幅较一季度加剧,由4.5%扩大至8.6%,货品进口亦按年同比跌6.2%。这一方面与内地及香港的物流供应链受疫情防控原因效率下降有关,另一方面受到欧美因通胀恶化导致经济下滑所影响。

多位香港经济学家的共同担心是:随着地缘冲突不断升级,全球主要央行收紧货币政策,蚕食当地消费者对非必需品的购买意愿,这将进一步影响香港的外贸形势。

一系列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之下,各界对中国香港下半年的经济增长形势的预判亦发生了微调。以中国香港总商会为例:其对香港今年的经济预测已由增长1.2%下调至萎缩0.5%。

“地缘局势升温导致全球通胀上升,美联储及其他央行因而需要加快加息步伐,此举削弱香港和国际市场消费者的购买力之余,亦打击营商信心和投资意欲。”该会的一位负责人对外界表示。

在政府层面,对经济增长的预期亦在出现微调:今年初当地财政预算案出炉时,曾预估全年GDP增长2%至3.5%。5月初,随着香港一季度的GDP数据公布,相关部门随即将全年的GDP增长预测下调到1%至2%。

8月12日,统计处在进一步下调预测数字时称,各项外围负面因素急剧恶化。特别是全球通胀高企、多家主要央行加大力度收紧货币政策,严重削弱全球增长。展望未来,外围环境显著恶化将严重影响香港的出口,但最近对访港旅客检疫及检测安排的调整应有助服务输出。

继续未雨绸缪

本地疫情的发展状况,以及加息等金融市场的变动对市民消费能力的影响,是决定近期中国香港经济内生动力高低的两个主要不确定性;而继续发放的电子消费券和能否加速通关,则被广泛解读为今年下半年中国香港经济能否进一步提振的两个最主要看点。

从8月7日起,当地第二阶段共计5000元(港币,下同)的电子消费券开始分期发放,在4月曾领取第一阶段消费券的合资格人士,第一期会收到2000元消费券;新登记人士首期则会获发3000元。

整体合计,将有总额超过300亿元的消费力注入当地零售及餐饮等市场。此外,特区政府相关部门亦预计支付工具和商场提供的优惠,以及市民自发的加码消费,将会带来乘数效应,从而对经济带来较大推动。佐证这一观点的,是4月发放第一阶段消费券后,适逢疫情稍缓,支持该月零售销售总值提升了11.7%。

“这次的消费券5000元分两期或三期派发,提振作用时间看似比上期延长,但一方面大额消费需要积少成多,所以不如第一阶段的使用便利;另一方面,在美国大幅加息的情况下,港息的趋升态势明显,大家也会未雨绸缪。”一位香港市民向《财经》记者解析称。

“当下外围经济形势,远比去年夏天不利,新一轮消费券提振作用,未必可与去年相比。新一期消费券,某程度已是香港下半年最主要的刺激经济手段,鉴于全球衰退风险持续上升,政府有必要及早考虑下一阶段的经济逆周期措施,宁可备而不用,好过缺乏准备。”当地一家媒体亦呼吁称。

短期来看,在各界人士积极讨论的措施当中,最被期待的便是进一步放宽检疫措施乃至于年底前恢复国际免检疫通关。支持这一做法的人士认为:这不但是为了给予旅客更大的方便,更是要保障香港联通国际的地位。而其在商务会议、展览、旅游等方面的优势正不断削弱。与之相比,新加坡等地则不断推出各项吸纳人才及资金的计划。

按照中国香港特区政府的相关工作安排,今年11月将举行的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及国际七人榄球赛,将会是当地受疫情困扰两年多来,恢复与海外联系的标志性项目。

实际上,随着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接连数月陆续放宽不同入境措施,机场抵港人士已从低位逐步回升,5月约有7万人,7月则已超越12万人。当地的一家主要航空公司近日亦宣布:计划在两年内增聘超过4000人。

但亦有观点指出:振兴香港经济,防疫仍不能躺平且不能不考虑跟内地协调,因与内地恢复通关同样重要。前述政府发言人亦表示:如果内地与香港的跨境运输持续改善,或可纾缓香港对外贸易的表现。

在被问及放宽外防输入是否意味放弃与内地通关等话题时,中国香港特区政府行政长官李家超近日则表示:与世界接轨和与内地通关并没有矛盾,两方面都要积极进行。正努力恢复与内地正常往来,亦与内地紧密沟通。但在未有共识前不打算公开细节,以免信息混乱。

中长期来看,中国香港如何调整对外发展的区域重心,被更多的相关人士指出是未来一段时期内维持其经济地位的核心要点。在这方面,如何开拓其与东盟十国的合作,则是重中之重。

“一方面是推动港资借助原有联系继续向这些地区投资,也争取当地企业到香港及内地进行投资,扩大这一地区的供应链、价值链的连接频次和规模。”香港经济评论人博取解析称,“另一方面,香港也要尝试进一步引进东盟的金融机构来港,形成更大的区域经济体以弥补自身的不足。”

在此方面,中国香港特区政府已于今年1月时申请加入于同月生效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各方预计,如香港能加入这个由15个成员签订、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后,可受惠于其下的关税减免和开放市场等措施。

“欧美商贸对香港仍然非常重要,但受到地缘政治影响,香港往后要寻找新的出路,东盟十个国家对于香港商贸占据重要的份额。特区政府有一定的信心,加入RCEP后香港将会获得更大益处,有助扩大延伸新的经济体,发掘更多新的商机。”中国香港特区政府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丘应桦近日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