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南开大学官网披露,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原党委委员、副行长陈雨露就任南开大学校长(副部长级)、党委副书记。
南开大学新闻网信息显示,日前,中央批准陈雨露任南开大学校长(副部长级)、党委副书记;曹雪涛不再担任南开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职务,另有任用。8月26日上午,南开大学召开教师干部大会。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中央编办主任李小新到会宣布中央决定。
截至发稿,央行官网尚未更新行领导信息。担任央行副行长之前,陈雨露一直专注于金融学术领域及大学行政工作,此番就任南开大学校长,亦可谓是回归学术界。
公开信息显示,陈雨露1966年出生,祖籍广东潮汕,本科、硕士、博士均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1989年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1992年至2010年,历任财政金融系主任助理、副系主任,财政金融学院常务副院长,财政金融学院院长,副校长。2010年至2012年任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2011年,时年45岁的陈雨露回归中国人民大学担任校长(副部长级),成为最年轻的部属高校校长。
2015年,陈雨露出任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2012年至2015年期间,陈曾担任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
陈雨露师从著名经济学家黄达,主要研究方向为开放经济下的宏观金融理论与政策、国际金融,在人民币国际化研究上颇有造诣。在央行任职期间,陈雨露发表的重要文章也与扩大金融对外开放等主题相关。
2020年12月,陈雨露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金融改革开放》为题发表政策研究文章,提出以独立自主为着眼点畅通国内大循环,通过改革和高水平对外开放优化国际循环,坚持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方向,以金融科技引领的金融体系集成创新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近期,陈雨露在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党的十八大以来金融领域改革与发展情况发布会上,回应了媒体关于结构性货币政策的问题。陈雨露表示,过去十年,中国逐渐构建起符合中国国情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体系,重点支持普惠金融、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国民经济发展当中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同时,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兼具总量调节和结构性调节双重功能,央行在总量框架下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会根据经济发展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重点需要“有进有退”,也就是说把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数量和投放规模控制在一个合意的水平,与总量型的政策工具形成一个良好的配合。